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88》
导言:
刚经历了七夕“爱的暴击”,各位宝宝们还好吗?
“莫文蔚的《阴天》,周杰伦的《晴天》,都不如你和我聊天。”后台有你们的留言陪伴,伞君的七夕也并不孤单哦。
可就在这个本该泛着粉红泡泡的节日里,让有些妹子默念“求求你,还我个梁静茹的《宁夏》”吧!
8月17日是我国的七夕佳节,又逢周五,一时间各大商场、电影院、餐厅、宾馆人满为患,玫瑰花身价倍增。
七夕当天某知名花店门口的花海
除了成双成对的男女借此机会增近感情外,“单身狗”们也开始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一场名曰“七夕”的求爱巨制大片即将上演!
《你的名字》
然而,这场本该泛着甜蜜泡泡的大片里,也不乏一些惹人不适的桥段。
比如那些让被告白者拒绝无能的求爱方式以及戏超足的围观群众。
下面作者将镜头切换到大学校园,来和大家聊聊这场大片中,那些被没有好感的追求对象高调示爱,又被热心群众高呼“在一起”的主角们。
一出好戏
似乎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喊楼”故事。
最初"喊楼"被称为"毕业叫",即在毕业离校之时,学生们相约到同系同学宿舍楼下大声叫出心中的不舍与祝福。
这种情感宣泄方式广泛流行于各大高校,在青春的荷尔蒙的催动下,喊楼早已不再仅限于毕业季。
少年少女们以“喊楼”的方式向心里的ta表达爱意。
喊楼的男生,在一群哥们的簇拥下,涨红着脸,越过宿管阿姨投来的幽幽的目光,眼神锁定在那个阳台。
(女生宿舍楼下)
被喊楼的女生,早已被像叽叽喳喳的雀儿一般的姑娘们围住,看不清表情。
女孩子们都悄悄来到了阳台,想一睹“喊楼者”真容;男生们默默在“喊楼者”旁停住了脚跟,想瞧瞧他等到的是女孩的芳心还是一瓢“洗脚水”。
一出好戏。
(场面堪比演唱会现场)
“没有喊过楼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那么在“喊楼”的当事双方心中,他们自己是否如路人眼中那般勇敢或是幼稚;有魅力或是“骚气”呢?
我们采访到了H大中曾经一次“喊楼”故事中的男女主角。
刘丽是英语专业的女孩,开学大四的她现在正准备跨专业考研。
面容姣好性格开朗的她从小便有很好的“异性缘”。大一入学军训结束后,她迎来了最“隆重”的一场告白。现在她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是记忆犹新:
“那是我们军训的最后一天,欢送完教官回到寝室差不多也快十点钟了。我换好衣服准备和室友一块去洗漱,听到楼下闹哄哄的,好像有人在喊我的名字。
我当时没有很在意,后来起哄的声音越来越大。先是一群人喊我的名字,然后一个男生很大声地说一些‘很喜欢你’之类的‘土味情话’…
我们寝室当时就炸了,我的室友跑到阳台,非常惊喜地和我说‘你看真的有一个男生站在我们楼下哎!’,她们都想拉我到阳台。
北大男生的“灯光”表白(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我当时脸就烧起来了,不想到阳台,但心里又有点好奇,就凑到靠阳台的窗子那边。我们住三楼,晚上也黑,一点也没看清那个男生的长相,但听声音我大致知道是谁。
我们经常和刑司的一个班一块训练,休息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常和我搭讪还要了我的联系方式。我能感觉到他对我有好感,但没想到…”
那天,不管室友们怎么“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刘丽一直都没回应那个男生,也没敢下楼洗漱,直接上了床钻进被子里。而外面的叫喊喧嚣声,在快十一点钟寝室熄灯前也渐渐偃旗息鼓。
在室友们恨铁不成钢的叹息声和盥洗间女孩们窃窃私语的讨论声中,心乱如麻的刘丽久久没能入睡。
听到我们想知道当年的故事,刘丽口中的那个男孩,“喊楼”的男主角李飞笑得有点尴尬。
他似乎不太愿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那时候太冲动了,呵呵。
我们班男生多,军训的时候男孩子们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女孩身上。和我们一块训练的外语学院有个女孩漂亮也大方,是我们当时聊的最多的女孩。
我当时好像是以一块去哪个社团面试的借口找她要了联系方式,她也就直接把微信给了我。我们班那些男生知道了就都说我‘有戏’,怂恿我去表白。
带我们的教官就是我们大三的国防生学长,和我们很熟。他说‘没有喊过楼的大学是不完整的’,他的女朋友就是他‘喊’来的。
《快把我哥带走》
我也觉得男生要更主动一点,想到军训结束后见面也比较难了,就更要抓住机会。我找教官要了他的那个话筒,等在她们楼下的自行车棚。看到她上楼了就准备开始行动。
但我问教官借话筒的事很快被我室友传到了班群里,我还没从车棚出来就有一群人候在她楼下了。他们看到我就先是一阵起哄,其实我当时都有点想放弃了,但又觉得太怂了。
之后就像军训拉歌一样,他们喊一句她的名字,我喊一句….
