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杭州新青年生存图鉴: 逃离北上广,他们找到了理想生活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杭州新青年生存图鉴: 逃离北上广,他们找到了理想生活吗

杭州正在变成北上广。

作者:java  来源:西湖客栈(xihusalon) 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果爱一个人,请送TA去杭州,三秋桂子,十里荷香,人间天堂诚不欺。“只要西湖的荷花一红,运河水一翻腾,楼下的桂花一开,你就会发现,万家灯火中总有你的归处。”如果你恨一个人,请送TA去杭州,这座城市正在以独特地方式,膨胀成新的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到杭州去这一话题的热度,持续三年不曾降温,连带着关于职场、城市选择与人生焦虑的探讨也从未止息。

猎聘网发布的《2018中国重点城市工程师大数据与调研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半里,杭州工程师人才净流入居全国第一,北上深为杭州贡献了近一半的“杭漂”码农。

那些逃往杭州的年轻人,如今都过上了的理想生活了吗?

“新杭州人”看到的是一个让他们一言难尽的城市。今夏的一场金融雷暴、背后的楼市奇观以及碧桂园基地坍塌等,都是杭州膨胀的一个侧面。

“我们的时代迷上了速度魔鬼,时代因此而容易忘怀。推动我们一切行动的东西,却总是不让我们明了其意义何在。”米兰昆德拉的话,也许是这场“逃离”最好的解释。

01、职场、焦虑、选择与逃往杭州

7月的最后一天,杭州再响一声闷雷。交易量达861亿元的P2P平台草根投资爆雷,经侦介入,办公室人去楼空。

草根投资位于杭州城西的梦想小镇,距离阿里巴巴不过2.5公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以“互联网创业”为特色的梦想小镇一夜之间红得发紫。据说2015年,你走在路上,都可能被揣着一叠A4纸的人拦下来询问,“我有一个创业项目,你认识投资人吗?”热闹的场景几乎可媲美中关村创业大街。

后来,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在政声日隆的杭州,梦想小镇虽然降温了,但各种互联网创业小镇、园区依然遍地开花。那些簇新的写字楼里,诞生了数不清的创业公司。一两年间,互联网成为杭州的新招牌。

从那时开始,逃离北上广到杭州去开始流行起来。

李雷是当时从上海逃往杭州的人之一。他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工作地点离主城区二十公里。每年的一场科技盛会,让那里成为网红小镇。去年会议期间,杭州大妈为了择婿,甚至在小镇的电线杆上贴起了相亲广告。

“去总部。”关于离开的原因,李雷说得简明扼要。一条新闻半个月前曾经刷屏,因为阿里巴巴的总部在杭州,也因为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发达,从去年到今年6月,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情况,杭州排名全国第一。码农们也许不知道,他们被一些分析人士看作杭州房价持续上涨的动力来源。但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房价已经太高了。

李雷的选择背后,多少反应出了上海人最为纠结的问题之一:“为什么上海没有马云?”据说在阿里巴巴,周末有几趟专门往来上海的通勤巴士“幸福大巴”,因为位置紧俏,需要提前几天预约。曾经的“每个浙江少年都有一颗闯荡上海滩的心”,而今变成“杭州才不是谁的后花园”了。

李雷的朋友程承差不多同一时间从广州到了杭州。在此之前,她供职于一家传统纸媒。新媒体崛起之后,纸媒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在她走后的一年之多,新一线的概念被热炒。以外贸著称的广州被诟病缺少互联网基因,杭州要而取代之的论调甚嚣尘上。程承有些心疼那座城市。在路上堵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她很怀恋广州便捷的交通,以及大街小巷里的美食店。

叶源和西嘉则是北京的来客。叶源是浙江人,辖区上属于杭州。作为文艺青年,他是草莓、迷笛音乐节以及城市Live house的常客。叶源喜欢的乐队痛仰有一首歌《西湖》,为了在西湖边听着《西湖》写代码,2014年年末,他离开北京回了杭州,在杭州城西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开发。

在北京生活了9年的叶源在那里度过大半青春,他对北京的情绪是复杂的。北京有最好的文化氛围,最多样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最坚硬与冷漠的生活环境。他讲过一个故事,2014年为了办北京居住证,需要先找人办住宿证明,需要提供房产证,还要去街道办盖章。“整个过程堪比证明你妈是你妈。”对叶源而言,北京是巨大的,个人是渺小的,也许小城市能稍微缓解这种无力感与漂泊感。在30岁来临之前,他离开了北京。

