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天安门西南50公里的涿州 加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天安门西南50公里的涿州 加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质量。

2018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中期目标,迈入攻坚克难新阶段的起步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目标是打造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从数据看,京津冀城市群在整体经济规模和人口体量上,已经达到了世界级城市群的水平。但审视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一体化发展质量,不难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质量。

产业、人口和金融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只有营造出优良的产业生态,才能吸引人口和金融进驻,进而培育出新的城市经济引擎。眼下,天安门西南50公里的涿州,凭借与北京一体化发展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环境优势,正在成长为一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希望之城。

承接北京产业向南外溢的首站

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看出,北京的产业经济发展一路向南,涿州正是承接北京产业外溢的首站,加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缘于北京的西部和北部被定位于“厂”字型生态涵养区,不可能成为承载城区产业及人口外溢的主要区域;东部因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北三县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开发,发展空间较为受限;因此,北京的城市经济发展必然一路向南。

北京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时,也加大了产业、人口和金融向南溢出的体量。涿州位于京雄发展带的中心地带,且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仅50公里,城市配套和高校人才资源在环京13座新城中具备显著优势,长久以来一直是承接北京产业和城市配套外溢的重点城市。

同时,涿州近几年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确定了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临空经济拓展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在此基础上,涿州大力打造京南经济开发区,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文创艺术等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的“重头戏”,使涿州成为了京南新中心。

京西南交通枢纽造就集聚效应

经过四年多的高速发展,京涿两地在产业疏解、生态联防联控和交通路网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京西南的交通枢纽城市,涿州因势利导形成了城市资源的集聚效应。

交通是推动城市经济繁荣的决定性力量,涿州凭借市域内“4321”纵横交通体系,实现与北京、天津、廊坊、新机场等发展核心的互联互通,拉动区域内包括高新技术、文化教育和商务贸易等多个行业的经济增长,助推教育、医疗、商业等城市配套的成熟升级。

2018年,一批涵盖了现代科技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在涿州落地开工,现代物流园、健康信息产业、医疗机器人产业、智慧物联网、质子肿瘤治疗等全球尖端科技,改写着京南产业格局的同时,也为涿州的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动能。

人才跟着产业走,高新技术产业批量入驻涿州,也为涿州带来了高素质技术人才。涿州市现拥有各类科技人才近4万名,为满足这些高知人群的美好生活需求,涿州的医疗、教育、交通、商业等生活服务配套也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更新升级。未来,将有更多全国性优质城市资源和商业品牌入驻涿州。

生态底板优良的“环京一哥”

“优良的城市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涿州市委书记王彦清如此表示。

涿州是京南知名的绿色宜居城市,天然生态优势显著,市域内绿色植被繁茂,永定河、白沟河、小清河、琉璃河、北拒马河、胡良河等河流在辖区内纵横交错,使得涿州成为华北平原少有的温润气候区。

近几年,涿州坚定地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依托原生生态优势,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京涿协同发展的战略支撑。涿州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工程,集中开展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等工作,投资5170万元植树造林,极大改善了区域内的微环境、微生态,使得区域的绿色生态底板更加靓丽,打造出宜居宜业宜产的城市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两园一带”的城市规划格局,涿州将大力推进拒马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目前,涿州已全面启动了拒马河的综合整治行动,积极推动河流污染治理与河道管理,着力将北拒马河打造成为“一脉四区多景”的生态文化旅游走廊,同时大力提升城市生态景观环境,永济公园、德信文化公园等公共休闲项目全面开工,推进建设“京南生态花园”。

拒马河生态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不仅为涿州培育出一个高端居住生活区,更将带动城市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天安门西南50公里的涿州 加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质量。

2018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中期目标,迈入攻坚克难新阶段的起步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目标是打造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从数据看,京津冀城市群在整体经济规模和人口体量上,已经达到了世界级城市群的水平。但审视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一体化发展质量,不难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质量。

产业、人口和金融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只有营造出优良的产业生态,才能吸引人口和金融进驻,进而培育出新的城市经济引擎。眼下,天安门西南50公里的涿州,凭借与北京一体化发展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环境优势,正在成长为一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希望之城。

承接北京产业向南外溢的首站

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看出,北京的产业经济发展一路向南,涿州正是承接北京产业外溢的首站,加码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缘于北京的西部和北部被定位于“厂”字型生态涵养区,不可能成为承载城区产业及人口外溢的主要区域;东部因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北三县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开发,发展空间较为受限;因此,北京的城市经济发展必然一路向南。

北京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时,也加大了产业、人口和金融向南溢出的体量。涿州位于京雄发展带的中心地带,且距离天安门直线距离仅50公里,城市配套和高校人才资源在环京13座新城中具备显著优势,长久以来一直是承接北京产业和城市配套外溢的重点城市。

同时,涿州近几年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确定了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临空经济拓展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在此基础上,涿州大力打造京南经济开发区,以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文创艺术等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的“重头戏”,使涿州成为了京南新中心。

京西南交通枢纽造就集聚效应

经过四年多的高速发展,京涿两地在产业疏解、生态联防联控和交通路网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京西南的交通枢纽城市,涿州因势利导形成了城市资源的集聚效应。

交通是推动城市经济繁荣的决定性力量,涿州凭借市域内“4321”纵横交通体系,实现与北京、天津、廊坊、新机场等发展核心的互联互通,拉动区域内包括高新技术、文化教育和商务贸易等多个行业的经济增长,助推教育、医疗、商业等城市配套的成熟升级。

2018年,一批涵盖了现代科技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在涿州落地开工,现代物流园、健康信息产业、医疗机器人产业、智慧物联网、质子肿瘤治疗等全球尖端科技,改写着京南产业格局的同时,也为涿州的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动能。

人才跟着产业走,高新技术产业批量入驻涿州,也为涿州带来了高素质技术人才。涿州市现拥有各类科技人才近4万名,为满足这些高知人群的美好生活需求,涿州的医疗、教育、交通、商业等生活服务配套也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更新升级。未来,将有更多全国性优质城市资源和商业品牌入驻涿州。

生态底板优良的“环京一哥”

“优良的城市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涿州市委书记王彦清如此表示。

涿州是京南知名的绿色宜居城市,天然生态优势显著,市域内绿色植被繁茂,永定河、白沟河、小清河、琉璃河、北拒马河、胡良河等河流在辖区内纵横交错,使得涿州成为华北平原少有的温润气候区。

近几年,涿州坚定地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依托原生生态优势,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京涿协同发展的战略支撑。涿州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一号工程”,大力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工程,集中开展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等工作,投资5170万元植树造林,极大改善了区域内的微环境、微生态,使得区域的绿色生态底板更加靓丽,打造出宜居宜业宜产的城市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两园一带”的城市规划格局,涿州将大力推进拒马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目前,涿州已全面启动了拒马河的综合整治行动,积极推动河流污染治理与河道管理,着力将北拒马河打造成为“一脉四区多景”的生态文化旅游走廊,同时大力提升城市生态景观环境,永济公园、德信文化公园等公共休闲项目全面开工,推进建设“京南生态花园”。

拒马河生态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不仅为涿州培育出一个高端居住生活区,更将带动城市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