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单集时长过短,或许成为《西行纪》提升IP影响力的短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单集时长过短,或许成为《西行纪》提升IP影响力的短板

对于大IP来说,就算你有好故事、有一线平台进行推广,或许也要注意一下当前整体市场状况。

 一个行业的重新崛起和发展,会让原有的经典产品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这时我们总爱在这类产品前面加上一个“新”字,比如“新国货”。

ACGx的这个栏目“新国漫研究所”也是基于二次元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为基础,以每季新出的国漫作品为选题,分析它们在二次元内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概况。

本期,我们关注的是《西行纪》。

腾讯影业出品的首部动画

《西行纪》是改编自香港漫画家郑建和、邓志辉2015年创作的漫画《西行纪》,由腾讯影业、百漫文化出品,企鹅影视、百奥家庭互动联合出品的3D动画。

7月18日,《西行纪》在腾讯视频以周更形式独播,第一季共计16集,目前已经更新7集,包含约70余个小视频在内的总辑播放量为1.7亿次。根据骨朵影视的数据,腾讯视频国产网络动画栏目正在播出的动画中,《西行纪》的综合排名仅次于《魔道祖师》,名列第二位。

工业化流水线产出的香港漫画

在全球漫画市场里,港漫是别具一格的存在。

自70年代开始发展的香港漫画,深受港派武侠文化的影响,以黄玉郎为代表的一批港漫作者产出了大批武侠、玄幻类型作品。港漫中的江湖儿女、刀光剑影、爱恨情仇,深深影响了香港一代代年轻人。

不过,港漫最吸引人,不止是奔放的中国水墨画风、受美漫影响创作出的肌肉角色,也不止张力十足的打斗和炫酷的画面,更是大格局故事背景下刻画出来的复杂人物个性,最终引发读者的情感触动。而能让这独树一帜漫画风格几十年来不落伍的,则是港漫工业化的生产流水线。

90年代,日漫进入香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港漫也在这场“本土对外来”的大战中,吸取美漫的工业化创作流程,从创意、构图、脚本、上色、修校、发行各个方面,形成了分工明确、出品稳定的生产流水线。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至今,40多年来港漫能够在外来漫画的“入侵”下屹立不倒,本土化的内容和流水线作业是其致胜秘诀。而港漫的发展历史,也展现出了香港这座都会城市的包容性。

《西行纪》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产出的漫画作品。原名《西游》的《西行纪》,是对中国历史名著《西游记》故事的完全颠覆,亦正亦邪的角色设定和永远猜不出走向的故事,同时又保留郑建和系列作品争取自由、反抗压迫的故事内核,很容易吸引其受众——年轻男性漫画读者的关注。

除了保留港漫精髓,《西行纪》还吸取了日漫的一些特征,比如弱化以往通篇“打打打”的风格,转而以加入更多剧情推动故事发展,这部作品也是近年来港漫风格随读者喜好略有转变的代表作之一。

尽管内容很优秀,但是对内地动漫观众来说《西行纪》作品的知名度并不高,将其动画化也是基于用动画拓宽IP影响力,为后续的下游变现铺平路。不过,越是故事出色的作品,在动画化时面临的困难越多,《西行纪》的动画也难逃窠臼。

从漫画改编为动画遭遇的尴尬

在工业化生产流水线下,港漫以每周1期、每期30-40页、16开的实体全彩漫画出版销售模式持续了几十年。在创作、印刷、铺货这一整套制作销售过程中,都需要整个漫画创作团队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并且有足够的高潮可以调动、保持读者对漫画内容的兴趣和积极。

所以,将这些单册漫画书组成的长篇漫画改编成动画时,国内动画人选择了最稳妥的做法,即一册漫画改编为一集动画。

较早之前郑建和、邓志辉创作的漫画《封神纪》,引入内地市场后更名《武庚纪》,由玄机科技改编为《武庚纪》动画。2季《武庚纪》动画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在网络上播出,《武庚纪》的漫画改编为动画,维持着基本一册一集的制作形式。

如今《西行纪》也是如此,一集动画展现的内容和一册漫画内容严丝合缝。然而,尽管有着较为出色的画面效果和剧情,然而每集正片不到10分钟的长度和周更的播放方式,却很难让动漫观众感到满意。