西嘉的感受和他类似。春节过完之后,她辞职回到了杭州。作为媒体人,西嘉对北京又爱又恨,她曾经短暂地逃离了三个月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对于媒体从业者而言,这座城市的好处不言而喻,最优秀的媒体与记者大多数在北京。网易云音乐上,有一则关于杭州的评论:“这是一座第一朵桂花开了,都会上头条的城市。”没有新闻的杭州对于西嘉而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离开一个地方,有人因对将去之地有绝对的爱,有人对所处之地有绝对的厌恶。但大多数人是在两者之间反复权衡后做出了决定。

直到去年年底,西嘉才真正下决心离开北京。北京西红门大火后,她作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既目睹了城南快递员的惊慌失措,也听闻了年薪60万的程序员被驱逐的心酸故事。“这座城市太硬了,而个体又太柔软,生活在北京,就难免被它的坚硬所碰伤。”

在过去的三四年间,他们是逃离北上广逃往杭州最笃定的实践者们。然而,当他们揣着不同的目的,像候鸟一般迁徙而来时,这座城市也在发生着变化,不断校正着他们关于职业、城市、选择的焦虑和预期。

02、杭州正在变成北上广

程承在G20前几天拿到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因为严密的安全检查,面试结束离开杭州那天,她从城西到火车东站整整花去了5个小时。她在杭州不断听说类似的段子:在超市买了一瓶早餐奶,出来被人拦住,喝一口。进小区门又被拦着喝一口,进门前再次被拦住。终于,早餐奶就这样被喝完了。

人们调侃着近乎“戒严”的氛围,却难以抑制“盛会”来临前的喜悦,整个城市显得异常躁动。在程承的感知里,最疯狂的是房价。即使城市依然是那个城市,产业也还是那些产业,但预期不一样了。政声日盛,G20之后,亚运会也越来越近了。

程承住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以南五公里的地方,离绿城开发的翡翠城不远。在杭州楼市横盘的那几年,绿城一度传出破产风波,生命几乎按天计算。2011年,阿里组织百余员工买房帮绿城,据说还是响应了马云的号召。同为浙商领袖人物的宋卫平与马云私交匪浅,两人曾一同回浙江嵊州老家祭祖。

在G20之后,短短的几个月内,无需马云帮忙,未来科技城板块的二手房也从1万出头涨到了3万。程承不时听到更多“疯狂”的故事,比如,有中介连夜拿着pos机赶到上海签单。调控政策层出不穷,杭州房价越涨越高。

杭州正在以一种近乎“大跃进”的方式变成新一线。富阳和临安被撤市设区后,在行政面积上,杭州已完美地碾压了北上深。然而,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与服务,却远没有跟上它的膨胀速度。“太不方便了。去趟西湖见朋友,需要心理建设一番,如果去趟滨江,简直是生死之交了。”西嘉曾说。

对于从上海来的李雷,这种苦恼更甚。入职第一天,公司偏远的位置与遍地的工地就曾令李雷感觉仿佛到了乡下。生活配套与公共交通几乎没有,他自嘲在小镇工作好比山谷里的村民。青山环绕,窗外偶尔有白鹭飞过,“至少空气比城里清新”,但能拿来安慰自己的也只有这个了。

梅家坞第一口鲜嫩的龙井,苏堤早春的桃花,杭州广为人知的小确幸都与李雷无关。在他的时间表上,9点下班属于提前下班了。据说某次赶项目期间,他的同事和新婚妻子有一两个月没有醒着见过面(下班时妻子已经入睡,而醒来时妻子已去上班了)。

临近30,依然单身,李雷很关心杭州的房价。他加入了好几个房产群,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密切关注着群里的讨论。他感到匪夷所思,杭州离真正的一线城市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房价却已经开始碾压广州了。因为房东频繁地转手,他在一年里搬了三次家。

几个月前,李雷终于按捺不住,决定出手在上海买房。

差不多同一时间,杭州买房摇号政策出台,验资紧随其后,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新房因限价,单价比周边二手房低一两万)。在“买到就是赚到”的号召下,万人连夜排队摇号的奇观出现了,单个红盘的验资金额超过600亿。

