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青柑知识讲解:关于陈皮的那些事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青柑知识讲解:关于陈皮的那些事儿

陈皮,其性温热、味辛并带有苦味。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等病症。

八月已至,立秋时节,又到了小青柑(柑普茶)上市的火热季,我们今天先不说小青柑,先来说说跟小青柑有无比深厚渊源的—陈皮。

陈皮自古以来就给人“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百年陈皮胜黄金”的印象,既展示了陈皮的价格,又道出了陈皮的内涵——越陈越香,越陈越有价值。

中医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性格——中庸,以平为期,以和为贵,而陈皮则体现了最完整、最典型的和药特性:祛湿、健脾、养胃、疏肝、行气。陈皮在中药上是标准的和法养生,在食材上是调和保健,药食同源。在健康理念和养生之道盛行的今天,陈皮以其独特的传统特质和功效,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和青睐。

一、什么是陈皮?

陈皮,又称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系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

陈皮作为药材,又分为“广陈皮”和“普通陈皮”。广陈皮系橘栽培变种茶枝柑、四会柑等的果皮加工而得。主产于广东新会、江门、四会一带。果皮常剖成3瓣或4瓣,其形状整齐,厚度均匀。表面呈棕红色或橙红色,放置日久者呈棕褐色,对光照视可见油室透亮紧密。其皮质柔软,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果皮气味清香,其味甘并带有少量的辛味。

而普通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度不均匀,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普通陈皮产区广泛,当中有名的大宗品种又有川陈皮、建橘皮、台橘皮、江西橘皮、湘橘皮等地的陈皮。但是不管是陈皮还是广陈皮都以片大、色鲜、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的为佳品。

二、陈皮的历史都有些什么?

在我国的历史资料中,关于陈皮的记载也能够查阅到丰富的内容,在历史资料中我们会发现,在我国对陈皮最早的应用大多是用作药用。

而关于陈皮的记载最早的史料是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在其中所记载陈皮在理气方面的功效:“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此处的“橘柚”应指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陈皮,也是在史料中第一次提到关于陈皮的相关信息。

而“陈皮”这两个字首次见于清代凌奂的《本草害利》中,“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此时陈皮常以产出地点命名,道出了跟当今有名的新会陈皮的产地相吻合。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名医别录》中记载:“下气,止呕咳,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泻,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去寸白虫,久服轻身长年。”指出了陈皮除了理气、止呕等的功效以外,还有止泻、利尿等功效。

在隋唐时期,唐代甄权所著的《药性论》中记载:“橘皮,清痰涎,开胃。治上气咳嗽,主气痢,破癥瘕痃癖,洽胸膈间气”,以及《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橘皮,暖,消痰止咳,破癥瘕痃癖”。从中也突出了陈皮化痰止咳的重要的功效。

北宋时期方勺《泊宅编》中记载,“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提到陈皮利肺气、祛痰驱寒的功效。

在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中也记载了陈皮化痰止咳、利尿、止呕等的功效,在其中首次提出陈皮可以解酒毒的功效。其记道:“能除痰,解酒毒。海藏治酒毒,葛根陈皮茯苓甘草生姜汤。手太阴气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顺之。陈皮、白檀为之使。其芳香之气,清奇之味,可以夺橙也。”

明朝时期不仅发现了陈皮有治妇人乳痈的功效,也是第一次提到解鱼腥毒等佐料方面的应用。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皮,入脾、肺二经气分药,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秘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到了清朝时期又增加了陈皮的祛除燥湿的功效。

在清代姚澜(又名维摩和尚)的《本草分经》中记载:“广陈皮,辛、苦、温。入脾、肺气分,能散、能和、能燥、能泻。利气调中,消痰快膈,宣通五脏,统治百病。”

  —以上部分内容参考《陈皮话古今》(陈旺南、李小静、梁社坚),原载《生命世界》杂志

三、陈皮哪些功效与作用?

