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摔跤吧!爸爸》原型的侄女亚运夺冠 但印度体育不只需要这一个“爸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摔跤吧!爸爸》原型的侄女亚运夺冠 但印度体育不只需要这一个“爸爸”

坐拥13亿人口,GDP增速颇高,但是印度的体育数十年如一日的扶不起。

印度的选手维内什获得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金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去年在中国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今年在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上演了续集。

8月20日,印尼雅加达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决赛中,来自印度的24岁选手维内什以6比2战胜了日本选手入江雪,摘得金牌。

巧合的是,维内什正是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男主的原型、前印度摔跤选手马哈维亚的侄女。

2017年下半年大火的这部体育电影,由影星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现实中确有其人。年轻时,马哈维亚是是一名出色的摔跤手,拿过印度全国冠军。在职业生涯无法继续后,他原本希望培养自己的儿子来延续梦想。无奈,马哈维亚和妻子总共生了4个女儿。

梦想眼看就要破灭,但此时,他突发奇想,决心把活泼好动的女儿们培养成职业摔跤选手。

《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将两个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

在印度,平民家庭的女性从事职业体育是一件难以被接受的事情。马哈维亚的想法遭到了家庭反对和社会的质疑。但是他没有屈服于众口,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搭建场地、出钱送女儿去参加比赛,最终四个女儿中有三个成为了世界冠军。

其中,大女儿Geeta Phogat,在2010年获得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55公斤级比赛冠军,是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获得摔跤冠军的女运动员,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格的印度女摔跤手;二女儿 Babita Kumari,则在2014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的金牌,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三女儿 Ritu Phogat在2016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现在看来,严父兼教练马哈维亚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女儿,也照顾到了侄女们。

赛后,维内什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叔叔(马哈维亚)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我们摔跤,(我们)从那时候就进行了非常艰苦的训练,我们心中始终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赢得奖牌,不能输,这个强烈的信念从很小就根植于心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维内什从小生活的哈里亚纳邦被认为是印度重男轻女思想最严重,观念最保守的地区之一。女孩子抛头露面去练摔跤,要面对许多外界非议。这种看法在整个印度社会也是主流观念。

《摔跤吧!爸爸》的主演阿米尔•汗就曾表示:“我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关于女权的,之前印度有很多女婴被流产掉,男女童出生比例非常失衡,我觉得这是社会问题,值得大家反思,政府也该重视这个话题……在印度有很多女性性别歧视问题,希望用这部影片,实现改善女童、妇女社会地位的目的。”

其实,印度的女运动员面对的压力不仅来自她们的性别,还有“运动员”这层身份。

和中国曾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观念类似,在印度的主流文化中,通过读书提升社会阶层是父母对于孩子普遍期待,而从事体育这样的“体力活”,并不为大多数家庭所认可。

印度社会对于体育的不重视,从印度在国际大赛上的成绩就可以窥见。

1951年,第一届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举办,东道主印度取得1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二名。此后,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再也无缘亚运会金牌榜前三。最近三届亚运会(卡塔尔、广州、仁川),印度分别位列金牌榜第8、第6和第8名,每届的金牌数不到中国金牌数的十分之一。

印度在奥运会赛场上曾经28年没有奖牌入账。

在奥运会赛场上,印度自1920年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从未缺席,但是总共只拿到了9枚金牌(8枚来自印度最擅长的体育项目——曲棍球),在1980-2008年间,印度更是28年没有任何奥运奖牌入账。射击运动员阿纳夫·宾德拉(Abhinav Bindra)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子十米气步枪冠军,是印度在奥运赛场上第一块个人项目金牌。

印度陷入了和中国“14亿人找不出11个能踢球的”一样的悖论。坐拥13亿人口,GDP增速颇高,但是印度的体育数十年如一日的扶不起。

看过《摔跤吧!爸爸》的人,肯定对电影的一处情节气愤不已:马哈维亚带着女儿去当地体育管理局申请经费,希望买一块专业的摔跤垫,但是脑满肠肥的官员吃着小零食、干脆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政府对于体育的漠视,吝啬于体育投资,是制约印度体育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因。不少印度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甚至需要自己筹钱支付差旅,因为政府给每个奥运选手的平均投资相当有限。

