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小玲
编辑:友 子
2018,流量小生扑街时代。
豆瓣9.7分的张黎,遇上邪魅歪嘴笑的杨洋,拍出了《武动乾坤》之村头二傻成长记;风光无两的鹿晗,搭配粉丝毫不待见的真人CP,演绎了如死水般毫无波澜的《甜蜜暴击》;至于skr的吴亦凡,则与梁朝伟一起贡献了《欧洲攻略》之影帝到底欠了多少外债。
上述作品,全部扑街,这个夏天,仅靠一张脸撑起一部作品的魔幻主义套路似乎彻底玩不动了。
流量明星的陨落,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当这些占据着“演员”和“偶像”双重身份的流量明星,由buff转变为bug,市场资源倾斜程度减缓,那些勤勤恳恳在不同题材里摸爬滚打的演员,终于拥有了更多走向大众的机会。
彭昱畅就是其中一员。
对于彭昱畅而言,《向往的生活》就是合适的时机碰上的合适综艺。骨朵数据显示,四位常驻嘉宾(黄磊、何炅、刘宪华、彭昱畅)中,彭昱畅获得了48.1%的好评,负向评价也是四人中最少的,仅为9.2%。这为他打开国民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从《闪光少女》里的初露锋芒,到《演员的诞生》演技得到认可、《向往的生活》收获大票路人缘,再到如今正在热映的《快把我哥带走》,这个以网剧起家的年轻演员正赶上“流量明星”红利衰减的好时机。
事实上,不止是彭昱畅,一直观众缘奇好的刘昊然、一夜爆红的朱一龙、不愿再次掺和《爱情公寓》的王传君等等,这些靠演技说话、拿的出作品的演员或许都能在这“老流量”衰退的端口迎来好时机。
演技在线,才能在流量加身的时候成为buff
彭昱畅,网剧起家、综艺走红的演员。
2015年,画面花红柳绿、以穷为营销的《太子妃升职记》是他出道的首部作品,光着小腿穿着黑纱、呆萌单纯的强公公是他演员生涯的第一个角色。之后彭昱畅陆续参演的都是此类网剧,水花与声量都不大,但胜在口碑,比如大众并不熟悉的《刺客列传》,豆瓣评分就有7.5。
事实上,目前正在热映的《快把我哥带走》也不是彭昱畅首次触电大荧幕,上一次是《闪光少女》。
虽然《闪光少女》没有获得预期的票房,也没能够使彭昱畅爆红,但首部电影作品就能有豆瓣7.3的好评,确实算得上他3年职业生涯里重要的一笔。
到了2018年,68届柏林电影节上,由胡波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获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彭昱畅在片中饰演了一个东北县城里的小混混。

拉一下豆瓣作品列表,这孩子的均分能超过7.4。但口碑一向无法与知名度画上符号,他真正实现从查无此人到有观众缘的新生代演技扛鼎,还是通过去年的综艺《演员的诞生》以及今年的《向往的生活》,前者证明了他的业务能力,后者则为他招揽了无数观众的好感。
与陶虹搭戏演绎《末代皇帝》,从青涩害羞的稚嫩少年跨越到历经世事变迁的中年“满洲皇帝”,在可爱小天使和冷漠杀人犯之间切换自如。
即使和实力派周一围、凌潇肃一起表演《投名状》,他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他饰演的是三弟,配角,从兄弟情深到针锋相对,短短的一小段,这中间的无奈和痛苦都被彭昱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反观宣传期就大肆鼓吹颠覆以往形象的杨洋。《武动乾坤》中的林动,为张黎的职业生涯最差豆瓣评分4.8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成功搞砸了导演豆瓣9.7分的招牌。那些地沟油一般油腻的表演,用力过度的向观众诠释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杨洋不仅没能演好林动,更没能演好灵动。(此处建议复习一下《仙剑奇侠传》的李逍遥)

直到今天,被“四大流量”刷屏的日子依然记忆犹新。但过去鹿晗、吴亦凡、杨洋、李易峰那些霸占荧屏的作品,成了观众诟病这批流量明星业务能力的实锤。
流量人气无法等同于业务能力,这几乎成为了大众对流量明星的认知。无论在各项指数、各类排行榜上飙升的有多快多高,贴着演员标签的流量明星一旦在业务上露怯,观众审美疲劳之后能给自然就只剩下嘲讽。
观众真的完全不给流量明星翻身的机会吗?那靠《一出好戏》被表扬的张艺兴是怎么回事?事实上,流量没有原罪,罪在只会瞪眼、撅嘴,生气靠吼、冷酷靠面无表情来表达的shi一样的业务能力。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小鲜肉到最后都能成为莱昂纳多,大多数都半道褪去光环成了所谓的昙花一现。最好的年纪,不说优质的作品,连勉强拿得出手的都没有,真是又尴尬又可惜。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作品的彭昱畅们迟早会突围。
前“流量”定义模糊,后“偶像”能否归位?
事实上,一直以来流量明星与演技差都是一对难分难舍的CP。正如鹿晗自己在媒体采访中对流量明星演技状态的看法一样——琢磨演技的时间太少。
他们搭上的是挣快钱的高铁,路上不仅没有减速带,也没有“提升演技”这一停靠站,任何消减速度的行为和态度都将被最大程度地削弱。
但这笔快钱能不能挣、好不好挣?最终还得取决于观众买不买账。今年之前,国内的“流量”本质是介于“偶像”和“演员”之间的四不像——和专业演员相比,他们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而和专业偶像相比,又没有足够的耐心。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流量明星”占据着“偶像”和“演员”的双重身份,企图两手抓,使得乱用替身、随意抠图等乱象丛生,哄抬市价的同时也就一并砸掉了自己的招牌。
一部能证明自己是实力派的作品都没有的女演员,都能笑眼迎迎地立起“拿一个大满贯”这种哗众取宠的flag,流量们对自我定位认知的偏差可见一斑。
事实上,诸如吴亦凡、鹿晗,谈个恋爱或者稍微减少活动,就会被“后来者居上”。因为这在本质上,违背了他们身上偶像属性的职业操守。
一个成功的偶像,更像是一个好“作品”,这是一笔贩卖想象的生意,扮演粉丝期盼的完美人设,一丝一毫都不能出错。微博大肆公开恋情还真人CP搭配演剧?那对不起,粉丝能给你的就只有暴击了。
应该承认,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流量”几乎就等于稳赚不赔。他们参演的剧集,即便烂到让人无言以对,也有大把的粉丝掏腰包买单、控评、刷数据。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色衰而爱弛,如今的“流量明星”一词被玩得就只剩下了贬义。

有趣的是,今年之后,从选秀节目中快速崛起的新流量们,似乎正在慢慢将“流量”摆放回“偶像”的位置。诸如蔡徐坤、范丞丞等大有要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势头。
就像华妃的台词,“宫里的女人真多啊”,偶像派鲜肉就像宫斗剧里的秀女,层出不穷,貌美如花更是比比皆是。
这些活跃在各种造星场景下的新型流量们,用“全民制作人”的概念,刷新了对粉丝经济运营的认知。
但是,基于观众不愿再为“流量+IP”的劣质作品买单的现状,“偶像”能否更纯粹的扮演“偶像”的角色?要知道,做“偶像”考验的从来都是整个团队的运营能力。
《偶像练习生》导演陈刚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真正让年轻群体追寻和依托的是爱豆的魅力、言行和价值观。“偶像”作为一个人物IP,“魅力、言行和价值观”都属于团队运营的部分,包装准确和运营得当才能收获垂青。只是,这些带着厚厚美颜滤镜的粉丝能有多长情,就不得而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