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票房服务费600天63亿,别让它成了业内人的数字游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票房服务费600天63亿,别让它成了业内人的数字游戏

服务费的明天在哪?

作者 :坦克

实行了600天,每买一张票就要交2-5元的服务费,累计超过了63亿。

服务费缘何诞生?

自2011年开始,国产电影票房逐渐进入指数级的爆炸性增长,连续多年票房增长率高于25%,2015年较2014年更是大涨48%。然而,正当人们欢欣鼓舞的预期2016年全年票房有望继续保持35%以上的增长率,达到600亿的历史新高度时,现实却给了人们当头一棒,高开低走的2016年影市在上半年经历了《美人鱼》的大爆后,下半年开始走入下坡,最终全年票房仅仅入账454亿,较2015年增长3%。

在此背景下,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服务费这一新的票房统计的增加,无疑对于本来缓慢增长的票房大盘,有着完美的促进作用。

从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8月24日,服务费已经在内地影市实行长达整整600天,共计63.39亿,这已经比2009年大盘62.09亿的总票房还要高了。

什么是服务费?服务费在发行票务端扮演着什么角色?服务费的未来在哪儿?我们在这儿和大家一同探讨。

服务费的诞生

虽然服务费是从去年1月1日开始计算,但是真正正式开始启用的日期,是去年的1月25日。

2017年1月22日,艺恩发表【2016中国电影票房究竟是多少?艺恩给你算清楚】一文。正式建议国家电影专资办相关负责人及主管业务部门:更改票房统计口径,将购票电商服务费增加进票房统计范畴!

文章称:基于中国线上购票市场的成熟及服务的完善,收取服务费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大环境下,将服务费作为票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票房统计条件已经具备。而且该统计方法的升级也有利于规范服务费的核算方法和分成体系,理顺电商平台、售票系统及影院院线的合作关系。

声明发布后,当时的大多数的在线票务平台也都积极表态,支持新政策。

猫眼CEO郑志昊对该方法给予高度评价。除此以外,时任微影时代CEO林宁和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徐勇明也都赞成此种做法。

1月25日,电商服务费正式启用,而1月1日至1月24日的票房也逐渐修改为带有票房服务费的综合票房。

从去年1月到今年7月的票房服务费来看,19个月总分账票房948.17亿,总服务费59.74亿,占比6.30%。而这些服务费,都流入了猫眼、淘票票、娱票儿(前)、格瓦拉(前)、百度糯米、微博电影等在线网售平台。

从各月的大盘服务费占比可以看出2017年1月,2017年4月和2018年2月的服务费占比较低,因为1月2月是每年最火爆的春节档,三四五线占比增加,甚至许多县城、小镇影院还不支持线上购票,最终导致线下购票占比增加,服务费占比自然较低,而2017年4月,目前的引进片冠军《速度与激情8》也属于线下售票占比较高,服务费占比较低的影片。

而大盘服务费占比最高的今年1月份,则因为拥有《无问西东》《前任3》两部服务费占比顶尖的大体量影片。今年暑期档的7月份,因为《我不是药神》高达6.91%的服务费占比,月度大盘的票房服务费占比同样较高。

从单片服务费占比来看,一般的商业片服务费占比一般都维持在5-7%左右。从档期分布来看,非春节档的国产电影一般网售占比较高,从而拥有较高的服务费占比。而春节档的《西游伏妖篇》《捉妖记2》等片则服务费占比低于平均值的6.22%。

此外,主旋律影片的服务费占比低于2%,《龙之战》的服务费占比甚至只有0.25%,其票房含水度可见一斑。

电商服务费——中国独创的发明

事实上,中国在实行增加电影票房服务费之前,已经不是百分百的纯票房了。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票房分账规则,应该先行缴纳总票房5%的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相关税费3.3%之后, 才可算真正的分账票房,也就是净票房。

之后,这91.7%总票房才会进行二次分账,一般情况下影院院线抽成57%,出品发行方分成43%。

最后,影院院线要按照影院和院线方的比例继续分账,这会根据是否是加盟影管等协议自主分账;而出品制作方也会和影片发行方进行分账,发行方一般会获得净票房的2-6%不等的发行代理费。

