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免费”变“公费”后,农村学校能否留住优秀师范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免费”变“公费”后,农村学校能否留住优秀师范生?

不能忽视的是,11年间免费师范生主动违约、逃避去基层任教的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围绕这一政策的利弊得失,外界的讨论和质疑始终未能平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教育这一行,填报免费师范生志愿时,脑子里有多少憧憬,毕业后就会流多少泪。”郭林在缴纳违约金后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郭林是西南大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2018年下半年,享受了四年免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的大学生活后,他本应履行约定回到户籍地四川凉山的中小学任教。但是最后,他选择了违约。为此,他需要一并缴纳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违约金共计7.2万元,同时他的人事档案中也留下违约“污点”。

据教育部官网数据,从2007年至2017年底,各大高校已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10.1万人,在校就读3.1万人,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现了接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生“零的突破”。但不能忽视的是,11年间免费师范生主动违约、逃避去基层任教的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围绕这一政策的利弊得失,外界的讨论和质疑始终未能平息。

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而试行了十一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至此废止,这标志着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正式升级为新时代“公费教育”。

首届学生仅三成愿当教师

2007年,国务院决定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等四部门2007年印发的《教育部直属师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师范生在校期间能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每月将得到一定额度的生活补助,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回到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地方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设计以此为参照框架。

政策实行首年,高考结束后,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全国共招收了10933名免费师范生。这些学生在各地录取的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40分以上,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均保持较好的态势。在生源结构上,中西部生源占90%左右,农村生源比例约为60%。

作为10933名首届免费师范生之一的武汉女孩王潇,在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后向倡议推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了一封感谢信,温家宝给她的一封回信让她一时间成了名人。2011年,王潇毕业后去崇阳支教,并利用周末免费为学生补习。此后,王潇如愿成为华师一附中的一名教师。

然而,四年以后的情况却令人倍感意外。2011年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作为“教育界的黄埔一期”,首届免费师范生中仅有31.9%的学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回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

陈新雨是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其中一员,就读中文系的她在毕业后回到家乡山西一所高中任教。两年后,即将被提任为团委书记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违约离职。离职当天,陈新雨坐在办公室大哭一场。“早就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做老师,却迟迟不敢违约,六年的大好时光,全都白费了。”她告诉界面新闻,现在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公务员,“如果能早点违约,可能会发展得更好”。

按规定,不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约定的义务,拒绝到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10年且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离开中小学教学岗位,均认定为违约行为。尽管陈新雨不止一次想过违约,但违约的高昂代价使她频频却步。

陈新雨毕业那年,山西省教育厅曾在网上专门发布公告,督促4名违约的免费师范生退还教育费用及违约金,每人涉及金额达7万元。对于逾期不缴费、不办理违约手续的,将按每天1‰的比例,即72元/每天支付滞纳金。

陕西师范大学的协议中则明确规定,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违约者需一次性退还所享受的公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地方教育部门将把违约行为计入不诚信档案。

2016年1月,江西省教育厅也曾在官网发布违约免费师范生名单,并督促59名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于当年5月31日前回省履约,否则将被视为违约,对其处以罚款,并记入诚信档案。

“县中是最后的选择底线”

2015年,人大代表庞丽娟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7年多了,初衷美好,效果不佳,学生毕业后从教意愿不强,很少到农村地区任教。不少人宁可补交学费和违约金,也不愿回乡教书”。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任教农村学校的仅占总数的4.1%,在福建、山西、甘肃、贵州、青海、海南、山东、宁夏、内蒙古和广东10省区,无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站上农村学校的讲台。

另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至2014年,4.5万名走上中小学任教岗位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执教高中的占80%,执教初中的约占20%,执教小学及以下的占比极少。而免费师范生执教的学校层次主要为省级师范学校,最高为62%,其次为地级师范学校,所占比例约为20%。“县中几乎是大多数免费师范生的选择底线了。”一位免费师范生对界面新闻表示。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免费师范毕业生怎么也到不了最缺教师的贫困乡村,政策实施的效果难以充分有效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达到原先设计的目标。

很明显,这并不符合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台时的预想——缓解农村师资队伍紧缺,从而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

