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现代农庄如何开发?六个典型案例解析(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现代农庄如何开发?六个典型案例解析(下)

本文对六个现代农庄模式的田园综合体案例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期望籍此对建设现代农庄模式下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投资有借鉴意义。

根据农财发〔2017〕11号,2018年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认定和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这一项支持政策,使农业现代产业园更加引人关注。由此,本文对六个现代农庄模式的田园综合体案例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期望籍此对建设现代农庄模式下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投资有借鉴意义。

二、现代农庄模式如何打造?

(一)现代农庄打造要点

1.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地位

现代农庄规划建设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农业资源,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种养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塑造地方品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使特色产业成为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如何发展核心产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品质田园生活、创造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为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现代农庄可使用科技手段加强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撑,构建农居循环社区,在确保产业发展件下,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和观光游憩环境。

2.打造“主题”农业和“体验”农业

创意“主题”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所催生新型农业形态的典型代表,其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再围绕主题进行开发。例如邢台南和嘉年华,打造乡村乐园“主题”农庄,形成蔬菜、瓜果、花卉、粮食、功能性植物、水科技等六大特色主题景区,深度挖掘当地特色产业与传统民俗文化等并使其商品化,促进产业融合。

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 “体验”与“感受”已经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情景消费”。例如台湾南投县桃米村,村民用纸、布、石头等制作当地特色手工艺品,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另外,还在曾经震区位置设置人工湖与布景,将情景主题定位为“摇晃的记忆”。据公开数据,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量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折合人民币200多万。

3.田园风貌环境的保护

现代农庄规划建设要尊重乡村山、水、田、园、路、屋等的生态格局,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农村污水、垃圾治理配套设施等,充分发挥乡村特有景观的功能与风貌魅力,使其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环境基底。

(二)现代农庄功能区设置

 

1.景观吸引核

现代农庄模式的田园综合体通常位于地形丰富多变、景观资质良好的地段,可建设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等景观区,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使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景观吸引核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田园综合体打造的关键。

2.休闲聚焦区

休闲聚集区以“文旅+体验”为主题,结合当地地理特色、传统文明、农村田园生态风光的基础,开发特色主题观光区域,以田园风光和生态宜居为重点,满足城乡居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需求提供场所,是增强综合体吸引力重要途径。

3.农业生产区

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农业生产区是田园综合体的生产区域。农业生产区主要任务是保障基础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兼具农业观光、特色农产品旅游多重功能,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

4. 居住发展带

居住发展带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员聚集居住区。其建筑在农村原有居住区基础之上,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建设,满足城乡居民各种生活及休闲需求。

5. 社区配套网

社区配套网保障田园综合体各功能区正常运行,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包括服务农业生产领域的金融、技术、电商等,也包括服务居民生活领域的医疗、教育、商业、培训等内容。

三、现代农庄样板案例剖析

(一)黑龙江“稻”梦空间

1 . 项目简介

2017年,黑龙江富锦市依托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打造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被誉为东方的“稻”梦空间。

“稻”梦空间现代农庄项目拥有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除去原有的水稻核心种植区,现已开发完成水稻景观种植区819亩,可供游人观赏眺望。除此,富锦利用周边附近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打造了不同民族风情的6个农家乐,还可供游客休闲娱乐。

2.规划方案

打造彩色稻田景观区

“稻”梦空间有亩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约4万亩,其中核心区有1850亩,景观区有819亩。在规划中,景区中心将建一座观光塔,12座观光亭,20个观光平台,其中玻璃平台将延展到稻田里。

在观光塔四周,游人可看到用6种不同颜色的水稻苗种拼出“中国梦”、“美丽乡村”、“祖国大粮仓”、“海稻船”等4幅巨型彩色稻田画;此外,该项目还将打造稻田水世界、稻草人王国、黑土泥塘、植物迷宫、热气球等景观,游人站在平台上向下观望,闻着“稻香”,有身处“稻海”之感。

发展全域生态旅游

富锦利用大地块周边附近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在附近村屯重点打造了湿地景观及包括共邻洪州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满族风情六合村、朝阳民俗文化村、赫哲故里噶尔当村等6个农家乐村,依托“田园综合体”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全域旅游。