这从而也就造成了中国票房含金量低的事实,而不含任何杂质的北美票房,则会给片方带来更高的收益。

但同样,在海外的其他国家的电影票房也会含有“杂质”,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买电影票都要收消费税,但是也会因国家而异,比如新加坡会把这部分消费税也计入票房,但是日本计算票房不会计入消费税。另外印度、泰国的电影票房里,也含有娱乐税,虽然各个国家的税率迥异,但是大多也会计入总票房。

但是,大多数国家没有像中国内地拥有成熟统一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比如北美都是院线自己预售APP,类似目前我国的万达APP、CGV在线购票,所以,将电商服务费纳入票房统计,在全世界唯独我国存在。

加入了票房服务费的票房,就会前前后后一共经历四次分账,电影票房要先和电商分、再给国家交税、再和院线影院分,最终才能与发行方分成。

服务费的明天在哪儿?

在去年的1月25日,服务费诞生之初,可以说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是持反对意见的,“面子工程”、“多此一举”的呼声不绝于耳。

的确,去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约为144.6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144.96亿元基本持平。而若拿掉服务费这一项,今年一季度票房仅为135.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6%,网络售票服务费起到了明显“遮羞布”的作用。

随着2017年下半年中国电影票房整体大盘的提升,服务费逐渐失去“大盘遮羞”的作用,而变成了许多电影片方自吹自擂的工具:由于有着6.3%平均服务费的加持,2017年之后的电影,打破各个票房纪录的难度也相对降低,不少影片拿着【综合票房】打破2017年之前【分账票房】的所谓破纪录成绩发大字报出来炫耀,完全没有了当初痛斥服务费“面子工程”的狠劲儿。

设置服务费的初衷,是有利于规范服务费的核算方法和分成体系,理顺电商平台、售票系统及影院院线的合作关系。然而一年半过去了,这个合作关系是否又有改善呢?

可以看出,电商平台与影院院线之间,依旧存在着较深的积怨。已经诞生600天的中国电影票房电商服务费,它所承担的责任依旧道阻且长。

但有所忧虑的是,对于大多数业内人士,已经默默接受了服务费计入总票房的这一设定,越来越多的行业讯息新闻,甚至票房数据分析,也只是简单的一句票房,而不是严谨的分辨综合票房还是分账票房,这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真的是好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票房服务费600天63亿,别让它成了业内人的数字游戏

服务费的明天在哪?

作者 :坦克

实行了600天,每买一张票就要交2-5元的服务费,累计超过了63亿。

服务费缘何诞生?

自2011年开始,国产电影票房逐渐进入指数级的爆炸性增长,连续多年票房增长率高于25%,2015年较2014年更是大涨48%。然而,正当人们欢欣鼓舞的预期2016年全年票房有望继续保持35%以上的增长率,达到600亿的历史新高度时,现实却给了人们当头一棒,高开低走的2016年影市在上半年经历了《美人鱼》的大爆后,下半年开始走入下坡,最终全年票房仅仅入账454亿,较2015年增长3%。

在此背景下,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服务费这一新的票房统计的增加,无疑对于本来缓慢增长的票房大盘,有着完美的促进作用。

从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8月24日,服务费已经在内地影市实行长达整整600天,共计63.39亿,这已经比2009年大盘62.09亿的总票房还要高了。

什么是服务费?服务费在发行票务端扮演着什么角色?服务费的未来在哪儿?我们在这儿和大家一同探讨。

服务费的诞生

虽然服务费是从去年1月1日开始计算,但是真正正式开始启用的日期,是去年的1月25日。

2017年1月22日,艺恩发表【2016中国电影票房究竟是多少?艺恩给你算清楚】一文。正式建议国家电影专资办相关负责人及主管业务部门:更改票房统计口径,将购票电商服务费增加进票房统计范畴!

