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昨日青空》提档又撤档,光线传媒主营业务利润遭腰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昨日青空》提档又撤档,光线传媒主营业务利润遭腰斩?

目前光线传媒市值跌破了300亿。

今年暑期档电影竞争空前激烈,《我不是药神》大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片子,几部片子突然宣布撤档,其中包括光线传媒的《昨日青空》。

距离此前宣布提档不足一个月的时间,7月23日,《昨日青空》官方微博再次发文,称电影将暂时撤档,择期上映。

改编自同名漫画作品的《昨日青空》,是光线传媒子公司彩条屋影业今年主推的主控影片。早在去年8月,彩条屋影业便针对该片启动了大规模的宣传,集结《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11部国产动画作品中的48个形象,定制多款海报,以此进行前期预热。

对于此次撤档的原因,光线传媒表示是为了更好的制作。但很多从业者则认为一部电影能够定档,说明制作已经成型,之所以会出现反复调档的情况,自然是因为缺乏可以生存的市场空间。

1

票房不稳定,却“复活”了众多动画电影

虽然外界对《昨日青空》的突然撤档猜测不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光线传媒的的动画电影很不稳定。

自2016年起,被光线传媒寄予厚望的彩条屋影业每年都会在暑期档推出一部动画电影。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总票房达5.64亿元,更是刷新包括首日票房在内的多项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然而,2017年的《大护法》却并未给光线传媒继续带来名利双收的市场表现,上映首日报收723.3万元票房,总票房仅为8760.2万元。而今年1月上映的《大世界》,票房更是惨遭滑铁卢,累计票房仅为261.8万元。

不过相比起票房,最令人在意的还是在于那些被光线“复活”的动画电影。

比如2016年7月上映的《大鱼海棠》。2004年,导演梁旋将自己的一个梦做成了一部动画短片;2007年,彼岸天开始制作《大鱼海棠》,却在2010年因为资金问题停工……直到2013年彼岸天开始搞众筹,并引发光线的关注后,这个动画电影项目才得以继续进行。

实际上,像《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凤凰》《魁拔4》这些电影项目,它们都曾因为资金问题被迫搁置。而像《大护法》《昨日青空》这类动画电影项目,它们的创作者在创作初期由于资金限制,可能压根就没敢想有朝一日能够制作一部动画电影。

所以当光线相继“复活”这些动画电影项目时,无论是动画制作人还是观众,光线在他们心目中的好感度不断上涨,至少在很多人看来,原创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相当长而且回报相对低,市场风险其实是非常大的,能有光线这样的大公司来支持这样的项目,自然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近些年来遇到的最好事情。

2

光线传媒否认融资70亿

《昨日青空》撤档后两天,7月25日,光线传媒十分罕见的连发多条融资公告,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拟发行中期票据20亿元、拟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40亿元,融资总额高达70亿元。知情人士称,光线正在谋求百亿级并购下游院线资产,目前潜在的交易对象为港股上市的星美影院,谈判进行的比较顺利,所以光线才着急筹措资金。

根据光线传媒2017年年报显示,截止到2017年末光线账上的货币资金为19.24亿元,此外账上还有1.4亿元未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紧急时可以调用。今年3月光线传媒以通过出售新丽传媒27.64%股份出售给林芝腾讯回笼资金33亿元,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可获得投资收益18-19亿元,粗略计算,目前光线账上应该有超过50亿元的现金,由此推测并购应在百亿级。

但是很快,7月29日,光线传媒回应称,不存在70亿融资、未与星美方洽谈,公司不存在报道所称“光线融资总额高达70亿元”的情况。

7月27日,在《关于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公告》等公告中指出,光线传媒向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翠微路支行拟申请的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的银行综合授信额度中,包含了用于本次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的超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的授信部分,共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拟储备用于有需要时在额度内进行发行;剩余人民币10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公司拟储备用于有需要时补充流动资金及其他合规用途。

此外,光线传媒称,不存在报道所称“光线正在谋求百亿级并购下游院线资产,目前潜在的交易对象为港股上市的星美影院业务”的情况。

麻辣娱投(ID:malayutou)记者认为,如果一家公司委托贷款和短期融资券金额较大,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财务成本大幅增加,最终会成为拉低公司净利润的原因之一。而近年来,曾经因为《泰囧》等电影让观众熟知的光线传媒,如今显露出了以投资收益、出售股份收益支撑业绩的势头,引发业内担忧。

3

净利润增长4倍,主营业务利润遭腰斩?

