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中国的股市,已经开启了寒冬模式。
8月22日,沪深两市各大指数均低开低走,量能进一步萎缩。沪深两市成交额2292.53亿元,创2016年1月熔断以来新低。其中,沪市成交金额罕见地不足千亿元,为2016年1月7日以来新低。若剔除熔断交易日,上一次不到1000亿还是上轮牛市起步阶段的2014年8月29日。
沪指几十万亿市值,一天成交不足千亿!看来真的是没人气了,也是真的很气人。
那么,为啥股市没人气了呢?我们来找找原因。
这篇文章给大家提供一个更新的视角,从技术上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次创新低成交量背后的资金逻辑。
在这里,首先要给大家明确一点,无法规避的一点,那就是当前市场早已进入了熊市。
我们看媒体报道,好像很少提及这个词汇,但是这就是最大的现实,我们既然身处其中,就必须接受它,了解它。
股市的下跌,从专业投资者角度,被划分为几个关键的阶段,弄懂了这几个关键阶段,我们就会更加了解,这个成交量都去哪儿了。
我们看一张图
顶部转折点下跌阶段。这个阶段往往是以大跌开启的,因为股市之前有了一定涨幅,主力为了兑现利润,所以选择在顶部抢先出货,跟风出货的资金一起砸盘,就出现了一根大阴线,有时候成交量会放巨大(天量),有的时候均线系统会被击穿,这就是转折点。
然后就会进入加速下跌阶段,当然在这个阶段之前,还可能出现一定时间的“盘跌”,就是盘整下跌,也就是构筑一个完美的顶部,类似于股市里很流行的“M”顶。
在加速下跌阶段,几乎也都是成交量较大的下跌,因为下跌趋势已经出现,资金出逃,割肉的,避险的,恐慌的,都会在这段时间一并涌出来,除了抛售股票以外,加速下跌也是对于恐慌情绪的宣泄。
加速下跌完了,在经过一个盘整阶段(下跌中继平台),就进入了逐步缩量阴跌(趋势仍是下行)阶段,这也被认为是底部前第一个阶段。因为前段时间宣泄情绪了,不那么恐慌了,大家都观望了,等待了,想跑的资金都跑了,所以留下了一部分站岗资金,或者叫“僵尸”资金,他们往往由于持股成本太高,不愿意承认亏损不选择割肉,另外一部分是价值投资者,长期持仓,短期下跌也不卖,那么这段时间,就是我们现在身处的阶段,缩量阴跌。
在缩量阴跌阶段的特点就是,成家量持续低迷,创新低,由于成交量往往和价格相关,放量意味着资金流入股市大涨,但是量越来越少,就会导致指数越来越低。
这也就从技术层面,解释了,为啥股市现在成交量创新低,还告诉了大家,股市正在处于无量阴跌阶段。
对于这个成家量创新低的事情,有很多媒体也报道,但往往并不会讲到比较专业的领域,也不会把这些比较专业的知识讲的更通俗,所以很多投资者仍然云里雾里,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缩量阴跌阶段,对应的行情表现,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熊市不言底”,虽然是接近底部的一种表现,但是在历次大行情中,并不是出现这种信号,你就看到底部了,当前市场还有较多风险敞口,所以在此时介入股市可不是很明智的选择。
缩量阴跌之后,还有一个阶段,叫做筑底反弹阶段,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就是成交量慢慢恢复,各条均线(MA日均交易价格线)逐渐修复,期间涨跌互现,或者形成明显的W形态技术底,为未来的反攻制造强有力支撑位置。
当然,现在来看,进入到这个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
如果说这个成交量创新低,从基本面来看,原因也不少,而且官微此前都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首先就是悬在股市上头的利空仍然在持续,包括中美贸易战仍然在进行,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这也对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构成负面影响。
由于美联储最近表态比较强硬,年内加息两次几成定局,这也就意味着,美元可能获得较强支撑,人民币汇率将会继续承压,然而人民币汇率贬值也是推动股市下跌的重要利空因素。
这些利空因素,目前仍然没有太多缓和的迹象,所以对于A股市场仍然成为压制因素,特别是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使其更多的考虑观望和避险,而不是买入。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成交量下降至冰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