正在阅读:

破解油田稳产难题,石油行业回暖机遇增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破解油田稳产难题,石油行业回暖机遇增加

聚焦老油田可持续发展,中石油这回出手迅猛。

作者:周予风

中石油国内各大老油田迎来重大利好消息,集团公司正式出手,老油田可持续发展工作已迫在眉睫。

近日,集团公司老油田稳产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坚定实现原油亿吨以上稳产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老油田稳产攻坚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集团公司的稳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本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中石油所属油田原油产量要维持在亿吨以上。并且,把老油田稳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好。

从会议精神看,聚焦国内老油田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石油这次出手,非常果断且信心坚定。

这一举措也释放一个强烈信号,中石油集团公司要开始出手对老油田的全面干预,未来在油田改革和技术革新上将投入更大的精力。

国内石油人的“活”路更宽​

老油田在中国石油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会议关注的重点是老油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更是众多油田人的出路在哪里?

本次会议提供的思路是要突出老油田效益挖潜,实现低成本开发和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低成本开发和高质量发展,那么油田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实际上,老油田的改革布局早在进行。

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是,矿权内部流转,2017年12月7日,中石油正式对外宣布,其首批矿权内部流转项目尘埃落定。本次内部流转一共涉及16个矿权,国内7家油田。中石油称,如此大范围的矿权流转,在中国石油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改革,意味着油田人将走出去未来石油人的作业范围将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油田。

具体流转方案为青海油田所在的柴达木盆地4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区块流转给辽河油田,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及北部外围盆地5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流转给华北油田和玉门油田,西南油气田所在的四川盆地及西昌盆地2个探矿权和1个采矿权流转给大庆油田。

矿权内部流转解决的正是矿产资源与人才技术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问题。

以大庆油田为例,发现于1959年的大庆油田,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从2003年起,大庆油田的产量跌至5000万吨以下,而在近3年时间中稳定在4000万吨左右水平。

而与石油产量下降不匹配的是,东部老油田聚集了大量石油人才、技术力量。大庆油田员工数量达到24万人,年产量仅40万吨的玉门油田拥有员工1.4万人。

拥有半个多世纪石油生产经验的老油田,掌握了诸多世界级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如何将强大的技术、人才力量盘活,成为老油田面临的一大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油田之间的人员流动将更加频繁,老油田人进入新油田采油将成为常态,而人随油走的现象也将更加普遍,石油人的活计项目机遇将更加广泛。大庆石油人入川,华北石油人进入新疆,将成为常事。

大量资金和项目开始落地

老油田能否持续发展,对我国石油稳定供应意义重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探明储量有限的情况下,老油田内部挖潜成为了一条最便捷快速的通道。

中石油在国内油气资源开发和老油田未来发展问题上,早有关注,可谓不遗余力。

早在2016年,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油田公司领导进行交流,共研如何破解影响克拉玛依老油田持续稳产的关键难题。随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组专家团队进驻克拉玛依油田13个已开发老油田,与油田公司共同开展《老油田稳产精品工程》重大科研课题攻关。

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约70%的探明储量来自对老油田油气富集区的滚动评价和精细勘探;其次是采收率,国外部分老油田的采收率可高达70%,国内多数老油田目前采出程度还不高,即使是最早开发的玉门老君庙油田,目前的采出程度也只达到45.9%,说明仍然具备开发潜力。

就在今年6月12日至14日,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赴黑龙江地区石油石化企业调研,值得注意的是,王宜林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在黑龙江的总投资将达到1500多亿元。

据悉,当前,大庆油田低渗—特低渗资源占剩余资源量的47%,致密油资源量占剩余资源量的40%。这也意味着未来石油开发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而这1500亿的投资,有助于解决大庆乃至整个黑龙江面临的突出的资源枯竭问题。

从中石油一举做出在未来五年内对黑龙江投资1500多亿,不难看出,中石油对老油田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可采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开采难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加大对老油田的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勘探开采、驱油技术革新紧锣密鼓​

要实现稳产一亿吨以上的目标,无非开源与节流四个字。那么未来,在勘探开采,驱油技术创新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在本次会议上,有关负责人也明确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坚定不移走技术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精细管理,推进精准生产。

就在去年底,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宣布,经过十余年勘探攻关,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砾岩油田。

