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0年代的野外生存指南,没想到这么浪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0年代的野外生存指南,没想到这么浪漫

当你身在荒郊野外,无助的时候才会发现,书还真是个好东西。

出门野营,背包里还是得带上几本书。

用来打发时间的小说是一个选择,而野外生存指南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你身在荒郊野外,无助的时候才会发现,书还真是个好东西。

它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的支持,只需要翻开它,它就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今天,食帖君要分享两本有点老的日本图书,它们分别出版于 1985 年和 1986 年。

均由福音馆书店出版,同属《DO!图鉴系列》,一本叫《冒险图鉴》,一本叫《自然图鉴》。

它们非常详尽地讲述了有关野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用的同时又颇有浪漫气息。年代虽有些久远,内容却一点也不过时,历经一次次重版,至今仍然畅销,堪称经典之作。

在食帖的新书《好久没去野餐了!》中,就介绍了其中的一些精华内容,并做了补充说明,以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参考和借鉴。

以下内容摘自新书《好久没去野餐了!》

Vol. 23 《好久没去野餐了!》

所谓冒险,就是去挑战未知的事,而并非要你冒着生命危险。

因此,在行动之前,要制订好计划,做好万全的准备,尽量避免危险。

这本书就是教读者如何避免危险,并更好地享受野外冒险之旅。

翻开书,就是一张清单。

最外一圈是在当天往返的情况下需要带的物品,中间一圈是在野外居住时需要带的物品,最里面的则是根据不同目的所选择的附加物品。

在出发前可以以此作为参考,看看自己是否准备齐全。

书中的内容一共分为行、食、住、做、与动植物的相遇及应对危险 6 章,关于野外生活的各种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详尽的答案。

01

这里介绍了鞋的选择方法。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鞋的造型和材质以及鞋底的花纹也会有所不同。

中间的图就介绍了三种鞋的鞋底花纹,从左至右分别为网球鞋、跑步鞋及轻型登山鞋。

一般性质的野外活动,选择普通的运动鞋就足够,如果还要登山,则需选择能够保护脚踝,且具有防水保温性能的鞋,即登山鞋,其中又以轻便好走的轻型登山鞋为佳。

进行野外活动时,步行的时间相对较长,道路情况也比较复杂,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尤为重要。

最上方的图分析了鞋各个部位的作用以及选择鞋的方法。

穿上鞋后,先确认脚趾能否自由活动,脚尖与鞋应该能空出 1 厘米左右。

之后再试着进行走动,确认脚跟不会滑动,以及鞋是否有较好的抓地力。

这一页介绍了如何整理背包,有一个要点是把轻的物品放在下面,而把重的物品放在上面。

这是因为在上下山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弯腰的姿势,将重物放在较高的位置,整个人的重心会更稳一些。

此外,背包里的物品要注意分类,不然取出的时候会非常麻烦。

食物、食器、衣物、药品等,分别用小袋子装好再放入背包中,一些怕打湿的物品,要用塑料袋装。

最后,还要把装好的背包试着背一背,确保左右的重量是平衡的。

02

调味料会对菜肴的味道产生很大的影响,哪怕只是一点儿盐、一点儿酱油,户外烹饪时如果不使用也会让人很苦恼。

调味料种类多样,但用的时候又不需要太多,这一页就介绍了如何携带这些调味料。

装筷子的纸袋可以用来装盐,吃剩的塑料零食罐也可以用来装胡椒、砂糖等。

此外,用正方形的纸折成小纸包也可以方便地携带各种粉状调味料。

03

天气好的晚上,可以直接睡在外面,来一次真正的野宿,没有睡袋的话就算铺上一层不怕脏的毯子也可以。

第一次野宿,可能会睡不着,背上有东西硌着,手脚被虫咬了,蚊子嗡嗡地飞,担心下雨,害怕野兽……

这个时候如果在下方先铺上一层塑料布,再撑起一个屋顶,就会安心很多。

而撑起屋顶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利用小石子,再用绳子打上结,固定在四周的树干上就可以。

