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深圳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公租房遭邻居抵制:一堵“心墙” 隔开两个群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深圳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公租房遭邻居抵制:一堵“心墙” 隔开两个群体

2018年7月18日,为延迟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房,深圳华联城市全景小区业主、住户联手拉起了两条表示抵制的横幅,事件引爆舆论。涉事各方分歧未消,他们承认,业主住户、精神残疾家庭和政府三方都受到伤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从得知17户精神残疾家庭将要到小区选保障性住房后,李华正开始在期刊、知识问答平台上搜索、了解精神残疾患者的情况。但他无法打消自己的顾虑。

2018年7月18日,两条抵制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房的横幅,将深圳华联城市全景小区(下称华联小区)的业主住户、17户精神残疾家庭以及当地住建部门推向了舆论中心。

大批网友开始对业主和住户们口诛笔伐,17户精神残疾家庭也被舆论波及。涉事一方——精神残疾家庭认为业主住户们歧视精神残疾群体,政府应保障他们的居住权;另一边则是业主和住户们强调自己不是歧视,而是担心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

事发后半个月,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无论是华联小区业主还是这些精神残疾家庭都承认,深陷其中的三方都受到伤害。

“华联小区即将有17户精神残疾家庭参与选房”的消息被公布后,华联小区的业主群里“炸开了锅”,业主代表当日向住建局提出了异议。

业主苏文颖仔细读完了邻居们的聊天记录,最扎眼的,当然是住建局公布在册轮候保障房的选房名单:在这41户有资格的选房名单中,有17户备注上写着“精神残疾”、“一、二、三、四级”。

业主都不太了解精神残疾级别的含义,邻居们开始往群里扔各自在网上搜索的信息,如一级到四级哪个级别高,哪个级别低。有些信息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精神残疾被划分为四级,一级到四级症状由重到轻,一级最严重,指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精神残疾四级指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

她开始感到害怕。“旁边集中居住这么多精神残疾人,不知道给我造成怎么样的精神困扰,也不知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苏文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我只知道我短期内无法离开这里。”

这个8年“深漂”在两年前才买下这套房子,花光了她和丈夫王辉泽的所有积蓄。一个月前,王辉泽和苏文颖搬了进来。他们这时才觉得生活真正稳定了下来。再过两个月,他们的孩子便要出生了。

身处深圳市宝安区的华联小区价格并不便宜,网上报价达到75000元/平方米,属于中高档住宅。

变故来得太突然。

业主们得知精神残疾家庭选房的信息,已是公示期的最后一天。这意味着,第二天包括精神残疾家庭在内的41户家庭就要开始选房了。业主们开始讨论着各种应对之策。“我们都在想办法,怎么让这次选房的事情延迟一下。”

最终,他们选择了相对激进的方式——拉横幅。

苏文颖曾经接触过智力障碍儿童。她自认为“内心同情这类家庭”。据她回忆,横幅上的字经过了业主讨论,“从文字上做了很多避免刺激精神残疾家庭的工作。”

但横幅本身就带来了伤害。

本该是41户家庭选房的7月18日,业主们聚集在华联小区门前,拉起“保障他们的住房权,谁来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罔顾潜在危险,危及家园校园”两条横幅。他们逗留了半天。

7月18日,华联小区业主和住户拉横幅抗议。图片来源:网络

当天,台风“山神”与深圳擦肩而过,南方城市依旧闷热。深圳市宝安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发出《取消看房紧急通知》:因台风影响,为确保安全,取消原定于7月18日的华联城市全景看房,看房时间另行通知。

一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何艳艳也是这次参与选房者之一。她的儿子3岁时被确诊。

获得华联小区选房的机会,何艳艳一家等待了一年多。

7月18日当天,何艳艳最早是在群里看到业主们拉横幅抵制精神残疾家庭消息的。在此之前,她“曾以为住建局取消看房真的是因为台风的到来”。

各方各有诉求。让他们都意料不到的是,舆论的风暴正向他们袭来。

华联小区位于宝安区创业路和公园路交汇处,离5号线地铁拱浪北站D出口不到100米,附近有灵芝公园和宝安公园,还有多个幼儿园和小学,以及数个特殊儿童、儿童康复中心——总之,这是精神残疾家长们中意的地段。

