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哈佛陷入声誉困扰:歧视亚裔 录取不够格的“哈二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哈佛陷入声誉困扰:歧视亚裔 录取不够格的“哈二代”

无论是招“拼爹”生(legacy students)还是歧视亚裔,原来美国顶级高校都难逃招生潜规则。

你很难分辨顶级高校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具备培养出最顶尖人才的教学实力,还是因为本身就已经拥有了最顶尖的人才。不仅优秀与否难以分辨,现在顶尖大学们连教育公平也难保证。

一位在592名高中同届生中位列第一的美国高中生,在SAT成绩和AP课程中都拥有无懈可击的成绩,当他在申请哈佛大学时,招生官员也认为他是藤校们会争抢的尖子生。反转的是,这位学生被列入哈佛候选名单后,最终没能进入该校。

积极进取就能成功,似乎成为顶级名校头戴的假面具,最近被曝光的哈佛招生标准,则将面具背后的偏见展露无遗。

近日,哈佛因为一则诉讼案而处在风口浪尖。由爱德华·布鲁姆(Edward Blum)创立的学生公平招生(SFFA)团体,指控哈佛在遴选学生的过程中,为了平衡各种族数量,以一种歧视亚裔的方式来调整招生策略。

原告SFFA聘请了杜克大学的经济学家Peter Arcidiacono,帮助分析哈佛大学提供给法院的录取文件。Peter以此建立出一个种族与入学率相关的统计模型。在该模型中,一位非贫困亚裔美国男性有25%的机会被哈佛录取,但如果他是白人,录取几率则上升至36%,如果是西班牙裔,则有77%的可能,黑人被录取的几率最大,达到95%。

哈佛方面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这种分析过于简单。他们自己聘请了一名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经济学家David Card,建造出另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下,申请人所在高中的教学质量、父母职业和个人评级等因素被纳入其中。《经济学人》认为,这些标尺中并没有完全排除种族因素,即便得出亚裔未受到歧视的结论,也显得有失客观。

在这场诉讼中,哈佛一直坚称,从未有对亚裔申请人施行配额录取。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近十年的招生里,该校亚裔学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同一时期,不受种族影响招生的加州理工学院,其亚裔美国人的比例则大幅增加,原因是在高中阶段的亚裔群体越来越多。

《经济学人》发现,如今美国亚裔的遭遇和一百年前的犹太人颇有类似。1909年到1933年间,曾在哈佛担任校长一职的阿伯特·劳伦斯·洛格尔因犹太学生人数“太多”,而在录取时限制犹太裔学生配额在15%以内。校方一改以前清晰的招生标准,而将申请人“特点和合适度”这样的模糊标准纳入其中,成功控制学生多样比例。

除了种族歧视之外,此次诉讼中哈佛提供的招生录取文件还暴露了另一个严重问题,该校曾破格录取那些达不到录取标准的富家子弟。这些富家子弟被称作Legacy students,他们要不是校友子女,就是来自给学校捐款过的家族后代。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哈佛大学有一套神秘的招生体系,体系中包含一份特殊的“Z名单”,该录取名单上的学生就是“哈二代”。从2014年到2019年,每年约有50到60名学生通过此种方式被招入哈佛,他们与普通入学者不同的是,要推迟一年入学。

对于这份名单,哈佛保持沉默。报道称,法庭文件中关于该名单的大部分信息都经过了涂黑处理。而名单上申请者的成绩介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他们往往是一些关系很厉害的人。”

早在2002年,由学生创办的独立校报《哈佛深红报》就曾报道,他们曾发现2001-2002年入学的哈佛学生中,有80位“Z名单”学生,他们搜集其中36人的信息后发现,有72%的人是Legacy Students。

或许是因为此次诉讼中的证据太有分量,哈佛也开始行动起来挽回声誉。有意思的是,这次常春藤盟友们共同联名支持哈佛,并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他们的意向,希望判哈佛大学获胜。其中包括杜克大学、埃默里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在内的16所学校参与其中。

这些盟友们认为,教育机构应该有决定学术自由的权利,这也包括在录取标准中考虑种族因素。而如果不考虑该因素,大学学术自由就会收到侵害。哈佛官媒称:“一个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是高校教育目标的关键,每个机构应该能够行使其学术判断的权利。”

除了藤校盟友外,哈佛内部的少数族裔组织也发布声明,支持哈佛多样化的招生政策。其中,多元哈佛联盟的创始人Jeannie Park是一名在俄亥俄州长大的美国亚裔,高中时,班里中仅有两位亚裔。她认为,哈佛的经历给她的人生带来巨大改变。“我们总是试图提醒人们,大多数亚裔美国人实际上支持招生过程和整个社会中的种族意识。”

该案件将会在今年10月进行最终判决,但联邦法院将如何审判则是一个未知数。哈佛本科生院长库南纳在对《纽约时报》的采访中认为,哈佛并不完美,但他们在努力正确行事。“我非常谦卑地知晓,历史总有一天会评判我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哈佛陷入声誉困扰:歧视亚裔 录取不够格的“哈二代”

