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卖网红食品的无人便利店:已签点位8100个 连获两轮投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卖网红食品的无人便利店:已签点位8100个 连获两轮投资

“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伪需求”。

“熊猫立方”创始人邵延斌

文| 铅笔道 记者 戴丽芬

“据艾媒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新零售行业白皮书》显示,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

熊猫立方于去年11月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无人便利店,通过RFID+视觉辅助技术实现了自动零售,相较于自助式无人零售,避免了人性的考验;对比类技术产品,在技术上节省下了成本,只需要其1/10成本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在品类选择上,他们另辟蹊径,结合基础品类与网红品类来做供应链布局。目前,他们已经在上海及江浙地区开设店铺10家,并签约全国8100多个小区点位,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陆续开张。

熊猫立方正启动Pre-A轮融资,计划金额1000~1500万人民币。

注:邵延斌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连获两轮投资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来自希尔顿酒店创始人的这句名言被零售行业奉为圭臬。邵延斌认为这个问题需要逆向来思考:好地段适用于有多年行业积淀的传统便利店,这些商店有成本及供应链优势。反之,人流量不高,但有消费需求的场所,便是新玩家的入口。

2015年他尚未离职之时,负责不少涉及电商类公司的上市业务,那时便发现了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线下门店定会被重新重视。彼时距离他上一次创业已过去9年, “还是按捺不住这颗心”,他与一些朋友开始筹划起新的创业项目。结合趋势与成本,他们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社区场景作为入口,经营便利店,“熊猫立方”自此成立。

几个月后难题迎面而来。从单个人力成本和毛利率来看,人工成本占比很高,以至于便利店持续居于盈亏平衡点之下。

邵延斌萌生了用技术来代替人工的想法,并得到了两位朋友的支持,他们分别任职于微软和西门子。随后二人相继加入了熊猫立方,技术团队就此建成。

历经半年多的研发调试,于去年3月,系统成形。团队通过RFID+视觉辅助技术实现了自动零售,并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

用户首先在微信公众号上实名注册,而后便可形成二维码。便利店门口设有扫描仪,用户以二维码扫描入店。为了防止窃贼有机可趁,二维码每30秒钟一更新。

系统可根据芯片识别来判断顾客所购商品,选购结束后,用户只要走到门口外,在手机中会自动生成账单。此时,用户无需排队,就可以完成支付。

坐落在小区场景下的“熊猫立方”

第一次融资在这个时候展开。邵延斌手提着装有50多件商品的2包塑料袋,亲自给投资方演示流程。当他走出购物区域时,商品就在电脑上显示出来了。那时市面上还未有此类技术出现,因此投资方很是惊喜,他们先后获得契阔资本的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与翱腾资本的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在此期间也发生过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2016年12月,坐落在总部大楼底层的第一家 Amazon Go 只对员工内测开放。随后大约在2017年5月之后,国内的无人便利店如春笋般涌现。

在一番了解之后,邵延斌判断国内大部分无人便利店使用的技术都较为粗糙,或多为自助式支付。说起熊猫立方的底层技术,他表示“不到一年的时间,是无法研发出这种技术”。但是 “融资速度可能就没有其他便利店那么快。”邵延斌略带遗憾地说道。

对比时下自助式的无人便利店,邵延斌认为他们的结算方式更具优势,“无需挑战人性,也降低了货损率”。而相较于类技术的其他无人便利店,邵延斌称他们占有成本优势。对于熊猫立方来说,一家便利店的技术搭建成本低于5万元。但是其他便利店要安装整个监控系统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时,成本大约有50万元。

去年10月底,熊猫立方第一家自营店面在上海市莘福路落地,店面大小为20~30平方米。

50%网红品类

在技术的加持下,他们逐渐形成了数据优势。就传统便利店来看,只有在用户使用会员身份结算时,系统方能记录消费数据;在熊猫立方发生的每一个用户的每一笔消费,都会产生数据记录。