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P2P爆雷与摇号买房的关系,但在许多人看来这是确认无疑的——房地产成为比P2P利润更高的投资产品,嗜血的资本当然会循着腥味过去,此消彼长之间,拖垮了P2P平台的资金链。有人因此总结了人生的三大错觉:TA还爱你、A股要涨、杭州人民不关心楼市。

虽然李雷没有参与杭州的楼市狂欢,但他苦口婆心劝诫多位朋友去挂名摇号。几乎每个周末,他都穿梭在上海郊区的各个楼盘,也经历了多次摇号失败。李雷在杭州租的房子离G20主会场不远,鳞次栉比的摩天楼让那片区域看上去像浦东新区,但李雷看来,光鲜的外表之下,离一个成熟的城区仍有距离,那不是一蹴而就的。

“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已成往事。杭州是货币化棚改的重镇,据说在2016年下半年,杭州制定了拆迁10万余户的棚改攻坚计划,2017年一年内就完成了69个村的整村征迁“清零”。在杭州,程承的确很难再见到广州常见的城中村、握手楼,但是,大量货币流向楼市的副作用也显而易见。今年7月底,阿里巴巴达摩院宣布入职一名“95后”科学家,但他也说“最近比较焦虑的是还买不起杭州的房子。”

如今回看,G20 前是杭州购房的最佳时期,李雷没有赶上,比他更早逃离北上广的叶源、西嘉比他幸运。

然而,职业发展路径的缩窄,却成为了他们平淡日子中的一根刺。机会是不均等的,压力也并没有减少。除了本身的选择变少了,北京天然是信息交汇场,那里有数不尽的论坛和活动,可以轻易地接触到几乎所有行业最新的资讯。而在杭州,一切都没有那么便利。

对于逃离者而言,杭州最快赶上北上广的,除了房价就是“牢累”。

2016年,谁会成为中国硅谷的话题引起广泛探讨。许多人把票投给了杭州,并且加了一个前缀,称之“天堂硅谷”,他们认为北京与深圳已经看到尽头了。“这很像公关辞令,厉害了XX不也流传很广么。”叶源一笑置之。一项根据网约车出行数据对都市白领加班的调查,2017年杭州加班时长碾压广州,紧随上海和深圳。

对于文化传媒从业者而言,杭州给人的感受更复杂。

“媒体人不是在去阿里,就是在去阿里的路上。”这多少反映了西嘉对于杭州求职的某种无奈。李海鹏说中国现在的调查记者不足130人,有人说阿里巴巴的员工中,有过“调查记者”头衔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130。相较于工程师,媒体人在杭州的选择面则更窄。她的一位朋友,清华硕士毕业,终因没有满意的职位而去了上海。

多少人因着湖光山色来杭州,也不乏职业发展瓶颈再次回到北上广的逆流者。

03、不那么理想的理想

逃离北上广奔赴杭州的年轻人发现,“北上广式”的烦恼依然如影随形。但是,这场逃离在很多人那里并非不值得。

李志唱《杭州》,“一杯长岛下肚,转身跳进西湖。”跳进西湖不现实了,在黄金周被挤下西湖倒是极有可能。但不管怎么说,西湖长盛不衰,自有它的魅力。程承向很多人讲述过一个小故事。7年前,她来杭州旅行,晚上在西湖边散步,一位船夫以“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雾西湖。”诱她泛舟,最终将她扔在荒凉的岸边。骗人还如此诗意,她生气不起来。

西嘉、程承、李雷还有叶源成为了朋友。“这座城市依然有这样的好处,开车半小时就是山野,而转个弯又是都市,可进可退。”他们把杭州称为“经济好的城市里环境最好的,环境好的城市中经济靠前的。”

在满陇桂雨下喝一杯咖啡,在春天的茶园里吃一份腌笃鲜,这些有仪式感的生活细节,确实在某个瞬间能治愈焦虑和疲惫。

程承读到过一则故事,某个人放弃世界500强的工作来到杭州,在选择住址的时候,以西湖为中心画了一个圈,最终租进了60平米的“老破小”,他说:“因为我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我要让西湖成为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作为杭州人,像个外地人一样活着,每一两年路上花3、4个小时跑到西湖边,边看景边继续讨论如何创业和圈钱,如何投资房屋和股票。”他大有为了生活牺牲理想的意味。