注重农业生产基础

该项目共4万亩连片水稻,富锦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今年流转了其中的1万亩水稻,合作社农户种植水稻都是订单种植,每公斤水稻收购价格较之市面价格高0.54元。合作社有38栋育秧大棚,其中8栋将种植蘑菇、木耳,其他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供游人采摘。

3 . 商业模式

打造亲子文化

亲子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的,具有引导城市家庭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发展亲子农业旅游必须将农业生产经营好,若将农业生产表演化,则势必失去乡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乡村旅游对外来游人的应有魅力。

“稻”梦空间农庄拥有天然环境与水稻植被,可作为农地教学基地,其设置“互动体验”、“科普拓展”区,可让城市里的孩子及父母一起体验农事,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创建品牌效应

富锦市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排名黑龙江省第一位,拥有世界“非转基因大豆、优质玉米”主产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国粮都”之美誉。

 “稻”梦空间项目共4万亩高标准水稻田;加上景区周边的农家乐,共有38栋育秧大棚,其中8栋种植蘑菇木耳等菌种,其他大棚则种植瓜果蔬菜。项目打造“水稻”主题,全方位通过向游客展示、销售、推广富锦水稻,随着“稻”梦空间的知名度提升,富锦水稻的知名度也随着提升,富锦农产品除了向当地市区超市定点运销外,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

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稻”梦空间的创建者东北合作社组建于2013年底,其成立目的是为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增收。东北合作社联合自愿农民将宅基地入股,实行规模化经营,按照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制定了科学化管理制度,与管理人员签订责任状,报酬与效益挂钩。2016年,东北合作社实现总收入1978.7万元,可分配盈余384.3万元。

(二)宋卫平农庄

1.项目介绍

宋卫平系列农庄由绿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创建,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一带。

宋卫平小镇将由约100个农庄组成,先已经开发样本农庄。样本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平米的中式宅院,户外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体系。

宋卫平的系列农庄以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为文化核心,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生态人居于一体的中国越剧特色项目,是集“整产业链、全绿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等特点的田园综合体。

2 . 项目规划及营利模式

打造体验农庄模式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农业园区。

宋卫平的单个农庄由主题与周围的田地构成,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平米的中式宅院,主体建筑一层架空用于农业生产,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单个庄园主人可管理前庭、后院、菜园,与建筑周围大片农田和果林约合20亩的庄园,满足现代人亲身感受自耕自足的悠闲“田园生活”。

打造民俗风情模式

民俗风情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宋卫平的系列农庄的核心为越剧小镇,小镇打造世界级的戏剧生态环境,希望吸引全世界的戏剧艺术家聚集于此,希望游人在此体验到世外桃源之感。

目前,越剧小镇规划了五大艺术板块。包括剧场、工坊、艺术大学、工匠艺术村、影视娱乐五个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剧场部分,目前就规划设计了三大风格各异的剧场,包括晚宴剧场、经典剧场和音乐剧主题剧场;工匠艺术村邀请国内外知名绘画、陶艺、服饰等艺术门类落户小镇,开设主题工坊等,传承工匠精神;女子艺术学校除教授越剧表演之外,还将囊括其他艺术学科,除此小镇将不断邀请众多艺术大师来此免费创作生活,同时在学校进行专题授课教育。

(三)朱家林田园综合体

1.项目介绍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位于山东临沂,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囊括10个行政村,23个村民大组,是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未来三年将获得财政资金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省财政配套资金5400万元、及市财政资金600万元。

2.规划方案

整村综合开发模式

朱家林项目由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对整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项目利用村庄空闲地等建设民宿和其他相应设施,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股权可转让;将整村农用地进行统一规模化生产经营,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供系列服务。

项目共建设包括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综合服务区在内的五大功能区,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孵化智慧农业项目

莓林苑项目总面积500亩,计划投资6000万元,是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首批入驻的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该项目以草莓为主题文化,建设农产品生产区、农产品展示区与科教孵化区。

其中,科教孵化区规划面积4800平方米,将作为“院士工作站”科研基地,整合国际车厘子最新种植研发技术成果,内涵车厘子种植资源圃,珍稀品种车厘子二级育苗(种苗扩繁)、车厘子标准化种植、车厘子科普文化展示及车厘子衍生品销售、加工体验等。