这些数据就成为了提升销售额的途径。他们在营业3个月后,对数据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分析。“用户的平均年龄是30.9岁。”邵延斌找到了他们与传统便利店的差异处,传统便利店用户没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邵延斌还注意到,这样一群年轻的用户有些不一样的消费行为,“好几天,店里没有卖出一盒好丽友”。和大多便利店一样,他们替换掉了销售量偏低的品类,但没有选择其他基础品类。 “用户都是年轻群体,喜欢新鲜事物。” 因而他尝试了全新的方向,即上架网红商品。

蓝汽水、火鸡面、透明奶茶……陆续排列在了熊猫立方的货架上。“销售量很高”。他们的供应链调整为50%基础品类,50%创新品类,即网红产品和一些IP属性较强的品类。在品类选择上的另辟蹊径,让他们的供应链劣势局面不攻自破。

“熊猫立方”的用户平均年龄30.9岁,多为年轻群体。

至于如何进入社区,他们采用了两个渠道。其一是物业渠道,他们和全国100多个物业公司达成合作,其二是政府街道渠道,他们合作的上海街道有10个。目前,他们已经在上海及江浙地区开设店铺10多家,并签约全国8100多个小区点位,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陆续开张。

他们的单店平均日营业额在800~900元间,盈亏平衡点则控制在400元以内。就目前数据来看,团队已实现整体盈利。

同时,随着无人便利店成为新的风口,迪信通、苏盐集团、樊登读书会、易果集团等传统零售商也陆续投入无人系统的搭建,对方通过向熊猫立方购买技术来完成无人便利店的布局。熊猫立方为其提供系统安装服务,并按营业额收取费用。现今他们与6个零售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涉及门店1万多个。

“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伪需求”,对比了传统便利店,邵延斌认为:在人流量高的地段,用户需求是多维度的,因此售货员是一个正向角色。但在社区等碎片化场景下,会因售货员角色的存在,便利店无法达到盈亏平衡。

邵延斌总结道:“熊猫立方的选址、用户特征、商品品类以及管理模式是一套组合拳。”它区别于传统便利店,自成方圆。

编辑 | 薛婷 校对 |林一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小铅笔(微信号:qianbidao2018)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卖网红食品的无人便利店:已签点位8100个 连获两轮投资

“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伪需求”。

“熊猫立方”创始人邵延斌

文| 铅笔道 记者 戴丽芬

“据艾媒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新零售行业白皮书》显示,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

熊猫立方于去年11月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无人便利店,通过RFID+视觉辅助技术实现了自动零售,相较于自助式无人零售,避免了人性的考验;对比类技术产品,在技术上节省下了成本,只需要其1/10成本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在品类选择上,他们另辟蹊径,结合基础品类与网红品类来做供应链布局。目前,他们已经在上海及江浙地区开设店铺10家,并签约全国8100多个小区点位,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陆续开张。

熊猫立方正启动Pre-A轮融资,计划金额1000~1500万人民币。

注:邵延斌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连获两轮投资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来自希尔顿酒店创始人的这句名言被零售行业奉为圭臬。邵延斌认为这个问题需要逆向来思考:好地段适用于有多年行业积淀的传统便利店,这些商店有成本及供应链优势。反之,人流量不高,但有消费需求的场所,便是新玩家的入口。

2015年他尚未离职之时,负责不少涉及电商类公司的上市业务,那时便发现了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线下门店定会被重新重视。彼时距离他上一次创业已过去9年, “还是按捺不住这颗心”,他与一些朋友开始筹划起新的创业项目。结合趋势与成本,他们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社区场景作为入口,经营便利店,“熊猫立方”自此成立。

几个月后难题迎面而来。从单个人力成本和毛利率来看,人工成本占比很高,以至于便利店持续居于盈亏平衡点之下。

邵延斌萌生了用技术来代替人工的想法,并得到了两位朋友的支持,他们分别任职于微软和西门子。随后二人相继加入了熊猫立方,技术团队就此建成。

历经半年多的研发调试,于去年3月,系统成形。团队通过RFID+视觉辅助技术实现了自动零售,并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

