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北平原本世纪末或因极端热浪不再宜居?专家:不必过分担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北平原本世纪末或因极端热浪不再宜居?专家:不必过分担忧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2070至2100年间华北地区湿球温度将多次达到35摄氏度的“阀值”,这将造成华北地区可能因为极端热浪而变得不宜居住。专家对此表示,不必如此担心,该研究只能说华北将来和现在对比可能会变得不适宜居住了,但并不表示人类无法适应,现实中还有很多因素要综合考虑,比如小气候、风速、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等。

山东日照:高温酷暑 游客下海避暑如同下饺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连日来全国各地热浪滚滚,酷暑难耐。据中国天气网报道,7月全国大部比常年热1-4摄氏度,华北地区多个城市化身“铁板城”。而这样的燥热可能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看来,只是“致命热浪”的序章。

日前,麻省理工学院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基准情景下,华北地区2070至2100年间湿球温度将多次达到35摄氏度的“阀值”,这将造成华北地区可能因为极端热浪而变得不宜居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徐明表示,没必要过分担忧。他认为,该研究只能说华北将来和现在对比可能会变得不适宜居住了,但并不表示人类无法适应。徐明举例称,目前中国南方湿球温度超过35度的就有很多,但是这能说明南方不适宜人类居住了吗?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糟糕。因为,现实中还有很多特征要考虑,比如小气候、风速、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等。他指出,“虽然该研究并不是完全反应了现实,但我觉得这个趋势是有可能的。”

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告诉界面新闻,这个理论预测解释了华北过去若干年温度增长高于其他很多地方的事实,同时预测了未来华北温度的走势将持续高于其他地方。这和我们气象学家的观测、预测在结论、方向上是相似的。但是他也指出,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参数在急剧变化,未来的模型可能需要不断完善。

界面新闻注意到,报告作者之一埃尔法第·艾尔塔希尔和同事用高分辨率模型演示了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基准情景下,灌溉会进一步加重华北平原的致命热浪。他们指出,灌溉和气候变化分别会让湿球温度增加0.5℃和2.9℃,而两者的复合效应会使湿球温度增加3.9℃。研究证实了湿度会对热浪产生重要影响。

徐明指出,有意思的是这个研究里专门提到的灌溉,在模型里灌溉会增加两个方面的因素,从近地面的农田来讲,在蒸发面上是降温的;一旦到了水汽到了空中以后又起到增温的作用。也就是说,虽然灌溉在叶子表面和土壤表面是降温了,作为温室气体的水汽跑到空气中以后又起到加热效应。

周晋峰介绍,近年来通过卫星、地面等观测发现,华北地区湖泊、沼泽消失得很快,物种的变化速度加快。就像物种灭绝了之后,现在的科技无法让它们重新复活,生态也是一样的,比如今年的内蒙古旱情,这一方面和内蒙地区自然条件有关系。但是地下水持续超采,地下湿度不足,导致有限的降雨不能缓解过分的干旱,这样就可能造成土地沙化,荒漠化,很多时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现象。

“目前,中国是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而此类气体或将对其本国人口产生严重影响”,埃尔塔希尔建议中国继续加大减排措施,尽早防止华北平原在未来遭遇致命热浪。

近年来,环保政策已升级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国曾承诺到2020年之前将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0%至45%;2017年,中国的累计削减幅度就已达46%,提前三年实现减排目标。

今年7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几年内将逐步成熟,并从2020年起发挥重要减排作用。

徐明认为,气候变化对我国造成的威胁不仅仅是华北,降低减缓温室气体是刻不容缓的。目前我国从政府到地方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巴黎协定以后,我国提出了自主减排方案,分别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比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1.5亿吨碳,变成二氧化碳的话是每年6000万吨碳。”,徐明认为,森林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水土保持,使土壤的储碳能力甚至超过森林本身。这对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是非常可观的,对全球累计贡献也非常重要。

徐明指出,气候变化是缓慢而长期的威胁,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否则子孙后代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中国在节能减排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要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很多地方从工业生产到城市管理过于粗放造成能源浪费、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周晋峰也建议,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涉及到很多方面,灌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粮食需求。“我们每年浪费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能说一碗米饭花不了多少钱就吃了一半扔掉。节约是节能减排很重要的一环,是最大的环保。”

