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都的迈巴赫S都卖光了 这事怎么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都的迈巴赫S都卖光了 这事怎么看?

现在知道土豪都住哪里了吧。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分享文章,来自撰稿人赵小查。

 

 

2月11日,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S级轿车在成都宣布正式登陆西部市场。而在三个多月之前,驾仕派曾经作为西南唯一的媒体见证了这款顶级轿车的全球首发(关注驾仕派微信号:jiashipai之后,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迈巴赫”即可查阅“什么样的后座卖家需要一台迈巴赫?”)。

 

三个月之后的今天,迈巴赫S400 4MATIC及S 600刚在授权经销店亮相即被抢购一空——简单询问过成都三家店之后,驾仕派得到的消息是“展厅内的展车早已被订出去,而成都的首位车主甚至在2月7日之前就已经上好了牌照。”

 

至少这说明了三个问题:143.8万元和288.8万元的两款迈巴赫S级非常受欢迎;其提车时间,也再也不用像曾经的迈巴赫那样漫长(长达十个月至一年以上);最关键的是,即使是迈巴赫S 600,上牌也不会像当年迈巴赫62那般不易(由于迈巴赫62车身接近6米2,只能上黄色牌照)。

 

2014年奔驰在中国销售出了S级轿车全球份额的50%之后,迈巴赫S级的这个比例将达到更为令人咋舌的70%——这款车几乎就是为了中国而生,顺带可能会为中东的王子们做点儿顶级定制。

 

即使在去年11月全球首发之后,对一款基于S级的迈巴赫(而非以往的顶级手工定制),市场上听到的声音褒贬不一;但一如既往的,真正的卖家们一言不发地通过刷卡支付来表达了对这一车型的支持。这款车型在全国范围内据说已经进入了一车难求的名单,那么我们更有必要去一探究竟:对于这事儿,到底应该怎么看?

 

1、奔驰战略布局上最漂亮的一步棋

 

这句话来自奔驰西区总经理刘云良说起这款产品的时候。不管有人如何质疑一款不到300万的迈巴赫还是不是迈巴赫,奔驰S级+迈巴赫S级的双子星已经确定在细分区间没有对手。甚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相比宝马、奥迪,还是相比宾利,手握300万预算的买家很难不被奔驰所吸引。

 

 

因此刘云良的原话是:“这个级别我们难逢对手。”

 

2、迈巴赫S级不是你印象中的迈巴赫

 

作为同时体验过当年迈巴赫62、57以及现款迈巴赫S级的撰稿人,我可以肯定地说,迈巴赫S级(即使是600)从观感上首先绝对不如62那么庞大,顶多和57有的一拼。但事实上当年在中国57几乎无人问津,这和当下古斯特或者飞驰更为热卖的情形相比,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明显变化。

 

如果要我形容,这是一款脱去了神秘外衣(但并没有摘掉王冠)的迈巴赫,它比S级轿车加长了20厘米,全部用于后排。从后排的舒适性配置来看,一向懂得如何令人舒适的奔驰拿出了武装到牙齿的各项配置——令人应接不暇。它不再古板地恪守手工的陈规,而是用最新的科技来满足挑剔的后座买家。最重要的是,拥有这一切(最关键是无处不在的原厂双M徽标),最高也不到300万元。

 

这个时候,我有点无法想象还有什么理由去花上千万元去买一台幻影?抛开对机械手工业的留恋以及对传统的那点儿情怀,在当今实用主义+提倡节俭(在这种文章里说这俩字儿有点不识趣但真实情况的确如此)的大背景下,奔驰此举算是读懂了中国——至少是非常懂得中国的有钱人。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奔驰的口中,这批客户从迈巴赫S级亮相以来,便被称为“当代贤达”。嗯,恐怕在奔驰之后,还在说精英和富豪的其他顶级品牌都很难用更好的中国词汇来冠名中国的有钱人了。

 

 

3、中国西部消费者到底有多强?