华联小区附近的一所儿童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此次遭抵制的家庭中有几个自闭症孩子就在该中心做康复治疗。

“这些孩子虽然不大会和正常孩子一起玩,但平时都在普通学校上学,和正常孩子一起生活,一般在周末或者有夏令营时,会和普通孩子一起过来上课。”上述工作人员说。

当然这并非常态。除了周末,何艳艳就需要每天带着儿子坐半个小时的车,到宝安区西乡的机构做康复训练。她必须把大量的收入花费在儿子的康复训练上:不算交通费,相关治疗每个月最起码要8000多元。

“政府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考虑到我们这些家庭的难处和需求,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治疗非常漫长,康复的程度越好,越有利于他们走向社会。”何艳艳说。

华联小区2栋是人才住房,居住者很多属于深圳市重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员工或职工。2栋的整体面积并不大,楼体以外只有一条狭长的铺着红色地板砖的走廊,2栋与华联小区之间,被一堵厚实的围墙隔开成两个区域。

一堵高墙,将华联小区和2栋隔开。摄影:梁宙

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区业主和2栋的人才房住户属“有产者”和白领阶层,据2栋的保安反映,2栋和小区之间在负一楼车库是连通的,但2栋的住户很少会到小区里面。在抵制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房一事上,小区业主和“人才房”住户站在了同一边。

7月18日晚,一篇名为《小区房价7万5,搬进来17个精神病人,咋办?》的帖子在网上发出来,帖子最初出自谁之手,已无从考究。文章附上了一张包含“房价7万5,现在住进17个精神病患者”、“公租房住的都是高端人才、博士生之类”等内容的截图,该事件开始被外界获悉。

真正点燃舆论的节点是深圳市宝安区住建局向“深广电第一现场”透露“这17户精神残疾家庭中有15户是自闭症儿童家庭”。7月19日,住建局发布《关于华联城市景观全景花园有关情况的说明》称,配租对象为宝安区户籍在册轮候库中的优抚及残疾人家庭,共有41个合格家庭认租。认租排名前24能选房的家庭中,部分为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

很快,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华联小区业主和住户对精神残疾家庭存在歧视,将矛头直指业主住户对自闭症儿童存在歧视。“精英阶层”、“高房价”、“人才房”、“自闭症儿童”、“歧视”等等关键词放在一起,该事件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网友对华联小区业主住户们的口诛笔伐。

起初,苏文颖看到网友对业主提出批评或者进行谩骂的贴子时,她会在帖子下面留下“贴主不了解真相,不要去杜撰的问题”等评论,看到有人说业主重视房价,她也会去解释“真实情况不是这样……”

但很快,她就评论不过来了,铺天盖地的指责在网络上的各个方向涌进了华联小区。“歧视残疾人”、“你们能否保证以后不生病”、“阶级之间的歧视”等等言论不断冒出来。

“无论我们业主说什么都会被攻击,自从政府公布了17户精神残疾家庭中部分是自闭症儿童后,网友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放大残疾人家庭是弱势群体的无力感,而去抨击业主们。”苏文颖说。

在苏文颖看来,她不排斥任何人住进华联小区,但是自己要先了解邻居的情况,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而网上的文章指责业主发帖把精神残疾家庭信息泄露,她认为这些信息是住建局公示的资料,业主只是在评论里添加了资料截图。

事件发生后,作为人才房的2栋住户被要求不能参与此次事件的讨论,很多住户不再对外发声。坚持发表意见的李华正成了2栋的住户代表。

面对媒体,他说出了自己内心中恐慌的东西:住户大多都是毕业10年以内的年轻人,家庭有1-2个小孩,小孩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而且童年无忌。“孩子看到哥哥或者叔叔行为比较怪,若说了一些会激怒精神残疾者的话,后果没人知道。”

