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开发
城市更新,重新焕发城市生命力的必要手段,概念宏伟、工程浩大。可是,对于寻常老百姓而言,城市更新和他们有关系吗,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吗?
我们采访了5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听他们娓娓道来重庆这些年来的发展与更新。看完故事后你会发现,这座山城中的每一个人都享受着城市更新带来的美好生活。
讲述人:魏小朋(重庆凯旋照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过去:“江边排着吊脚楼,山城棒棒军漫坡跑。”
现在:“摩天大楼拔地起,魔幻的3D立体都市。”
从前重庆基本都是山路,坡道多、梯坎更多。我记得在七星岗那个位置,可能有上千步阶梯。恰恰就是这类地方,山城棒棒军的生意最好,用一根扁担挑着东西爬坡下坎。现在路好走了,交通运输也发达了许多,“棒棒儿”几乎走向衰落,成为一个快要消失的职业。
重庆的吊脚楼比“棒棒儿”消失得更早,大概是在2002-2005年这几年间慢慢消失的。这是我孩提时期最深刻的记忆——我奶奶那辈就是住在冬暖夏凉的吊脚楼里,这些用木桩子搭建的吊脚楼建在江岸的悬崖上,一排望去特别壮观。
(图:重庆吊脚楼,来源于网络)
其实,某些事物的“消失”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体现。就像我们的重庆,自1997年直辖以来,她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比如建筑,我记得以前解放碑最高的楼叫“三八商店”,但还是比解放碑低一点,因为政府规定这附近的建筑不能高过解放碑。现在随处可见摩天大楼,就着山城绵延的地势起起落落,波澜壮阔。
(图:重庆摩天大楼,来源于王正坤)
又比如我们的夜景。去过香港的朋友会知道,站在太平上往下看,那些景色、那种感觉,和站在重庆的最高点俯视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重庆被比作“小香港”不是乱说的。但我觉得还是重庆的夜景更胜一筹,既有层次感又有3D魔幻都市的奇幻感。
(图:重庆夜景,来源于王正坤)
未来,希望我们的重庆在保留自有特色的基础上,更加包容、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
讲述人:幸哥(电力工程·销售)
过去:“电影票1毛钱一张、公园门票2毛钱一张。”
现在:“出门不会带钱包,购物基本靠网络。”
当年两路口的繁华程度仅次于解放碑,因为它的位置四通八达,到杨家坪、火车站、朝天门等地方都比较方便。西南地区第一家山城宽荧幕电影院也在两路口,电影票1毛钱一张。那时候电影院更新很慢,一到暑假就会把之前放过的老片子重播一遍,票价减半。
(图:山城宽荧幕电影院,来源于网络)
后来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家从两路口搬到了杨家坪。我家住的那幢楼最高有6层,应该是当时九龙坡区最高的建筑、最好的房子。现在那里早已经被拆了,变成了杨家坪商圈里的金鹰女人街,人来人往,繁华热闹。
所以,你看,从建筑的拆迁与重建就能够感受到重庆这么多年以来的进步。谢家湾的建设厂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设厂在拆迁之前,住在那里的人多是龙蛇混杂的租赁户,治安、环境等都比较差。直到建设厂拆迁之后重新开发,这些情况才得到规范,这里才算是真正地重焕新生。
(图:建设厂旧貌,来源于网络)
(图:建设厂新颜,来源于网络)
另外,生活方式的变化也能让我明显感受到重庆的进步。无现金支付,算一种,现在出门根本不用带钱包,揣点零钱缴停车费就行;网购也算一种,网上买不到的东西我才会去实体店买。这些都是重庆进步后带来的成果。
未来,希望我们的重庆更安全、更生态、更便捷。
讲述人:杨小多(某国企职员)
过去:“路过公交电车时要谨防火花溅落。”
现在:“交通方便,四处都有轻轨和大桥。”
听老一辈人讲,从前渝中区叫市中区,去市中区就叫做“进城”,因为交通很不方便,只有黄花园大桥、长江大桥、嘉陵江大桥、石门大桥这几座桥。而且那时出租车过大桥是要缴费的,5元钱一次。
但是,相对于出租车,小时候的公交电车更令我记忆犹新。那时大人总会叮嘱小孩,经过电车时一定要抬头看看天,注意有没有火花飞溅,不要被灼伤。现在可没有这样的顾虑了,四处可见的轻轨干净、舒适,大桥也越来越多。
(图:奔驰中的轻轨,来源于网络)
(图:朝天门大桥,来源于网络)