“当初选择免费师范生,主要是考虑到免学费又‘包分配‘,能帮家里减轻一点负担。”郭林的师范生学长张舟出身西南乡村,家境拮据,得知免费师范生大学生涯不用花一分钱,毕业后还不用操心工作,他和父母欣然签约,成为免费师范生。但4年后需要履行的承诺却成为了张舟的束缚,”我在大学里认真学习,也积极参与各种学生活动,毕业后明明可以签约工资更高、发展前景更好的工作,走出农村。但因为免费师范生这个身份,我只能回到老家,拿着微薄工资,做已经不喜欢的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丁道群曾针对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研究,从377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分析,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且家庭经济情况大多属于中下水平。“免费师范教育最大的受惠群体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其中部分学生可能并非自愿,而是迫于贫困压力的无奈选择。”丁道群在研究结论中写道。

此外,归乡任教的薪资待遇较低,也使得那些本想借此摆脱贫穷的师范生们难以接受。

据人民日报统计,免费师范毕业生工资水平整体构成比较稳定,2011届、2012届有超过一成毕业生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2011—2013届毕业生中工资收入在2000—3000元的比例分别为52%、45%和45%;工资收入在3000—4000元的比例分别为20%、29.8%和24.5%。只有15%在4000元以上。

郭林曾在违约前咨询过张舟,谈及工资水平,张舟满是无奈,“如果要走这条路,根本别想挣钱,在省市还好,再往下走,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远远不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张舟提醒郭林,更应该值得考虑的还有编制问题。

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为了保证首批免费师范生就业,各地通常的做法是“双向选择+政府安排”。如果学生没能自己找好工作岗位,生源所在地会提供“有编有岗”的教职。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保证编制却需要根据各地(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根据2015年中国青年网发布的数据,2011届、2012届和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分别有11%、19%和15%的毕业生无编制。

编制问题不仅让师范生头疼,也让基层学校无奈。由于增加教师编制,则意味着地方财政负担的加重,因此,部分经济状况不好的地区对于接收免费师范生积极性不太高。

多名免费师范生表示,尽管在理智上认同提高国家基础教育水平需要有人奉献,但在基层从教10年所要投入的成本依然令他们望而却步。长期生活工作在信息闭塞的边远地区,会不会与主流社会脱节?培训和深造的机会较少,业务上会不会与工作在城市的同学拉开距离?

“提升机会较少,没有实现自己专业价值的平台。即使很多地区的农村教育设施设备不比城市差,但是也留不住人。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很多免费师范生会选择离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建如告诉界面新闻。

签下协议就像签了“卖身契”

郭林回想起四年前签下协议的那一刻,常常会调侃道:“现在想想,就像是签了卖身契。四万元直接买断了一个人十年工龄”。

成为师范生并非郭林的第一志愿,他在填报志愿时,将四川大学的新闻专业作为了第一选择。然而,为了保险,他在提前批志愿中填报了西南大学的汉语言专业。成为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后,郭林在大学四年里常常感到格格不入,“对如何教书育人完全没有兴趣,还是想进入媒体,但是好像没有了选择的机会”。

选择从一入校就被局限,根据政策规定,在校学习期间,若想调换专业,只能限定在师范类的不同专业间调整,不能转到师范以外的其他专业。另外,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免费师范生只能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不允许报考脱产研究生或其他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

“我已被牢牢栓在免费师范生这根绳子上,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一些已经下到基层的免费师范生一直在犯愁,张舟称,“基层学校易进难出,我们和现在学校的合同一签就是5年,基本上失去了在区域内学校之间流动的自由,哪怕你对这个学校再不满意,硬着头皮也要坚持下去”。

据武汉晚报报道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华中师大党委书记马敏提交了《关于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案》,他提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就业原则,以及过长的服务年限,让学生对就业感到迷茫,当年该校有500多名湖北籍师范生要在省内就业,其中近五分之一在当时尚未落实工作。

马敏曾经建议,适当放宽免费师范生的限制,允许其在中西部地区跨省就业。10年服务教育战线和2年服务农村的期限过长,不利于毕业生整体规划人生、选择多样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限制了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武汉晚报的报道曾介绍,事实上,我国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师范生服务年限一般为5年。我国台湾规定享受类似补贴、毕业后去偏远乡村地区工作的师范生,服务年限为5年;新加坡规定的享受政府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在当地服务的年限也是3到5年;而澳大利亚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工作的政策则为,靠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如果去偏远地区工作5年,上学期间的助学贷款全部由政府偿还。

“免费”变“公费”能否解决问题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调整为6年,并加大入学后二次选拔力度。

“免费培养难免让人产生‘扶助性政策恩惠’的错觉,从而淡化师范生自身的优秀素质,而变免费为公费,不仅可以从称呼、制度上对标公费留学等层级,更意在凸显制度背后对人才培养、选拔、优中择优的政策激励内涵。”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界面新闻。