李华正坚持认为,自己不是歧视,而是担心公共安全问题。对于住建局称的“17户精神残疾中15户是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说法,李华正也表示怀疑。“此前业主代表曾问住建局15个人的构成,对方回复目前还没有拿到残联和康宁医院的数据,在此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公布其中有15个是自闭症家庭。”

涉事的17户精神残疾家庭难以有发声渠道。他们决定抱团取暖,组建了微信群,方便日常的沟通。

何艳艳在群里了解到,除了不参与的家庭外,群里大多数家庭都有自闭症孩子,而且大部分是未成年。

7月20日,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曾组织座谈会,征求事件中精神残疾家庭的诉求。郑依玲是参会的社工之一,她发现家长们当天的情绪很疲惫,“没有安全感。”

“家长们希望官方能够给予答复,保障自己的权益,”郑依玲说,“那天家长解决问题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

现实中,残疾家庭办理残疾证往往面临着要福利还是要权利的选择,如果办了残疾证,则意味着可能有一定的福利,但同时部分权利就会受损。

何艳艳说,深圳很多自闭症儿童和家庭领取精神残疾证,是为了得到政府救助、资助、补助,来给孩子做康复治疗训练,帮助一个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帮助孩子更好康复回归社会回归社区。

“宝安住建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工作有漏洞,公布了精神残疾家庭属于什么样的残疾。”何艳艳说着说着抽泣了起来,“我们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散布,会影响孩子以后上学的权利,和家庭邻里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在外人面前的尊严。”

选房遭到业主住户抵制,何艳艳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无辜。她认为,事件中的自闭症孩子都是未成年,而且大多数孩子都在做康复治疗,自闭症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也不愿意说话,他们连自己的想法都表达不清楚,怎么会想去攻击别人呢?”何艳艳说,自闭症孩子不应该被当成精神病人来看待,而且是当成有攻击性、社会危险的精神病人,这是很大的误区。

事件发生至今已过去半个月,深圳市住建部门、残联等机构相继介入,华联小区业主住户和精神残疾家庭之间的“对立”依然未能化解。

华联小区。摄影:梁宙

面对记者,华联小区业主和住户代表一一罗列出他们收集到的论文,以显示精神残疾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的论文,并通过知网等期刊网站收集关于精神残疾的论文数据,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显攻击行为发生率高。

李华正还展示出一份论文《中国≥15岁人群精神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摘取其中“有研究显示,在涉及法律问题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各类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例最高,其暴力危险以及暴力犯罪倾向约为正常人的4-6倍”加以说明。

事件中的另一位自闭症孩子妈妈张焕丽对于业主的恐慌表示无奈,“自闭症不同于精神分裂,现实中,自闭症患者的生活能力很差,这几年机构和团体宣扬自闭症够努力了,这个事情发生后,一切又被打回了原型。”她说。

破除双方的分歧,成为了当务之急。有业主提出,“如果能够让大部分业主消除顾虑,就可以入住”。但没人能给出方案。

事发后,住建部门、残联和华联小区业主以及精神残疾家庭都保持着沟通,但两方至今未能形成直接沟通的平台。

“那只会是吵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一位自闭症患者的母亲张焕丽说。

7月19日下午,宝安住建局发文《关于华联城市全景花园有关情况的说明》称,将协同卫计等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对残疾人家庭进行逐一走访、逐一核实,同时督促其监护人做好患者的日常监护工作。

4日后,17户精神残疾家庭向深圳市残联递交了《宝安公租房受抗议的17户残疾人家庭急切诉求信》表示,邀请有关专家对残疾人家庭进行逐一走访、逐一核实的做法,个别家长表示不能接受。

“除非是针对全部公租房申请户进行,如果只是针对我们17户排查,我们建议要有残联代表,或精协代表参与,不可以随便安排所谓的‘专家’来做所谓的排查。”诉求信中写道。

家长们提出,相关部门应当先向他们说明入户核实的原因、基于什么规定、核实什么内容、以什么程序、其它保障房住户是否也接受此类核实;17户申请到保障性住房已经走完完整程序,再一次入户核实与之前的程序有何区别。

