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3日,本周二上午,森林狼主场对阵快船的比赛,回归的“狼王”加内特自掏腰包买了1000张球票,邀请明尼苏达球迷来现场看球。“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爱,请享受我的比赛吧!”38岁的加内特说。
同一天晚上,在大洋彼岸,地球的另一端,“独狼”马布里一记三分将比赛拖进加时。加时赛又连得9分,主导逆转好戏,帮助北京淘汰广东,连续第二年晋级总决赛。这是马布里CBA的第200战。“老马开外挂了。”赛后激动的朱彦西如此评价38岁的马布里。
“狼王”,“独狼”,两人年龄相差不到一岁。职业生涯都从森林狼起步。马布里比加内特晚一年进联盟,他在第4顺位被雄鹿选中,据说在加内特的强烈建议下,森林狼用第5顺位选中的雷·阿伦与雄鹿进行了交换。加内特与马布里高中结识,据说打了一次球就情投意合,以至于双方的家长查看电话账单后,不得不阻止他们夜夜的长途电话。
正所谓“兄弟齐心,以力断金”。就这样,生活中的伙伴,成了赛场上的黄金搭档。狼的血液开始在两人身体里流淌,两人打球的风格,甚至是为人处世的个性,也转化成森林狼这支队伍的标签。这种“大前锋+后卫”的组合,一度被认为是马龙和斯托克顿的又一翻版,不少NBA专家还预测,他们将在未来统治联盟。
然而美好的愿景仅仅维系了两个赛季,因为群狼只能有一个首领。当森林狼一纸6年1.26亿的合同,将加内特锁定在明尼苏达州时,也就等同于承认了他“群狼之首”的位置。马布里认为球队待他不公,选择出走,两人分道扬镳。后来在太阳,马布里评价新秀赛季的小斯塔德迈尔时,不忘借机贬低旧友。“他比KG强太多了。”这就是狼的性格,同类非友即敌。
从那以后,“狼王”,“独狼”,有了不同命运的注解。
加内特在森林狼坚守12载,成就一番霸业,即使后来加盟“绿军”拿到第一个总冠军,但他不变的气质,让人们依然喜欢称他为“狼王”。
至于“独狼”,这始终不是一个褒义词。狼是群居动物,除非走散了,几乎从不单独行动。所以“独狼”,是人们批评马布里的“缩写”。控球时间过长,出手次数过多,与队友相处不合群,与教练总有矛盾。马布里自己也不喜欢这个绰号。
但“独狼”也并非贬义词,“独狼”也是“狼”,见敌杀红眼,宁可输掉补赛,不能输掉气势。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无法改变,根深蒂固。所以“独狼”也渴望被承认,能够率领狼群摧城拔寨,才是狼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才是狼的荣耀。
于是“老马识途”,在职业生涯末期,在CBA,在北京,马布里擦去“独狼”痕迹,改为“头狼”角色,并把狼的精神,如图腾般植入到北京队中。媒体评价现在的北京队有“狼性”。何谓“狼性”?保持攻击力,面对强大对手不退缩,团结战斗。马布里是这个狼群的领袖。
同样当森林狼“群狼无首”时,主帅桑德斯想到了加内特。回归森林狼后,加内特打了四场比赛,场均8.5分,5个篮板。显然,38岁的“狼王”,回归重点已经不在场上。
桑德斯提醒大伙:“以后在比赛时,最好不要在更衣室里面摆弄手机,因为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手机被加内特直接扔进马桶。”
加内特说:“我已经老了,我希望早日为球队培养出新的‘狼王’。”
20年前,加内特,马布里,给“狼”的图腾添加了更为丰富的含义。20年后,这样的图腾文化,在大洋两岸同步传承。马布里今天的作用,或许就是加内特明天的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