当然,有帐篷的话就会方便和安全很多,但帐篷内外的物品摆放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整理帐篷时,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尽量腾出中间区域。

个人的衣物和食物放回到背包里,不要放在外面。

大家共同使用的锅、水壶和食材等,一起放在入口旁的角落。

较大的烹饪器具可以放在外面,但需先在地上铺上塑料布,并且器具上面还要再盖上一层塑料布,并用重石压住边缘,放在离帐篷比较近的地方。

晚上要把鞋拿到帐篷里,因为夜露可能会把它们弄湿。

贵重物品则放在睡袋里或枕边,手电筒也需放在枕边。

04

野营时我们通常只携带必需用品,当需要长期在野外生活的时候,能够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一些生活用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做」这一章里,食器、桌椅、吊床、鞋、衣服等都能自己制作。

穿一件用天然染料染制的衣服,与野外生活是最相宜的。

春季用艾草,初夏用紫藤叶,秋季就用栗子的刺壳斗或栀子的种子。

如果是毛、丝等动物纤维的衣物则不用提前处理,但棉质的衣物就需提前用加倍稀释过的牛奶或豆浆浸泡 30 分钟后再晾干,以保证染制效果。

之后将染料放入锅中煮制 15~20 分钟,过滤后再放入衣物,煮 20 分钟左右,其间需进行搅拌。

然后放入溶有明矾的水中浸泡30分钟(一件 100 克的衣物约需 5 克明矾),再重复煮制过程,水洗后晾干即可。

05

与动植物的相遇

在野外,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同行的伙伴,最多的就是各种动植物了,这也是观察认识它们的好机会。

野外的动物们总是很机警,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它们的脚印,根据脚印来辨别附近栖息的动物就成为了一项野外生存的重要技能。

如果遇到特别的脚印,你还可以做成标本,利用较厚的纸、空罐头和石膏粉,就可以留下它们了。

06

应对危险

野外生活充满很多未知,可能会遇到危险或受伤。

这一页就介绍了发生挫伤和骨折时的应对处理方法。

比如在没有担架的时候,利用两件衣服和两根木棍就可以制作一个简易担架。

图中「×」所显示的即为骨折的位置,分别为股骨骨折、膝盖以下骨折和膝盖骨折的情况,除了需要用长木棍和绷带进行固定外,膝盖骨折时要在膝盖下方垫一块布包。

如果没有绷带和三角巾,还可以用普通的布剪出来,甚至还可以利用具有伸缩性的连裤袜。

《自然图鉴》相当于是《冒险图鉴》中「与动植物的相遇」这一章节的拓展。

书中按照「昆虫类」、「鸟类」、「哺乳类」、「两栖类」、「鱼贝类」和「植物类」的分类方式,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寻找这些动植物以及观察它们的方法。

野外最悦耳的音乐大概就是鸟鸣了,而利用雨伞就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集音器,将鸟鸣记录下来。

首先将伞柄处用火烧断,再趁热接到伞尖上,将麦克风朝向伞的中心,用胶带固定,试音时调整麦克风到听起来音量最大的位置即可。

只要选一个无风的清晨,就可以开始你的记录了。

当看到雪原里留下的一串脚印时,其实是可以推理出一个故事来的,但记得要早点儿起来,趁脚印还保留得很完整的时候。

首先可以想想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印,然后判断它行走或跑动的方式。

当足迹很深很大时,它可能正停下来观察四周的环境。

当足迹在一棵树的前面忽然消失了的时候,它可能爬到了树上,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受到了追击而逃到了树上,那么再看看附近是否有其他的脚印。

把自己想象成动物,再进行推理,倒也是野外特有的乐趣。

edit.叶涛 | photo. 《好久没去野餐了!》

来源:食帖

原标题:80年代的野外生存指南,没想到这么浪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0年代的野外生存指南,没想到这么浪漫