张焕丽表示,办理精神残疾证的审核过程很公平,先是由医生诊断孩子的问题,然后向残联申请,再去指定的医院评估孩子的情况,评估孩子的能力到哪一级别,再由上一层的专家审核资料、复核,最后交给市残联去办证。

住建部门曾电话联系其中一些涉事家庭,问他们是否愿意继续在华联小区选房,如果不愿意可以安排其他房源。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家长还在犹豫是否继续参与选房,也有家长提出如果退出,住建局能否保留其指标。如今,更多的家长逐渐坚定参与选房的决心。

深圳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廖艳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今家长们有了更多的信心,这件事情本身是件坏事,但是现在社会关注了,如果精神残疾家庭入住,“本来只是有一套房子,现在可能除了有房子还会有服务,融合服务一定会到这个社区,对于精神残疾家庭而言可能会成为好事。”

华联小区内部。摄影:梁宙

也有家长心存疑虑,希望在小区的环境有所改变后才搬进去住。

“先从政府出发,在小区做宣导,让更多住户了解自闭症、精神残疾是否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安全危险,把这些认识都提高了,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和社工服务做到位了,我们才考虑进去住,我们不希望住进去就受到攻击、排斥甚至隔离。”何艳艳说。

华联小区业主抵制精神残疾家庭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一直和17户精神残疾家庭保持联系,在了解这些家庭的处境后,廖艳晖发现,发生在精神残疾家庭身上的“邻避现象”并不鲜见。

“总体上所有的‘邻避现象’都是对自己更多的担忧,担心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对那些群体缺乏了解,更多的是认知上有错误。”廖艳晖说。

现实中,廖艳晖也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的母亲,她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按照户籍可以上深圳小学,但是廖艳晖为孩子选择了一个民办学校,并和校长明说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孩子,老师和同学们也都知道她儿子的状况。

廖艳晖认为,深圳业主抵制精神残疾家庭事件中不是制度出了问题,而是人的思维出了问题,业主不能够因为自己觉得受到安全威胁,就可以控制别人或者剥夺别人的某些权利,“何况这些事情全是臆想出来的,并未发生。”

深圳市宝安区残联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广大社会人士对精神残疾等弱势群体的认知度是相对缺失的,这次选房的精神残疾者没有伤害性,而业主们认为精神残疾就是精神病,这就是误差。

上述工作人员坦言,以前深圳市公租房都是类似地公示,只是这次刚好在申报者当中,精神类残疾人占了一定的比例,普通市民不理解。但如果在信息公示时分类公布,如人才类、贫困类、残疾类,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办公室副主任梁碧君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早期小区的业主不知道认租家庭的具体状况,造成他们误解,所以做出过激的行为,现在该局搭建了沟通的平台,跟业主和认租的残疾人家庭三方之间进行协商。

梁碧君称,住建局正在做全面调研工作,一对一地对残疾人家庭住房需求、教育需求,以及生活硬件、软件设施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解,同时也充分了解华联小区业主、住户的诉求,希望可以在收集需求的基础上做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宝安区住建局表示,接下来将联合残联、卫计委,邀请专家对公众关于精神残疾领域不了解的情况进行科普。让他们了解到具体所谓精神残疾是怎么样的状况,也希望通过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做好科普知识,打消他们的顾虑。

半个月过去,业主住户和17户精神残疾家庭之间,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隔开,正如华联小区和保障房之间厚实的围墙依然坚挺一样,这条通往社区融合之路仍然漫长。

廖艳晖心中有个美好的愿望,华联小区经过此次事件后,如此突出,如果把融合工作做好,一开始业主拉横幅抵制残疾家庭选房,到后期业主拉横幅欢迎残疾家庭入住,“这将是一件美好的事。”