而且,最新施行的《办法》对师范生履约任教年限、履约管理政策、政策保障力度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办法》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履约年限由10年缩短至6年。同时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由至少2年缩短为至少1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调整将惠及10万名左右公费师范生。任教6年刚好能完成小学6年、初中或高中3年的完整教学周期,也为公费师范生营造更大发展空间,能够进一步焕发政策的“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在报道中指出,这一变化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通过加强教师职业建设,吸引公费师范生留在教师队伍,而不是靠服务年限约束公费师范生。

另外,《办法》更新了转入退出机制: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在校期间公费师范生进入、退出的具体办法。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2年内,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签订协议并由所在学校按相关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

公费师范生可按照所在学校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录取后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公费师范生,在入学1年内,按照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并由所在学校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将其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师范专业。

虽然要求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就履约投入教学工作,但《办法》也给公费师范生提供了深造的路径。公费师范生按协议履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办法》强调:虽然由“免费”变“公费”,但国家公费师范生也继续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公费培养,以及毕业后安排就业并保证入编入岗等优惠政策。

但是,“免费”变“公费”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吗?免费师范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公费师范生”时代是否会有改变呢?

蒲公英评论评论员田儒平认为,公费培养师范生的措施要多些理性,少些盲目与冲动,而且留住优秀教师的措施更要具体可行,“优秀教师招来了如何留住关乎着教育事业的成败”。

同时,他建议,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也应该理性权衡家庭情况、个人喜好和职业前景三个方面,从长远角度去抉择,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和适合进入教育行业,“违约的免费师范生虽然实现了个人的人生理想,但他们的违约处理决定书和违约处理结果通知书都进入了个人人事档案,对于今后想从事体制内职业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光明网评论员何勇海发文指出:“教育部门及高校就应在免费师范生接受教育的四年里强化日常管理,加强权利与义务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让师范生不忘初心,坚定毕业后从教的理想信念。 这是为降低违约率提前做功课,而非麻痹大意”。

“免费师范生变公费师范生,对提高教师的社会主体地位,增强教师身份的认同和教师职业吸引力等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要真正发挥政策的作用,还需要在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杨东平则告诉界面新闻,当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发展升值机会较小、教师自由流动受限等诸多现实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时,免费师范生变公费师范生都只是一些技术上的改变。只有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最终目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免费”变“公费”后,农村学校能否留住优秀师范生?

不能忽视的是,11年间免费师范生主动违约、逃避去基层任教的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围绕这一政策的利弊得失,外界的讨论和质疑始终未能平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热爱教育这一行,填报免费师范生志愿时,脑子里有多少憧憬,毕业后就会流多少泪。”郭林在缴纳违约金后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郭林是西南大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2018年下半年,享受了四年免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的大学生活后,他本应履行约定回到户籍地四川凉山的中小学任教。但是最后,他选择了违约。为此,他需要一并缴纳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违约金共计7.2万元,同时他的人事档案中也留下违约“污点”。

据教育部官网数据,从2007年至2017年底,各大高校已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10.1万人,在校就读3.1万人,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现了接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生“零的突破”。但不能忽视的是,11年间免费师范生主动违约、逃避去基层任教的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围绕这一政策的利弊得失,外界的讨论和质疑始终未能平息。

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而试行了十一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至此废止,这标志着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正式升级为新时代“公费教育”。

首届学生仅三成愿当教师

2007年,国务院决定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等四部门2007年印发的《教育部直属师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师范生在校期间能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每月将得到一定额度的生活补助,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回到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地方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设计以此为参照框架。

政策实行首年,高考结束后,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全国共招收了10933名免费师范生。这些学生在各地录取的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40分以上,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均保持较好的态势。在生源结构上,中西部生源占90%左右,农村生源比例约为60%。

作为10933名首届免费师范生之一的武汉女孩王潇,在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后向倡议推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了一封感谢信,温家宝给她的一封回信让她一时间成了名人。2011年,王潇毕业后去崇阳支教,并利用周末免费为学生补习。此后,王潇如愿成为华师一附中的一名教师。

然而,四年以后的情况却令人倍感意外。2011年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作为“教育界的黄埔一期”,首届免费师范生中仅有31.9%的学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回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

陈新雨是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其中一员,就读中文系的她在毕业后回到家乡山西一所高中任教。两年后,即将被提任为团委书记的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违约离职。离职当天,陈新雨坐在办公室大哭一场。“早就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做老师,却迟迟不敢违约,六年的大好时光,全都白费了。”她告诉界面新闻,现在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公务员,“如果能早点违约,可能会发展得更好”。