在骨朵雷达收集的《西行纪》观众评论关键字中,第一二集的关键字还以“漫画”为主,到了第三四集的评论,则多了不少“越来越短”“开头结尾”评论剧情长度的内容。

如果说以前国产3D动画还因为资金吃紧不得不缩短时长,而今由于资金的逐渐宽裕,以及观众需求的逐渐提升,国产3D剧情类动画已经很少有低于15分钟时长的作品了。

在腾讯视频上播出的腾讯系IP《斗破苍穹》、《斗罗大陆》、《枪神纪》动画正片时长为15-18分钟,由企鹅影视投资的3D动画《观海策》《末世觉醒之入侵》正片时长也在12-18分钟。腾讯系之外的动画作品,例如《梦塔.雪谜城》时长也超过了15分钟。

而今,作为腾讯影业首个动画化的IP,《西行纪》每集不到10分钟的时长也成为这部动画最为观众诟病的问题所在。

介于港漫每册的情节容量较大且拥有相对独立的故事,一册一集的改编方式是最容易实施的。不过,将漫画读者5分钟左右即可阅读完的漫画内容改编为接近10分钟时长的动画,需要动画创作者根据情节发展融入其他内容进行填充。

在已经播出的《西行纪》前6集中,动画团队对于漫画内容的情节还原度较高,并且还添加了部分动作内容来延长单集时间。比如动画第三集中,用了超过1分钟的时间展现龙王变身原形和二郎神的打斗过程,而这一段在漫画中是没有的。

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做法,毕竟港漫曾经就是靠打斗情节赢得市场,填充多余的对白或者拓展故事情节,对于《西行纪》这个故事性较为出色的漫画作品来说,弄不好反而容易砸IP的脚。

如果选择将两册漫画融合为一集,延长单集的时长,动画改编的难度却不是1+1=2那么简单。这对制作团队的改编能力和工作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成本也将有所提升。

漫画和动画都是以画面呈现在读者、观众面前,漫画中间省略的内容,是可以靠动画进行丰满的。不过,在如今绝大多数国产3D动画都超过了15分钟时长的普遍情况下,《西行纪》每集不到10分钟的时长,尽管原作故事较为出色,然而在周更动画“大军”面前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可能出品方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8月8日的更新中,《西行纪》一口气连更了第5、第6这两集动画。不过,根据8月15日骨朵雷达的单集播放量显示,从第4集开始,动画的点击量跳水已经超过60%,虽然《西行纪》现在确实已经沉淀出了一批固定的观众,但连更对动画热度的提升似乎却并不明显。

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大IP来说,就算你有好故事、有一线平台进行推广,或许也要注意一下当前整体市场状况。在现如今,时长过短的动画,也可能成为扩大IP影响力的短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单集时长过短,或许成为《西行纪》提升IP影响力的短板

对于大IP来说,就算你有好故事、有一线平台进行推广,或许也要注意一下当前整体市场状况。

 一个行业的重新崛起和发展,会让原有的经典产品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这时我们总爱在这类产品前面加上一个“新”字,比如“新国货”。

ACGx的这个栏目“新国漫研究所”也是基于二次元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为基础,以每季新出的国漫作品为选题,分析它们在二次元内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概况。

本期,我们关注的是《西行纪》。

腾讯影业出品的首部动画

《西行纪》是改编自香港漫画家郑建和、邓志辉2015年创作的漫画《西行纪》,由腾讯影业、百漫文化出品,企鹅影视、百奥家庭互动联合出品的3D动画。

7月18日,《西行纪》在腾讯视频以周更形式独播,第一季共计16集,目前已经更新7集,包含约70余个小视频在内的总辑播放量为1.7亿次。根据骨朵影视的数据,腾讯视频国产网络动画栏目正在播出的动画中,《西行纪》的综合排名仅次于《魔道祖师》,名列第二位。

工业化流水线产出的香港漫画

在全球漫画市场里,港漫是别具一格的存在。

自70年代开始发展的香港漫画,深受港派武侠文化的影响,以黄玉郎为代表的一批港漫作者产出了大批武侠、玄幻类型作品。港漫中的江湖儿女、刀光剑影、爱恨情仇,深深影响了香港一代代年轻人。

不过,港漫最吸引人,不止是奔放的中国水墨画风、受美漫影响创作出的肌肉角色,也不止张力十足的打斗和炫酷的画面,更是大格局故事背景下刻画出来的复杂人物个性,最终引发读者的情感触动。而能让这独树一帜漫画风格几十年来不落伍的,则是港漫工业化的生产流水线。

90年代,日漫进入香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港漫也在这场“本土对外来”的大战中,吸取美漫的工业化创作流程,从创意、构图、脚本、上色、修校、发行各个方面,形成了分工明确、出品稳定的生产流水线。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至今,40多年来港漫能够在外来漫画的“入侵”下屹立不倒,本土化的内容和流水线作业是其致胜秘诀。而港漫的发展历史,也展现出了香港这座都会城市的包容性。