(文中出现的业主、住户、自闭症儿童家长均为化名,其中何艳艳、张焕丽的采访录音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深圳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公租房遭邻居抵制:一堵“心墙” 隔开两个群体

2018年7月18日,为延迟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房,深圳华联城市全景小区业主、住户联手拉起了两条表示抵制的横幅,事件引爆舆论。涉事各方分歧未消,他们承认,业主住户、精神残疾家庭和政府三方都受到伤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从得知17户精神残疾家庭将要到小区选保障性住房后,李华正开始在期刊、知识问答平台上搜索、了解精神残疾患者的情况。但他无法打消自己的顾虑。

2018年7月18日,两条抵制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房的横幅,将深圳华联城市全景小区(下称华联小区)的业主住户、17户精神残疾家庭以及当地住建部门推向了舆论中心。

大批网友开始对业主和住户们口诛笔伐,17户精神残疾家庭也被舆论波及。涉事一方——精神残疾家庭认为业主住户们歧视精神残疾群体,政府应保障他们的居住权;另一边则是业主和住户们强调自己不是歧视,而是担心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

事发后半个月,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无论是华联小区业主还是这些精神残疾家庭都承认,深陷其中的三方都受到伤害。

“华联小区即将有17户精神残疾家庭参与选房”的消息被公布后,华联小区的业主群里“炸开了锅”,业主代表当日向住建局提出了异议。

业主苏文颖仔细读完了邻居们的聊天记录,最扎眼的,当然是住建局公布在册轮候保障房的选房名单:在这41户有资格的选房名单中,有17户备注上写着“精神残疾”、“一、二、三、四级”。

业主都不太了解精神残疾级别的含义,邻居们开始往群里扔各自在网上搜索的信息,如一级到四级哪个级别高,哪个级别低。有些信息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精神残疾被划分为四级,一级到四级症状由重到轻,一级最严重,指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精神残疾四级指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

她开始感到害怕。“旁边集中居住这么多精神残疾人,不知道给我造成怎么样的精神困扰,也不知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苏文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我只知道我短期内无法离开这里。”

这个8年“深漂”在两年前才买下这套房子,花光了她和丈夫王辉泽的所有积蓄。一个月前,王辉泽和苏文颖搬了进来。他们这时才觉得生活真正稳定了下来。再过两个月,他们的孩子便要出生了。

身处深圳市宝安区的华联小区价格并不便宜,网上报价达到75000元/平方米,属于中高档住宅。

变故来得太突然。

业主们得知精神残疾家庭选房的信息,已是公示期的最后一天。这意味着,第二天包括精神残疾家庭在内的41户家庭就要开始选房了。业主们开始讨论着各种应对之策。“我们都在想办法,怎么让这次选房的事情延迟一下。”

最终,他们选择了相对激进的方式——拉横幅。

苏文颖曾经接触过智力障碍儿童。她自认为“内心同情这类家庭”。据她回忆,横幅上的字经过了业主讨论,“从文字上做了很多避免刺激精神残疾家庭的工作。”

但横幅本身就带来了伤害。

本该是41户家庭选房的7月18日,业主们聚集在华联小区门前,拉起“保障他们的住房权,谁来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罔顾潜在危险,危及家园校园”两条横幅。他们逗留了半天。

7月18日,华联小区业主和住户拉横幅抗议。图片来源:网络

当天,台风“山神”与深圳擦肩而过,南方城市依旧闷热。深圳市宝安区住房保障事务中心发出《取消看房紧急通知》:因台风影响,为确保安全,取消原定于7月18日的华联城市全景看房,看房时间另行通知。

一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何艳艳也是这次参与选房者之一。她的儿子3岁时被确诊。

获得华联小区选房的机会,何艳艳一家等待了一年多。

7月18日当天,何艳艳最早是在群里看到业主们拉横幅抵制精神残疾家庭消息的。在此之前,她“曾以为住建局取消看房真的是因为台风的到来”。

各方各有诉求。让他们都意料不到的是,舆论的风暴正向他们袭来。

华联小区位于宝安区创业路和公园路交汇处,离5号线地铁拱浪北站D出口不到100米,附近有灵芝公园和宝安公园,还有多个幼儿园和小学,以及数个特殊儿童、儿童康复中心——总之,这是精神残疾家长们中意的地段。