据中石油专家介绍,玛湖剩余资源巨大。通过近期整体研究发现,还有已出油圈闭未交储量4亿吨、新发现圈闭资源量8亿吨。这意味着,该地区还具备再发现10亿吨以上储量的资源条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新疆油田,将由此焕发新生。

而这一成就的取得,也正是得益于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2016年,新疆油田提出玛湖增储上产工程,中浅层勘探屡获突破,先后在玛湖东、西斜坡百口泉组规模增储和浅层多层系效益勘探获得三项重要成果,形成了中深层与浅层并举、上产与增储并行的良性循环,成为新疆油田稳产的重要保障。

无独有偶,素来以技术革新为标榜的长庆油田也不甘落后,随着油田开发时间延长,长停井、低产井比例逐年增加,严重影响长庆油田年5000万吨稳产。为此,长庆油田通过在死井套管内实施开窗侧钻新井眼,避开水淹区动用剩余油、完善井网的侧钻技术,寻找稳产接潜区。

由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研发的纳米聚合物微球系列产品,2011年开始试验以来,已在全油田规模应用3380口注水井,对应油井增产原油25万吨,实施区自然递减及含水上升得到有效控制,新增产值5.08亿元,创效1.53亿元。此项技术的规模化运用,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近日,川庆长庆固井公司与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第一采油厂及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安塞油田腐蚀套损井化学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石油行业回暖,机遇增加

受制于前两年的低油价,整个石油行业一直处于低迷期,无论是围绕石油而生的上下游服务公司、技术装备公司等,还是石油行业从业人员,都处于勒紧腰带过日子的状态,而大层面上,石油勘查与开采投资大幅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好在,现在,这个局面正在逐步好转。

根据自然资源部资料显示,2017年,国际油价稳步上升,油气行业逐渐回暖,全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投资触底回升。全国油气(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开采投资分别为597.46亿元和1629.02亿元,同比增长13.3%和22.2%。

随着油价上升,行业回暖,为保障国内能源安全,未来国内石油公司在油气资源勘探与开采上的投资,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而新增探明储量跌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也促使中石油等巨头,开始转向老油田的二次挖潜,随之而来的对技术、装备等需求将会更加迫切。无论是油服公司,装备制造企业,甚至是油气勘探研究部门。都将受益于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石油

4.4k
  • 石油板块午后走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均跌超2%
  • 中石油完成全球首单生物航煤实货窗口交易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破解油田稳产难题,石油行业回暖机遇增加

聚焦老油田可持续发展,中石油这回出手迅猛。

作者:周予风

中石油国内各大老油田迎来重大利好消息,集团公司正式出手,老油田可持续发展工作已迫在眉睫。

近日,集团公司老油田稳产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坚定实现原油亿吨以上稳产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老油田稳产攻坚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集团公司的稳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本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中石油所属油田原油产量要维持在亿吨以上。并且,把老油田稳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好。

从会议精神看,聚焦国内老油田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石油这次出手,非常果断且信心坚定。

这一举措也释放一个强烈信号,中石油集团公司要开始出手对老油田的全面干预,未来在油田改革和技术革新上将投入更大的精力。

国内石油人的“活”路更宽​

老油田在中国石油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会议关注的重点是老油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更是众多油田人的出路在哪里?

本次会议提供的思路是要突出老油田效益挖潜,实现低成本开发和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低成本开发和高质量发展,那么油田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实际上,老油田的改革布局早在进行。

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是,矿权内部流转,2017年12月7日,中石油正式对外宣布,其首批矿权内部流转项目尘埃落定。本次内部流转一共涉及16个矿权,国内7家油田。中石油称,如此大范围的矿权流转,在中国石油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改革,意味着油田人将走出去未来石油人的作业范围将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油田。

具体流转方案为青海油田所在的柴达木盆地4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区块流转给辽河油田,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及北部外围盆地5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流转给华北油田和玉门油田,西南油气田所在的四川盆地及西昌盆地2个探矿权和1个采矿权流转给大庆油田。

矿权内部流转解决的正是矿产资源与人才技术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问题。

以大庆油田为例,发现于1959年的大庆油田,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从2003年起,大庆油田的产量跌至5000万吨以下,而在近3年时间中稳定在4000万吨左右水平。

