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偷家族》:拯救被虐待的小孩,只能教她去偷窃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偷家族》:拯救被虐待的小孩,只能教她去偷窃吗

如果有空的话,就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吧。

(注:该文有剧透,请不介意者享用)

有人说这部片子是是在美化诱拐行为,有人说信代夫妇二人只是爱自己、怕孤独的自私鬼,有人还说小孩子最后还是被送了回去、什么都没有改变......

在这个汗涔涔的夏天,喜提金棕榈大奖的是枝裕和新片——《小偷家族》,无疑是最大的惊喜。

尽管排片只有8%,但《小偷家族》的票房依旧打破了往期日本真人电影的票房纪录。

目前,《小偷家族》的豆瓣评分8.8分,而在由专业影评人打分的影向标也得到了8.5分的年度最高分。

是枝裕和在戛纳的获奖,除了一片赞誉声外,其实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好事者甚至将其称为“反日”分子。

他们认为,是枝裕和的新片刻意展现了日本国贫穷的一面,“抹黑了日本的形象”;由于影片中有教唆偷窃的情节,还应当限制未成年儿童观看。

但在是枝裕和的老粉看来,《小偷家族》实际上延续了是枝裕和一贯对于家庭伦理的思考。

由社会新闻改编而来的故事,依旧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尽管这种批判是不全面的、是克制的、是温和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是枝裕和到底戳破了哪些真相。

凑在一起的一家人

当受伤的柴田治,被工友小心翼翼搀进棚屋时,这个只有几个榻榻米宽的棚屋一时间人仰马翻。

众人忙不迭地腾开位置,治的“妻子”柴田信代还给工友递上一杯茶水。另一边,跪坐在地上的柴田初枝老人,一边关心着治的伤势,一边向外来者介绍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

这是我的儿子柴田治,这是我儿子的老婆信代,那边是我儿子的妹妹亚纪,还有我儿子的两个孩子(祥太和由里)。

在外人看来,这一家六口挤在一个逼仄的小空间里,虽然十分贫穷,但似乎并不缺爱。

一家人到海边郊游。图/豆瓣

故事一开场,治带着儿子祥太,偷遍了各大商场。

满载而归之后,两父子一起买了新鲜出炉的可乐饼,踏着寒冷的冬夜归家。也是在归家的路上,一时动心起意,治将正在挨饿受冻的小姑娘抱回了家。

众人很快发现,这个临时加入的小姑娘有被家人虐待的倾向。

信代发现玲手臂上的疤痕。图/豆瓣

被熨斗烫到的伤疤、各种淤青,心疼的老人拿着药帮她涂抹,但这个小姑娘始终不会笑,不会哭,也不肯多说一句话。

被问到这些淤青是怎么弄到的,小姑娘只说,这是自己摔倒的,妈妈待她很好,还给她买裙子。

为了避免被告诱拐,治和信代连夜将孩子送回原来的家。

但就在这户人家附近,夫妻俩吵架的声音大到在街上都能听到,几句拌嘴之后,妻子似乎正被丈夫家暴,哭喊声让人心悸。

一家人决定留下玲,烧掉了她以前的衣服。图/豆瓣

听到此,治和信代决定收留这个小姑娘,“这两公婆说不定偷着乐呢,正好少了一个累赘”。

过后几天的新闻报道证实了这一点,孩子失踪了,但这对父母居然没有报警。于是,友里变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改名玲,还换了一个新发型。

换了新发型的玲玲显得更加开朗可爱。 图/豆瓣

随着剧情的发展,另一个小孩祥太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原来祥太也不是治和信代的亲生儿子,而是治和信代在外面盗窃是顺手“捡”来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祥太一直不愿意叫治爸爸。