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显然不能做到这样。在危机四伏的时代,他们拿着尺子,精确地度量着生活的各个维度,以求在其中找到得失之间的平衡。

在李雷的眼中,杭州是适合养老的城市,但他还太年轻。如果职业出现瓶颈,李雷会选择回上海,“上海的机会,依然比杭州多。”而其他的几个人,则希望能够真正定居杭州。

这些杭州城里的新来客每天关注着城市的一举一动。他们打量这座城市,也在打量自己的选择。

程承加入了几个校友群。那些一毕业就来到杭州,或者很多年前定居于此的校友们对这个城市全然没有她的感受。他们赞美杭州的生活,谈论万松岭路的相亲会,本地都市报上的新闻。杭州的婚恋市场的信息也让很多人关注不已。程承和西嘉为此感到很尴尬,未婚的她们拖了杭州的后腿。

在刚刚过去六、七月,萧山碧桂园一楼盘地基坍塌,以及黄龙体育馆乌泱泱的投资人,遮盖了一些重要的消息——良渚一块土地流拍了,因为没有开发商竞拍,而就在前天,城区核心板块,一地块的最终成交价跌至G20前的水平。

风向标真的变了么?新来的年轻人不知道。

只是这个城市里,依然有些瞬间令他们感动。

一天晚上,西嘉看到一则消息,已经88岁的台湾作曲人左宏元自曝,当年《千年等一回》的间奏,不是“啦啦啦……”而是“China、China……”。为了过审,那个英文单词刻意加了停顿,改了发音。一个埋藏多年的家国情怀故事和关于西湖的想象,再次短暂地治愈了她。

后悔逃离北上广到杭州吗?没有人能确认无疑地回答这个问题。选择一种人生,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掂量出孰轻孰重。

在动荡不安,快速流动的时代,早已失去故乡的人们,几乎永远无法摆脱漂泊感。而所有的落脚城市,都在变得千篇一律。

“我是爱杭州的,所以我希望它慢一点。”西嘉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杭州新青年生存图鉴: 逃离北上广,他们找到了理想生活吗

杭州正在变成北上广。

作者:java  来源:西湖客栈(xihusalon) 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果爱一个人,请送TA去杭州,三秋桂子,十里荷香,人间天堂诚不欺。“只要西湖的荷花一红,运河水一翻腾,楼下的桂花一开,你就会发现,万家灯火中总有你的归处。”如果你恨一个人,请送TA去杭州,这座城市正在以独特地方式,膨胀成新的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到杭州去这一话题的热度,持续三年不曾降温,连带着关于职场、城市选择与人生焦虑的探讨也从未止息。

猎聘网发布的《2018中国重点城市工程师大数据与调研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半里,杭州工程师人才净流入居全国第一,北上深为杭州贡献了近一半的“杭漂”码农。

那些逃往杭州的年轻人,如今都过上了的理想生活了吗?

“新杭州人”看到的是一个让他们一言难尽的城市。今夏的一场金融雷暴、背后的楼市奇观以及碧桂园基地坍塌等,都是杭州膨胀的一个侧面。

“我们的时代迷上了速度魔鬼,时代因此而容易忘怀。推动我们一切行动的东西,却总是不让我们明了其意义何在。”米兰昆德拉的话,也许是这场“逃离”最好的解释。

01、职场、焦虑、选择与逃往杭州

7月的最后一天,杭州再响一声闷雷。交易量达861亿元的P2P平台草根投资爆雷,经侦介入,办公室人去楼空。

草根投资位于杭州城西的梦想小镇,距离阿里巴巴不过2.5公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以“互联网创业”为特色的梦想小镇一夜之间红得发紫。据说2015年,你走在路上,都可能被揣着一叠A4纸的人拦下来询问,“我有一个创业项目,你认识投资人吗?”热闹的场景几乎可媲美中关村创业大街。

后来,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在政声日隆的杭州,梦想小镇虽然降温了,但各种互联网创业小镇、园区依然遍地开花。那些簇新的写字楼里,诞生了数不清的创业公司。一两年间,互联网成为杭州的新招牌。

