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死亡的门

丧事简办使得懂得丧葬习俗的人越来越少,但这并不影响丧葬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各个民族和宗教的丧葬文化之中,我们可以窥探几千年来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态度与智慧。那由生通往死的门,也借由这些仪式化的习俗而缓缓打开。

蔡星卓 · 评论(0)

  • 人死了以后,邀请自然界的鸟类来啄食尸体的“天葬”,是西藏藏族人民的古老风俗。在藏族人的眼里,鹰是神鸟,是空行母的化身,尸体被鹰鹫吃了以后,死者灵魂可以升往天界。

  • 四川大凉山深处布拖县,守灵的亲友们站在阿尔什古家的东边山包上晒太阳,守灵是凉山彝族地区丧葬的一大习俗。

  • 云南泸沽湖摩梭人正在举行火葬仪式。摩梭人死后,不立碑﹑不建坟,死后要捆绑成胎儿状入棺火葬,然后把骨灰撒在山上或埋在树下。因为他们坚信灵魂不灭,在此地消亡正是为了在别处重生。

  • 中国民俗一方一俗,南北差异更大,重庆江津塘河镇鹅山村治丧祭祀是在祭师的做法、亲友的吊唁之后,村里的伙伴相携而行到庙堂“接表”,丧葬接表习俗唯该地独有。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和睦镇古顶村龙和屯,村小学教师莫世志按当地传统习俗为母亲龙社昭举行葬礼,因龙社昭出生于1916年,逝世时已年近97岁,所以她的葬礼除要进行一般丧事的礼仪外,还按喜丧习俗贴红联,并给吊唁者赠送长寿碗,意为希望亲朋戚友象她那样健康长寿。

  • 贵州省纳雍县农村把高寿老人的丧葬称为“老喜”,当地把丧事当作“喜事”操办。法师举行“开堂点主”仪式时,用缝衣针扎孝子孝媳的手指,放血书写经文。

  • 岩洞葬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葬俗,即人死以后,将棺柩放入崖洞中的一种葬法,葬地大多选在山腰或山脚的天然洞穴中,而洞葬地点大多就在村寨的附近。因其葬地的选择与山崖有关,所以也被称之为“崖葬”、“崖洞葬”等。

  • 在墓地祈祷的维吾尔族穆斯林。

  • 格凸悬棺葬是过去当地苗族一种比较奇特的丧葬方式,悬棺最大的特点是距离地面高,至少数十米,高的上百米。由于时代变迁,悬棺葬习俗逐渐消失。图中这个峭壁上的悬棺,是年过五十的苗族汉子黄小宝的爷爷,带着他的父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放上去的。

更多图片报道

评论(1)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