柴田治带祥太去盗窃。图/豆瓣

被戳破的美梦

逐渐地,这个家庭虚假的表象慢慢撕裂。

来棚屋看望老人的政府人员,劝说初枝老人去养老院——这样对自己也好,对儿子也好。

而政府人员关于老人是否独居的问询,透露出一丝真相。

原来,老人真正的儿子对她几乎是不闻不问,老人只能靠着养老金过活,并且每个月到前夫的继子家敲诈一笔赡养费。

而她和现在“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也只是为了让自己在去世时不要孤苦无依。

亚纪和奶奶初枝。图/豆瓣

亚纪也被证实和这家人没有血缘关系。

她是老人前夫继子家的大女儿,离家出走多时。但亚纪的父母对她的出走,似乎也没有任何感触。

奶奶也却从未对亚纪父母提起过她,任由她为了钱在风俗店里坦胸露乳,为客人手Y。

亚纪在风俗店。图/豆瓣

而治和信代,也只是一对露水夫妻。他们出于自卫,杀害了信代的前夫,被迫亡命天涯。

就是这么一个临时凑起来的家庭,所谓的家人一边互相利用,一边相依为命。

而他们真正的家人,反而将他们遗弃了。

在这部表面温情实则残酷的影片中,弃养孩子的情节最令人心痛。

无论是被父母虐打的友里,还是被父母遗弃的祥太,都有一段不能提起的创伤经历。

当他们像野草一样在街上游荡时,迎面遇到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小孩,眼神中的羡慕和嘴上的倔强,令人心碎。

本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个小孩,却在街上流浪。图/豆瓣

悲剧总是惊人的相似

枝裕和另一部电影《无人知晓》,同样讲述了弃养幼儿的故事。

这个故事根据1988年东京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真实故事比电影更加残忍。

被母亲弃养的四个孩子。图/豆瓣

在这部电影中,明、京子、茂、雪四个小孩,被亲生母亲遗弃在一处出租屋里。这几个小孩,最大的明只有12岁,最小的雪只有5岁。

靠着母亲留下的一些钱,这几个小孩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没有了大人的出租屋,脏乱到无以复加。图/豆瓣

几个小孩怎么填饱肚子?先是吃便宜的方便面,没钱了就吃便利店送的过期寿司。饥一顿,饱一顿。

没钱交水电费怎么办?出租屋逐渐停电、停水,他们便跑到公园接水,在公园解决沐浴、上厕所的需求。

明在公园接水。图/豆瓣

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不懂收拾,屋里的垃圾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糟糕。

在故事的最后,年纪最小的雪还因为无人看管而摔伤,最终夭折。

但在真实的故事中,这个夭折的小孩,是被哥哥和他的两位朋友殴打致死。

影片中最小的孩子雪,眼神令人心碎。图/豆瓣

在《小偷家族》中,尽管信代和治对两个小孩的收养都有诱拐的嫌疑。但面对身处困境中的小孩,他们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至少让他们填饱了肚子。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小偷家族》给了片中人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尽管这个乌托邦的幻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短暂的一家人。图/豆瓣

在《无人知晓》中,只要房东要稍微注意一点,或者便利店的员工能主动报警,结局都不会这么悲惨。

而在现实中,正是房东上门讨要房租,看到屋里脏乱的情景,报警后才揭开这个悲剧。

遇到儿童被遗弃、受虐的情况,如能及时报警,就是在挽救生命。

碎碎念

同为暑期档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也是聚焦于社会问题。

但为了迎合受众,让影片更“好看”,却添加了不少商业片的元素,譬如各种各样“惊现刺激”的追逐戏。

同时,也有刻意煽情的嫌疑。面对如此严肃的社会现实题材,这样的处理方式无可厚非,但也不够恰如其分。

《我不是药神》中的钢管舞桥段。图/豆瓣

但相反的是,《小偷家族》延续了是枝裕和一贯温温吞吞推进故事的方式,将残忍的真相隐藏在细节之中,耐心地推进情节发展。

不需要刻意的煽情,但对社会问题也没有任何避讳,从而达到了另一个高度。而这一点,也恰是戛纳获奖影片的魅力。

最后再安利一下这部片子,如果有空的话,就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吧。

P.S.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手工可可棒,爱看电影的中文系妹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偷家族》:拯救被虐待的小孩,只能教她去偷窃吗

如果有空的话,就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吧。

(注:该文有剧透,请不介意者享用)

有人说这部片子是是在美化诱拐行为,有人说信代夫妇二人只是爱自己、怕孤独的自私鬼,有人还说小孩子最后还是被送了回去、什么都没有改变......

