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走在“监管”之前,人人贷引入银行资金托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走在“监管”之前,人人贷引入银行资金托管

通过银行的监控能力对P2P机构进行严格把关,用户账户与P2P平台账户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用户的资金安全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月10日,人人贷与民生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宣布未来将在资金托管等方面开展合作。“资金托管”这一石激起了P2P行业的千层浪。早在去年,银监会官员就多次提出过P2P行业的监管思路,从“四条红线”到监管“十原则”,舆论热点也从去担保化、不得建立资金池逐步转为第三方资金托管。监管细则虽未落地,作为老牌的P2P平台,人人贷积极推动自身及行业自律,此次与民生银行合作进行资金托管引得广泛关注,那么为何资金托管如此重要?又为何迟迟不能实现?

截至去年年底,国内P2P平台数量已达1575家,与此同时,问题平台的数量也剧增,有275家之多,是2013年的3.6倍,而在出现问题的平台里,有46%是诈骗、跑路平台,这一数据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P2P平台安全性的重视。

由于缺乏类似证券行业第三方存管那样独立的资金托管机构,P2P公司对其平台上的资金拥有支配权。这一漏洞使得很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成立虚假平台,利用高收益诱使投资人投入大量资金,最后携款潜逃。

说句让P2P行业尴尬的一句话,一个平台是否安全,完全取决于平台自身的运营内控和职业道德。当然,P2P行业要趋于良性发展,不可能只凭从业者的自我约束,而必须依靠有力的监管和足以支撑这一监管系统的硬件条件。这些硬件条件里最首要的,便是独立的资金托管系统。

事实上,资金托管的概念在P2P行业内部已经屡见不鲜。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早已瞄准这一市场,打出了资金托管的噱头。

但第三方支付托管能否彻底杜绝平台挪用资金的风险呢?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个原因是第三方支付的托管资质存疑。先来看看资金托管和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百度百科“资产托管”词条定义如下: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委托资产托管合同,安全保管委托投资的资产,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百科并未收录“资金托管”词条,资金是资产的一种形式,故此处不讨论二者区别)。“第三方支付”则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及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到,严格来说资金托管方只能由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来担任,第三方支付本身也要在商业银行进行托管。P2P再在第三方支付进行托管,就意味着银行无法直接监控P2P账户,完全由第三方支付代劳。

第三方支付采用的是备付金管理方法,尽管每一位用户在第三方支付都拥有个人账户,但这个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是统一存放在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里。也就是说,银行只能甄别到第三方支付公司总账户的资金变化,而对于内部个人账户的资金变化,银行监测不了。在这种机制下,用户第三方支付账户里的资金被支付公司挪用、转移,都是能够做到的。

同样的原理,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向平台充值,实际上是将资金从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划拨到P2P平台的第三方支付账户。P2P对于平台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拥有绝对控制权,如果有平台要跑路,那就是分分钟的事儿。现在,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与P2P公司达成的托管协议便是针对这一风险做出的调整。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步P2P平台用户的信息,当用户账户有动作时,需要有用户的指令作为通行证。这一机制参考了证券市场的第三方托管,但却只学了个形似。由于缺少类似“证券登记结算中心”这种中立机构,第三方支付只能被动接受P2P公司单方向的信息和指令,无法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一旦P2P公司发布虚拟借款标的,用户仍旧防不胜防。

说来说去,资金托管无法做到事前的完全预防,那是不是从此就干脆不要做了?当然也不行。建立科学合理的托管机制是为了尽可能地进行事前预防,但更多的意义在于留痕和事后的有效追责,给行业营造更为公正规范的发展环境。国内许多P2P公司就一直在积极谋求与银行合作,探索更为规范合理的资金托管形式。

银行的核心优势在于拥有资金托管的合法资质,同时在资金托管的形式上并非第三方支付那样简单的备付金管理模式。最理想的情况是,P2P用户将在银行将拥有个人虚拟账户,用户资金与P2P平台自有资金实现真正隔离。银行与P2P的牵手,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在2015年开年,一批类似人人贷这样的老牌P2P企业,与民生银行这样知名的商业银行的合作达成,才真正突破技术壁垒,推进行业迈出银行托管的实质一步。以民生与人人贷的合作为例,据了解,民生在资金托管业务方面的用户结构以及系统对接流程做的相对比较成熟,而人人贷不存在拆标或资金池等问题,用户结构比较清晰,有利于民生将对人人贷平台内每个账户的信息及每一笔账户的资金往来进行监控。预计托管后,人人贷平台无法直接控制用户账户,充值、提现、投标,任何一笔资金变动都需要由用户向银行发出指令后才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将有效避免平台挪用资金的风险。

综上看来,通过银行的监控能力对P2P机构进行严格把关,用户账户与P2P平台账户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用户的资金安全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监管层不断强调资金托管的重要性,随着监管多方面的细化,未来银行对P2P资金托管将会是大势所趋,而P2P行业也将会逐渐步入规范化运营的轨道,朝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走在“监管”之前,人人贷引入银行资金托管

通过银行的监控能力对P2P机构进行严格把关,用户账户与P2P平台账户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用户的资金安全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月10日,人人贷与民生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宣布未来将在资金托管等方面开展合作。“资金托管”这一石激起了P2P行业的千层浪。早在去年,银监会官员就多次提出过P2P行业的监管思路,从“四条红线”到监管“十原则”,舆论热点也从去担保化、不得建立资金池逐步转为第三方资金托管。监管细则虽未落地,作为老牌的P2P平台,人人贷积极推动自身及行业自律,此次与民生银行合作进行资金托管引得广泛关注,那么为何资金托管如此重要?又为何迟迟不能实现?