不愿意给运动员花钱,政府在体育基础设施上也没有多大方。不少有天赋的运动员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训练,没有专业的教练指导,也缺乏从体校到国家级体育训练中心的成熟运动员培养体系,至于西方的职业化体育模式更是无从谈起。

此外,如前文所说,印度的文化和宗教观念也限制了体育运动在民间的普及。体育作为“体力劳动”,不为上流社会和种姓所认可,而希望突破社会阶层限制的普通家庭,更不会让孩子放弃读书、考学、当医生和律师的道路,去做一名辛苦且回报甚少的运动员。

不过,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全球共通的语言,近年来也在逐渐叩开印度的大门。

在印度的高新科技重镇班加罗尔,程序员们的生活和地球另一端的硅谷颇为类似,白天伏案写代码,下班或者午休,走进公司周围大大小小的健身房,用挥汗如雨来进行放松。

而印度的职业体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由英国殖民者引进的板球,已经成为印度的全民运动,印度至少有7亿多的人口每年至少打4次板球,85%的人关注板球赛事。2008年印度还创办了印度超级板球联赛(IPL)。据财经类媒体Quartz报道,IPL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火爆的联赛,2014年联赛的价值就已经达到了72亿美元。

印度足球超级联赛创立于2014年。

此外,羽毛球、网球、曲棍球、足球等运动也都组建了自己的职业联赛,其中创立于2014年的印度足球超级联赛,赛季最高上座率一度超过27000人,不过近年来又出现了下滑。

另外,海外联赛也开始重视印度。NBA在2017年,分别在孟买和首都新德里开设了篮球学校,将用来培养顶尖篮球运动员。去年,总决赛MVP凯文·杜兰特还来到印度的篮球学校和小球员进行教学互动。

虽然,体育具有水滴石穿的渗透力量,但是印度体育若想获得快速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马哈维亚这样一个“爸爸”。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摔跤吧!爸爸》原型的侄女亚运夺冠 但印度体育不只需要这一个“爸爸”

坐拥13亿人口,GDP增速颇高,但是印度的体育数十年如一日的扶不起。

印度的选手维内什获得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金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去年在中国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今年在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上演了续集。

8月20日,印尼雅加达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决赛中,来自印度的24岁选手维内什以6比2战胜了日本选手入江雪,摘得金牌。

巧合的是,维内什正是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男主的原型、前印度摔跤选手马哈维亚的侄女。

2017年下半年大火的这部体育电影,由影星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现实中确有其人。年轻时,马哈维亚是是一名出色的摔跤手,拿过印度全国冠军。在职业生涯无法继续后,他原本希望培养自己的儿子来延续梦想。无奈,马哈维亚和妻子总共生了4个女儿。

梦想眼看就要破灭,但此时,他突发奇想,决心把活泼好动的女儿们培养成职业摔跤选手。

《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将两个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

在印度,平民家庭的女性从事职业体育是一件难以被接受的事情。马哈维亚的想法遭到了家庭反对和社会的质疑。但是他没有屈服于众口,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搭建场地、出钱送女儿去参加比赛,最终四个女儿中有三个成为了世界冠军。

其中,大女儿Geeta Phogat,在2010年获得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55公斤级比赛冠军,是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获得摔跤冠军的女运动员,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格的印度女摔跤手;二女儿 Babita Kumari,则在2014年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的金牌,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三女儿 Ritu Phogat在2016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

现在看来,严父兼教练马哈维亚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女儿,也照顾到了侄女们。

赛后,维内什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叔叔(马哈维亚)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我们摔跤,(我们)从那时候就进行了非常艰苦的训练,我们心中始终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赢得奖牌,不能输,这个强烈的信念从很小就根植于心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维内什从小生活的哈里亚纳邦被认为是印度重男轻女思想最严重,观念最保守的地区之一。女孩子抛头露面去练摔跤,要面对许多外界非议。这种看法在整个印度社会也是主流观念。

