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ST板块集体自救两日狂飙 国资“扫货”壳市场再升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ST板块集体自救两日狂飙 国资“扫货”壳市场再升温

本周以来,ST板块的表现让人惊诧: 21日和22日,处于交易的83只ST股涨幅超4%的分别多达18只和16只。

作者:安丽芬、董晓静

近日,处于冰冷期许久的ST板块突然集体飙涨,壳市场再度升温。

“最近有很多质量不错的上市公司找过来要卖壳,多数是大股东出现了资金危机。”8月23日,上海某券商并购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好公司都难以生存,这种情况太不正常了。

本周以来,ST板块的表现让人惊诧: 21日和22日,处于交易的83只ST股涨幅超4%的分别多达18只和16只。*ST三维(000755.SZ)、*ST安泰(600408.SH)、*ST安煤(600397.SH)等多只ST股连续两日涨停。

业内投行人士指出,表面看,ST板块集体大涨跟超跌反弹、摘星脱帽预期等有密切关系;而从更隐秘的一级市场看,则是近期“爆仓股”频现,大股东资金不支不得不寻求卖壳,而实力国资公司蜂拥买壳,导致壳市场再度升温。

ST板块“求生欲”爆棚

遭遇监管重拳首当其冲的ST板块,从去年3月就一路断崖式下跌。彼时,本轮调整前ST板块指数最高为2017年3月17日的2352.42点,至8月20日创下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1008.55点,跌幅高达57%。

连指数都被“膝盖斩”了,ST个股更是“惨不忍睹”。

Wind数据显示,从2017年3月17日到2018年8月20日,ST个股跌幅超过40%多达77只,占总ST股数的86.52%。其中,跨国造假的*ST百特(002323.SZ)成为两市“跌幅王”,从17.27元/股一口气跌到1.31元/股,跌幅高达92.4%;其次是财务造假的*ST保千(600074.SH),跌幅高达90.8%。

另外,*ST凯迪(000939.SZ)、*ST富控(600534.SH)、*ST巴士(002188.SZ)等12只ST个股跌幅均超80%。

“从股价看,ST板块过去一年多一直在跌,随便一只就被腰斩了,也是过往跌得最凶的一个板块。此次反弹也算是一波小型的超跌反弹。”8月23日,北京某大型私募投资经理表示。

经历了8月20日的板块指数最低点,ST板块经历了久违的两日狂飙。21日和22日,处于交易的83只ST股涨幅超4%的分别多达18只和16只。*ST三维、*ST安泰、*ST安煤等多只ST股连续两日涨停。

“此次ST板块的大涨,有两方面的背景:第一,近两天大盘触底回升;第二,ST板块在之前市场行情下行时,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是跌幅最为惨烈的板块。”8月23日,北方某券商分析师指出,另外,正值中报披露期,ST板块摘星脱帽预期强烈。

在退市制度、借壳新规等严格制度下,ST股起死回生更加艰难,因此今年的ST板块求生欲更为强烈。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共有27家ST公司发布中报,其中15家净利润为正,利润最高的*ST钒钛(000629.SZ)高达11.5亿元。

除了通过自己经营改善业绩,绝大部分ST公司也获得政府“输血”救助。比如*ST安煤拿到政府补助多达1.1亿元,其余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几乎均拿到数额不等的政府补助。

另外,除了政府补贴“输血”,资产置换、卖房、卖地、卖子公司、卖股票也成为自救的重要手段。比如,*ST三维进行资产置换并欲更名山西路桥、*ST河化清仓万华化学股票等。

“对ST板块炒作依然风险不小,ST板块的投资与公司的基本面、一些重大事项的变化密切相关,对于ST板块投资的信心还要依靠更多的对公司深入调研、并购重组政策和退市政策的了解等。”上述分析师指出。

不过,经历两日狂飙的ST板块,8月23日出现回调,整体微跌0.32%。当日,有7只个股涨幅超4%,5只个股则跌停。其中,深陷疫苗造假案的*ST长生(002680.SZ)拉出第28个一字跌停板。

壳市场回暖

壳市场升温离不开买卖双方,而眼下的壳交易比以往更显“急促”。

“最近有很多质量不错的上市公司找过来要卖壳,多数是大股东出现了资金危机,急着找到买家自救;股价跌得这么厉害,目前也算是不错的时机。因此,这段时间有很多买家在找壳,有些还是地方国资。”上述并购人士透露,实际上目前很多国资都已出手买壳了,有利于地方资产证券化以及政绩的提升。

今年以来,在本波壳买家中,国资公司成为一支主力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约2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被转让给了国资背景的机构,总市值已超千亿元。比如*ST天业(600807.SH)、*ST尤夫(002427.SZ)、和晶科技(300279.SZ)、联建光电(300269.SZ)、金一文化(002721.SZ)等股权买家均为国资公司。

眼下,随着股市的持续低迷,一些遭遇资金危机的大股东频频“断股自救”,协议转让有增无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仅8月份以来,已有31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协议转让的相关公告,包括协议转让签署协议、过户、登记、转让进展、补充协议等,有些属于部分协议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有些则是将控制权悉数转让。

“壳公司的二级市场表现跟政策密切相关。此前,借壳新规、重组新规、退市新规等严政导致壳价值暴贬;而现在长油、创智5这些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出现进展、国资公司蜂拥买壳以及创业板类借壳有放行案例等,让壳交易升温有了新的基础。”上述并购人士指出,尤其是国资蜂拥买壳,对市场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ST板块集体自救两日狂飙 国资“扫货”壳市场再升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ST板块集体自救两日狂飙 国资“扫货”壳市场再升温

