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一则标题为“海通证券两大王牌李迅雷和姜超去中山证券的话,应该给什么位置”的人事变动传闻贴在网络流传。海通证券研究所和李迅雷本人随后都公开表示绝无此事。不过,传言对海通证券挖角的中山证券,的确有对龙头券商大胆“挖墙脚”的经验。
2014年中上旬,海通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团队集体跳槽至中山证券,而现任中山证券研究所所长的刘佳宁,就曾是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新财富传媒行业排名第一的分析师。
不过,与以往券商“挖人”策略不同,中山证券挖人并不完全靠高薪。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中山证券的薪酬水平在业内排中下,但是业内普遍评价其“氛围好、效率高、体制比较灵活”,同时在晋升空间上远远优于一些大券商。未来中山证券可能走“合伙人”路线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3年3月,锦龙股份正式宣布以25.96亿元收购中山证券66.0517%股权。中山证券在“易主”之后,开始深耕券商互联网业务。先是牵手腾讯,紧接着挖来了原国泰君安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马刚及其团队,推出了“惠率通”、“小融通”、“互联网财富管理合伙人”等多种互联网券商产品。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和部门变更也一直不断。在海通证券刘佳宁2014年4月空降中山证券研究所之后,该研究所开始实行向“卖方”彻底转型的战略规划。
当中山证券挖角海通证券的传言四起,中山证券内部人员亦就此求证时,刘佳宁在公司微信群里回复表示:“淡定,等最后通知。”他对中山证券四处挖人的传言,显得泰然自若。
过去,中山证券研究部门力量较为薄弱,刘佳宁加盟后,也力邀海通证券传媒团队的其他两位成员——白洋、薛婷婷加入。此后,刘佳宁为了配合公司完成互联网券商的战略布局,中山证券研究所便努力从曾经的“买方”向“卖方”转型。
“刘佳宁为人和善,担任所长以来,口碑还不错。”一位中山证券上海分公司人士说,刘佳宁本人于中山证券深圳总部工作,而公司研究所的主力团队则基本保留在上海分公司,目前刘佳宁与研究所其他成员的沟通多采用邮件和电话会议等形式。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中山证券研究所与中山证券公司内部的债券融资、投行、固收、资管等几大部门平行,共同构成公司的业务板块。根据中山证券大股东锦龙股份2013年报披露,中山证券的员工结构大致是:研究人员34人,投行人员79人,投资人员19人,经纪业务777人,资产管理33人,市场营销65人。
中山证券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9.83亿元,同比增长77.44%,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了逾4.3倍。华泰证券非银金融罗毅团队认为,中山证券是“国内向互联网转型最彻底的券商”,与BAT等深度合作,全面导流。未来在牌照价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公司业绩有超预期可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