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人都痛恨“抄袭”,但它为何频频发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人都痛恨“抄袭”,但它为何频频发生

尽管抄袭问题依然屡禁不止,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从自律做起,至少可以做到不为抄袭品买单。

不论每个行业,抄袭问题似乎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出现。

互联网圈似乎也不太平。

前有B站下线整顿,后有拼多多被质疑平台上有多家知名品牌的山寨产品。拼多多最近因此被上海市多部门约谈,要求拼多多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问题进行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拼多多平台上的部分山寨产品

网络上出现了耐人询问的评论:“中国好不容易摆脱了“山寨大国”的名号,却又被拼多多一秒打回20年前。”

最近,商业地产领域也发生了件“抄袭”事件。

teamLab近日发布声明,证实国内出现了“teamLab水晶烟花”的仿制作品,而teamLab在国内只授权了中国新天地在旗下的几家项目中进行水晶烟花的展出。随后,合作方中国新天地也发布了进一步声明

要知道,这样级别的IP合作,品牌一般要支付一大笔IP授权费。而抄袭问题,实则让IP与品牌两方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为什么抄袭问题无法从根源被剔除?

其实,“抄袭”与“版权问题”一直是商业世界的难以根治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直到现在,社会还无法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就算侵权方被制裁,侵权费用可能也是远小于收益。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消费者,那他们就会持续做这样子的买卖。

另一个“抄袭”重灾区,来自于快时尚品牌。曾有句话说“只要逛一圈ZARA大概就知道最近流行的单品和风格了”,说的就是ZARA屡禁不止的“抄袭”大牌问题。然而,ZARA每年支付给高端品牌的侵权费要几万欧元,但相较于母公司近几十亿欧元的季度营业额来说,这简直是沧海一粟。

同时品牌维权的时间成本也非常高。《好奇心日报》曾报道,奥特曼母公司日本圆谷株式会社在海外的维权之路长达21年,还分别涉及四个国家。这样长时间的耗法估计一般企业都无法忍耐。

在我看来,抄袭,是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偷了”别人的努力与时间,也许这些人并不愿意花时间在创作和创意上,用“拿来主义”获取短期利益。

换个角度说,若这个社会变成被利益驱使,你抄我,我抄你。经济发展了,文明将何去何从?

如何形成一个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法律、头部企业和部分消费者对版权意识增强,开始借助互联网和自身影响力倡导正版。

歌手李志炮轰《明日之子》侵权一事在社交媒体的发酵,让侵权方第一次正面回应侵权一事。而周杰伦也曾在社交媒体上披露《偶像练习生》的侵权。公众人物的不断发声都会间接影响公众对版权意识的提高,间接监督版权维护问题。

IP授权的商业模式正在慢慢形成。如今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商场,不少IP的展览都已转为收费模式。一方面产业正在探索盈利模式,另一方面,收费也意味着反督促策展的质量,来对消费者负责。

消费者则培养了看好东西就要花同等价位的票来买单的消费意识,以此慢慢形成良币驱逐劣币。

在瑞虹天地展出的正版teamLab水晶烟花

支持原创、坚持原创都是很艰难的道路。

尽管抄袭问题依然屡禁不止,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从自律做起,至少可以做到不为抄袭品买单。

而消费者要靠市场的教育,企业与品牌、原创者和意见领袖加入适当的引导,全员动员的推动下,版权的推动问题才会变得行之有效。

就算在相关机制还未落实前,公众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我相信侵权方的“脸皮”不会厚到做全民公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人都痛恨“抄袭”,但它为何频频发生

尽管抄袭问题依然屡禁不止,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从自律做起,至少可以做到不为抄袭品买单。

不论每个行业,抄袭问题似乎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出现。

互联网圈似乎也不太平。

前有B站下线整顿,后有拼多多被质疑平台上有多家知名品牌的山寨产品。拼多多最近因此被上海市多部门约谈,要求拼多多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问题进行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拼多多平台上的部分山寨产品

网络上出现了耐人询问的评论:“中国好不容易摆脱了“山寨大国”的名号,却又被拼多多一秒打回20年前。”

最近,商业地产领域也发生了件“抄袭”事件。

teamLab近日发布声明,证实国内出现了“teamLab水晶烟花”的仿制作品,而teamLab在国内只授权了中国新天地在旗下的几家项目中进行水晶烟花的展出。随后,合作方中国新天地也发布了进一步声明

要知道,这样级别的IP合作,品牌一般要支付一大笔IP授权费。而抄袭问题,实则让IP与品牌两方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为什么抄袭问题无法从根源被剔除?

其实,“抄袭”与“版权问题”一直是商业世界的难以根治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直到现在,社会还无法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就算侵权方被制裁,侵权费用可能也是远小于收益。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消费者,那他们就会持续做这样子的买卖。

另一个“抄袭”重灾区,来自于快时尚品牌。曾有句话说“只要逛一圈ZARA大概就知道最近流行的单品和风格了”,说的就是ZARA屡禁不止的“抄袭”大牌问题。然而,ZARA每年支付给高端品牌的侵权费要几万欧元,但相较于母公司近几十亿欧元的季度营业额来说,这简直是沧海一粟。

同时品牌维权的时间成本也非常高。《好奇心日报》曾报道,奥特曼母公司日本圆谷株式会社在海外的维权之路长达21年,还分别涉及四个国家。这样长时间的耗法估计一般企业都无法忍耐。

在我看来,抄袭,是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偷了”别人的努力与时间,也许这些人并不愿意花时间在创作和创意上,用“拿来主义”获取短期利益。

换个角度说,若这个社会变成被利益驱使,你抄我,我抄你。经济发展了,文明将何去何从?

如何形成一个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法律、头部企业和部分消费者对版权意识增强,开始借助互联网和自身影响力倡导正版。

歌手李志炮轰《明日之子》侵权一事在社交媒体的发酵,让侵权方第一次正面回应侵权一事。而周杰伦也曾在社交媒体上披露《偶像练习生》的侵权。公众人物的不断发声都会间接影响公众对版权意识的提高,间接监督版权维护问题。

IP授权的商业模式正在慢慢形成。如今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商场,不少IP的展览都已转为收费模式。一方面产业正在探索盈利模式,另一方面,收费也意味着反督促策展的质量,来对消费者负责。

消费者则培养了看好东西就要花同等价位的票来买单的消费意识,以此慢慢形成良币驱逐劣币。

在瑞虹天地展出的正版teamLab水晶烟花

支持原创、坚持原创都是很艰难的道路。

尽管抄袭问题依然屡禁不止,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从自律做起,至少可以做到不为抄袭品买单。

而消费者要靠市场的教育,企业与品牌、原创者和意见领袖加入适当的引导,全员动员的推动下,版权的推动问题才会变得行之有效。

就算在相关机制还未落实前,公众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我相信侵权方的“脸皮”不会厚到做全民公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