而与石油产量下降不匹配的是,东部老油田聚集了大量石油人才、技术力量。大庆油田员工数量达到24万人,年产量仅40万吨的玉门油田拥有员工1.4万人。

拥有半个多世纪石油生产经验的老油田,掌握了诸多世界级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如何将强大的技术、人才力量盘活,成为老油田面临的一大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油田之间的人员流动将更加频繁,老油田人进入新油田采油将成为常态,而人随油走的现象也将更加普遍,石油人的活计项目机遇将更加广泛。大庆石油人入川,华北石油人进入新疆,将成为常事。

大量资金和项目开始落地

老油田能否持续发展,对我国石油稳定供应意义重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探明储量有限的情况下,老油田内部挖潜成为了一条最便捷快速的通道。

中石油在国内油气资源开发和老油田未来发展问题上,早有关注,可谓不遗余力。

早在2016年,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油田公司领导进行交流,共研如何破解影响克拉玛依老油田持续稳产的关键难题。随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组专家团队进驻克拉玛依油田13个已开发老油田,与油田公司共同开展《老油田稳产精品工程》重大科研课题攻关。

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约70%的探明储量来自对老油田油气富集区的滚动评价和精细勘探;其次是采收率,国外部分老油田的采收率可高达70%,国内多数老油田目前采出程度还不高,即使是最早开发的玉门老君庙油田,目前的采出程度也只达到45.9%,说明仍然具备开发潜力。

就在今年6月12日至14日,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赴黑龙江地区石油石化企业调研,值得注意的是,王宜林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在黑龙江的总投资将达到1500多亿元。

据悉,当前,大庆油田低渗—特低渗资源占剩余资源量的47%,致密油资源量占剩余资源量的40%。这也意味着未来石油开发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而这1500亿的投资,有助于解决大庆乃至整个黑龙江面临的突出的资源枯竭问题。

从中石油一举做出在未来五年内对黑龙江投资1500多亿,不难看出,中石油对老油田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可采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开采难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加大对老油田的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勘探开采、驱油技术革新紧锣密鼓​

要实现稳产一亿吨以上的目标,无非开源与节流四个字。那么未来,在勘探开采,驱油技术创新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在本次会议上,有关负责人也明确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坚定不移走技术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精细管理,推进精准生产。

就在去年底,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宣布,经过十余年勘探攻关,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砾岩油田。

据中石油专家介绍,玛湖剩余资源巨大。通过近期整体研究发现,还有已出油圈闭未交储量4亿吨、新发现圈闭资源量8亿吨。这意味着,该地区还具备再发现10亿吨以上储量的资源条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新疆油田,将由此焕发新生。

而这一成就的取得,也正是得益于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2016年,新疆油田提出玛湖增储上产工程,中浅层勘探屡获突破,先后在玛湖东、西斜坡百口泉组规模增储和浅层多层系效益勘探获得三项重要成果,形成了中深层与浅层并举、上产与增储并行的良性循环,成为新疆油田稳产的重要保障。

无独有偶,素来以技术革新为标榜的长庆油田也不甘落后,随着油田开发时间延长,长停井、低产井比例逐年增加,严重影响长庆油田年5000万吨稳产。为此,长庆油田通过在死井套管内实施开窗侧钻新井眼,避开水淹区动用剩余油、完善井网的侧钻技术,寻找稳产接潜区。

由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研发的纳米聚合物微球系列产品,2011年开始试验以来,已在全油田规模应用3380口注水井,对应油井增产原油25万吨,实施区自然递减及含水上升得到有效控制,新增产值5.08亿元,创效1.53亿元。此项技术的规模化运用,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近日,川庆长庆固井公司与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第一采油厂及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安塞油田腐蚀套损井化学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石油行业回暖,机遇增加

受制于前两年的低油价,整个石油行业一直处于低迷期,无论是围绕石油而生的上下游服务公司、技术装备公司等,还是石油行业从业人员,都处于勒紧腰带过日子的状态,而大层面上,石油勘查与开采投资大幅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好在,现在,这个局面正在逐步好转。

根据自然资源部资料显示,2017年,国际油价稳步上升,油气行业逐渐回暖,全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投资触底回升。全国油气(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开采投资分别为597.46亿元和1629.02亿元,同比增长13.3%和22.2%。

随着油价上升,行业回暖,为保障国内能源安全,未来国内石油公司在油气资源勘探与开采上的投资,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而新增探明储量跌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也促使中石油等巨头,开始转向老油田的二次挖潜,随之而来的对技术、装备等需求将会更加迫切。无论是油服公司,装备制造企业,甚至是油气勘探研究部门。都将受益于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