无论是招“拼爹”生(legacy students)还是歧视亚裔,原来美国顶级高校都难逃招生潜规则。

你很难分辨顶级高校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具备培养出最顶尖人才的教学实力,还是因为本身就已经拥有了最顶尖的人才。不仅优秀与否难以分辨,现在顶尖大学们连教育公平也难保证。

一位在592名高中同届生中位列第一的美国高中生,在SAT成绩和AP课程中都拥有无懈可击的成绩,当他在申请哈佛大学时,招生官员也认为他是藤校们会争抢的尖子生。反转的是,这位学生被列入哈佛候选名单后,最终没能进入该校。

积极进取就能成功,似乎成为顶级名校头戴的假面具,最近被曝光的哈佛招生标准,则将面具背后的偏见展露无遗。

近日,哈佛因为一则诉讼案而处在风口浪尖。由爱德华·布鲁姆(Edward Blum)创立的学生公平招生(SFFA)团体,指控哈佛在遴选学生的过程中,为了平衡各种族数量,以一种歧视亚裔的方式来调整招生策略。

原告SFFA聘请了杜克大学的经济学家Peter Arcidiacono,帮助分析哈佛大学提供给法院的录取文件。Peter以此建立出一个种族与入学率相关的统计模型。在该模型中,一位非贫困亚裔美国男性有25%的机会被哈佛录取,但如果他是白人,录取几率则上升至36%,如果是西班牙裔,则有77%的可能,黑人被录取的几率最大,达到95%。

哈佛方面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这种分析过于简单。他们自己聘请了一名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经济学家David Card,建造出另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下,申请人所在高中的教学质量、父母职业和个人评级等因素被纳入其中。《经济学人》认为,这些标尺中并没有完全排除种族因素,即便得出亚裔未受到歧视的结论,也显得有失客观。

在这场诉讼中,哈佛一直坚称,从未有对亚裔申请人施行配额录取。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近十年的招生里,该校亚裔学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同一时期,不受种族影响招生的加州理工学院,其亚裔美国人的比例则大幅增加,原因是在高中阶段的亚裔群体越来越多。

《经济学人》发现,如今美国亚裔的遭遇和一百年前的犹太人颇有类似。1909年到1933年间,曾在哈佛担任校长一职的阿伯特·劳伦斯·洛格尔因犹太学生人数“太多”,而在录取时限制犹太裔学生配额在15%以内。校方一改以前清晰的招生标准,而将申请人“特点和合适度”这样的模糊标准纳入其中,成功控制学生多样比例。

除了种族歧视之外,此次诉讼中哈佛提供的招生录取文件还暴露了另一个严重问题,该校曾破格录取那些达不到录取标准的富家子弟。这些富家子弟被称作Legacy students,他们要不是校友子女,就是来自给学校捐款过的家族后代。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哈佛大学有一套神秘的招生体系,体系中包含一份特殊的“Z名单”,该录取名单上的学生就是“哈二代”。从2014年到2019年,每年约有50到60名学生通过此种方式被招入哈佛,他们与普通入学者不同的是,要推迟一年入学。

对于这份名单,哈佛保持沉默。报道称,法庭文件中关于该名单的大部分信息都经过了涂黑处理。而名单上申请者的成绩介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他们往往是一些关系很厉害的人。”

早在2002年,由学生创办的独立校报《哈佛深红报》就曾报道,他们曾发现2001-2002年入学的哈佛学生中,有80位“Z名单”学生,他们搜集其中36人的信息后发现,有72%的人是Legacy Students。

或许是因为此次诉讼中的证据太有分量,哈佛也开始行动起来挽回声誉。有意思的是,这次常春藤盟友们共同联名支持哈佛,并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他们的意向,希望判哈佛大学获胜。其中包括杜克大学、埃默里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在内的16所学校参与其中。

这些盟友们认为,教育机构应该有决定学术自由的权利,这也包括在录取标准中考虑种族因素。而如果不考虑该因素,大学学术自由就会收到侵害。哈佛官媒称:“一个多元化的学生群体是高校教育目标的关键,每个机构应该能够行使其学术判断的权利。”

除了藤校盟友外,哈佛内部的少数族裔组织也发布声明,支持哈佛多样化的招生政策。其中,多元哈佛联盟的创始人Jeannie Park是一名在俄亥俄州长大的美国亚裔,高中时,班里中仅有两位亚裔。她认为,哈佛的经历给她的人生带来巨大改变。“我们总是试图提醒人们,大多数亚裔美国人实际上支持招生过程和整个社会中的种族意识。”

该案件将会在今年10月进行最终判决,但联邦法院将如何审判则是一个未知数。哈佛本科生院长库南纳在对《纽约时报》的采访中认为,哈佛并不完美,但他们在努力正确行事。“我非常谦卑地知晓,历史总有一天会评判我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