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纽约时报】为什么巴菲特有720亿美元身家 而你却没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纽约时报】为什么巴菲特有720亿美元身家 而你却没有

巴菲特独特的艺术在于,他能在严苛的同时却貌似感性,看起来像一只泰迪熊一样,讨价还价绝不手软,从而低价收购了大量的优质公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图片来源:网络

仔细想想下面这两句真理一般的话:研究公司财务的学者们压倒性地认为,大型联合企业,也就是经营范围广泛、横跨各个行业、通常是通过并购方式形成的巨头型公司,是一种极端低效的业务组织形式。

而过去50年以来美国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却是一家叫做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大型联合企业。它由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掌控,是美国最值钱公司榜单排在第四的公司,仅次于苹果(Apple)、谷歌(Google)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它拥有34万名员工,几乎等于整个檀香山市的人口。

上个周末,巴菲特在他最新公布的致股东信中对这种表面上的矛盾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实际上也同时提供了一个指南,告诉大家,为什么他能够建立起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同时累积起720亿美元的个人净资产。股东信中列出了两个理论,解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什么这么成功。但是,公司董事长、84岁的巴菲特退休或过世后,这家公司到底会走向何方?这两个理论暗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金融界的经济学家们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联合企业这个概念。早在1960年代,“随机收购工业企业,同时使用会计技巧来创造增长的假象”这种策略就广受欢迎,即使被收购公司的实际表现并不比独立运行时更好,有时甚至是更糟。

回顾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表现,很容易就能发现,它干的其实是同样的事。巴菲特多年来收购了足够多看似随机的公司,而且它们合并而成的实体也很难用任何简单的语言描述(简而言之,它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铁路巨头+电力设施巨头+庞大的股票投资组合以及各式各样、包括私人飞机旅行、移动房屋、男女内衣和乳制品甜点在内的投资项目。哦,对了,还有一半的亨氏番茄酱)。

金融理论可能会说,把所有这些互不相干的业务全部集合在同一家公司的伞下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道理。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其实是去中心化的一个极端例子,它的总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只雇佣了25个人来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所有实质性的运营责任依然在经营这些投资组合公司的高管们肩上。

为什么这些公司不自己独立运营,或者作为一部分并入一家业务更聚焦的大公司?巴菲特是这么解释的:

“资本主义受到推崇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能有效地配置资金,”他写道,“尽管如此,资本的理性流动仍然会常常遇到障碍。”例如,某个行业正在衰落,但某位首席执行官却仍然在犹豫,不愿意关闭工厂,把资本返还给股东,投向别的领域。再比如,投资者希望将资本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外一个行业时的税务及交易成本。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我们可以在不产生税收及太多其他成本的前提下,把大量资金从扩大投资机会有限的业务转移到更有前景的其他行业中去。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那种因为长期涉足一个特定行业而产生的历史偏见,同时也不用面对同事们为了既得利益维持现状导致的压力。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把投资决策权交给奥马哈,如今就不会出现汽车行业了。”

实际上,巴菲特认为他和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以及他们那支由25个人组成的奥马哈团队比理应承担资本配置任务的现代金融体系整个基础设施,也就是银行、股票和债券市场、救助基金等,更善于根据不同的潜力来决定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来配置资本。

换句话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关键优势或许在于,这家公司在配置资本时能够避开许多高管们为了一己私利作出的那种决策(毕竟,即使公司的商业前途已经崩塌,大多数人也不愿意拆分自己领导的公司)以及私募股权公司和其他收购艺术大师导致的高昂收费和短视目光。

如果你相信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可以同时达到后者严谨的分析以及前者的长远视角。

但是,他成功的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确实非常擅长配置资本。说到评估商业前景、决定投资比重的天赋,肯定还有几千人可以媲美巴菲特。但这些人大多数最终都不会取得720亿美元的净资产、拥有34万名员工。

巴菲特承认自己的公司取得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杰出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们的首选。”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个想套现、但想保持公司完整,同时留住老员工继续运营公司的家族,把它卖给伯克希尔·哈撒韦看上去就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很有可能你必须接受,拿到的钱比私募股权公司、战略收购者给的钱少。

正如马特·列文(Matt Levine)在彭博资讯中所写的那样,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独特的艺术在于,它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严苛的同时却貌似感性,看起来像一只泰迪熊,讨价还价却绝不手软。”实际上,他之所以能够达成有利的收购交易,恰恰是因为他一辈子都在收购优质公司,然后或多或少让他们继续保持独立,从而树立了自己的声誉。

而这就是这家庞大的公司未来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鉴于这家新型的联合企业因为找到了一种优于外界的配置资本方式、借此达到了这种程度的成功,伯克希尔·哈撒韦在下任首席执行官【不论是阿吉特·简恩(Ajit Jain)还是格雷格·亚伯(Greg Abel)】的带领下应该会有一个长远而光明的未来。

然而,如果你想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成功归结于它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也就是它能够说服出售公司的卖家接受低于市值的价格、换取某些巴菲特式的魔力,那么,无论公司新的领导层什么时候开始掌权,他们要树立类似的声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译者:李阿为)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WHY WARREN BUFFETT IS WORTH $72 BILLION AND YOU'RE NOT