另外,要做到减碳,各地要把生态生产总值纳入考核指标,而不是仅仅是工业生产总值。同时,他认为,华北地区有大约4亿人在这里,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开展华北地区的生态保护研究,整合起跨学科的预防措施和行动纲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北平原本世纪末或因极端热浪不再宜居?专家:不必过分担忧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2070至2100年间华北地区湿球温度将多次达到35摄氏度的“阀值”,这将造成华北地区可能因为极端热浪而变得不宜居住。专家对此表示,不必如此担心,该研究只能说华北将来和现在对比可能会变得不适宜居住了,但并不表示人类无法适应,现实中还有很多因素要综合考虑,比如小气候、风速、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等。

山东日照:高温酷暑 游客下海避暑如同下饺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连日来全国各地热浪滚滚,酷暑难耐。据中国天气网报道,7月全国大部比常年热1-4摄氏度,华北地区多个城市化身“铁板城”。而这样的燥热可能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看来,只是“致命热浪”的序章。

日前,麻省理工学院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基准情景下,华北地区2070至2100年间湿球温度将多次达到35摄氏度的“阀值”,这将造成华北地区可能因为极端热浪而变得不宜居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徐明表示,没必要过分担忧。他认为,该研究只能说华北将来和现在对比可能会变得不适宜居住了,但并不表示人类无法适应。徐明举例称,目前中国南方湿球温度超过35度的就有很多,但是这能说明南方不适宜人类居住了吗?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糟糕。因为,现实中还有很多特征要考虑,比如小气候、风速、人体自身调节能力等。他指出,“虽然该研究并不是完全反应了现实,但我觉得这个趋势是有可能的。”

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告诉界面新闻,这个理论预测解释了华北过去若干年温度增长高于其他很多地方的事实,同时预测了未来华北温度的走势将持续高于其他地方。这和我们气象学家的观测、预测在结论、方向上是相似的。但是他也指出,任何的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参数在急剧变化,未来的模型可能需要不断完善。

界面新闻注意到,报告作者之一埃尔法第·艾尔塔希尔和同事用高分辨率模型演示了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基准情景下,灌溉会进一步加重华北平原的致命热浪。他们指出,灌溉和气候变化分别会让湿球温度增加0.5℃和2.9℃,而两者的复合效应会使湿球温度增加3.9℃。研究证实了湿度会对热浪产生重要影响。

徐明指出,有意思的是这个研究里专门提到的灌溉,在模型里灌溉会增加两个方面的因素,从近地面的农田来讲,在蒸发面上是降温的;一旦到了水汽到了空中以后又起到增温的作用。也就是说,虽然灌溉在叶子表面和土壤表面是降温了,作为温室气体的水汽跑到空气中以后又起到加热效应。

周晋峰介绍,近年来通过卫星、地面等观测发现,华北地区湖泊、沼泽消失得很快,物种的变化速度加快。就像物种灭绝了之后,现在的科技无法让它们重新复活,生态也是一样的,比如今年的内蒙古旱情,这一方面和内蒙地区自然条件有关系。但是地下水持续超采,地下湿度不足,导致有限的降雨不能缓解过分的干旱,这样就可能造成土地沙化,荒漠化,很多时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现象。

“目前,中国是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而此类气体或将对其本国人口产生严重影响”,埃尔塔希尔建议中国继续加大减排措施,尽早防止华北平原在未来遭遇致命热浪。

近年来,环保政策已升级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国曾承诺到2020年之前将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0%至45%;2017年,中国的累计削减幅度就已达46%,提前三年实现减排目标。

今年7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几年内将逐步成熟,并从2020年起发挥重要减排作用。

徐明认为,气候变化对我国造成的威胁不仅仅是华北,降低减缓温室气体是刻不容缓的。目前我国从政府到地方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巴黎协定以后,我国提出了自主减排方案,分别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比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1.5亿吨碳,变成二氧化碳的话是每年6000万吨碳。”,徐明认为,森林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水土保持,使土壤的储碳能力甚至超过森林本身。这对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是非常可观的,对全球累计贡献也非常重要。

徐明指出,气候变化是缓慢而长期的威胁,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否则子孙后代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中国在节能减排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要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很多地方从工业生产到城市管理过于粗放造成能源浪费、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周晋峰也建议,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涉及到很多方面,灌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粮食需求。“我们每年浪费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能说一碗米饭花不了多少钱就吃了一半扔掉。节约是节能减排很重要的一环,是最大的环保。”

另外,要做到减碳,各地要把生态生产总值纳入考核指标,而不是仅仅是工业生产总值。同时,他认为,华北地区有大约4亿人在这里,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开展华北地区的生态保护研究,整合起跨学科的预防措施和行动纲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