我身边的人越围越多,她那栋楼也开始闹起来,但她一直都没出来,我心里就知道应该是凉了。之后折腾到快要熄灯了,她们楼的宿管阿姨来撵我们走,看热闹的人也慢慢散去,我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回去之后,为了躲避室友们的追问。李飞也是没洗漱就爬上了床。“我当时也是头脑混乱,微信上给她发了个‘对不起’。”
《请回答1988》
别人口中的故事
刘丽没有回复李飞的微信,也没有删除李飞。
之后两人除了一起上过一节全校公选课之外,也就没了交集。那次失败的喊楼对两个人有着微妙的影响。
刘丽在一小段时间内成为了8号楼的知名人物,无论是在楼梯还是盥洗间还是浴室,都有黏在她身上的目光。
《匆匆那年》
她头疼的还有室友们在很久之后的寝室聚餐上还是会好奇她当时为什么那么躲避。
而刘丽听到最多的评论就是:
“她一看就被很多男生追过,被喊楼可能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才那么淡定。”
刘丽对此哭笑不得。
她其实并不擅长处理和被自己拒绝的男生的关系。很多男生就像李飞一样,沉睡在她的微信通信录里,面对旁观者的口舌,她总是选择躲避。
“我觉得这件事情早就结束了。但是挺久之后,我们大三的时候,我和我男友一块吃饭,遇到我的同学们,她们会调侃我男友,‘你女朋友之前被人喊过楼啊,可受欢迎了!你可要好好待她!’”
“我其实是觉得被人喊楼表白没什么,而且事情在就过去了。怎么大家记得这么清楚呢?”刘丽有些无奈。
同样无奈的还有李飞。
在一小段时间里,他成为了班级男生群嘲的对象。
“之后我遇到喜欢的女孩,就是水到渠成后我简单地向她表白。她知道我曾经给别人喊过楼后,有一点点不开心。”李飞坦言。
“如果能重来的话,我肯定不会喊楼啊。而且我觉得那种在女生寝室楼下弹琴唱歌、摆心型蜡烛也是一个道理。
这些浮夸的方式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女孩早就被吓跑了,然后这些黑历史都成了别人口里的故事。”
李飞瞄了一眼旁边埋头看书的女友,说的很认真。
被绑架的爱,不要也罢
刘丽和李飞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大学校园,却代表了一种普遍的“被绑架的爱”。
示爱者在公共场合,以如“喊楼、摆蜡烛”等方式高调示爱,便已经开始引起路人的注意,借助着旁观者“围观的力量”,将选择的压力转移到对方身上——如果表白成功,皆大欢喜;而被表白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往往难以直接拒绝,并且拒绝了之后将要承担第二种绑架,这种绑架来自旁观者,受害者仍主要是被表白者。
《匆匆那年》
不仅是吃瓜群众会为被表白者暗暗贴上“故作清高、不识好歹”的标签,ta们还要为这段不想开始的感情继续接受来自别人的盘问。
其实这种绑架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表白者,尤其是失败了的表白者,ta们同样会被认为是轻浮不靠谱,以及得到一些实为嘲讽的同情。
其实,对心仪之人直接大胆的表白没有任何问题,但情感是两个人的事情,意图借助旁人的压力使对方答应,难道不是“强扭的瓜不甜”吗
同样,作为旁观者,我们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法遏制的好奇心,但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对他人的情感私事,我们应该“强势围观、鼓掌喝彩”并“妄下评论”吗?
只愿各位故事的主角或是故事的旁观者,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不被绑架的爱。
P.S.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音欠
新闻+法学。爱笑爱玩爱发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