文章称:基于中国线上购票市场的成熟及服务的完善,收取服务费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大环境下,将服务费作为票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票房统计条件已经具备。而且该统计方法的升级也有利于规范服务费的核算方法和分成体系,理顺电商平台、售票系统及影院院线的合作关系。

声明发布后,当时的大多数的在线票务平台也都积极表态,支持新政策。

猫眼CEO郑志昊对该方法给予高度评价。除此以外,时任微影时代CEO林宁和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徐勇明也都赞成此种做法。

1月25日,电商服务费正式启用,而1月1日至1月24日的票房也逐渐修改为带有票房服务费的综合票房。

从去年1月到今年7月的票房服务费来看,19个月总分账票房948.17亿,总服务费59.74亿,占比6.30%。而这些服务费,都流入了猫眼、淘票票、娱票儿(前)、格瓦拉(前)、百度糯米、微博电影等在线网售平台。

从各月的大盘服务费占比可以看出2017年1月,2017年4月和2018年2月的服务费占比较低,因为1月2月是每年最火爆的春节档,三四五线占比增加,甚至许多县城、小镇影院还不支持线上购票,最终导致线下购票占比增加,服务费占比自然较低,而2017年4月,目前的引进片冠军《速度与激情8》也属于线下售票占比较高,服务费占比较低的影片。

而大盘服务费占比最高的今年1月份,则因为拥有《无问西东》《前任3》两部服务费占比顶尖的大体量影片。今年暑期档的7月份,因为《我不是药神》高达6.91%的服务费占比,月度大盘的票房服务费占比同样较高。

从单片服务费占比来看,一般的商业片服务费占比一般都维持在5-7%左右。从档期分布来看,非春节档的国产电影一般网售占比较高,从而拥有较高的服务费占比。而春节档的《西游伏妖篇》《捉妖记2》等片则服务费占比低于平均值的6.22%。

此外,主旋律影片的服务费占比低于2%,《龙之战》的服务费占比甚至只有0.25%,其票房含水度可见一斑。

电商服务费——中国独创的发明

事实上,中国在实行增加电影票房服务费之前,已经不是百分百的纯票房了。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票房分账规则,应该先行缴纳总票房5%的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相关税费3.3%之后, 才可算真正的分账票房,也就是净票房。

之后,这91.7%总票房才会进行二次分账,一般情况下影院院线抽成57%,出品发行方分成43%。

最后,影院院线要按照影院和院线方的比例继续分账,这会根据是否是加盟影管等协议自主分账;而出品制作方也会和影片发行方进行分账,发行方一般会获得净票房的2-6%不等的发行代理费。

这从而也就造成了中国票房含金量低的事实,而不含任何杂质的北美票房,则会给片方带来更高的收益。

但同样,在海外的其他国家的电影票房也会含有“杂质”,印尼、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买电影票都要收消费税,但是也会因国家而异,比如新加坡会把这部分消费税也计入票房,但是日本计算票房不会计入消费税。另外印度、泰国的电影票房里,也含有娱乐税,虽然各个国家的税率迥异,但是大多也会计入总票房。

但是,大多数国家没有像中国内地拥有成熟统一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比如北美都是院线自己预售APP,类似目前我国的万达APP、CGV在线购票,所以,将电商服务费纳入票房统计,在全世界唯独我国存在。

加入了票房服务费的票房,就会前前后后一共经历四次分账,电影票房要先和电商分、再给国家交税、再和院线影院分,最终才能与发行方分成。

服务费的明天在哪儿?

在去年的1月25日,服务费诞生之初,可以说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是持反对意见的,“面子工程”、“多此一举”的呼声不绝于耳。

的确,去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约为144.6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144.96亿元基本持平。而若拿掉服务费这一项,今年一季度票房仅为135.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6%,网络售票服务费起到了明显“遮羞布”的作用。

随着2017年下半年中国电影票房整体大盘的提升,服务费逐渐失去“大盘遮羞”的作用,而变成了许多电影片方自吹自擂的工具:由于有着6.3%平均服务费的加持,2017年之后的电影,打破各个票房纪录的难度也相对降低,不少影片拿着【综合票房】打破2017年之前【分账票房】的所谓破纪录成绩发大字报出来炫耀,完全没有了当初痛斥服务费“面子工程”的狠劲儿。

设置服务费的初衷,是有利于规范服务费的核算方法和分成体系,理顺电商平台、售票系统及影院院线的合作关系。然而一年半过去了,这个合作关系是否又有改善呢?

可以看出,电商平台与影院院线之间,依旧存在着较深的积怨。已经诞生600天的中国电影票房电商服务费,它所承担的责任依旧道阻且长。

但有所忧虑的是,对于大多数业内人士,已经默默接受了服务费计入总票房的这一设定,越来越多的行业讯息新闻,甚至票房数据分析,也只是简单的一句票房,而不是严谨的分辨综合票房还是分账票房,这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真的是好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