用户首先在微信公众号上实名注册,而后便可形成二维码。便利店门口设有扫描仪,用户以二维码扫描入店。为了防止窃贼有机可趁,二维码每30秒钟一更新。

系统可根据芯片识别来判断顾客所购商品,选购结束后,用户只要走到门口外,在手机中会自动生成账单。此时,用户无需排队,就可以完成支付。

坐落在小区场景下的“熊猫立方”

第一次融资在这个时候展开。邵延斌手提着装有50多件商品的2包塑料袋,亲自给投资方演示流程。当他走出购物区域时,商品就在电脑上显示出来了。那时市面上还未有此类技术出现,因此投资方很是惊喜,他们先后获得契阔资本的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与翱腾资本的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在此期间也发生过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2016年12月,坐落在总部大楼底层的第一家 Amazon Go 只对员工内测开放。随后大约在2017年5月之后,国内的无人便利店如春笋般涌现。

在一番了解之后,邵延斌判断国内大部分无人便利店使用的技术都较为粗糙,或多为自助式支付。说起熊猫立方的底层技术,他表示“不到一年的时间,是无法研发出这种技术”。但是 “融资速度可能就没有其他便利店那么快。”邵延斌略带遗憾地说道。

对比时下自助式的无人便利店,邵延斌认为他们的结算方式更具优势,“无需挑战人性,也降低了货损率”。而相较于类技术的其他无人便利店,邵延斌称他们占有成本优势。对于熊猫立方来说,一家便利店的技术搭建成本低于5万元。但是其他便利店要安装整个监控系统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时,成本大约有50万元。

去年10月底,熊猫立方第一家自营店面在上海市莘福路落地,店面大小为20~30平方米。

50%网红品类

在技术的加持下,他们逐渐形成了数据优势。就传统便利店来看,只有在用户使用会员身份结算时,系统方能记录消费数据;在熊猫立方发生的每一个用户的每一笔消费,都会产生数据记录。

这些数据就成为了提升销售额的途径。他们在营业3个月后,对数据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分析。“用户的平均年龄是30.9岁。”邵延斌找到了他们与传统便利店的差异处,传统便利店用户没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邵延斌还注意到,这样一群年轻的用户有些不一样的消费行为,“好几天,店里没有卖出一盒好丽友”。和大多便利店一样,他们替换掉了销售量偏低的品类,但没有选择其他基础品类。 “用户都是年轻群体,喜欢新鲜事物。” 因而他尝试了全新的方向,即上架网红商品。

蓝汽水、火鸡面、透明奶茶……陆续排列在了熊猫立方的货架上。“销售量很高”。他们的供应链调整为50%基础品类,50%创新品类,即网红产品和一些IP属性较强的品类。在品类选择上的另辟蹊径,让他们的供应链劣势局面不攻自破。

“熊猫立方”的用户平均年龄30.9岁,多为年轻群体。

至于如何进入社区,他们采用了两个渠道。其一是物业渠道,他们和全国100多个物业公司达成合作,其二是政府街道渠道,他们合作的上海街道有10个。目前,他们已经在上海及江浙地区开设店铺10多家,并签约全国8100多个小区点位,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陆续开张。

他们的单店平均日营业额在800~900元间,盈亏平衡点则控制在400元以内。就目前数据来看,团队已实现整体盈利。

同时,随着无人便利店成为新的风口,迪信通、苏盐集团、樊登读书会、易果集团等传统零售商也陆续投入无人系统的搭建,对方通过向熊猫立方购买技术来完成无人便利店的布局。熊猫立方为其提供系统安装服务,并按营业额收取费用。现今他们与6个零售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涉及门店1万多个。

“无人便利店并不是伪需求”,对比了传统便利店,邵延斌认为:在人流量高的地段,用户需求是多维度的,因此售货员是一个正向角色。但在社区等碎片化场景下,会因售货员角色的存在,便利店无法达到盈亏平衡。

邵延斌总结道:“熊猫立方的选址、用户特征、商品品类以及管理模式是一套组合拳。”它区别于传统便利店,自成方圆。

编辑 | 薛婷 校对 |林一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小铅笔(微信号:qianbidao2018)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