当你身在荒郊野外,无助的时候才会发现,书还真是个好东西。

出门野营,背包里还是得带上几本书。

用来打发时间的小说是一个选择,而野外生存指南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你身在荒郊野外,无助的时候才会发现,书还真是个好东西。

它不需要任何外部能源的支持,只需要翻开它,它就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今天,食帖君要分享两本有点老的日本图书,它们分别出版于 1985 年和 1986 年。

均由福音馆书店出版,同属《DO!图鉴系列》,一本叫《冒险图鉴》,一本叫《自然图鉴》。

它们非常详尽地讲述了有关野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用的同时又颇有浪漫气息。年代虽有些久远,内容却一点也不过时,历经一次次重版,至今仍然畅销,堪称经典之作。

在食帖的新书《好久没去野餐了!》中,就介绍了其中的一些精华内容,并做了补充说明,以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参考和借鉴。

以下内容摘自新书《好久没去野餐了!》

Vol. 23 《好久没去野餐了!》

所谓冒险,就是去挑战未知的事,而并非要你冒着生命危险。

因此,在行动之前,要制订好计划,做好万全的准备,尽量避免危险。

这本书就是教读者如何避免危险,并更好地享受野外冒险之旅。

翻开书,就是一张清单。

最外一圈是在当天往返的情况下需要带的物品,中间一圈是在野外居住时需要带的物品,最里面的则是根据不同目的所选择的附加物品。

在出发前可以以此作为参考,看看自己是否准备齐全。

书中的内容一共分为行、食、住、做、与动植物的相遇及应对危险 6 章,关于野外生活的各种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详尽的答案。

01

这里介绍了鞋的选择方法。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鞋的造型和材质以及鞋底的花纹也会有所不同。

中间的图就介绍了三种鞋的鞋底花纹,从左至右分别为网球鞋、跑步鞋及轻型登山鞋。

一般性质的野外活动,选择普通的运动鞋就足够,如果还要登山,则需选择能够保护脚踝,且具有防水保温性能的鞋,即登山鞋,其中又以轻便好走的轻型登山鞋为佳。

进行野外活动时,步行的时间相对较长,道路情况也比较复杂,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尤为重要。

最上方的图分析了鞋各个部位的作用以及选择鞋的方法。

穿上鞋后,先确认脚趾能否自由活动,脚尖与鞋应该能空出 1 厘米左右。

之后再试着进行走动,确认脚跟不会滑动,以及鞋是否有较好的抓地力。

这一页介绍了如何整理背包,有一个要点是把轻的物品放在下面,而把重的物品放在上面。

这是因为在上下山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弯腰的姿势,将重物放在较高的位置,整个人的重心会更稳一些。

此外,背包里的物品要注意分类,不然取出的时候会非常麻烦。

食物、食器、衣物、药品等,分别用小袋子装好再放入背包中,一些怕打湿的物品,要用塑料袋装。

最后,还要把装好的背包试着背一背,确保左右的重量是平衡的。

02

调味料会对菜肴的味道产生很大的影响,哪怕只是一点儿盐、一点儿酱油,户外烹饪时如果不使用也会让人很苦恼。

调味料种类多样,但用的时候又不需要太多,这一页就介绍了如何携带这些调味料。

装筷子的纸袋可以用来装盐,吃剩的塑料零食罐也可以用来装胡椒、砂糖等。

此外,用正方形的纸折成小纸包也可以方便地携带各种粉状调味料。

03

天气好的晚上,可以直接睡在外面,来一次真正的野宿,没有睡袋的话就算铺上一层不怕脏的毯子也可以。

第一次野宿,可能会睡不着,背上有东西硌着,手脚被虫咬了,蚊子嗡嗡地飞,担心下雨,害怕野兽……

这个时候如果在下方先铺上一层塑料布,再撑起一个屋顶,就会安心很多。

而撑起屋顶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利用小石子,再用绳子打上结,固定在四周的树干上就可以。