从那时开始,逃离北上广到杭州去开始流行起来。

李雷是当时从上海逃往杭州的人之一。他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工作地点离主城区二十公里。每年的一场科技盛会,让那里成为网红小镇。去年会议期间,杭州大妈为了择婿,甚至在小镇的电线杆上贴起了相亲广告。

“去总部。”关于离开的原因,李雷说得简明扼要。一条新闻半个月前曾经刷屏,因为阿里巴巴的总部在杭州,也因为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发达,从去年到今年6月,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情况,杭州排名全国第一。码农们也许不知道,他们被一些分析人士看作杭州房价持续上涨的动力来源。但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房价已经太高了。

李雷的选择背后,多少反应出了上海人最为纠结的问题之一:“为什么上海没有马云?”据说在阿里巴巴,周末有几趟专门往来上海的通勤巴士“幸福大巴”,因为位置紧俏,需要提前几天预约。曾经的“每个浙江少年都有一颗闯荡上海滩的心”,而今变成“杭州才不是谁的后花园”了。

李雷的朋友程承差不多同一时间从广州到了杭州。在此之前,她供职于一家传统纸媒。新媒体崛起之后,纸媒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在她走后的一年之多,新一线的概念被热炒。以外贸著称的广州被诟病缺少互联网基因,杭州要而取代之的论调甚嚣尘上。程承有些心疼那座城市。在路上堵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她很怀恋广州便捷的交通,以及大街小巷里的美食店。

叶源和西嘉则是北京的来客。叶源是浙江人,辖区上属于杭州。作为文艺青年,他是草莓、迷笛音乐节以及城市Live house的常客。叶源喜欢的乐队痛仰有一首歌《西湖》,为了在西湖边听着《西湖》写代码,2014年年末,他离开北京回了杭州,在杭州城西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开发。

在北京生活了9年的叶源在那里度过大半青春,他对北京的情绪是复杂的。北京有最好的文化氛围,最多样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最坚硬与冷漠的生活环境。他讲过一个故事,2014年为了办北京居住证,需要先找人办住宿证明,需要提供房产证,还要去街道办盖章。“整个过程堪比证明你妈是你妈。”对叶源而言,北京是巨大的,个人是渺小的,也许小城市能稍微缓解这种无力感与漂泊感。在30岁来临之前,他离开了北京。

西嘉的感受和他类似。春节过完之后,她辞职回到了杭州。作为媒体人,西嘉对北京又爱又恨,她曾经短暂地逃离了三个月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对于媒体从业者而言,这座城市的好处不言而喻,最优秀的媒体与记者大多数在北京。网易云音乐上,有一则关于杭州的评论:“这是一座第一朵桂花开了,都会上头条的城市。”没有新闻的杭州对于西嘉而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离开一个地方,有人因对将去之地有绝对的爱,有人对所处之地有绝对的厌恶。但大多数人是在两者之间反复权衡后做出了决定。

直到去年年底,西嘉才真正下决心离开北京。北京西红门大火后,她作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既目睹了城南快递员的惊慌失措,也听闻了年薪60万的程序员被驱逐的心酸故事。“这座城市太硬了,而个体又太柔软,生活在北京,就难免被它的坚硬所碰伤。”

在过去的三四年间,他们是逃离北上广逃往杭州最笃定的实践者们。然而,当他们揣着不同的目的,像候鸟一般迁徙而来时,这座城市也在发生着变化,不断校正着他们关于职业、城市、选择的焦虑和预期。

02、杭州正在变成北上广

程承在G20前几天拿到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因为严密的安全检查,面试结束离开杭州那天,她从城西到火车东站整整花去了5个小时。她在杭州不断听说类似的段子:在超市买了一瓶早餐奶,出来被人拦住,喝一口。进小区门又被拦着喝一口,进门前再次被拦住。终于,早餐奶就这样被喝完了。

人们调侃着近乎“戒严”的氛围,却难以抑制“盛会”来临前的喜悦,整个城市显得异常躁动。在程承的感知里,最疯狂的是房价。即使城市依然是那个城市,产业也还是那些产业,但预期不一样了。政声日盛,G20之后,亚运会也越来越近了。

