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政策出台3个月,上海社区的垃圾分类走到了哪一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政策出台3个月,上海社区的垃圾分类走到了哪一步?

上海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三个月,上海部分小区就已经实现了99%的投放准确率。

长宁区警备区干休所,志愿者正在引导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摄影:杨舒鸿吉

上海老人汪桂芝如今已经习惯在早晨出门遛弯时,顺手将一袋厨余垃圾带下楼,因为错过早上的投放时间,她可能需要等到下午才能将垃圾从家中清出。

在小区门口的垃圾厢房,她将塑料袋内的餐余倒进了标记为“湿垃圾”的桶内,然后抖了抖还滴着油渍的垃圾袋,准备扔进“可回收”的垃圾桶内。但是此时身着绿色马甲的社区志愿者果断出手阻止,招呼她,“错了,错了,垃圾袋是干垃圾桶。”

经过纠正,汪桂芝进行了正确的投递。她也如愿在“绿马甲”那里登记获得了2个“绿色账户”的积分。

扔垃圾已经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这是从今年4月份以来,汪桂芝渐渐熟悉的日常。

今年3月份,上海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4月份又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随着计划落地实施,汪桂芝所在的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小区成为这场轰烈城市治理运动被牵动的一隅。该小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4月18日起小区开启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以来,截至目前,准确投放率已经超99%。

而在全市范围内,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区县对于三年行动计划的细化工作也基本完成。在7月30日上海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透露,上海对分类实效进行专项统计显示,到6月底,全市餐厨垃圾、居住区的垃圾、菜市场的果蔬垃圾等日均分类量达到3641吨,超出计划指标的3483吨,两网融合系统的可回收物收集量为443吨,是去年日均量是2.43倍。

在此次计划重点关注的社区“源头分类“工作中,定时定点模式得到了规范的应用,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从不理解到接受并积极配合。

多种举措紧抓“源头”管理

在上海青浦郊区,农村垃圾投放厢房也完成了4分类改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4月11日,小区居委宣布在小区进行定时定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随后,垃圾厢房经历改造,可以投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垃圾厢房的开放时间也从全天制变成了早间7:30分至9:30分,下午的16:30分至19:30分,并且有专门的社区志愿者参与职守,监督社区居民的投放行为。垃圾厢房附近也安装了一组高清探头。

早上7:30-9:30,是上海长宁区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小区较为热闹的时刻。因为投放时间更集中,几位老年居民在垃圾厢房前面会了面,忍不住停下寒暄了几句。

汪桂芝告诉记者,在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实施之初,家里领到了社区居委发放的两只垃圾桶。加上家里原本就有的一只。只有两位老人居住的家中有三只垃圾桶,她和老伴儿在家犯了难。

“垃圾分类很早就接触过了,但是当时没人监督,所以到了垃圾厢房随手一甩就可以了。如今要分四大类,像我们这些老年人,刚开始的时候头都大了。”汪桂芝在生活垃圾分类之初,对于分类标准常常混淆。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游雁告诉界面新闻,在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开始初期,就已经意识到了在社区推广的困难程度。因此,社区居委派遣了志愿者在投放时段蹲守,监督居民投放行为;同时,新安装的一组高清探头也起到了监督取证的作用;此外,社区居委还组织干部上门,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并让居民签署承诺书。

除了加大监督、宣传力度,程家桥街道还借力“绿色账户“,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能给居民带来实惠的事情。社区志愿者林竞指了指桌子上的两本账簿告诉记者,居民每完成一次垃圾分类投递,就可以获得积分,每天20分,一个月可以积600分,金额为54元,这个金额可以通过上海市推行的绿色账户来换油换米。

多种措施并举,程家桥街道在22个居民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居民支持率均超过90%、投放准确率基本达到95%、破袋投放率达到90%,其中10个小区的日均资源化利用率超过45%,其余小区日均资源化利用率均超过35%。

程家桥街道也成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样板房”之一。

垃圾分类是场长期攻防战

定点定时投放,正是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中对于源头管理的重点规划之一,如今像汪桂芝这样,上海市民的生活正在被其改变。

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是改变我们扔垃圾的习惯, 5月份上海统计发布了一份调研结果,调查了2000位市民,其中有83.2%以上的市民支持定时投放垃圾,有65.6%的市民支持定时定点投放垃圾。”

