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多地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 学者:对农村的教师流动动力不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多地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 学者:对农村的教师流动动力不足

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界面新闻,县管校聘的政策对城区的教师流动更为有效。“但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师流动性动力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城乡差别大、教师生活差距大、教师间的发展差别大所导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辽宁将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根据《意见》,有关部门将按照课程方案、班额、生源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交流轮岗等情况,调剂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有效解决县域内、城乡间、校际间、学科间教师超缺编问题。中小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考核和日常管理。

同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对因学生数量变化导致教师不足的学校应在县域内调剂中小学教师空余编制解决。

长期以来,由于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师资等方面存在差距,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名师的中小学长期成为争抢的“香饽饽”,“择校风”愈演愈烈。

近几年,尤其是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后,各地出台诸多措施,推行本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

2014年9月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出全面部署,其中就包括“县管校聘”的管理改革。

2015年,教育部公示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名单。19个示范区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有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等,中部地区有湖北省武穴市、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等,西部地区有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等。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按照计划,“县管校聘”这种模式要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

目前,教师“无校籍”的管理模式,已相继在北京、成都、合肥和广州等地实行。

其中,成都市已有16个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共20957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其中青羊区、高新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大邑县等5个区(市)县的义务教育段教师(共计12666人)100%纳入。

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择校风”一直高烧不退,我们希望以此消除教师跨校流动的行政障碍,引导教师从城镇学校、人员相对富余学校向农村学校、人员相对缺乏学校合理流动。同时鼓励工作量不饱和、紧缺学科教师在同一区域内多校任教,尤其是村小教学点所需教师,可采取就近学校派员轮流执教、兼职任教,教师待遇将在学校绩效考核中予以倾斜。

在北京市特级教师陈维贤看来,中小学教师的校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教师资源配置会逐步均衡;另外,教育、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将对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余缺调剂。不但创新了学校编制管理和使用方式,还通过建立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盘活了编制资源。

尽管从轮岗角度来说,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确实扫除了“校籍”障碍,但这似乎并不意味着交流、轮换就变得顺畅。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轮岗交流到另一所学校去就需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刚刚适应好,又可能被轮岗到另一所学校,‘无校籍’也就是我们不属于任何一所学校,那我们从何获取归属感和稳定感?”陈伶惠是成都市一所重点高中的语文教师,对于“无校籍管理”的模式,她告诉界面新闻,“尽管交流轮岗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实际上区域内校际差异明显,教师大多都不愿意到薄弱学校,轮岗的人员由行政部门硬性决定,如果被迫轮到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县管校聘的本意是促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换,可在合肥、广州等部分地区具体实施时,“县管校聘”改革却变为以“县管校聘”为名开展竞聘。“不合格”教师要么转岗,要么分流到其他学校。

“通过校内竞聘,的确能够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但是同时也会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教师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陈伶惠表示。

陈维贤则坦言,“不仅是优秀学校的教师不愿意出去,很多优秀学校本身也不希望本校的优秀教师流失。‘无校籍管理’之下,人事管理制度和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化,容易出现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和有职无聘等问题,势必伤害到部分教师的利益”。

“‘无校籍管理’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原学校的特色如何保证、薄弱学校的薄弱教师如何分配、流动时间如何把握,都是需要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得到解决的问题。”陈维贤指出。

对此,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告诉界面新闻,县管校聘的政策对城区的教师流动更为有效。“但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师流动性动力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城乡差别大、教师生活差距大、教师间的发展差别大所导致”。

“必须意识到,县域内的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是各不相同的,很多教师并不希望自己轮换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并建立公开、透明的轮换制度,尤为重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多地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 学者:对农村的教师流动动力不足

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界面新闻,县管校聘的政策对城区的教师流动更为有效。“但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师流动性动力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城乡差别大、教师生活差距大、教师间的发展差别大所导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辽宁将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根据《意见》,有关部门将按照课程方案、班额、生源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交流轮岗等情况,调剂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有效解决县域内、城乡间、校际间、学科间教师超缺编问题。中小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考核和日常管理。

同时,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对因学生数量变化导致教师不足的学校应在县域内调剂中小学教师空余编制解决。

长期以来,由于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师资等方面存在差距,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名师的中小学长期成为争抢的“香饽饽”,“择校风”愈演愈烈。

近几年,尤其是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后,各地出台诸多措施,推行本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

2014年9月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出全面部署,其中就包括“县管校聘”的管理改革。

2015年,教育部公示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名单。19个示范区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有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等,中部地区有湖北省武穴市、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等,西部地区有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等。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按照计划,“县管校聘”这种模式要先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

目前,教师“无校籍”的管理模式,已相继在北京、成都、合肥和广州等地实行。

其中,成都市已有16个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共20957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其中青羊区、高新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大邑县等5个区(市)县的义务教育段教师(共计12666人)100%纳入。

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择校风”一直高烧不退,我们希望以此消除教师跨校流动的行政障碍,引导教师从城镇学校、人员相对富余学校向农村学校、人员相对缺乏学校合理流动。同时鼓励工作量不饱和、紧缺学科教师在同一区域内多校任教,尤其是村小教学点所需教师,可采取就近学校派员轮流执教、兼职任教,教师待遇将在学校绩效考核中予以倾斜。

在北京市特级教师陈维贤看来,中小学教师的校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教师资源配置会逐步均衡;另外,教育、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将对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余缺调剂。不但创新了学校编制管理和使用方式,还通过建立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盘活了编制资源。

尽管从轮岗角度来说,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确实扫除了“校籍”障碍,但这似乎并不意味着交流、轮换就变得顺畅。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轮岗交流到另一所学校去就需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刚刚适应好,又可能被轮岗到另一所学校,‘无校籍’也就是我们不属于任何一所学校,那我们从何获取归属感和稳定感?”陈伶惠是成都市一所重点高中的语文教师,对于“无校籍管理”的模式,她告诉界面新闻,“尽管交流轮岗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实际上区域内校际差异明显,教师大多都不愿意到薄弱学校,轮岗的人员由行政部门硬性决定,如果被迫轮到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县管校聘的本意是促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换,可在合肥、广州等部分地区具体实施时,“县管校聘”改革却变为以“县管校聘”为名开展竞聘。“不合格”教师要么转岗,要么分流到其他学校。

“通过校内竞聘,的确能够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但是同时也会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教师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陈伶惠表示。

陈维贤则坦言,“不仅是优秀学校的教师不愿意出去,很多优秀学校本身也不希望本校的优秀教师流失。‘无校籍管理’之下,人事管理制度和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化,容易出现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和有职无聘等问题,势必伤害到部分教师的利益”。

“‘无校籍管理’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原学校的特色如何保证、薄弱学校的薄弱教师如何分配、流动时间如何把握,都是需要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得到解决的问题。”陈维贤指出。

对此,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告诉界面新闻,县管校聘的政策对城区的教师流动更为有效。“但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师流动性动力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城乡差别大、教师生活差距大、教师间的发展差别大所导致”。

“必须意识到,县域内的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是各不相同的,很多教师并不希望自己轮换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并建立公开、透明的轮换制度,尤为重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