根据公告,光线传媒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20.4亿元-21.4亿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4亿元净利润增长409%—434%。

按理说这样的业绩是非常好的,但为什么却遭到市场无情的抛弃呢?

因为光线的主营业务不振。这次超过20亿元的净利润大部分是靠投资收益支撑起来的,根-据业绩预告的公告显示,尽管净利润增长4倍,但光线传媒上半年的经常性损益为18.7-19.1亿元,这意味着光线传媒的扣非净利润仅为1.03-2.7亿元,相比于2017年上半年的下降幅度在50%左右,用腰斩来形容毫不为过。

说白了,光线传媒只是通过出售股权来填充业绩,这虽然会让业绩报表看上去极度豪华,但对于公司本体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要知道,由于光线传媒参投了春节档亚军《唐人街探案2》,让光线传媒补足了缺乏核心爆款的不足。但从主营业务利润腰斩来看,这种“自嗨”的确不能为光线解渴。

由于爆款参投比例有限,对于光线的实际作用不大。而主控项目的收益却并不可观,尤其是《英雄本色2018》的导演丁晟炮轰事件,让光线传媒背负上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今年上半年,光线传媒的主营业一直疲软不振,报告期内确认收入的《熊出没·变形记》《唐人街探案 2》《大世界》《英雄本色 2018》《金钱世界》等9部电影,要么票房业绩不理想要么不是自己主控的项目,所得收益也并不客观。

目前光线传媒市值跌破了300亿。从暑期档截至目前的战果来看,光线传媒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光线传媒

3.8k
  • 光线传媒:2025年一季度IP运营及海外发行收入贡献数亿,预计持续增长
  • 光线传媒:《哪吒之魔童闹海》延长放映至5月31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昨日青空》提档又撤档,光线传媒主营业务利润遭腰斩?

目前光线传媒市值跌破了300亿。

今年暑期档电影竞争空前激烈,《我不是药神》大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片子,几部片子突然宣布撤档,其中包括光线传媒的《昨日青空》。

距离此前宣布提档不足一个月的时间,7月23日,《昨日青空》官方微博再次发文,称电影将暂时撤档,择期上映。

改编自同名漫画作品的《昨日青空》,是光线传媒子公司彩条屋影业今年主推的主控影片。早在去年8月,彩条屋影业便针对该片启动了大规模的宣传,集结《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11部国产动画作品中的48个形象,定制多款海报,以此进行前期预热。

对于此次撤档的原因,光线传媒表示是为了更好的制作。但很多从业者则认为一部电影能够定档,说明制作已经成型,之所以会出现反复调档的情况,自然是因为缺乏可以生存的市场空间。

1

票房不稳定,却“复活”了众多动画电影

虽然外界对《昨日青空》的突然撤档猜测不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光线传媒的的动画电影很不稳定。

自2016年起,被光线传媒寄予厚望的彩条屋影业每年都会在暑期档推出一部动画电影。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总票房达5.64亿元,更是刷新包括首日票房在内的多项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然而,2017年的《大护法》却并未给光线传媒继续带来名利双收的市场表现,上映首日报收723.3万元票房,总票房仅为8760.2万元。而今年1月上映的《大世界》,票房更是惨遭滑铁卢,累计票房仅为261.8万元。

不过相比起票房,最令人在意的还是在于那些被光线“复活”的动画电影。

比如2016年7月上映的《大鱼海棠》。2004年,导演梁旋将自己的一个梦做成了一部动画短片;2007年,彼岸天开始制作《大鱼海棠》,却在2010年因为资金问题停工……直到2013年彼岸天开始搞众筹,并引发光线的关注后,这个动画电影项目才得以继续进行。