如何让生活垃圾分类从大部分人支持变成社区居民“全覆盖“?社区的垃圾分类推广也发生了很多“斗智斗勇”的故事。

程家桥街道的上航新村作是售后公房小区,上航新村共有16个门栋210户,因为比邻上海虹桥航空港,99户出租户有43户为航空企业员工。在定时定点工作推行之后,有志愿者向居委反映仍有居民进行不规范的投放,但是一直找不到这些居民是谁?看着垃圾桶内混合的生活垃圾,居委干活忍着恶臭,翻看了起来。最终,在一袋外卖餐余中,居民干部发现了印有地址的外卖小票。

按图索骥,居委干部找到这户居民做上门做宣讲时,三位合租的“空姐“一口否认餐余垃圾就是他们违规投放的。无奈居委干部只能作罢,并认为还是要”人赃并获“才有说服力。

最终,居委干部在小区的监控探头中发现了几位空姐违规投放的证据,并通过制服的样式,找到了空姐所在的航空公司。正是在企业的介入下,几位空姐最终答应将按时分类投放。“

游雁表示,垃圾分类紧抓源头的意义非凡,如今,上航新村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居民支持率从2017年7月的30%上升到99%,资源化利用率从试点前的日均30.7%上升到现在的日均57.33%。“

她说,经过后期回访,居委发现,合租的空姐们甚至还在家里贴了扔垃圾排班表,谁没有飞行任务就负责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在拟定 或涉生活垃圾收费问题

今年7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同时,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上海的地方条例会否把居民垃圾收费的条例列入?

在7月30日的发布会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对此表示,上海市人大已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2018年正式立法项目,按计划将于2018年9月进行一审,“正在拟定的该条例,相信肯定会对生活垃圾收费的问题有所涉及。”

唐家富表示,发改委出台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对非居民用户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并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提高混合垃圾收费标准;对具备条件的居民用户,实行计量收费和差别化收费,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归纳起来看,主要是从量征收和定额征收,从国内情况来看,垃圾处理收费并不是新政,全国超过2/3的城市均已经建立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上海自2004年也已经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当然主要是针对单位,根据单位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量来收费。但居民垃圾的差别化收费来说,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的政策文件中,旨在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垃圾减量和分类。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众多途径当中,除了实施收费制度还有很多的因素,比如社区的治理、设施配套、信息采集能力等等,都对垃圾分类效果有影响。

他说,“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垃圾分类不是单靠收费的约束机制就可以有效实现。我们也会积极认真研究国家的政策,结合上海的实际,综合考量收费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考量收费机制可能达到的分类效果,经过充分论证以后再考虑,包括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才可能出台对居民的收费政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政策出台3个月,上海社区的垃圾分类走到了哪一步?

上海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三个月,上海部分小区就已经实现了99%的投放准确率。

长宁区警备区干休所,志愿者正在引导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摄影:杨舒鸿吉

上海老人汪桂芝如今已经习惯在早晨出门遛弯时,顺手将一袋厨余垃圾带下楼,因为错过早上的投放时间,她可能需要等到下午才能将垃圾从家中清出。

在小区门口的垃圾厢房,她将塑料袋内的餐余倒进了标记为“湿垃圾”的桶内,然后抖了抖还滴着油渍的垃圾袋,准备扔进“可回收”的垃圾桶内。但是此时身着绿色马甲的社区志愿者果断出手阻止,招呼她,“错了,错了,垃圾袋是干垃圾桶。”

经过纠正,汪桂芝进行了正确的投递。她也如愿在“绿马甲”那里登记获得了2个“绿色账户”的积分。

扔垃圾已经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这是从今年4月份以来,汪桂芝渐渐熟悉的日常。

今年3月份,上海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4月份又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随着计划落地实施,汪桂芝所在的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小区成为这场轰烈城市治理运动被牵动的一隅。该小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4月18日起小区开启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以来,截至目前,准确投放率已经超99%。

而在全市范围内,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区县对于三年行动计划的细化工作也基本完成。在7月30日上海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透露,上海对分类实效进行专项统计显示,到6月底,全市餐厨垃圾、居住区的垃圾、菜市场的果蔬垃圾等日均分类量达到3641吨,超出计划指标的3483吨,两网融合系统的可回收物收集量为443吨,是去年日均量是2.43倍。

在此次计划重点关注的社区“源头分类“工作中,定时定点模式得到了规范的应用,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从不理解到接受并积极配合。

多种举措紧抓“源头”管理

在上海青浦郊区,农村垃圾投放厢房也完成了4分类改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4月11日,小区居委宣布在小区进行定时定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随后,垃圾厢房经历改造,可以投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垃圾厢房的开放时间也从全天制变成了早间7:30分至9:30分,下午的16:30分至19:30分,并且有专门的社区志愿者参与职守,监督社区居民的投放行为。垃圾厢房附近也安装了一组高清探头。