按规定,不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约定的义务,拒绝到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10年且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离开中小学教学岗位,均认定为违约行为。尽管陈新雨不止一次想过违约,但违约的高昂代价使她频频却步。

陈新雨毕业那年,山西省教育厅曾在网上专门发布公告,督促4名违约的免费师范生退还教育费用及违约金,每人涉及金额达7万元。对于逾期不缴费、不办理违约手续的,将按每天1‰的比例,即72元/每天支付滞纳金。

陕西师范大学的协议中则明确规定,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违约者需一次性退还所享受的公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地方教育部门将把违约行为计入不诚信档案。

2016年1月,江西省教育厅也曾在官网发布违约免费师范生名单,并督促59名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于当年5月31日前回省履约,否则将被视为违约,对其处以罚款,并记入诚信档案。

“县中是最后的选择底线”

2015年,人大代表庞丽娟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7年多了,初衷美好,效果不佳,学生毕业后从教意愿不强,很少到农村地区任教。不少人宁可补交学费和违约金,也不愿回乡教书”。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任教农村学校的仅占总数的4.1%,在福建、山西、甘肃、贵州、青海、海南、山东、宁夏、内蒙古和广东10省区,无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站上农村学校的讲台。

另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至2014年,4.5万名走上中小学任教岗位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执教高中的占80%,执教初中的约占20%,执教小学及以下的占比极少。而免费师范生执教的学校层次主要为省级师范学校,最高为62%,其次为地级师范学校,所占比例约为20%。“县中几乎是大多数免费师范生的选择底线了。”一位免费师范生对界面新闻表示。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免费师范毕业生怎么也到不了最缺教师的贫困乡村,政策实施的效果难以充分有效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达到原先设计的目标。

很明显,这并不符合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台时的预想——缓解农村师资队伍紧缺,从而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

“当初选择免费师范生,主要是考虑到免学费又‘包分配‘,能帮家里减轻一点负担。”郭林的师范生学长张舟出身西南乡村,家境拮据,得知免费师范生大学生涯不用花一分钱,毕业后还不用操心工作,他和父母欣然签约,成为免费师范生。但4年后需要履行的承诺却成为了张舟的束缚,”我在大学里认真学习,也积极参与各种学生活动,毕业后明明可以签约工资更高、发展前景更好的工作,走出农村。但因为免费师范生这个身份,我只能回到老家,拿着微薄工资,做已经不喜欢的工作“。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丁道群曾针对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研究,从377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分析,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且家庭经济情况大多属于中下水平。“免费师范教育最大的受惠群体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其中部分学生可能并非自愿,而是迫于贫困压力的无奈选择。”丁道群在研究结论中写道。

此外,归乡任教的薪资待遇较低,也使得那些本想借此摆脱贫穷的师范生们难以接受。

据人民日报统计,免费师范毕业生工资水平整体构成比较稳定,2011届、2012届有超过一成毕业生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2011—2013届毕业生中工资收入在2000—3000元的比例分别为52%、45%和45%;工资收入在3000—4000元的比例分别为20%、29.8%和24.5%。只有15%在4000元以上。

郭林曾在违约前咨询过张舟,谈及工资水平,张舟满是无奈,“如果要走这条路,根本别想挣钱,在省市还好,再往下走,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远远不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张舟提醒郭林,更应该值得考虑的还有编制问题。

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为了保证首批免费师范生就业,各地通常的做法是“双向选择+政府安排”。如果学生没能自己找好工作岗位,生源所在地会提供“有编有岗”的教职。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保证编制却需要根据各地(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根据2015年中国青年网发布的数据,2011届、2012届和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分别有11%、19%和15%的毕业生无编制。

编制问题不仅让师范生头疼,也让基层学校无奈。由于增加教师编制,则意味着地方财政负担的加重,因此,部分经济状况不好的地区对于接收免费师范生积极性不太高。

多名免费师范生表示,尽管在理智上认同提高国家基础教育水平需要有人奉献,但在基层从教10年所要投入的成本依然令他们望而却步。长期生活工作在信息闭塞的边远地区,会不会与主流社会脱节?培训和深造的机会较少,业务上会不会与工作在城市的同学拉开距离?

