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私人订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私人订制

2015年2月26日,北京十一学校将举行春季教育年会,众多十一学校的名师齐上阵,围绕“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理念,进行探讨和分享。下午的分论坛,30位十一学校名师分享了他

2015年2月26日,北京十一学校将举行春季教育年会,众多十一学校的名师齐上阵,围绕“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理念,进行探讨和分享。下午的分论坛,30位十一学校名师分享了他们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本文为大家分享十一学校生物老师林晓晨,语文老师来凤华的教育实践。十一学校取消了行政班,那学生如何更为高效和及时的与老师沟通?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专业的语言表述?在十一学校,学生有自学预习用的学习规划书,有每天必须使用到的生物练习册,还有定制作业,那这三者怎么去平衡和协调?

让作业作品化

张敏,高中学校生物特级教师,教龄29年。张敏通过研究发现,最能体现学生思维方式不同的是在其作业完成的方式上。以讲解“细胞结构功能”知识点为例,在这一知识点上,张敏布置作业的方式分为传统式作业和开放作业两种。固定作业很简单—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手机拍照,以此保证学生学习到基本知识点;开放作业很发散—绘制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构建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框架。回收作业后,张老师通过分析发现,在开放作业的完成效果上,可以概括为 “美术视角型”、“现状结构型”“知识导图型”和“知识梳理型”四种类型,在开放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张老师就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而非以主观性的“好坏”作为评判标准。对于张老师而言,透过学生的作业,发现暴露出来的思维方式,在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获得机会深入认识学生个人,是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自称“包工头”,学生“看病”要排号

史建筑,语文教师。史建筑老师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来类比当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追着学生补弱答疑,效果差,反馈少,是一种单向死循环模式。为了更高效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史建筑推出《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各考点自我诊断表》,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诊断表充分了解自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诸如修辞不精确、诗歌鉴赏不深刻、作文选题立意不准确等等。反馈表到达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再针对相对应的问题,来和学生一起解决。诊断表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的热捧。随着前来“看病”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个人的精力又有限,史老师不得不和学生约法三章:1、限量放号,每天四个。2、至少提前三天预约。3、本人预约,拒绝黄牛。

课上课下相结合,因“类”施教是关键

滕明俊,国际部化学老师,工作两年。“按类施教,循个促学”是滕老师教学的核心思路。在课上,发现差异、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在课下,学生通过知识“点”的提取归“类”,再回归课上“个”的结合共性问题解决,一步步形成学生自身良性、高效的学习模式。对于课程分类,滕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基础课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快速有效系统,学生通过IPad,终端答题,老师在后台获得数据。拓展课通过学科分类,按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如果学生化学成绩高,英语一般,则侧重学生学科英语的学习;化学成绩低,但英语成绩不错,则侧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等等。并且通过ABC三类任务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完成。

 

其实,无论是张敏老师让作业作品化,还是史建筑老师对于学生的疑难简答,亦或是滕明俊老师的从“类”到“个”再到“类”的学习生态系统。我们都发现,无论教学的形式如何变化,大家坚守的信念始终没变—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私人订制

2015年2月26日,北京十一学校将举行春季教育年会,众多十一学校的名师齐上阵,围绕“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理念,进行探讨和分享。下午的分论坛,30位十一学校名师分享了他

2015年2月26日,北京十一学校将举行春季教育年会,众多十一学校的名师齐上阵,围绕“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理念,进行探讨和分享。下午的分论坛,30位十一学校名师分享了他们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本文为大家分享十一学校生物老师林晓晨,语文老师来凤华的教育实践。十一学校取消了行政班,那学生如何更为高效和及时的与老师沟通?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专业的语言表述?在十一学校,学生有自学预习用的学习规划书,有每天必须使用到的生物练习册,还有定制作业,那这三者怎么去平衡和协调?

让作业作品化

张敏,高中学校生物特级教师,教龄29年。张敏通过研究发现,最能体现学生思维方式不同的是在其作业完成的方式上。以讲解“细胞结构功能”知识点为例,在这一知识点上,张敏布置作业的方式分为传统式作业和开放作业两种。固定作业很简单—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手机拍照,以此保证学生学习到基本知识点;开放作业很发散—绘制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构建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框架。回收作业后,张老师通过分析发现,在开放作业的完成效果上,可以概括为 “美术视角型”、“现状结构型”“知识导图型”和“知识梳理型”四种类型,在开放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张老师就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而非以主观性的“好坏”作为评判标准。对于张老师而言,透过学生的作业,发现暴露出来的思维方式,在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获得机会深入认识学生个人,是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自称“包工头”,学生“看病”要排号

史建筑,语文教师。史建筑老师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来类比当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追着学生补弱答疑,效果差,反馈少,是一种单向死循环模式。为了更高效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史建筑推出《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各考点自我诊断表》,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诊断表充分了解自身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诸如修辞不精确、诗歌鉴赏不深刻、作文选题立意不准确等等。反馈表到达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再针对相对应的问题,来和学生一起解决。诊断表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的热捧。随着前来“看病”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个人的精力又有限,史老师不得不和学生约法三章:1、限量放号,每天四个。2、至少提前三天预约。3、本人预约,拒绝黄牛。

课上课下相结合,因“类”施教是关键

滕明俊,国际部化学老师,工作两年。“按类施教,循个促学”是滕老师教学的核心思路。在课上,发现差异、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在课下,学生通过知识“点”的提取归“类”,再回归课上“个”的结合共性问题解决,一步步形成学生自身良性、高效的学习模式。对于课程分类,滕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基础课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快速有效系统,学生通过IPad,终端答题,老师在后台获得数据。拓展课通过学科分类,按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如果学生化学成绩高,英语一般,则侧重学生学科英语的学习;化学成绩低,但英语成绩不错,则侧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等等。并且通过ABC三类任务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完成。

 

其实,无论是张敏老师让作业作品化,还是史建筑老师对于学生的疑难简答,亦或是滕明俊老师的从“类”到“个”再到“类”的学习生态系统。我们都发现,无论教学的形式如何变化,大家坚守的信念始终没变—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