在这个汗涔涔的夏天,喜提金棕榈大奖的是枝裕和新片——《小偷家族》,无疑是最大的惊喜。

尽管排片只有8%,但《小偷家族》的票房依旧打破了往期日本真人电影的票房纪录。

目前,《小偷家族》的豆瓣评分8.8分,而在由专业影评人打分的影向标也得到了8.5分的年度最高分。

是枝裕和在戛纳的获奖,除了一片赞誉声外,其实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好事者甚至将其称为“反日”分子。

他们认为,是枝裕和的新片刻意展现了日本国贫穷的一面,“抹黑了日本的形象”;由于影片中有教唆偷窃的情节,还应当限制未成年儿童观看。

但在是枝裕和的老粉看来,《小偷家族》实际上延续了是枝裕和一贯对于家庭伦理的思考。

由社会新闻改编而来的故事,依旧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尽管这种批判是不全面的、是克制的、是温和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是枝裕和到底戳破了哪些真相。

凑在一起的一家人

当受伤的柴田治,被工友小心翼翼搀进棚屋时,这个只有几个榻榻米宽的棚屋一时间人仰马翻。

众人忙不迭地腾开位置,治的“妻子”柴田信代还给工友递上一杯茶水。另一边,跪坐在地上的柴田初枝老人,一边关心着治的伤势,一边向外来者介绍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

这是我的儿子柴田治,这是我儿子的老婆信代,那边是我儿子的妹妹亚纪,还有我儿子的两个孩子(祥太和由里)。

在外人看来,这一家六口挤在一个逼仄的小空间里,虽然十分贫穷,但似乎并不缺爱。

一家人到海边郊游。图/豆瓣

故事一开场,治带着儿子祥太,偷遍了各大商场。

满载而归之后,两父子一起买了新鲜出炉的可乐饼,踏着寒冷的冬夜归家。也是在归家的路上,一时动心起意,治将正在挨饿受冻的小姑娘抱回了家。

众人很快发现,这个临时加入的小姑娘有被家人虐待的倾向。

信代发现玲手臂上的疤痕。图/豆瓣

被熨斗烫到的伤疤、各种淤青,心疼的老人拿着药帮她涂抹,但这个小姑娘始终不会笑,不会哭,也不肯多说一句话。

被问到这些淤青是怎么弄到的,小姑娘只说,这是自己摔倒的,妈妈待她很好,还给她买裙子。

为了避免被告诱拐,治和信代连夜将孩子送回原来的家。

但就在这户人家附近,夫妻俩吵架的声音大到在街上都能听到,几句拌嘴之后,妻子似乎正被丈夫家暴,哭喊声让人心悸。

一家人决定留下玲,烧掉了她以前的衣服。图/豆瓣

听到此,治和信代决定收留这个小姑娘,“这两公婆说不定偷着乐呢,正好少了一个累赘”。

过后几天的新闻报道证实了这一点,孩子失踪了,但这对父母居然没有报警。于是,友里变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改名玲,还换了一个新发型。

换了新发型的玲玲显得更加开朗可爱。 图/豆瓣

随着剧情的发展,另一个小孩祥太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原来祥太也不是治和信代的亲生儿子,而是治和信代在外面盗窃是顺手“捡”来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祥太一直不愿意叫治爸爸。