本周以来,ST板块的表现让人惊诧: 21日和22日,处于交易的83只ST股涨幅超4%的分别多达18只和16只。

作者:安丽芬、董晓静

近日,处于冰冷期许久的ST板块突然集体飙涨,壳市场再度升温。

“最近有很多质量不错的上市公司找过来要卖壳,多数是大股东出现了资金危机。”8月23日,上海某券商并购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好公司都难以生存,这种情况太不正常了。

本周以来,ST板块的表现让人惊诧: 21日和22日,处于交易的83只ST股涨幅超4%的分别多达18只和16只。*ST三维(000755.SZ)、*ST安泰(600408.SH)、*ST安煤(600397.SH)等多只ST股连续两日涨停。

业内投行人士指出,表面看,ST板块集体大涨跟超跌反弹、摘星脱帽预期等有密切关系;而从更隐秘的一级市场看,则是近期“爆仓股”频现,大股东资金不支不得不寻求卖壳,而实力国资公司蜂拥买壳,导致壳市场再度升温。

ST板块“求生欲”爆棚

遭遇监管重拳首当其冲的ST板块,从去年3月就一路断崖式下跌。彼时,本轮调整前ST板块指数最高为2017年3月17日的2352.42点,至8月20日创下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1008.55点,跌幅高达57%。

连指数都被“膝盖斩”了,ST个股更是“惨不忍睹”。

Wind数据显示,从2017年3月17日到2018年8月20日,ST个股跌幅超过40%多达77只,占总ST股数的86.52%。其中,跨国造假的*ST百特(002323.SZ)成为两市“跌幅王”,从17.27元/股一口气跌到1.31元/股,跌幅高达92.4%;其次是财务造假的*ST保千(600074.SH),跌幅高达90.8%。

另外,*ST凯迪(000939.SZ)、*ST富控(600534.SH)、*ST巴士(002188.SZ)等12只ST个股跌幅均超80%。

“从股价看,ST板块过去一年多一直在跌,随便一只就被腰斩了,也是过往跌得最凶的一个板块。此次反弹也算是一波小型的超跌反弹。”8月23日,北京某大型私募投资经理表示。

经历了8月20日的板块指数最低点,ST板块经历了久违的两日狂飙。21日和22日,处于交易的83只ST股涨幅超4%的分别多达18只和16只。*ST三维、*ST安泰、*ST安煤等多只ST股连续两日涨停。

“此次ST板块的大涨,有两方面的背景:第一,近两天大盘触底回升;第二,ST板块在之前市场行情下行时,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是跌幅最为惨烈的板块。”8月23日,北方某券商分析师指出,另外,正值中报披露期,ST板块摘星脱帽预期强烈。

在退市制度、借壳新规等严格制度下,ST股起死回生更加艰难,因此今年的ST板块求生欲更为强烈。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共有27家ST公司发布中报,其中15家净利润为正,利润最高的*ST钒钛(000629.SZ)高达11.5亿元。

除了通过自己经营改善业绩,绝大部分ST公司也获得政府“输血”救助。比如*ST安煤拿到政府补助多达1.1亿元,其余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几乎均拿到数额不等的政府补助。

另外,除了政府补贴“输血”,资产置换、卖房、卖地、卖子公司、卖股票也成为自救的重要手段。比如,*ST三维进行资产置换并欲更名山西路桥、*ST河化清仓万华化学股票等。

“对ST板块炒作依然风险不小,ST板块的投资与公司的基本面、一些重大事项的变化密切相关,对于ST板块投资的信心还要依靠更多的对公司深入调研、并购重组政策和退市政策的了解等。”上述分析师指出。

不过,经历两日狂飙的ST板块,8月23日出现回调,整体微跌0.32%。当日,有7只个股涨幅超4%,5只个股则跌停。其中,深陷疫苗造假案的*ST长生(002680.SZ)拉出第28个一字跌停板。

壳市场回暖

壳市场升温离不开买卖双方,而眼下的壳交易比以往更显“急促”。

“最近有很多质量不错的上市公司找过来要卖壳,多数是大股东出现了资金危机,急着找到买家自救;股价跌得这么厉害,目前也算是不错的时机。因此,这段时间有很多买家在找壳,有些还是地方国资。”上述并购人士透露,实际上目前很多国资都已出手买壳了,有利于地方资产证券化以及政绩的提升。

今年以来,在本波壳买家中,国资公司成为一支主力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约2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被转让给了国资背景的机构,总市值已超千亿元。比如*ST天业(600807.SH)、*ST尤夫(002427.SZ)、和晶科技(300279.SZ)、联建光电(300269.SZ)、金一文化(002721.SZ)等股权买家均为国资公司。

眼下,随着股市的持续低迷,一些遭遇资金危机的大股东频频“断股自救”,协议转让有增无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仅8月份以来,已有31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协议转让的相关公告,包括协议转让签署协议、过户、登记、转让进展、补充协议等,有些属于部分协议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有些则是将控制权悉数转让。

“壳公司的二级市场表现跟政策密切相关。此前,借壳新规、重组新规、退市新规等严政导致壳价值暴贬;而现在长油、创智5这些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出现进展、国资公司蜂拥买壳以及创业板类借壳有放行案例等,让壳交易升温有了新的基础。”上述并购人士指出,尤其是国资蜂拥买壳,对市场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ST板块集体自救两日狂飙 国资“扫货”壳市场再升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