华联小区附近的一所儿童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此次遭抵制的家庭中有几个自闭症孩子就在该中心做康复治疗。

“这些孩子虽然不大会和正常孩子一起玩,但平时都在普通学校上学,和正常孩子一起生活,一般在周末或者有夏令营时,会和普通孩子一起过来上课。”上述工作人员说。

当然这并非常态。除了周末,何艳艳就需要每天带着儿子坐半个小时的车,到宝安区西乡的机构做康复训练。她必须把大量的收入花费在儿子的康复训练上:不算交通费,相关治疗每个月最起码要8000多元。

“政府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考虑到我们这些家庭的难处和需求,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治疗非常漫长,康复的程度越好,越有利于他们走向社会。”何艳艳说。

华联小区2栋是人才住房,居住者很多属于深圳市重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员工或职工。2栋的整体面积并不大,楼体以外只有一条狭长的铺着红色地板砖的走廊,2栋与华联小区之间,被一堵厚实的围墙隔开成两个区域。

一堵高墙,将华联小区和2栋隔开。摄影:梁宙

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区业主和2栋的人才房住户属“有产者”和白领阶层,据2栋的保安反映,2栋和小区之间在负一楼车库是连通的,但2栋的住户很少会到小区里面。在抵制17户精神残疾家庭选房一事上,小区业主和“人才房”住户站在了同一边。

7月18日晚,一篇名为《小区房价7万5,搬进来17个精神病人,咋办?》的帖子在网上发出来,帖子最初出自谁之手,已无从考究。文章附上了一张包含“房价7万5,现在住进17个精神病患者”、“公租房住的都是高端人才、博士生之类”等内容的截图,该事件开始被外界获悉。

真正点燃舆论的节点是深圳市宝安区住建局向“深广电第一现场”透露“这17户精神残疾家庭中有15户是自闭症儿童家庭”。7月19日,住建局发布《关于华联城市景观全景花园有关情况的说明》称,配租对象为宝安区户籍在册轮候库中的优抚及残疾人家庭,共有41个合格家庭认租。认租排名前24能选房的家庭中,部分为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

很快,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华联小区业主和住户对精神残疾家庭存在歧视,将矛头直指业主住户对自闭症儿童存在歧视。“精英阶层”、“高房价”、“人才房”、“自闭症儿童”、“歧视”等等关键词放在一起,该事件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网友对华联小区业主住户们的口诛笔伐。

起初,苏文颖看到网友对业主提出批评或者进行谩骂的贴子时,她会在帖子下面留下“贴主不了解真相,不要去杜撰的问题”等评论,看到有人说业主重视房价,她也会去解释“真实情况不是这样……”

但很快,她就评论不过来了,铺天盖地的指责在网络上的各个方向涌进了华联小区。“歧视残疾人”、“你们能否保证以后不生病”、“阶级之间的歧视”等等言论不断冒出来。

“无论我们业主说什么都会被攻击,自从政府公布了17户精神残疾家庭中部分是自闭症儿童后,网友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放大残疾人家庭是弱势群体的无力感,而去抨击业主们。”苏文颖说。

在苏文颖看来,她不排斥任何人住进华联小区,但是自己要先了解邻居的情况,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而网上的文章指责业主发帖把精神残疾家庭信息泄露,她认为这些信息是住建局公示的资料,业主只是在评论里添加了资料截图。

事件发生后,作为人才房的2栋住户被要求不能参与此次事件的讨论,很多住户不再对外发声。坚持发表意见的李华正成了2栋的住户代表。

面对媒体,他说出了自己内心中恐慌的东西:住户大多都是毕业10年以内的年轻人,家庭有1-2个小孩,小孩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而且童年无忌。“孩子看到哥哥或者叔叔行为比较怪,若说了一些会激怒精神残疾者的话,后果没人知道。”