早上7:30-9:30,是上海长宁区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小区较为热闹的时刻。因为投放时间更集中,几位老年居民在垃圾厢房前面会了面,忍不住停下寒暄了几句。

汪桂芝告诉记者,在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实施之初,家里领到了社区居委发放的两只垃圾桶。加上家里原本就有的一只。只有两位老人居住的家中有三只垃圾桶,她和老伴儿在家犯了难。

“垃圾分类很早就接触过了,但是当时没人监督,所以到了垃圾厢房随手一甩就可以了。如今要分四大类,像我们这些老年人,刚开始的时候头都大了。”汪桂芝在生活垃圾分类之初,对于分类标准常常混淆。

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游雁告诉界面新闻,在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开始初期,就已经意识到了在社区推广的困难程度。因此,社区居委派遣了志愿者在投放时段蹲守,监督居民投放行为;同时,新安装的一组高清探头也起到了监督取证的作用;此外,社区居委还组织干部上门,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并让居民签署承诺书。

除了加大监督、宣传力度,程家桥街道还借力“绿色账户“,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能给居民带来实惠的事情。社区志愿者林竞指了指桌子上的两本账簿告诉记者,居民每完成一次垃圾分类投递,就可以获得积分,每天20分,一个月可以积600分,金额为54元,这个金额可以通过上海市推行的绿色账户来换油换米。

多种措施并举,程家桥街道在22个居民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居民支持率均超过90%、投放准确率基本达到95%、破袋投放率达到90%,其中10个小区的日均资源化利用率超过45%,其余小区日均资源化利用率均超过35%。

程家桥街道也成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样板房”之一。

垃圾分类是场长期攻防战

定点定时投放,正是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中对于源头管理的重点规划之一,如今像汪桂芝这样,上海市民的生活正在被其改变。

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是改变我们扔垃圾的习惯, 5月份上海统计发布了一份调研结果,调查了2000位市民,其中有83.2%以上的市民支持定时投放垃圾,有65.6%的市民支持定时定点投放垃圾。”

如何让生活垃圾分类从大部分人支持变成社区居民“全覆盖“?社区的垃圾分类推广也发生了很多“斗智斗勇”的故事。

程家桥街道的上航新村作是售后公房小区,上航新村共有16个门栋210户,因为比邻上海虹桥航空港,99户出租户有43户为航空企业员工。在定时定点工作推行之后,有志愿者向居委反映仍有居民进行不规范的投放,但是一直找不到这些居民是谁?看着垃圾桶内混合的生活垃圾,居委干活忍着恶臭,翻看了起来。最终,在一袋外卖餐余中,居民干部发现了印有地址的外卖小票。

按图索骥,居委干部找到这户居民做上门做宣讲时,三位合租的“空姐“一口否认餐余垃圾就是他们违规投放的。无奈居委干部只能作罢,并认为还是要”人赃并获“才有说服力。

最终,居委干部在小区的监控探头中发现了几位空姐违规投放的证据,并通过制服的样式,找到了空姐所在的航空公司。正是在企业的介入下,几位空姐最终答应将按时分类投放。“

游雁表示,垃圾分类紧抓源头的意义非凡,如今,上航新村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居民支持率从2017年7月的30%上升到99%,资源化利用率从试点前的日均30.7%上升到现在的日均57.33%。“

她说,经过后期回访,居委发现,合租的空姐们甚至还在家里贴了扔垃圾排班表,谁没有飞行任务就负责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在拟定 或涉生活垃圾收费问题

今年7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同时,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上海的地方条例会否把居民垃圾收费的条例列入?

在7月30日的发布会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对此表示,上海市人大已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2018年正式立法项目,按计划将于2018年9月进行一审,“正在拟定的该条例,相信肯定会对生活垃圾收费的问题有所涉及。”

唐家富表示,发改委出台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对非居民用户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并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提高混合垃圾收费标准;对具备条件的居民用户,实行计量收费和差别化收费,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归纳起来看,主要是从量征收和定额征收,从国内情况来看,垃圾处理收费并不是新政,全国超过2/3的城市均已经建立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上海自2004年也已经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当然主要是针对单位,根据单位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量来收费。但居民垃圾的差别化收费来说,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的政策文件中,旨在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垃圾减量和分类。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众多途径当中,除了实施收费制度还有很多的因素,比如社区的治理、设施配套、信息采集能力等等,都对垃圾分类效果有影响。

他说,“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垃圾分类不是单靠收费的约束机制就可以有效实现。我们也会积极认真研究国家的政策,结合上海的实际,综合考量收费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考量收费机制可能达到的分类效果,经过充分论证以后再考虑,包括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才可能出台对居民的收费政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