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兔子4条腿,一百只呢?“前些日子小晴去面试,面试官问了下简单的基本情况之后,提了个问题。
“当然400条腿了,这么简单,小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小晴回答道。
“好的,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你回去等通知吧“于是小晴被这样打发走了,等了一个多月,小青最终没有等到这家公司的offer。
究竟哪里不对了?小晴的答案没错,却被淘汰了?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时,喜欢按熟悉的逻辑或自己的过往经验、知识对号入座。往往忽略了多问一句,多想一下去确认事情或问题的本意。
按正常的逻辑理解,一只兔子四条腿,一百只呢?意思是100只兔子呢?还是100只袋鼠?或者是100只瘸腿的别的动物?句子变成了省略句,便具备多变性。
直截了当的回答400只,让面试官认为不够谨慎细致,缺乏发散思维,应变能力较弱?
就像现实工作中老板对你说“帮我去买100只鸡”你二话不说就跑去买了100只活鸡死的鸡?火鸡?珍珠鸡?红烧鸡?叫花鸡?白斩鸡?……
面试其实是工作的一个缩影,可以从中反映了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还是简单粗暴的拒绝逃避问题。
记得早些时间,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面试官在经过一轮筛选后,对入围者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飞机上遇到一位高尔夫求生产商,问中国每年消耗的高尔夫球数量。应该怎么回答?”
当时很多人答到:“高尔夫球在国内属于高端的娱乐项目,没有接触过,不太了解。”这样的答案自然是在淘汰之列啦。
其中,有位候选人这样回答:“虽然我对于该项目不甚了解,却可以通过统计中国高尔夫球场的数目估算每个球场高尔夫球的数量;同时统计球场的平均日客流,及客人消耗的高尔夫球的数量,球馆的营业天数计算出大致的数据,具体可能需要我下机后认真了解之后,方能给出较为合理的数字。”
面试官很是满意,当下便发了OFFER,这家企业便是微软。
虽然,该候选人当下的能力与经验无法即刻解决问题,但却努力思考,给出了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标准,但思维习惯却反映了人与人的差距。
我们常见的面试多半是针对求职者求职动机、工作期望以及型格知识结构、经验能力等信息的考察,却无法通过面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和思维反映。类似的情景模拟题或虚拟话题,主要是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候选人的中和能力和素质。
因此,需要我们从容应对,真诚回答,展示真实的自我。
不管遇到难题还是看似容易的问题,尽量做到三多:1、多问,即多问一嘴,确保对问题的理解无误;2、多思,多角度思考,确定的多面性;3、多解,考虑多种解决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