李华正坚持认为,自己不是歧视,而是担心公共安全问题。对于住建局称的“17户精神残疾中15户是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说法,李华正也表示怀疑。“此前业主代表曾问住建局15个人的构成,对方回复目前还没有拿到残联和康宁医院的数据,在此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公布其中有15个是自闭症家庭。”

涉事的17户精神残疾家庭难以有发声渠道。他们决定抱团取暖,组建了微信群,方便日常的沟通。

何艳艳在群里了解到,除了不参与的家庭外,群里大多数家庭都有自闭症孩子,而且大部分是未成年。

7月20日,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曾组织座谈会,征求事件中精神残疾家庭的诉求。郑依玲是参会的社工之一,她发现家长们当天的情绪很疲惫,“没有安全感。”

“家长们希望官方能够给予答复,保障自己的权益,”郑依玲说,“那天家长解决问题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

现实中,残疾家庭办理残疾证往往面临着要福利还是要权利的选择,如果办了残疾证,则意味着可能有一定的福利,但同时部分权利就会受损。

何艳艳说,深圳很多自闭症儿童和家庭领取精神残疾证,是为了得到政府救助、资助、补助,来给孩子做康复治疗训练,帮助一个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帮助孩子更好康复回归社会回归社区。

“宝安住建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工作有漏洞,公布了精神残疾家庭属于什么样的残疾。”何艳艳说着说着抽泣了起来,“我们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散布,会影响孩子以后上学的权利,和家庭邻里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在外人面前的尊严。”

选房遭到业主住户抵制,何艳艳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无辜。她认为,事件中的自闭症孩子都是未成年,而且大多数孩子都在做康复治疗,自闭症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也不愿意说话,他们连自己的想法都表达不清楚,怎么会想去攻击别人呢?”何艳艳说,自闭症孩子不应该被当成精神病人来看待,而且是当成有攻击性、社会危险的精神病人,这是很大的误区。

事件发生至今已过去半个月,深圳市住建部门、残联等机构相继介入,华联小区业主住户和精神残疾家庭之间的“对立”依然未能化解。

华联小区。摄影:梁宙

面对记者,华联小区业主和住户代表一一罗列出他们收集到的论文,以显示精神残疾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的论文,并通过知网等期刊网站收集关于精神残疾的论文数据,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显攻击行为发生率高。

李华正还展示出一份论文《中国≥15岁人群精神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摘取其中“有研究显示,在涉及法律问题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各类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例最高,其暴力危险以及暴力犯罪倾向约为正常人的4-6倍”加以说明。

事件中的另一位自闭症孩子妈妈张焕丽对于业主的恐慌表示无奈,“自闭症不同于精神分裂,现实中,自闭症患者的生活能力很差,这几年机构和团体宣扬自闭症够努力了,这个事情发生后,一切又被打回了原型。”她说。

破除双方的分歧,成为了当务之急。有业主提出,“如果能够让大部分业主消除顾虑,就可以入住”。但没人能给出方案。

事发后,住建部门、残联和华联小区业主以及精神残疾家庭都保持着沟通,但两方至今未能形成直接沟通的平台。

“那只会是吵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一位自闭症患者的母亲张焕丽说。

7月19日下午,宝安住建局发文《关于华联城市全景花园有关情况的说明》称,将协同卫计等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对残疾人家庭进行逐一走访、逐一核实,同时督促其监护人做好患者的日常监护工作。

4日后,17户精神残疾家庭向深圳市残联递交了《宝安公租房受抗议的17户残疾人家庭急切诉求信》表示,邀请有关专家对残疾人家庭进行逐一走访、逐一核实的做法,个别家长表示不能接受。

“除非是针对全部公租房申请户进行,如果只是针对我们17户排查,我们建议要有残联代表,或精协代表参与,不可以随便安排所谓的‘专家’来做所谓的排查。”诉求信中写道。

家长们提出,相关部门应当先向他们说明入户核实的原因、基于什么规定、核实什么内容、以什么程序、其它保障房住户是否也接受此类核实;17户申请到保障性住房已经走完完整程序,再一次入户核实与之前的程序有何区别。