丰富文创体验

朱家林具有全山东乃至全国第一座乡村生活美学馆,美学馆室外采用村子里盖房子用的石灰岩,使之外观上与村落周围的房屋建筑无异;室内又另辟蹊径,在建筑中放置独立的巨石,改造井水,形成了一个室内山水,观之别有洞天。

场馆里展示的不单单是朱家林文化与古物,而是将乡土文化的手工艺部分整合起来并施之创新,展示整个中国乡村传统手艺的复兴之路。2016年10月24日,美学馆第一次开放展览,展品包括纯粹的蓝染工艺、手工打磨的木勺、无添加有机小米等一系列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衣食住行手工艺品。此后,朱家林美学馆定期推出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展览围绕“乡村生活美学”的主题,向游客展示全社会的手工匠人优秀作品。

3.盈利模式

共享客源

朱家林项目的经营,充分发挥了地区内其他旅游景点的优势,为“现代庄园”、“美术馆”、“集市”等多景点定制联票制度以及会员优惠制度,共享彼此客源,实现互惠互利,延长游客在本区域的逗留时间,创造更大的收益,这种盈利模式是整合所在区域内一切可利用的休闲旅游资源,进行连锁促销,实现资源共享,利润共享。

企业孵化

朱家林项目广受创客关注,许多在外青年到朱家林了解情况,纷纷选择回乡进行创业。目前项目已经入驻的企业有: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青年返乡创业平台、创意工坊、创意创客、农业创客、新农人蚕宝宝家庭农场、桃木桃、山东田间地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河中草药养生园、创意市集、村民工匠、草木染、89木作、泥喃陶艺等。朱家林项目为创客提供创业平台,帮助创业企业进行开发、孵化,并从中获利。

小结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田园综合体是解决“城市乡愁”的钥匙,也是促进“农村振兴”的关键。打造现代农庄模式下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推动农业农产品产销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民探索多元化的生产经营的新模式。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朱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现代农庄如何开发?六个典型案例解析(下)

本文对六个现代农庄模式的田园综合体案例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期望籍此对建设现代农庄模式下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投资有借鉴意义。

根据农财发〔2017〕11号,2018年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认定和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这一项支持政策,使农业现代产业园更加引人关注。由此,本文对六个现代农庄模式的田园综合体案例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期望籍此对建设现代农庄模式下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投资有借鉴意义。

二、现代农庄模式如何打造?

(一)现代农庄打造要点

1.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地位

现代农庄规划建设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农业资源,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种养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塑造地方品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使特色产业成为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如何发展核心产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品质田园生活、创造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为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现代农庄可使用科技手段加强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撑,构建农居循环社区,在确保产业发展件下,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和观光游憩环境。

2.打造“主题”农业和“体验”农业

创意“主题”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所催生新型农业形态的典型代表,其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再围绕主题进行开发。例如邢台南和嘉年华,打造乡村乐园“主题”农庄,形成蔬菜、瓜果、花卉、粮食、功能性植物、水科技等六大特色主题景区,深度挖掘当地特色产业与传统民俗文化等并使其商品化,促进产业融合。

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 “体验”与“感受”已经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情景消费”。例如台湾南投县桃米村,村民用纸、布、石头等制作当地特色手工艺品,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另外,还在曾经震区位置设置人工湖与布景,将情景主题定位为“摇晃的记忆”。据公开数据,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量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折合人民币200多万。

3.田园风貌环境的保护

现代农庄规划建设要尊重乡村山、水、田、园、路、屋等的生态格局,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农村污水、垃圾治理配套设施等,充分发挥乡村特有景观的功能与风貌魅力,使其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环境基底。

(二)现代农庄功能区设置

 

1.景观吸引核

现代农庄模式的田园综合体通常位于地形丰富多变、景观资质良好的地段,可建设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等景观区,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使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景观吸引核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田园综合体打造的关键。

2.休闲聚焦区

休闲聚集区以“文旅+体验”为主题,结合当地地理特色、传统文明、农村田园生态风光的基础,开发特色主题观光区域,以田园风光和生态宜居为重点,满足城乡居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需求提供场所,是增强综合体吸引力重要途径。