截至去年年底,国内P2P平台数量已达1575家,与此同时,问题平台的数量也剧增,有275家之多,是2013年的3.6倍,而在出现问题的平台里,有46%是诈骗、跑路平台,这一数据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P2P平台安全性的重视。

由于缺乏类似证券行业第三方存管那样独立的资金托管机构,P2P公司对其平台上的资金拥有支配权。这一漏洞使得很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成立虚假平台,利用高收益诱使投资人投入大量资金,最后携款潜逃。

说句让P2P行业尴尬的一句话,一个平台是否安全,完全取决于平台自身的运营内控和职业道德。当然,P2P行业要趋于良性发展,不可能只凭从业者的自我约束,而必须依靠有力的监管和足以支撑这一监管系统的硬件条件。这些硬件条件里最首要的,便是独立的资金托管系统。

事实上,资金托管的概念在P2P行业内部已经屡见不鲜。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早已瞄准这一市场,打出了资金托管的噱头。

但第三方支付托管能否彻底杜绝平台挪用资金的风险呢?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个原因是第三方支付的托管资质存疑。先来看看资金托管和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百度百科“资产托管”词条定义如下: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委托资产托管合同,安全保管委托投资的资产,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百科并未收录“资金托管”词条,资金是资产的一种形式,故此处不讨论二者区别)。“第三方支付”则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及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到,严格来说资金托管方只能由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来担任,第三方支付本身也要在商业银行进行托管。P2P再在第三方支付进行托管,就意味着银行无法直接监控P2P账户,完全由第三方支付代劳。

第三方支付采用的是备付金管理方法,尽管每一位用户在第三方支付都拥有个人账户,但这个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是统一存放在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里。也就是说,银行只能甄别到第三方支付公司总账户的资金变化,而对于内部个人账户的资金变化,银行监测不了。在这种机制下,用户第三方支付账户里的资金被支付公司挪用、转移,都是能够做到的。

同样的原理,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向平台充值,实际上是将资金从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划拨到P2P平台的第三方支付账户。P2P对于平台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拥有绝对控制权,如果有平台要跑路,那就是分分钟的事儿。现在,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与P2P公司达成的托管协议便是针对这一风险做出的调整。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步P2P平台用户的信息,当用户账户有动作时,需要有用户的指令作为通行证。这一机制参考了证券市场的第三方托管,但却只学了个形似。由于缺少类似“证券登记结算中心”这种中立机构,第三方支付只能被动接受P2P公司单方向的信息和指令,无法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一旦P2P公司发布虚拟借款标的,用户仍旧防不胜防。

说来说去,资金托管无法做到事前的完全预防,那是不是从此就干脆不要做了?当然也不行。建立科学合理的托管机制是为了尽可能地进行事前预防,但更多的意义在于留痕和事后的有效追责,给行业营造更为公正规范的发展环境。国内许多P2P公司就一直在积极谋求与银行合作,探索更为规范合理的资金托管形式。

银行的核心优势在于拥有资金托管的合法资质,同时在资金托管的形式上并非第三方支付那样简单的备付金管理模式。最理想的情况是,P2P用户将在银行将拥有个人虚拟账户,用户资金与P2P平台自有资金实现真正隔离。银行与P2P的牵手,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在2015年开年,一批类似人人贷这样的老牌P2P企业,与民生银行这样知名的商业银行的合作达成,才真正突破技术壁垒,推进行业迈出银行托管的实质一步。以民生与人人贷的合作为例,据了解,民生在资金托管业务方面的用户结构以及系统对接流程做的相对比较成熟,而人人贷不存在拆标或资金池等问题,用户结构比较清晰,有利于民生将对人人贷平台内每个账户的信息及每一笔账户的资金往来进行监控。预计托管后,人人贷平台无法直接控制用户账户,充值、提现、投标,任何一笔资金变动都需要由用户向银行发出指令后才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将有效避免平台挪用资金的风险。

综上看来,通过银行的监控能力对P2P机构进行严格把关,用户账户与P2P平台账户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用户的资金安全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监管层不断强调资金托管的重要性,随着监管多方面的细化,未来银行对P2P资金托管将会是大势所趋,而P2P行业也将会逐渐步入规范化运营的轨道,朝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