程承住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以南五公里的地方,离绿城开发的翡翠城不远。在杭州楼市横盘的那几年,绿城一度传出破产风波,生命几乎按天计算。2011年,阿里组织百余员工买房帮绿城,据说还是响应了马云的号召。同为浙商领袖人物的宋卫平与马云私交匪浅,两人曾一同回浙江嵊州老家祭祖。

在G20之后,短短的几个月内,无需马云帮忙,未来科技城板块的二手房也从1万出头涨到了3万。程承不时听到更多“疯狂”的故事,比如,有中介连夜拿着pos机赶到上海签单。调控政策层出不穷,杭州房价越涨越高。

杭州正在以一种近乎“大跃进”的方式变成新一线。富阳和临安被撤市设区后,在行政面积上,杭州已完美地碾压了北上深。然而,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与服务,却远没有跟上它的膨胀速度。“太不方便了。去趟西湖见朋友,需要心理建设一番,如果去趟滨江,简直是生死之交了。”西嘉曾说。

对于从上海来的李雷,这种苦恼更甚。入职第一天,公司偏远的位置与遍地的工地就曾令李雷感觉仿佛到了乡下。生活配套与公共交通几乎没有,他自嘲在小镇工作好比山谷里的村民。青山环绕,窗外偶尔有白鹭飞过,“至少空气比城里清新”,但能拿来安慰自己的也只有这个了。

梅家坞第一口鲜嫩的龙井,苏堤早春的桃花,杭州广为人知的小确幸都与李雷无关。在他的时间表上,9点下班属于提前下班了。据说某次赶项目期间,他的同事和新婚妻子有一两个月没有醒着见过面(下班时妻子已经入睡,而醒来时妻子已去上班了)。

临近30,依然单身,李雷很关心杭州的房价。他加入了好几个房产群,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密切关注着群里的讨论。他感到匪夷所思,杭州离真正的一线城市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房价却已经开始碾压广州了。因为房东频繁地转手,他在一年里搬了三次家。

几个月前,李雷终于按捺不住,决定出手在上海买房。

差不多同一时间,杭州买房摇号政策出台,验资紧随其后,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新房因限价,单价比周边二手房低一两万)。在“买到就是赚到”的号召下,万人连夜排队摇号的奇观出现了,单个红盘的验资金额超过600亿。

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P2P爆雷与摇号买房的关系,但在许多人看来这是确认无疑的——房地产成为比P2P利润更高的投资产品,嗜血的资本当然会循着腥味过去,此消彼长之间,拖垮了P2P平台的资金链。有人因此总结了人生的三大错觉:TA还爱你、A股要涨、杭州人民不关心楼市。

虽然李雷没有参与杭州的楼市狂欢,但他苦口婆心劝诫多位朋友去挂名摇号。几乎每个周末,他都穿梭在上海郊区的各个楼盘,也经历了多次摇号失败。李雷在杭州租的房子离G20主会场不远,鳞次栉比的摩天楼让那片区域看上去像浦东新区,但李雷看来,光鲜的外表之下,离一个成熟的城区仍有距离,那不是一蹴而就的。

“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已成往事。杭州是货币化棚改的重镇,据说在2016年下半年,杭州制定了拆迁10万余户的棚改攻坚计划,2017年一年内就完成了69个村的整村征迁“清零”。在杭州,程承的确很难再见到广州常见的城中村、握手楼,但是,大量货币流向楼市的副作用也显而易见。今年7月底,阿里巴巴达摩院宣布入职一名“95后”科学家,但他也说“最近比较焦虑的是还买不起杭州的房子。”

如今回看,G20 前是杭州购房的最佳时期,李雷没有赶上,比他更早逃离北上广的叶源、西嘉比他幸运。

然而,职业发展路径的缩窄,却成为了他们平淡日子中的一根刺。机会是不均等的,压力也并没有减少。除了本身的选择变少了,北京天然是信息交汇场,那里有数不尽的论坛和活动,可以轻易地接触到几乎所有行业最新的资讯。而在杭州,一切都没有那么便利。

对于逃离者而言,杭州最快赶上北上广的,除了房价就是“牢累”。

2016年,谁会成为中国硅谷的话题引起广泛探讨。许多人把票投给了杭州,并且加了一个前缀,称之“天堂硅谷”,他们认为北京与深圳已经看到尽头了。“这很像公关辞令,厉害了XX不也流传很广么。”叶源一笑置之。一项根据网约车出行数据对都市白领加班的调查,2017年杭州加班时长碾压广州,紧随上海和深圳。