“提升机会较少,没有实现自己专业价值的平台。即使很多地区的农村教育设施设备不比城市差,但是也留不住人。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很多免费师范生会选择离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建如告诉界面新闻。

签下协议就像签了“卖身契”

郭林回想起四年前签下协议的那一刻,常常会调侃道:“现在想想,就像是签了卖身契。四万元直接买断了一个人十年工龄”。

成为师范生并非郭林的第一志愿,他在填报志愿时,将四川大学的新闻专业作为了第一选择。然而,为了保险,他在提前批志愿中填报了西南大学的汉语言专业。成为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后,郭林在大学四年里常常感到格格不入,“对如何教书育人完全没有兴趣,还是想进入媒体,但是好像没有了选择的机会”。

选择从一入校就被局限,根据政策规定,在校学习期间,若想调换专业,只能限定在师范类的不同专业间调整,不能转到师范以外的其他专业。另外,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免费师范生只能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不允许报考脱产研究生或其他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

“我已被牢牢栓在免费师范生这根绳子上,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一些已经下到基层的免费师范生一直在犯愁,张舟称,“基层学校易进难出,我们和现在学校的合同一签就是5年,基本上失去了在区域内学校之间流动的自由,哪怕你对这个学校再不满意,硬着头皮也要坚持下去”。

据武汉晚报报道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华中师大党委书记马敏提交了《关于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案》,他提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就业原则,以及过长的服务年限,让学生对就业感到迷茫,当年该校有500多名湖北籍师范生要在省内就业,其中近五分之一在当时尚未落实工作。

马敏曾经建议,适当放宽免费师范生的限制,允许其在中西部地区跨省就业。10年服务教育战线和2年服务农村的期限过长,不利于毕业生整体规划人生、选择多样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限制了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武汉晚报的报道曾介绍,事实上,我国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师范生服务年限一般为5年。我国台湾规定享受类似补贴、毕业后去偏远乡村地区工作的师范生,服务年限为5年;新加坡规定的享受政府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在当地服务的年限也是3到5年;而澳大利亚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工作的政策则为,靠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如果去偏远地区工作5年,上学期间的助学贷款全部由政府偿还。

“免费”变“公费”能否解决问题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调整为6年,并加大入学后二次选拔力度。

“免费培养难免让人产生‘扶助性政策恩惠’的错觉,从而淡化师范生自身的优秀素质,而变免费为公费,不仅可以从称呼、制度上对标公费留学等层级,更意在凸显制度背后对人才培养、选拔、优中择优的政策激励内涵。”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界面新闻。

而且,最新施行的《办法》对师范生履约任教年限、履约管理政策、政策保障力度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办法》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履约年限由10年缩短至6年。同时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由至少2年缩短为至少1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调整将惠及10万名左右公费师范生。任教6年刚好能完成小学6年、初中或高中3年的完整教学周期,也为公费师范生营造更大发展空间,能够进一步焕发政策的“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在报道中指出,这一变化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通过加强教师职业建设,吸引公费师范生留在教师队伍,而不是靠服务年限约束公费师范生。

另外,《办法》更新了转入退出机制: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在校期间公费师范生进入、退出的具体办法。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2年内,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签订协议并由所在学校按相关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

公费师范生可按照所在学校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录取后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公费师范生,在入学1年内,按照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并由所在学校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将其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师范专业。

虽然要求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就履约投入教学工作,但《办法》也给公费师范生提供了深造的路径。公费师范生按协议履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办法》强调:虽然由“免费”变“公费”,但国家公费师范生也继续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公费培养,以及毕业后安排就业并保证入编入岗等优惠政策。

但是,“免费”变“公费”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吗?免费师范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公费师范生”时代是否会有改变呢?

蒲公英评论评论员田儒平认为,公费培养师范生的措施要多些理性,少些盲目与冲动,而且留住优秀教师的措施更要具体可行,“优秀教师招来了如何留住关乎着教育事业的成败”。

同时,他建议,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也应该理性权衡家庭情况、个人喜好和职业前景三个方面,从长远角度去抉择,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和适合进入教育行业,“违约的免费师范生虽然实现了个人的人生理想,但他们的违约处理决定书和违约处理结果通知书都进入了个人人事档案,对于今后想从事体制内职业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光明网评论员何勇海发文指出:“教育部门及高校就应在免费师范生接受教育的四年里强化日常管理,加强权利与义务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让师范生不忘初心,坚定毕业后从教的理想信念。 这是为降低违约率提前做功课,而非麻痹大意”。

“免费师范生变公费师范生,对提高教师的社会主体地位,增强教师身份的认同和教师职业吸引力等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要真正发挥政策的作用,还需要在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杨东平则告诉界面新闻,当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发展升值机会较小、教师自由流动受限等诸多现实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时,免费师范生变公费师范生都只是一些技术上的改变。只有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最终目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