当然,有帐篷的话就会方便和安全很多,但帐篷内外的物品摆放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整理帐篷时,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尽量腾出中间区域。

个人的衣物和食物放回到背包里,不要放在外面。

大家共同使用的锅、水壶和食材等,一起放在入口旁的角落。

较大的烹饪器具可以放在外面,但需先在地上铺上塑料布,并且器具上面还要再盖上一层塑料布,并用重石压住边缘,放在离帐篷比较近的地方。

晚上要把鞋拿到帐篷里,因为夜露可能会把它们弄湿。

贵重物品则放在睡袋里或枕边,手电筒也需放在枕边。

04

野营时我们通常只携带必需用品,当需要长期在野外生活的时候,能够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一些生活用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做」这一章里,食器、桌椅、吊床、鞋、衣服等都能自己制作。

穿一件用天然染料染制的衣服,与野外生活是最相宜的。

春季用艾草,初夏用紫藤叶,秋季就用栗子的刺壳斗或栀子的种子。

如果是毛、丝等动物纤维的衣物则不用提前处理,但棉质的衣物就需提前用加倍稀释过的牛奶或豆浆浸泡 30 分钟后再晾干,以保证染制效果。

之后将染料放入锅中煮制 15~20 分钟,过滤后再放入衣物,煮 20 分钟左右,其间需进行搅拌。

然后放入溶有明矾的水中浸泡30分钟(一件 100 克的衣物约需 5 克明矾),再重复煮制过程,水洗后晾干即可。

05

与动植物的相遇

在野外,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同行的伙伴,最多的就是各种动植物了,这也是观察认识它们的好机会。

野外的动物们总是很机警,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它们的脚印,根据脚印来辨别附近栖息的动物就成为了一项野外生存的重要技能。

如果遇到特别的脚印,你还可以做成标本,利用较厚的纸、空罐头和石膏粉,就可以留下它们了。

06

应对危险

野外生活充满很多未知,可能会遇到危险或受伤。

这一页就介绍了发生挫伤和骨折时的应对处理方法。

比如在没有担架的时候,利用两件衣服和两根木棍就可以制作一个简易担架。

图中「×」所显示的即为骨折的位置,分别为股骨骨折、膝盖以下骨折和膝盖骨折的情况,除了需要用长木棍和绷带进行固定外,膝盖骨折时要在膝盖下方垫一块布包。

如果没有绷带和三角巾,还可以用普通的布剪出来,甚至还可以利用具有伸缩性的连裤袜。

《自然图鉴》相当于是《冒险图鉴》中「与动植物的相遇」这一章节的拓展。

书中按照「昆虫类」、「鸟类」、「哺乳类」、「两栖类」、「鱼贝类」和「植物类」的分类方式,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寻找这些动植物以及观察它们的方法。

野外最悦耳的音乐大概就是鸟鸣了,而利用雨伞就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集音器,将鸟鸣记录下来。

首先将伞柄处用火烧断,再趁热接到伞尖上,将麦克风朝向伞的中心,用胶带固定,试音时调整麦克风到听起来音量最大的位置即可。

只要选一个无风的清晨,就可以开始你的记录了。

当看到雪原里留下的一串脚印时,其实是可以推理出一个故事来的,但记得要早点儿起来,趁脚印还保留得很完整的时候。

首先可以想想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印,然后判断它行走或跑动的方式。

当足迹很深很大时,它可能正停下来观察四周的环境。

当足迹在一棵树的前面忽然消失了的时候,它可能爬到了树上,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受到了追击而逃到了树上,那么再看看附近是否有其他的脚印。

把自己想象成动物,再进行推理,倒也是野外特有的乐趣。

edit.叶涛 | photo. 《好久没去野餐了!》

来源:食帖

原标题:80年代的野外生存指南,没想到这么浪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