陈皮,其性温热、味辛并带有苦味。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等病症。

1、陈皮助消化

因为陈皮含有类柠檬苦素,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而且中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可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陈皮因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还可用橘皮(包括橘红与橘白)泡茶,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适宜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

2、陈皮去腥味

陈皮的苦味可以与其他味道相互协调,因此可以用于烹制菜肴改善味道,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此外,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若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3、陈皮入药

(1)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热,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主要是依靠陈皮治病,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2)因陈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同时因为陈皮茶性温热,所以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陈皮可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3)陈皮还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陈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本文系说茶网原创稿件,作者:齐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青柑知识讲解:关于陈皮的那些事儿

陈皮,其性温热、味辛并带有苦味。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等病症。

八月已至,立秋时节,又到了小青柑(柑普茶)上市的火热季,我们今天先不说小青柑,先来说说跟小青柑有无比深厚渊源的—陈皮。

陈皮自古以来就给人“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百年陈皮胜黄金”的印象,既展示了陈皮的价格,又道出了陈皮的内涵——越陈越香,越陈越有价值。

中医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性格——中庸,以平为期,以和为贵,而陈皮则体现了最完整、最典型的和药特性:祛湿、健脾、养胃、疏肝、行气。陈皮在中药上是标准的和法养生,在食材上是调和保健,药食同源。在健康理念和养生之道盛行的今天,陈皮以其独特的传统特质和功效,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和青睐。

一、什么是陈皮?

陈皮,又称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系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

陈皮作为药材,又分为“广陈皮”和“普通陈皮”。广陈皮系橘栽培变种茶枝柑、四会柑等的果皮加工而得。主产于广东新会、江门、四会一带。果皮常剖成3瓣或4瓣,其形状整齐,厚度均匀。表面呈棕红色或橙红色,放置日久者呈棕褐色,对光照视可见油室透亮紧密。其皮质柔软,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果皮气味清香,其味甘并带有少量的辛味。

而普通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度不均匀,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普通陈皮产区广泛,当中有名的大宗品种又有川陈皮、建橘皮、台橘皮、江西橘皮、湘橘皮等地的陈皮。但是不管是陈皮还是广陈皮都以片大、色鲜、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的为佳品。

二、陈皮的历史都有些什么?

在我国的历史资料中,关于陈皮的记载也能够查阅到丰富的内容,在历史资料中我们会发现,在我国对陈皮最早的应用大多是用作药用。

而关于陈皮的记载最早的史料是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在其中所记载陈皮在理气方面的功效:“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此处的“橘柚”应指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陈皮,也是在史料中第一次提到关于陈皮的相关信息。

而“陈皮”这两个字首次见于清代凌奂的《本草害利》中,“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此时陈皮常以产出地点命名,道出了跟当今有名的新会陈皮的产地相吻合。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名医别录》中记载:“下气,止呕咳,治气冲胸中,吐逆霍乱,疗脾不能消谷,止泻,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去寸白虫,久服轻身长年。”指出了陈皮除了理气、止呕等的功效以外,还有止泻、利尿等功效。

在隋唐时期,唐代甄权所著的《药性论》中记载:“橘皮,清痰涎,开胃。治上气咳嗽,主气痢,破癥瘕痃癖,洽胸膈间气”,以及《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橘皮,暖,消痰止咳,破癥瘕痃癖”。从中也突出了陈皮化痰止咳的重要的功效。

北宋时期方勺《泊宅编》中记载,“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逐冷,有特殊功效”,提到陈皮利肺气、祛痰驱寒的功效。

在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中也记载了陈皮化痰止咳、利尿、止呕等的功效,在其中首次提出陈皮可以解酒毒的功效。其记道:“能除痰,解酒毒。海藏治酒毒,葛根陈皮茯苓甘草生姜汤。手太阴气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顺之。陈皮、白檀为之使。其芳香之气,清奇之味,可以夺橙也。”

明朝时期不仅发现了陈皮有治妇人乳痈的功效,也是第一次提到解鱼腥毒等佐料方面的应用。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皮,入脾、肺二经气分药,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秘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到了清朝时期又增加了陈皮的祛除燥湿的功效。

在清代姚澜(又名维摩和尚)的《本草分经》中记载:“广陈皮,辛、苦、温。入脾、肺气分,能散、能和、能燥、能泻。利气调中,消痰快膈,宣通五脏,统治百病。”

  —以上部分内容参考《陈皮话古今》(陈旺南、李小静、梁社坚),原载《生命世界》杂志

三、陈皮哪些功效与作用?

陈皮,其性温热、味辛并带有苦味。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等病症。

1、陈皮助消化

因为陈皮含有类柠檬苦素,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而且中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可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陈皮因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还可用橘皮(包括橘红与橘白)泡茶,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适宜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

2、陈皮去腥味

陈皮的苦味可以与其他味道相互协调,因此可以用于烹制菜肴改善味道,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此外,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若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3、陈皮入药

(1)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热,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主要是依靠陈皮治病,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2)因陈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同时因为陈皮茶性温热,所以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陈皮可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3)陈皮还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陈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本文系说茶网原创稿件,作者:齐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