 

正如我在文章开篇时所说,迈巴赫S在成都已经被抢光,经销商对这样一款既有足够逼格又有足够利润更重要是有足够销量的车型可谓喜闻乐见,唯一的问题便是如何让这批贤达享受足以和迈巴赫品牌相匹配的服务了。

 

刘云良表示,无论在销售环节还是售后方面,都会为迈巴赫车主开辟专属通道,并会有更高的各方面标准,“不要忘记极致尊贵是迈巴赫的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数字是,2014年西部新开了23个网点,绝大部分处于三、四线城市,新增了13个城市,截至2014年12月底,西区已经达到了70个网点,相比于刚成立时20多家的规模,发展也十分迅速。而这70个网点中,仅有11家被授权销售迈巴赫。

 

开年抢光迈巴赫S级的西部消费者,事实上也是2014年最具消费力的区域群体——2014年奔驰在西区实现了39%的增长,领先全国数据十个百分点,增幅名列第一;在细分车型上,S级取得了56%的增长,E级车取得57%的增长,豪华轿车显然是西区消费者的心头好。提及2015年西区增速时,刘云良沉思良久之后给出的答案是:“不会低于2014年的增幅”。

 

4、一款能赚钱的车型有多重要?

 

事实上,这样的氛围在当下车市已不多见。尽管在体量上,奔驰与竞争对手差距仍然明显,但在整个市场链条中,奔驰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应该堪称最为和谐。

 

厂家追求理想增速之时如何维护经销商利益?在竞争品牌陷入“反水之困”时,或许奔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经销商赚钱的好产品,以及并不急功近利的销量目标。

 

而在西区,这个大原则之下的经销商与厂家之间有着更为严丝合缝的配合,致力于“深度体验、精准营销”的思路,西区办公室建立之后的两年时间中,经销商逐渐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西区针对重点车型和关键节点找出最有效的途径,帮助经销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而如果你留意一下2015年1月奔驰销量的话,就可以看到,国产车型C\E\GLK三款月销量均在6000台以上,尤其是新C级车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正在明显缩小,格局正在发生着一点一点的变化;2015年奔驰的总体销量目标为30万台,仅比2014年实际实现的28.2万台提升不到2万台——鉴于今年的新车要比2014年还要多,且国产主力车型均进入足量的常规销售期,可以预见奔驰经销商的日子会相对好过。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迈巴赫S级的推出传递出比车型本身更为积极的讯号:早前曾被视为守旧、古板的汽车发明者不仅敢于放弃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在中国进入上升通道之时也并不激进。

 

而迈巴赫的此番“复活”不仅仅事关一个传奇品牌的尊严,更是传递着当今汽车行业的生存法则:好好活着比什么历史都更加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驾仕派(微信号:jiashipai)&作者名

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前沿汽车观点,关注驾仕派。

微信公众号:jiashipai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都的迈巴赫S都卖光了 这事怎么看?

现在知道土豪都住哪里了吧。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分享文章,来自撰稿人赵小查。

 

 

2月11日,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S级轿车在成都宣布正式登陆西部市场。而在三个多月之前,驾仕派曾经作为西南唯一的媒体见证了这款顶级轿车的全球首发(关注驾仕派微信号:jiashipai之后,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迈巴赫”即可查阅“什么样的后座卖家需要一台迈巴赫?”)。

 

三个月之后的今天,迈巴赫S400 4MATIC及S 600刚在授权经销店亮相即被抢购一空——简单询问过成都三家店之后,驾仕派得到的消息是“展厅内的展车早已被订出去,而成都的首位车主甚至在2月7日之前就已经上好了牌照。”

 

至少这说明了三个问题:143.8万元和288.8万元的两款迈巴赫S级非常受欢迎;其提车时间,也再也不用像曾经的迈巴赫那样漫长(长达十个月至一年以上);最关键的是,即使是迈巴赫S 600,上牌也不会像当年迈巴赫62那般不易(由于迈巴赫62车身接近6米2,只能上黄色牌照)。

 

2014年奔驰在中国销售出了S级轿车全球份额的50%之后,迈巴赫S级的这个比例将达到更为令人咋舌的70%——这款车几乎就是为了中国而生,顺带可能会为中东的王子们做点儿顶级定制。

 

即使在去年11月全球首发之后,对一款基于S级的迈巴赫(而非以往的顶级手工定制),市场上听到的声音褒贬不一;但一如既往的,真正的卖家们一言不发地通过刷卡支付来表达了对这一车型的支持。这款车型在全国范围内据说已经进入了一车难求的名单,那么我们更有必要去一探究竟:对于这事儿,到底应该怎么看?

