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葛剑雄:重新设置财政年度 年底不再突击花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葛剑雄:重新设置财政年度 年底不再突击花钱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已经几次口头或者书面建议中国设置财政年度,以杜绝各个地方年度突击花钱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图片来源:网络

每到年底前,中国各个地方政府最头疼的事情是如何把全年预算剩余的钱花出去。长期以来,各地临近年底就开始突击花钱了。由于这种突击支出公共财政的方式很容易导致乱花钱和腐败等问题,因此一直受到舆论的批评。

在过去几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已就此问题几次提出过口头建议,去年,他还专门以书面形式向两会提交了一份相关提案。他注意到,中国的财政年度起止时间是1月1日至12月31日,而全国人大每年3月初召开,这时新一年的财政预算才能批准。于是,1月和2月的钱全国人大还没有审批,政府就开始花钱了,这很不合理。

他还注意到,这样的制度设计还会导致各地到了年度突击花钱。因为人大会议3月份召开,预算3月份才通过,拨款主要是人大批准后才执行。很多经费往往下半年才到位,次年3月就到了期限,必然引起年底突击花钱。

他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他在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时,有一年最晚10月份财政经费才到位,且要求12月底前必须把钱花完。

他建议设置专门的财政年度,起止时间可以从当年的6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同时,他还建议,在具体的拨款方面,至少要做到年度平衡,而不是集中到年底。

但有关部门答复他说,中国其他事情都是按照公历年份执行的,如果财政年度不按照公历年份执行,会有一些矛盾。而且,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财政年度的。

葛剑雄不以为然,他说:“为什么财政年度、税收年度不能同时调整呢?现在管理制度和技术下没有什么困难,这是本末倒置。”

今年两会前,他没有向两会提交解决年底突击花钱的书面提案。但是他说,他仍打算在此次政协会议上再次提出自己的建议,哪怕是口头发言的形式。

中国公共财政领域每到年底必集中花钱的现象与中国整个财政预算体制有直接关系。在公共财政界,这一点早有共识,即根据当年经费实际花费数量来确定下一年的公共财政支出经费,必然导致年底突击花钱。

“突击花钱”与财政存量资金直接相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今年2月曾撰文分析财政存量资金如何产生产生的原因。他认为首先是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不够,存在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不细化,申请资金超过实际需要等问题,各级政府在推动各项工作时习惯采用“项目制”,导致目前专项资金过多过散。

另外他还认为,以政府性基金或具有基金性质的专款专用财政收入比重较高,财政专户的清理和规范工作未完成。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采取挂钩机制的法定支出种类较多,资金量较大,在五级政府框架下要层层达标,但这可能并不符合当地实际,从而使按预算执行困难,由此导致资金大量结余、结转等。这些是财政存量资金积累的深层体制原因。

中国财政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开始着手解决。2014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切实提高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年初,国务院也发布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提出10条主要措施解决财政存量资金问题。

而对于葛剑雄的看法与建议,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肖鹏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前3个月属于预算预执行,财政年度的调整还涉及到税收年度、统计年度等问题。国民经济统计/税收入库统计都是按照自然年度来划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还是先暂时保持目前的现状比较合适一些。

他还认为,虽然“突击花钱”与财政存量资金直接相关,但两者与财政年度如何设置并不存在太直接的关联,跨年度设置财政年度也可能也存在突击花钱等问题。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更多的是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实时监控,肖鹏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以后财政部门会考核月度间花钱的均衡性,防止年底集中花钱的情况出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葛剑雄:重新设置财政年度 年底不再突击花钱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已经几次口头或者书面建议中国设置财政年度,以杜绝各个地方年度突击花钱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图片来源:网络

每到年底前,中国各个地方政府最头疼的事情是如何把全年预算剩余的钱花出去。长期以来,各地临近年底就开始突击花钱了。由于这种突击支出公共财政的方式很容易导致乱花钱和腐败等问题,因此一直受到舆论的批评。

在过去几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已就此问题几次提出过口头建议,去年,他还专门以书面形式向两会提交了一份相关提案。他注意到,中国的财政年度起止时间是1月1日至12月31日,而全国人大每年3月初召开,这时新一年的财政预算才能批准。于是,1月和2月的钱全国人大还没有审批,政府就开始花钱了,这很不合理。

他还注意到,这样的制度设计还会导致各地到了年度突击花钱。因为人大会议3月份召开,预算3月份才通过,拨款主要是人大批准后才执行。很多经费往往下半年才到位,次年3月就到了期限,必然引起年底突击花钱。

他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他在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时,有一年最晚10月份财政经费才到位,且要求12月底前必须把钱花完。

他建议设置专门的财政年度,起止时间可以从当年的6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同时,他还建议,在具体的拨款方面,至少要做到年度平衡,而不是集中到年底。

但有关部门答复他说,中国其他事情都是按照公历年份执行的,如果财政年度不按照公历年份执行,会有一些矛盾。而且,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财政年度的。

葛剑雄不以为然,他说:“为什么财政年度、税收年度不能同时调整呢?现在管理制度和技术下没有什么困难,这是本末倒置。”

今年两会前,他没有向两会提交解决年底突击花钱的书面提案。但是他说,他仍打算在此次政协会议上再次提出自己的建议,哪怕是口头发言的形式。

中国公共财政领域每到年底必集中花钱的现象与中国整个财政预算体制有直接关系。在公共财政界,这一点早有共识,即根据当年经费实际花费数量来确定下一年的公共财政支出经费,必然导致年底突击花钱。

“突击花钱”与财政存量资金直接相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今年2月曾撰文分析财政存量资金如何产生产生的原因。他认为首先是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不够,存在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不细化,申请资金超过实际需要等问题,各级政府在推动各项工作时习惯采用“项目制”,导致目前专项资金过多过散。

另外他还认为,以政府性基金或具有基金性质的专款专用财政收入比重较高,财政专户的清理和规范工作未完成。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采取挂钩机制的法定支出种类较多,资金量较大,在五级政府框架下要层层达标,但这可能并不符合当地实际,从而使按预算执行困难,由此导致资金大量结余、结转等。这些是财政存量资金积累的深层体制原因。

中国财政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开始着手解决。2014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切实提高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今年年初,国务院也发布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提出10条主要措施解决财政存量资金问题。

而对于葛剑雄的看法与建议,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肖鹏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前3个月属于预算预执行,财政年度的调整还涉及到税收年度、统计年度等问题。国民经济统计/税收入库统计都是按照自然年度来划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还是先暂时保持目前的现状比较合适一些。

他还认为,虽然“突击花钱”与财政存量资金直接相关,但两者与财政年度如何设置并不存在太直接的关联,跨年度设置财政年度也可能也存在突击花钱等问题。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更多的是财政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实时监控,肖鹏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以后财政部门会考核月度间花钱的均衡性,防止年底集中花钱的情况出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