对于文化传媒从业者而言,杭州给人的感受更复杂。

“媒体人不是在去阿里,就是在去阿里的路上。”这多少反映了西嘉对于杭州求职的某种无奈。李海鹏说中国现在的调查记者不足130人,有人说阿里巴巴的员工中,有过“调查记者”头衔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130。相较于工程师,媒体人在杭州的选择面则更窄。她的一位朋友,清华硕士毕业,终因没有满意的职位而去了上海。

多少人因着湖光山色来杭州,也不乏职业发展瓶颈再次回到北上广的逆流者。

03、不那么理想的理想

逃离北上广奔赴杭州的年轻人发现,“北上广式”的烦恼依然如影随形。但是,这场逃离在很多人那里并非不值得。

李志唱《杭州》,“一杯长岛下肚,转身跳进西湖。”跳进西湖不现实了,在黄金周被挤下西湖倒是极有可能。但不管怎么说,西湖长盛不衰,自有它的魅力。程承向很多人讲述过一个小故事。7年前,她来杭州旅行,晚上在西湖边散步,一位船夫以“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雾西湖。”诱她泛舟,最终将她扔在荒凉的岸边。骗人还如此诗意,她生气不起来。

西嘉、程承、李雷还有叶源成为了朋友。“这座城市依然有这样的好处,开车半小时就是山野,而转个弯又是都市,可进可退。”他们把杭州称为“经济好的城市里环境最好的,环境好的城市中经济靠前的。”

在满陇桂雨下喝一杯咖啡,在春天的茶园里吃一份腌笃鲜,这些有仪式感的生活细节,确实在某个瞬间能治愈焦虑和疲惫。

程承读到过一则故事,某个人放弃世界500强的工作来到杭州,在选择住址的时候,以西湖为中心画了一个圈,最终租进了60平米的“老破小”,他说:“因为我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我要让西湖成为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作为杭州人,像个外地人一样活着,每一两年路上花3、4个小时跑到西湖边,边看景边继续讨论如何创业和圈钱,如何投资房屋和股票。”他大有为了生活牺牲理想的意味。

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显然不能做到这样。在危机四伏的时代,他们拿着尺子,精确地度量着生活的各个维度,以求在其中找到得失之间的平衡。

在李雷的眼中,杭州是适合养老的城市,但他还太年轻。如果职业出现瓶颈,李雷会选择回上海,“上海的机会,依然比杭州多。”而其他的几个人,则希望能够真正定居杭州。

这些杭州城里的新来客每天关注着城市的一举一动。他们打量这座城市,也在打量自己的选择。

程承加入了几个校友群。那些一毕业就来到杭州,或者很多年前定居于此的校友们对这个城市全然没有她的感受。他们赞美杭州的生活,谈论万松岭路的相亲会,本地都市报上的新闻。杭州的婚恋市场的信息也让很多人关注不已。程承和西嘉为此感到很尴尬,未婚的她们拖了杭州的后腿。

在刚刚过去六、七月,萧山碧桂园一楼盘地基坍塌,以及黄龙体育馆乌泱泱的投资人,遮盖了一些重要的消息——良渚一块土地流拍了,因为没有开发商竞拍,而就在前天,城区核心板块,一地块的最终成交价跌至G20前的水平。

风向标真的变了么?新来的年轻人不知道。

只是这个城市里,依然有些瞬间令他们感动。

一天晚上,西嘉看到一则消息,已经88岁的台湾作曲人左宏元自曝,当年《千年等一回》的间奏,不是“啦啦啦……”而是“China、China……”。为了过审,那个英文单词刻意加了停顿,改了发音。一个埋藏多年的家国情怀故事和关于西湖的想象,再次短暂地治愈了她。

后悔逃离北上广到杭州吗?没有人能确认无疑地回答这个问题。选择一种人生,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而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掂量出孰轻孰重。

在动荡不安,快速流动的时代,早已失去故乡的人们,几乎永远无法摆脱漂泊感。而所有的落脚城市,都在变得千篇一律。

“我是爱杭州的,所以我希望它慢一点。”西嘉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