3.农业生产区

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农业生产区是田园综合体的生产区域。农业生产区主要任务是保障基础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兼具农业观光、特色农产品旅游多重功能,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

4. 居住发展带

居住发展带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员聚集居住区。其建筑在农村原有居住区基础之上,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建设,满足城乡居民各种生活及休闲需求。

5. 社区配套网

社区配套网保障田园综合体各功能区正常运行,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包括服务农业生产领域的金融、技术、电商等,也包括服务居民生活领域的医疗、教育、商业、培训等内容。

三、现代农庄样板案例剖析

(一)黑龙江“稻”梦空间

1 . 项目简介

2017年,黑龙江富锦市依托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打造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被誉为东方的“稻”梦空间。

“稻”梦空间现代农庄项目拥有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除去原有的水稻核心种植区,现已开发完成水稻景观种植区819亩,可供游人观赏眺望。除此,富锦利用周边附近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打造了不同民族风情的6个农家乐,还可供游客休闲娱乐。

2.规划方案

打造彩色稻田景观区

“稻”梦空间有亩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约4万亩,其中核心区有1850亩,景观区有819亩。在规划中,景区中心将建一座观光塔,12座观光亭,20个观光平台,其中玻璃平台将延展到稻田里。

在观光塔四周,游人可看到用6种不同颜色的水稻苗种拼出“中国梦”、“美丽乡村”、“祖国大粮仓”、“海稻船”等4幅巨型彩色稻田画;此外,该项目还将打造稻田水世界、稻草人王国、黑土泥塘、植物迷宫、热气球等景观,游人站在平台上向下观望,闻着“稻香”,有身处“稻海”之感。

发展全域生态旅游

富锦利用大地块周边附近的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在附近村屯重点打造了湿地景观及包括共邻洪州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满族风情六合村、朝阳民俗文化村、赫哲故里噶尔当村等6个农家乐村,依托“田园综合体”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全域旅游。

注重农业生产基础

该项目共4万亩连片水稻,富锦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今年流转了其中的1万亩水稻,合作社农户种植水稻都是订单种植,每公斤水稻收购价格较之市面价格高0.54元。合作社有38栋育秧大棚,其中8栋将种植蘑菇、木耳,其他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供游人采摘。

3 . 商业模式

打造亲子文化

亲子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的,具有引导城市家庭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发展亲子农业旅游必须将农业生产经营好,若将农业生产表演化,则势必失去乡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乡村旅游对外来游人的应有魅力。

“稻”梦空间农庄拥有天然环境与水稻植被,可作为农地教学基地,其设置“互动体验”、“科普拓展”区,可让城市里的孩子及父母一起体验农事,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创建品牌效应

富锦市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排名黑龙江省第一位,拥有世界“非转基因大豆、优质玉米”主产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国粮都”之美誉。

 “稻”梦空间项目共4万亩高标准水稻田;加上景区周边的农家乐,共有38栋育秧大棚,其中8栋种植蘑菇木耳等菌种,其他大棚则种植瓜果蔬菜。项目打造“水稻”主题,全方位通过向游客展示、销售、推广富锦水稻,随着“稻”梦空间的知名度提升,富锦水稻的知名度也随着提升,富锦农产品除了向当地市区超市定点运销外,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

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稻”梦空间的创建者东北合作社组建于2013年底,其成立目的是为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增收。东北合作社联合自愿农民将宅基地入股,实行规模化经营,按照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制定了科学化管理制度,与管理人员签订责任状,报酬与效益挂钩。2016年,东北合作社实现总收入1978.7万元,可分配盈余384.3万元。

(二)宋卫平农庄

1.项目介绍

宋卫平系列农庄由绿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创建,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一带。

宋卫平小镇将由约100个农庄组成,先已经开发样本农庄。样本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平米的中式宅院,户外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体系。

宋卫平的系列农庄以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为文化核心,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生态人居于一体的中国越剧特色项目,是集“整产业链、全绿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等特点的田园综合体。