 

1、奔驰战略布局上最漂亮的一步棋

 

这句话来自奔驰西区总经理刘云良说起这款产品的时候。不管有人如何质疑一款不到300万的迈巴赫还是不是迈巴赫,奔驰S级+迈巴赫S级的双子星已经确定在细分区间没有对手。甚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相比宝马、奥迪,还是相比宾利,手握300万预算的买家很难不被奔驰所吸引。

 

 

因此刘云良的原话是:“这个级别我们难逢对手。”

 

2、迈巴赫S级不是你印象中的迈巴赫

 

作为同时体验过当年迈巴赫62、57以及现款迈巴赫S级的撰稿人,我可以肯定地说,迈巴赫S级(即使是600)从观感上首先绝对不如62那么庞大,顶多和57有的一拼。但事实上当年在中国57几乎无人问津,这和当下古斯特或者飞驰更为热卖的情形相比,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明显变化。

 

如果要我形容,这是一款脱去了神秘外衣(但并没有摘掉王冠)的迈巴赫,它比S级轿车加长了20厘米,全部用于后排。从后排的舒适性配置来看,一向懂得如何令人舒适的奔驰拿出了武装到牙齿的各项配置——令人应接不暇。它不再古板地恪守手工的陈规,而是用最新的科技来满足挑剔的后座买家。最重要的是,拥有这一切(最关键是无处不在的原厂双M徽标),最高也不到300万元。

 

这个时候,我有点无法想象还有什么理由去花上千万元去买一台幻影?抛开对机械手工业的留恋以及对传统的那点儿情怀,在当今实用主义+提倡节俭(在这种文章里说这俩字儿有点不识趣但真实情况的确如此)的大背景下,奔驰此举算是读懂了中国——至少是非常懂得中国的有钱人。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奔驰的口中,这批客户从迈巴赫S级亮相以来,便被称为“当代贤达”。嗯,恐怕在奔驰之后,还在说精英和富豪的其他顶级品牌都很难用更好的中国词汇来冠名中国的有钱人了。

 

 

3、中国西部消费者到底有多强?

 

正如我在文章开篇时所说,迈巴赫S在成都已经被抢光,经销商对这样一款既有足够逼格又有足够利润更重要是有足够销量的车型可谓喜闻乐见,唯一的问题便是如何让这批贤达享受足以和迈巴赫品牌相匹配的服务了。

 

刘云良表示,无论在销售环节还是售后方面,都会为迈巴赫车主开辟专属通道,并会有更高的各方面标准,“不要忘记极致尊贵是迈巴赫的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数字是,2014年西部新开了23个网点,绝大部分处于三、四线城市,新增了13个城市,截至2014年12月底,西区已经达到了70个网点,相比于刚成立时20多家的规模,发展也十分迅速。而这70个网点中,仅有11家被授权销售迈巴赫。

 

开年抢光迈巴赫S级的西部消费者,事实上也是2014年最具消费力的区域群体——2014年奔驰在西区实现了39%的增长,领先全国数据十个百分点,增幅名列第一;在细分车型上,S级取得了56%的增长,E级车取得57%的增长,豪华轿车显然是西区消费者的心头好。提及2015年西区增速时,刘云良沉思良久之后给出的答案是:“不会低于2014年的增幅”。

 

4、一款能赚钱的车型有多重要?

 

事实上,这样的氛围在当下车市已不多见。尽管在体量上,奔驰与竞争对手差距仍然明显,但在整个市场链条中,奔驰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应该堪称最为和谐。

 

厂家追求理想增速之时如何维护经销商利益?在竞争品牌陷入“反水之困”时,或许奔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经销商赚钱的好产品,以及并不急功近利的销量目标。

 

而在西区,这个大原则之下的经销商与厂家之间有着更为严丝合缝的配合,致力于“深度体验、精准营销”的思路,西区办公室建立之后的两年时间中,经销商逐渐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西区针对重点车型和关键节点找出最有效的途径,帮助经销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而如果你留意一下2015年1月奔驰销量的话,就可以看到,国产车型C\E\GLK三款月销量均在6000台以上,尤其是新C级车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正在明显缩小,格局正在发生着一点一点的变化;2015年奔驰的总体销量目标为30万台,仅比2014年实际实现的28.2万台提升不到2万台——鉴于今年的新车要比2014年还要多,且国产主力车型均进入足量的常规销售期,可以预见奔驰经销商的日子会相对好过。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迈巴赫S级的推出传递出比车型本身更为积极的讯号:早前曾被视为守旧、古板的汽车发明者不仅敢于放弃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在中国进入上升通道之时也并不激进。

 

而迈巴赫的此番“复活”不仅仅事关一个传奇品牌的尊严,更是传递着当今汽车行业的生存法则:好好活着比什么历史都更加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驾仕派(微信号:jiashipai)&作者名

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前沿汽车观点,关注驾仕派。

微信公众号:jiashipai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