我家在渝中区的房子拆迁之后,我们就搬到了观音桥住。那时的观音桥还没有步行街,原本是车道,政府规划新增一个下穿道供车辆通行后,路面才变成了专供行人通过的步行街。朝着观音桥的花市往上走是无专厂,2000年左右还是一片未经开发的田地,如今已经很繁华了。
黄泥磅的变化也特别大——我才搬到这里时,一到傍晚街上就没什么人了,公交车也不多,收班还特别早。那时的黄泥磅就和现在的新区一样,一切都方兴未艾。哪像现在,连找个停车的地方都很难。
(图:观音桥步行街,来源于两江新区官网)
我想,对于年轻人而言,生活便捷程度的变化更大、更明显。比如外卖,买什么都可以,直接送到家门口。还有24小时便利店,不管多晚回家都能买到比较日常的生活用品;滴滴打车也是,方便又舒适。
未来,希望我们的重庆和“北上广”一样繁荣。
讲述人:何正波(中钢集团职员)
过去:“破旧的厂区、破旧的环境、破旧的城市。”
现在:“基础建设发达,城市繁荣昌盛,幸福指数很高。”
大概是在高中时期,我从江津区搬到主城区生活。从初来乍到变成“老司机”,我见证了重庆的发展,更打心里觉得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指数很高。
在我看来,重庆的幸福指数首先体现在精神上的满足。空闲时,约上朋友去北仓文创街区、喵儿石创艺特区等由老厂区改造而来的地方逛一逛,感受它们独特的人文艺术气息,喝杯下午茶、看本好书,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图:喵儿石创意特区,来源于网络)
(图:北仓文创街区,来源于网络)
其次是亲眼见证重庆城市基础建设的一步步发达。我的工作与钢材贸易相关,最忙的时候,我一个人要负责7个工程的钢材销售和采购。团结村呢,是重庆主要的钢材出货点,一天的出货量在2000吨左右,差不多占到整个重庆的70%-80%。这一切,都是重庆城市建设昌盛繁荣的证明。
(图:重庆面貌,来源于王正坤)
最后是来源于对重庆自豪感,这是最令我幸福的时刻。工作原因,我需要经常出差。而在与外地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我能很清楚的感觉到他们对重庆的向往,热辣的火锅、“网红”洪崖洞、穿过居民楼的轻轨、建在顶楼的停车场……总之,越了解越喜欢,来了就不想走!这让我感到无比地骄傲。
(图:洪崖洞,来源于网络)
未来,希望我们的重庆越来越好、经济越来越发达。
讲述人:高李果(某互联网公司策划)
过去:“弹子石旧得像上个世纪才会存在的物件。”
现在:“被弹子石惊艳,被重庆给予更多彩的生活。”
在我的印象里,老弹子石的房子、街道都很老旧,好像是上个世纪才会存在的物件。生活也有一些单调,购物、娱乐基本就靠位于弹子石老街转盘附近的宏声广场(音)和新世纪超市。远一点就是洋人街,去的次数多了,便不再觉得新鲜。
(图:弹子石旧景,来源于网络)
高中时,我家从弹子石搬到了江北。可是,当很久以后我再回弹子石时,被它惊艳了,好像我所了解的弹子石是一个假弹子石。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正在搬迁的洋人街周围,在我离开时这周围仍是一片荒芜的平地,如今却是一片气派的楼房,漂亮又整洁;历史悠久的弹子石老街得到了修复,“重生”成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一旁的长嘉汇购物中心繁华热闹;新修的弹子石广场最适合拍摄两江交汇的壮阔美景,在那里总会看到摄影师或者游客举着相机不停“咔嚓”。
尽管很多东西都和记忆里的样子不一样了,却让我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图:修复后的弹子石老街,来源于网络)
(图:弹子石广场,来源于网络)
弹子石的更新是实打实的真,重庆快速发展后带来的巨大空间更是无比真实。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随着国家对重庆的支持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进入重庆,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接触到更前沿的理念,学习到更先进的知识,受益匪浅。
未来,希望我们的重庆能够吸引所有的世界500强进入,为年轻人带来更广阔的天地。
编者手记:
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环境、多彩的生活、壮美的城市……这5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描绘他们眼中的更新时,眼神熠熠生辉,对未来的重庆充满期待。因为,寻常百姓才是“重庆更新”的最终受益者,享受着“重庆更新”带来的每一份红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