2 . 项目规划及营利模式

打造体验农庄模式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农业园区。

宋卫平的单个农庄由主题与周围的田地构成,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平米的中式宅院,主体建筑一层架空用于农业生产,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单个庄园主人可管理前庭、后院、菜园,与建筑周围大片农田和果林约合20亩的庄园,满足现代人亲身感受自耕自足的悠闲“田园生活”。

打造民俗风情模式

民俗风情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宋卫平的系列农庄的核心为越剧小镇,小镇打造世界级的戏剧生态环境,希望吸引全世界的戏剧艺术家聚集于此,希望游人在此体验到世外桃源之感。

目前,越剧小镇规划了五大艺术板块。包括剧场、工坊、艺术大学、工匠艺术村、影视娱乐五个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剧场部分,目前就规划设计了三大风格各异的剧场,包括晚宴剧场、经典剧场和音乐剧主题剧场;工匠艺术村邀请国内外知名绘画、陶艺、服饰等艺术门类落户小镇,开设主题工坊等,传承工匠精神;女子艺术学校除教授越剧表演之外,还将囊括其他艺术学科,除此小镇将不断邀请众多艺术大师来此免费创作生活,同时在学校进行专题授课教育。

(三)朱家林田园综合体

1.项目介绍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位于山东临沂,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囊括10个行政村,23个村民大组,是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未来三年将获得财政资金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省财政配套资金5400万元、及市财政资金600万元。

2.规划方案

整村综合开发模式

朱家林项目由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对整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项目利用村庄空闲地等建设民宿和其他相应设施,民宿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股权可转让;将整村农用地进行统一规模化生产经营,消费者可以租赁农用地经营权或认养农作物,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为消费者提供系列服务。

项目共建设包括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综合服务区在内的五大功能区,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孵化智慧农业项目

莓林苑项目总面积500亩,计划投资6000万元,是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首批入驻的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该项目以草莓为主题文化,建设农产品生产区、农产品展示区与科教孵化区。

其中,科教孵化区规划面积4800平方米,将作为“院士工作站”科研基地,整合国际车厘子最新种植研发技术成果,内涵车厘子种植资源圃,珍稀品种车厘子二级育苗(种苗扩繁)、车厘子标准化种植、车厘子科普文化展示及车厘子衍生品销售、加工体验等。

丰富文创体验

朱家林具有全山东乃至全国第一座乡村生活美学馆,美学馆室外采用村子里盖房子用的石灰岩,使之外观上与村落周围的房屋建筑无异;室内又另辟蹊径,在建筑中放置独立的巨石,改造井水,形成了一个室内山水,观之别有洞天。

场馆里展示的不单单是朱家林文化与古物,而是将乡土文化的手工艺部分整合起来并施之创新,展示整个中国乡村传统手艺的复兴之路。2016年10月24日,美学馆第一次开放展览,展品包括纯粹的蓝染工艺、手工打磨的木勺、无添加有机小米等一系列符合绿色生活理念的衣食住行手工艺品。此后,朱家林美学馆定期推出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展览围绕“乡村生活美学”的主题,向游客展示全社会的手工匠人优秀作品。

3.盈利模式

共享客源

朱家林项目的经营,充分发挥了地区内其他旅游景点的优势,为“现代庄园”、“美术馆”、“集市”等多景点定制联票制度以及会员优惠制度,共享彼此客源,实现互惠互利,延长游客在本区域的逗留时间,创造更大的收益,这种盈利模式是整合所在区域内一切可利用的休闲旅游资源,进行连锁促销,实现资源共享,利润共享。

企业孵化

朱家林项目广受创客关注,许多在外青年到朱家林了解情况,纷纷选择回乡进行创业。目前项目已经入驻的企业有: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青年返乡创业平台、创意工坊、创意创客、农业创客、新农人蚕宝宝家庭农场、桃木桃、山东田间地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河中草药养生园、创意市集、村民工匠、草木染、89木作、泥喃陶艺等。朱家林项目为创客提供创业平台,帮助创业企业进行开发、孵化,并从中获利。

小结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田园综合体是解决“城市乡愁”的钥匙,也是促进“农村振兴”的关键。打造现代农庄模式下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推动农业农产品产销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民探索多元化的生产经营的新模式。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朱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