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月29日,南周发表“安邦真相”一文,详细梳理安邦保险集团近来扩张与裂变的指向与路径。
2月2日凌晨,南周发表落款日期为2月1日的道歉说明:本报1月29日关于安邦保险的相关报道,信息核实有不实之处,就此对安邦保险集团及主要负责人致歉。
根据媒体指证, 《安邦真相》一文称,开国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因掌控上海标基等3家公司,合计持有安邦保险集团51.36%的股权,市场有意见认为其是安邦的“实际控制人”。
陈小鲁当日通过微信否认,并称“我希望是实际控制人,可以给诸友发大红包!我与小晖合作快15年,就是顾问,一咨询,二站台,无股份,无工资,不介入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只做战略咨询,如2013年建议安邦收购国外资产,特别是美元资产。如此而已。感谢诸友关心。”
二
1月30日,市场始传民生银行高管被查。
1月31日,A股及H股上市公司民生银行就原行长毛晓峰先生辞职发布公告。
公告并称,本公司董事会注意到媒体有关毛晓峰先生的若干报道,据本公司了解,毛晓峰先生向本公司提出辞职系个人原因,本公司经营正常。
这纸公告,让“毛晓峰已经被中纪委带走协助调查”的传闻成为现实。其时,毛仅具备职业经理人特征,对民生银行并没有资本控制力。
2月2日,周一。沪深两市开盘,民生银行A股随即低开近6个百分点,并在终盘低收3.17%。
作为沪深300成份股占比超过3%的第二大权重股,民生银行的表现成为当日沪深两市重挫的显象元凶。
三
民生银行此时的重挫,要和此前它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联系起来看。2014年11月20日,民生银行报收6.37,12月29日,民生银行冲高到11.47后,报收10.66元,短短28个交易日,上涨超过80%。
这段时间前后,A股市场金融板块亦掀起了一波波摧枯拉朽的行情。
而据披露,正是从2014年11月底至今,安邦连续增持民生A股,最终持股比例达到22.51%,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咄咄逼人的增持背后,是低调的减持甚至是决然的沽清。
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原第一大股东刘永好(新希望集团),2014年11月12日沽清其所持有的民生银行H股,其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比例由原来的17%降至7.6%。大股东卢志强(泛海集团),2014年12月3日、12月4日,连续两次减持民生银行A股股票,其持股比例降低至3.09%。大股东郭广昌(复星集团),2015年1月21日清空了其所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
四
2月2日,民生银行的大小股东在资本市场苦战之际,正在纽约“跨洋求贤”的安邦集团CEO吴小晖“并未如外界想象中的精神不振“,相反,在招聘会现场,他神采奕奕地宣布,“安邦的战略是要造全球性公司!”
同样在2月2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已经批准其对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收购,至此,这笔自去年10月跃入公众眼帘,价值120亿人民币的“大生意”尘埃落定。
还是在2月2日前后,包括财新、南周以及各大新闻门户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对安邦的发家路径不舍不弃、寻迹觅踪。各路记者调查所指,除了实际控制人之辩,更重要的是安邦以何种能力、何种背景、及其所调控的何种政商资源,如何积蓄并突然迸发出了扩张潜力。
然后,南周为《安邦真相》道歉,财新的《安邦大冒险》在社交媒体被“和谐”。电子版虽可见,但内容是否删节未知。
世界突然安静了。但安邦与民生,陈小鲁与吴小晖,因为过往的交谊与扶助、交手与纠缠,已然成为各路人士敏感而聚焦的话题。而资本市场,只不过再次成为无辜的“风口”。
五
安邦是如何开始的,又将如何结束?在舆论波涛貌似平静的背后,暗流汩汩涌动。
媒体描述,作为一家“现象级保险公司,中国保险界的神秘黑马”,安邦“用十年时间从藉藉无名到一跃成为7000亿规模的资本巨鳄,更在2014年用一年时间完成注册资金的4倍上涨,位居中国内地保险公司之首。”
安邦很有想象力。
安邦的引人注目之处,还有吴小晖的红三代背景。但据财新报道,吴小晖与邓小平外孙女的夫妻关系,已确认终止。“2014年,因海外媒体渲染安邦与邓家的关系,邓家曾小范围开会讨论过安邦的事宜,主流意见是与安邦切割,确认与邓家无关。”这与媒体口中高层领导的“切割”颇为契合。
2015年1月,高层反腐波澜不惊。检索此时的媒体报道,毛晓峰被查,或是安邦寓言的另一个切口。
六
安邦寓言的另一个切口,大致会有这样的方向。
其一,顺着毛晓峰被查,金融业反腐拉开大幕。其矛头所指,当为金融业(包括非金融机构)高管级别的“老虎”。特别是与此前落马的“大老虎”有所牵连的“小老虎”。这一观察方向,或以短时间内的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毛晓峰”浮出水面为标志。
其二,顺着毛晓峰被查,与权力资本结缘的红N代,或者,多少沾染红色背景的红某代,藉此制度间隙和政治时机,完成对金融非金融领域、包括对重要产业领域的逆袭,并由此成为未来社会结构的显现力量。而这一批人,似乎就此与传统的清贫的毛特征的红N代间隔而行。
很难判断这种假设是否成真。
如果它真的发生,未来的中国政金领域,与过往是否大有不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