《摔跤吧!爸爸》的主演阿米尔•汗就曾表示:“我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关于女权的,之前印度有很多女婴被流产掉,男女童出生比例非常失衡,我觉得这是社会问题,值得大家反思,政府也该重视这个话题……在印度有很多女性性别歧视问题,希望用这部影片,实现改善女童、妇女社会地位的目的。”

其实,印度的女运动员面对的压力不仅来自她们的性别,还有“运动员”这层身份。

和中国曾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观念类似,在印度的主流文化中,通过读书提升社会阶层是父母对于孩子普遍期待,而从事体育这样的“体力活”,并不为大多数家庭所认可。

印度社会对于体育的不重视,从印度在国际大赛上的成绩就可以窥见。

1951年,第一届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举办,东道主印度取得1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二名。此后,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再也无缘亚运会金牌榜前三。最近三届亚运会(卡塔尔、广州、仁川),印度分别位列金牌榜第8、第6和第8名,每届的金牌数不到中国金牌数的十分之一。

印度在奥运会赛场上曾经28年没有奖牌入账。

在奥运会赛场上,印度自1920年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从未缺席,但是总共只拿到了9枚金牌(8枚来自印度最擅长的体育项目——曲棍球),在1980-2008年间,印度更是28年没有任何奥运奖牌入账。射击运动员阿纳夫·宾德拉(Abhinav Bindra)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子十米气步枪冠军,是印度在奥运赛场上第一块个人项目金牌。

印度陷入了和中国“14亿人找不出11个能踢球的”一样的悖论。坐拥13亿人口,GDP增速颇高,但是印度的体育数十年如一日的扶不起。

看过《摔跤吧!爸爸》的人,肯定对电影的一处情节气愤不已:马哈维亚带着女儿去当地体育管理局申请经费,希望买一块专业的摔跤垫,但是脑满肠肥的官员吃着小零食、干脆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政府对于体育的漠视,吝啬于体育投资,是制约印度体育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因。不少印度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甚至需要自己筹钱支付差旅,因为政府给每个奥运选手的平均投资相当有限。

不愿意给运动员花钱,政府在体育基础设施上也没有多大方。不少有天赋的运动员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训练,没有专业的教练指导,也缺乏从体校到国家级体育训练中心的成熟运动员培养体系,至于西方的职业化体育模式更是无从谈起。

此外,如前文所说,印度的文化和宗教观念也限制了体育运动在民间的普及。体育作为“体力劳动”,不为上流社会和种姓所认可,而希望突破社会阶层限制的普通家庭,更不会让孩子放弃读书、考学、当医生和律师的道路,去做一名辛苦且回报甚少的运动员。

不过,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全球共通的语言,近年来也在逐渐叩开印度的大门。

在印度的高新科技重镇班加罗尔,程序员们的生活和地球另一端的硅谷颇为类似,白天伏案写代码,下班或者午休,走进公司周围大大小小的健身房,用挥汗如雨来进行放松。

而印度的职业体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由英国殖民者引进的板球,已经成为印度的全民运动,印度至少有7亿多的人口每年至少打4次板球,85%的人关注板球赛事。2008年印度还创办了印度超级板球联赛(IPL)。据财经类媒体Quartz报道,IPL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火爆的联赛,2014年联赛的价值就已经达到了72亿美元。

印度足球超级联赛创立于2014年。

此外,羽毛球、网球、曲棍球、足球等运动也都组建了自己的职业联赛,其中创立于2014年的印度足球超级联赛,赛季最高上座率一度超过27000人,不过近年来又出现了下滑。

另外,海外联赛也开始重视印度。NBA在2017年,分别在孟买和首都新德里开设了篮球学校,将用来培养顶尖篮球运动员。去年,总决赛MVP凯文·杜兰特还来到印度的篮球学校和小球员进行教学互动。

虽然,体育具有水滴石穿的渗透力量,但是印度体育若想获得快速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马哈维亚这样一个“爸爸”。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