《西行纪》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产出的漫画作品。原名《西游》的《西行纪》,是对中国历史名著《西游记》故事的完全颠覆,亦正亦邪的角色设定和永远猜不出走向的故事,同时又保留郑建和系列作品争取自由、反抗压迫的故事内核,很容易吸引其受众——年轻男性漫画读者的关注。

除了保留港漫精髓,《西行纪》还吸取了日漫的一些特征,比如弱化以往通篇“打打打”的风格,转而以加入更多剧情推动故事发展,这部作品也是近年来港漫风格随读者喜好略有转变的代表作之一。

尽管内容很优秀,但是对内地动漫观众来说《西行纪》作品的知名度并不高,将其动画化也是基于用动画拓宽IP影响力,为后续的下游变现铺平路。不过,越是故事出色的作品,在动画化时面临的困难越多,《西行纪》的动画也难逃窠臼。

从漫画改编为动画遭遇的尴尬

在工业化生产流水线下,港漫以每周1期、每期30-40页、16开的实体全彩漫画出版销售模式持续了几十年。在创作、印刷、铺货这一整套制作销售过程中,都需要整个漫画创作团队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并且有足够的高潮可以调动、保持读者对漫画内容的兴趣和积极。

所以,将这些单册漫画书组成的长篇漫画改编成动画时,国内动画人选择了最稳妥的做法,即一册漫画改编为一集动画。

较早之前郑建和、邓志辉创作的漫画《封神纪》,引入内地市场后更名《武庚纪》,由玄机科技改编为《武庚纪》动画。2季《武庚纪》动画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在网络上播出,《武庚纪》的漫画改编为动画,维持着基本一册一集的制作形式。

如今《西行纪》也是如此,一集动画展现的内容和一册漫画内容严丝合缝。然而,尽管有着较为出色的画面效果和剧情,然而每集正片不到10分钟的长度和周更的播放方式,却很难让动漫观众感到满意。

在骨朵雷达收集的《西行纪》观众评论关键字中,第一二集的关键字还以“漫画”为主,到了第三四集的评论,则多了不少“越来越短”“开头结尾”评论剧情长度的内容。

如果说以前国产3D动画还因为资金吃紧不得不缩短时长,而今由于资金的逐渐宽裕,以及观众需求的逐渐提升,国产3D剧情类动画已经很少有低于15分钟时长的作品了。

在腾讯视频上播出的腾讯系IP《斗破苍穹》、《斗罗大陆》、《枪神纪》动画正片时长为15-18分钟,由企鹅影视投资的3D动画《观海策》《末世觉醒之入侵》正片时长也在12-18分钟。腾讯系之外的动画作品,例如《梦塔.雪谜城》时长也超过了15分钟。

而今,作为腾讯影业首个动画化的IP,《西行纪》每集不到10分钟的时长也成为这部动画最为观众诟病的问题所在。

介于港漫每册的情节容量较大且拥有相对独立的故事,一册一集的改编方式是最容易实施的。不过,将漫画读者5分钟左右即可阅读完的漫画内容改编为接近10分钟时长的动画,需要动画创作者根据情节发展融入其他内容进行填充。

在已经播出的《西行纪》前6集中,动画团队对于漫画内容的情节还原度较高,并且还添加了部分动作内容来延长单集时间。比如动画第三集中,用了超过1分钟的时间展现龙王变身原形和二郎神的打斗过程,而这一段在漫画中是没有的。

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做法,毕竟港漫曾经就是靠打斗情节赢得市场,填充多余的对白或者拓展故事情节,对于《西行纪》这个故事性较为出色的漫画作品来说,弄不好反而容易砸IP的脚。

如果选择将两册漫画融合为一集,延长单集的时长,动画改编的难度却不是1+1=2那么简单。这对制作团队的改编能力和工作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成本也将有所提升。

漫画和动画都是以画面呈现在读者、观众面前,漫画中间省略的内容,是可以靠动画进行丰满的。不过,在如今绝大多数国产3D动画都超过了15分钟时长的普遍情况下,《西行纪》每集不到10分钟的时长,尽管原作故事较为出色,然而在周更动画“大军”面前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可能出品方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8月8日的更新中,《西行纪》一口气连更了第5、第6这两集动画。不过,根据8月15日骨朵雷达的单集播放量显示,从第4集开始,动画的点击量跳水已经超过60%,虽然《西行纪》现在确实已经沉淀出了一批固定的观众,但连更对动画热度的提升似乎却并不明显。

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大IP来说,就算你有好故事、有一线平台进行推广,或许也要注意一下当前整体市场状况。在现如今,时长过短的动画,也可能成为扩大IP影响力的短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