张焕丽表示,办理精神残疾证的审核过程很公平,先是由医生诊断孩子的问题,然后向残联申请,再去指定的医院评估孩子的情况,评估孩子的能力到哪一级别,再由上一层的专家审核资料、复核,最后交给市残联去办证。

住建部门曾电话联系其中一些涉事家庭,问他们是否愿意继续在华联小区选房,如果不愿意可以安排其他房源。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家长还在犹豫是否继续参与选房,也有家长提出如果退出,住建局能否保留其指标。如今,更多的家长逐渐坚定参与选房的决心。

深圳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廖艳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今家长们有了更多的信心,这件事情本身是件坏事,但是现在社会关注了,如果精神残疾家庭入住,“本来只是有一套房子,现在可能除了有房子还会有服务,融合服务一定会到这个社区,对于精神残疾家庭而言可能会成为好事。”

华联小区内部。摄影:梁宙

也有家长心存疑虑,希望在小区的环境有所改变后才搬进去住。

“先从政府出发,在小区做宣导,让更多住户了解自闭症、精神残疾是否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安全危险,把这些认识都提高了,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和社工服务做到位了,我们才考虑进去住,我们不希望住进去就受到攻击、排斥甚至隔离。”何艳艳说。

华联小区业主抵制精神残疾家庭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一直和17户精神残疾家庭保持联系,在了解这些家庭的处境后,廖艳晖发现,发生在精神残疾家庭身上的“邻避现象”并不鲜见。

“总体上所有的‘邻避现象’都是对自己更多的担忧,担心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对那些群体缺乏了解,更多的是认知上有错误。”廖艳晖说。

现实中,廖艳晖也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的母亲,她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按照户籍可以上深圳小学,但是廖艳晖为孩子选择了一个民办学校,并和校长明说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孩子,老师和同学们也都知道她儿子的状况。

廖艳晖认为,深圳业主抵制精神残疾家庭事件中不是制度出了问题,而是人的思维出了问题,业主不能够因为自己觉得受到安全威胁,就可以控制别人或者剥夺别人的某些权利,“何况这些事情全是臆想出来的,并未发生。”

深圳市宝安区残联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广大社会人士对精神残疾等弱势群体的认知度是相对缺失的,这次选房的精神残疾者没有伤害性,而业主们认为精神残疾就是精神病,这就是误差。

上述工作人员坦言,以前深圳市公租房都是类似地公示,只是这次刚好在申报者当中,精神类残疾人占了一定的比例,普通市民不理解。但如果在信息公示时分类公布,如人才类、贫困类、残疾类,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办公室副主任梁碧君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早期小区的业主不知道认租家庭的具体状况,造成他们误解,所以做出过激的行为,现在该局搭建了沟通的平台,跟业主和认租的残疾人家庭三方之间进行协商。

梁碧君称,住建局正在做全面调研工作,一对一地对残疾人家庭住房需求、教育需求,以及生活硬件、软件设施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解,同时也充分了解华联小区业主、住户的诉求,希望可以在收集需求的基础上做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宝安区住建局表示,接下来将联合残联、卫计委,邀请专家对公众关于精神残疾领域不了解的情况进行科普。让他们了解到具体所谓精神残疾是怎么样的状况,也希望通过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做好科普知识,打消他们的顾虑。

半个月过去,业主住户和17户精神残疾家庭之间,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隔开,正如华联小区和保障房之间厚实的围墙依然坚挺一样,这条通往社区融合之路仍然漫长。

廖艳晖心中有个美好的愿望,华联小区经过此次事件后,如此突出,如果把融合工作做好,一开始业主拉横幅抵制残疾家庭选房,到后期业主拉横幅欢迎残疾家庭入住,“这将是一件美好的事。”

(文中出现的业主、住户、自闭症儿童家长均为化名,其中何艳艳、张焕丽的采访录音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提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