最新更新时间:03/11 01:2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沃伦·巴菲特

  • 巴菲特官宣接班人,62岁“会计”将执掌6万亿
  • 资金热捧!美国50ETF(159577)上市两日疯狂吸金超1.3亿元,市场表现同类领先!微软AI投资又有新动作,巴菲特表态投资意向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纽约时报】为什么巴菲特有720亿美元身家 而你却没有

巴菲特独特的艺术在于,他能在严苛的同时却貌似感性,看起来像一只泰迪熊一样,讨价还价绝不手软,从而低价收购了大量的优质公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图片来源:网络

仔细想想下面这两句真理一般的话:研究公司财务的学者们压倒性地认为,大型联合企业,也就是经营范围广泛、横跨各个行业、通常是通过并购方式形成的巨头型公司,是一种极端低效的业务组织形式。

而过去50年以来美国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却是一家叫做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大型联合企业。它由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掌控,是美国最值钱公司榜单排在第四的公司,仅次于苹果(Apple)、谷歌(Google)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它拥有34万名员工,几乎等于整个檀香山市的人口。

上个周末,巴菲特在他最新公布的致股东信中对这种表面上的矛盾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实际上也同时提供了一个指南,告诉大家,为什么他能够建立起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同时累积起720亿美元的个人净资产。股东信中列出了两个理论,解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什么这么成功。但是,公司董事长、84岁的巴菲特退休或过世后,这家公司到底会走向何方?这两个理论暗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金融界的经济学家们从一开始就不太喜欢联合企业这个概念。早在1960年代,“随机收购工业企业,同时使用会计技巧来创造增长的假象”这种策略就广受欢迎,即使被收购公司的实际表现并不比独立运行时更好,有时甚至是更糟。

回顾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表现,很容易就能发现,它干的其实是同样的事。巴菲特多年来收购了足够多看似随机的公司,而且它们合并而成的实体也很难用任何简单的语言描述(简而言之,它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铁路巨头+电力设施巨头+庞大的股票投资组合以及各式各样、包括私人飞机旅行、移动房屋、男女内衣和乳制品甜点在内的投资项目。哦,对了,还有一半的亨氏番茄酱)。

金融理论可能会说,把所有这些互不相干的业务全部集合在同一家公司的伞下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道理。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其实是去中心化的一个极端例子,它的总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只雇佣了25个人来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所有实质性的运营责任依然在经营这些投资组合公司的高管们肩上。

为什么这些公司不自己独立运营,或者作为一部分并入一家业务更聚焦的大公司?巴菲特是这么解释的:

“资本主义受到推崇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能有效地配置资金,”他写道,“尽管如此,资本的理性流动仍然会常常遇到障碍。”例如,某个行业正在衰落,但某位首席执行官却仍然在犹豫,不愿意关闭工厂,把资本返还给股东,投向别的领域。再比如,投资者希望将资本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外一个行业时的税务及交易成本。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我们可以在不产生税收及太多其他成本的前提下,把大量资金从扩大投资机会有限的业务转移到更有前景的其他行业中去。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那种因为长期涉足一个特定行业而产生的历史偏见,同时也不用面对同事们为了既得利益维持现状导致的压力。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把投资决策权交给奥马哈,如今就不会出现汽车行业了。”

实际上,巴菲特认为他和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以及他们那支由25个人组成的奥马哈团队比理应承担资本配置任务的现代金融体系整个基础设施,也就是银行、股票和债券市场、救助基金等,更善于根据不同的潜力来决定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来配置资本。

换句话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关键优势或许在于,这家公司在配置资本时能够避开许多高管们为了一己私利作出的那种决策(毕竟,即使公司的商业前途已经崩塌,大多数人也不愿意拆分自己领导的公司)以及私募股权公司和其他收购艺术大师导致的高昂收费和短视目光。

如果你相信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可以同时达到后者严谨的分析以及前者的长远视角。

但是,他成功的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确实非常擅长配置资本。说到评估商业前景、决定投资比重的天赋,肯定还有几千人可以媲美巴菲特。但这些人大多数最终都不会取得720亿美元的净资产、拥有34万名员工。

巴菲特承认自己的公司取得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杰出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们的首选。”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个想套现、但想保持公司完整,同时留住老员工继续运营公司的家族,把它卖给伯克希尔·哈撒韦看上去就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很有可能你必须接受,拿到的钱比私募股权公司、战略收购者给的钱少。

正如马特·列文(Matt Levine)在彭博资讯中所写的那样,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独特的艺术在于,它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严苛的同时却貌似感性,看起来像一只泰迪熊,讨价还价却绝不手软。”实际上,他之所以能够达成有利的收购交易,恰恰是因为他一辈子都在收购优质公司,然后或多或少让他们继续保持独立,从而树立了自己的声誉。

而这就是这家庞大的公司未来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鉴于这家新型的联合企业因为找到了一种优于外界的配置资本方式、借此达到了这种程度的成功,伯克希尔·哈撒韦在下任首席执行官【不论是阿吉特·简恩(Ajit Jain)还是格雷格·亚伯(Greg Abel)】的带领下应该会有一个长远而光明的未来。

然而,如果你想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成功归结于它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也就是它能够说服出售公司的卖家接受低于市值的价格、换取某些巴菲特式的魔力,那么,无论公司新的领导层什么时候开始掌权,他们要树立类似的声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译者:李阿为)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WHY WARREN BUFFETT IS WORTH $72 BILLION AND YOU'RE NOT

最新更新时间:03/11 01:2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