实际上,像《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凤凰》《魁拔4》这些电影项目,它们都曾因为资金问题被迫搁置。而像《大护法》《昨日青空》这类动画电影项目,它们的创作者在创作初期由于资金限制,可能压根就没敢想有朝一日能够制作一部动画电影。

所以当光线相继“复活”这些动画电影项目时,无论是动画制作人还是观众,光线在他们心目中的好感度不断上涨,至少在很多人看来,原创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相当长而且回报相对低,市场风险其实是非常大的,能有光线这样的大公司来支持这样的项目,自然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近些年来遇到的最好事情。

2

光线传媒否认融资70亿

《昨日青空》撤档后两天,7月25日,光线传媒十分罕见的连发多条融资公告,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拟发行中期票据20亿元、拟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40亿元,融资总额高达70亿元。知情人士称,光线正在谋求百亿级并购下游院线资产,目前潜在的交易对象为港股上市的星美影院,谈判进行的比较顺利,所以光线才着急筹措资金。

根据光线传媒2017年年报显示,截止到2017年末光线账上的货币资金为19.24亿元,此外账上还有1.4亿元未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紧急时可以调用。今年3月光线传媒以通过出售新丽传媒27.64%股份出售给林芝腾讯回笼资金33亿元,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可获得投资收益18-19亿元,粗略计算,目前光线账上应该有超过50亿元的现金,由此推测并购应在百亿级。

但是很快,7月29日,光线传媒回应称,不存在70亿融资、未与星美方洽谈,公司不存在报道所称“光线融资总额高达70亿元”的情况。

7月27日,在《关于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公告》等公告中指出,光线传媒向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翠微路支行拟申请的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的银行综合授信额度中,包含了用于本次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的超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的授信部分,共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拟储备用于有需要时在额度内进行发行;剩余人民币10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公司拟储备用于有需要时补充流动资金及其他合规用途。

此外,光线传媒称,不存在报道所称“光线正在谋求百亿级并购下游院线资产,目前潜在的交易对象为港股上市的星美影院业务”的情况。

麻辣娱投(ID:malayutou)记者认为,如果一家公司委托贷款和短期融资券金额较大,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财务成本大幅增加,最终会成为拉低公司净利润的原因之一。而近年来,曾经因为《泰囧》等电影让观众熟知的光线传媒,如今显露出了以投资收益、出售股份收益支撑业绩的势头,引发业内担忧。

3

净利润增长4倍,主营业务利润遭腰斩?

根据公告,光线传媒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20.4亿元-21.4亿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4亿元净利润增长409%—434%。

按理说这样的业绩是非常好的,但为什么却遭到市场无情的抛弃呢?

因为光线的主营业务不振。这次超过20亿元的净利润大部分是靠投资收益支撑起来的,根-据业绩预告的公告显示,尽管净利润增长4倍,但光线传媒上半年的经常性损益为18.7-19.1亿元,这意味着光线传媒的扣非净利润仅为1.03-2.7亿元,相比于2017年上半年的下降幅度在50%左右,用腰斩来形容毫不为过。

说白了,光线传媒只是通过出售股权来填充业绩,这虽然会让业绩报表看上去极度豪华,但对于公司本体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要知道,由于光线传媒参投了春节档亚军《唐人街探案2》,让光线传媒补足了缺乏核心爆款的不足。但从主营业务利润腰斩来看,这种“自嗨”的确不能为光线解渴。

由于爆款参投比例有限,对于光线的实际作用不大。而主控项目的收益却并不可观,尤其是《英雄本色2018》的导演丁晟炮轰事件,让光线传媒背负上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今年上半年,光线传媒的主营业一直疲软不振,报告期内确认收入的《熊出没·变形记》《唐人街探案 2》《大世界》《英雄本色 2018》《金钱世界》等9部电影,要么票房业绩不理想要么不是自己主控的项目,所得收益也并不客观。

目前光线传媒市值跌破了300亿。从暑期档截至目前的战果来看,光线传媒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