柴田治带祥太去盗窃。图/豆瓣

被戳破的美梦

逐渐地,这个家庭虚假的表象慢慢撕裂。

来棚屋看望老人的政府人员,劝说初枝老人去养老院——这样对自己也好,对儿子也好。

而政府人员关于老人是否独居的问询,透露出一丝真相。

原来,老人真正的儿子对她几乎是不闻不问,老人只能靠着养老金过活,并且每个月到前夫的继子家敲诈一笔赡养费。

而她和现在“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也只是为了让自己在去世时不要孤苦无依。

亚纪和奶奶初枝。图/豆瓣

亚纪也被证实和这家人没有血缘关系。

她是老人前夫继子家的大女儿,离家出走多时。但亚纪的父母对她的出走,似乎也没有任何感触。

奶奶也却从未对亚纪父母提起过她,任由她为了钱在风俗店里坦胸露乳,为客人手Y。

亚纪在风俗店。图/豆瓣

而治和信代,也只是一对露水夫妻。他们出于自卫,杀害了信代的前夫,被迫亡命天涯。

就是这么一个临时凑起来的家庭,所谓的家人一边互相利用,一边相依为命。

而他们真正的家人,反而将他们遗弃了。

在这部表面温情实则残酷的影片中,弃养孩子的情节最令人心痛。

无论是被父母虐打的友里,还是被父母遗弃的祥太,都有一段不能提起的创伤经历。

当他们像野草一样在街上游荡时,迎面遇到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小孩,眼神中的羡慕和嘴上的倔强,令人心碎。

本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个小孩,却在街上流浪。图/豆瓣

悲剧总是惊人的相似

枝裕和另一部电影《无人知晓》,同样讲述了弃养幼儿的故事。

这个故事根据1988年东京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真实故事比电影更加残忍。

被母亲弃养的四个孩子。图/豆瓣

在这部电影中,明、京子、茂、雪四个小孩,被亲生母亲遗弃在一处出租屋里。这几个小孩,最大的明只有12岁,最小的雪只有5岁。

靠着母亲留下的一些钱,这几个小孩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没有了大人的出租屋,脏乱到无以复加。图/豆瓣

几个小孩怎么填饱肚子?先是吃便宜的方便面,没钱了就吃便利店送的过期寿司。饥一顿,饱一顿。

没钱交水电费怎么办?出租屋逐渐停电、停水,他们便跑到公园接水,在公园解决沐浴、上厕所的需求。

明在公园接水。图/豆瓣

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不懂收拾,屋里的垃圾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糟糕。

在故事的最后,年纪最小的雪还因为无人看管而摔伤,最终夭折。

但在真实的故事中,这个夭折的小孩,是被哥哥和他的两位朋友殴打致死。

影片中最小的孩子雪,眼神令人心碎。图/豆瓣

在《小偷家族》中,尽管信代和治对两个小孩的收养都有诱拐的嫌疑。但面对身处困境中的小孩,他们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至少让他们填饱了肚子。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小偷家族》给了片中人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尽管这个乌托邦的幻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短暂的一家人。图/豆瓣

在《无人知晓》中,只要房东要稍微注意一点,或者便利店的员工能主动报警,结局都不会这么悲惨。

而在现实中,正是房东上门讨要房租,看到屋里脏乱的情景,报警后才揭开这个悲剧。

遇到儿童被遗弃、受虐的情况,如能及时报警,就是在挽救生命。

碎碎念

同为暑期档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也是聚焦于社会问题。

但为了迎合受众,让影片更“好看”,却添加了不少商业片的元素,譬如各种各样“惊现刺激”的追逐戏。

同时,也有刻意煽情的嫌疑。面对如此严肃的社会现实题材,这样的处理方式无可厚非,但也不够恰如其分。

《我不是药神》中的钢管舞桥段。图/豆瓣

但相反的是,《小偷家族》延续了是枝裕和一贯温温吞吞推进故事的方式,将残忍的真相隐藏在细节之中,耐心地推进情节发展。

不需要刻意的煽情,但对社会问题也没有任何避讳,从而达到了另一个高度。而这一点,也恰是戛纳获奖影片的魅力。

最后再安利一下这部片子,如果有空的话,就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吧。

P.S.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手工可可棒,爱看电影的中文系妹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