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静谧的沃尔夫斯堡小城,住在阿勒尔河畔的大众员工开始了新的一天。这里有超过40%的市民为大众工作,他们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位于城市中心的大众工厂,工厂里四根已经废弃的烟囱,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霜后,依旧保留着刚刚开工时的样子,红色砖墙、紧挨运河、直冲云层。
作为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狼堡”是德国重工业的名片之一,平均每天有超过3800辆的大众汽车在这里生产、下线、运输,去往世界各地。这是大众工厂示人的样子,是“狼堡”示人的样子。
但一切远没有呈现的简单,虽然仍有无数游客冲着德国严谨、精密的重工业带来的肃穆感,不远万里前来朝圣,但大众却正试图跳出狼堡单纯之“重”。
“狼堡”之外,一场“由重至轻”的产业变革正在发酵。
大众转身
起初,大众是为“国民车”而生的。
1933年,大众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会见阿道夫•希特勒,将KDF汽车,即第一代甲壳虫的设计思路与“国民车”的定位理念和盘托出,两人一拍即合。随后,大众汽车公司成立,费迪南德在沃尔夫斯堡荒芜的阿勒尔河边打下第一根桩,破土动工,建设厂房和宿舍。
1938年,第一辆甲壳样车下线,并由此开始了关于一个品牌和一座城市的命运抒写。相比美系汽车城——底特律来说,沃尔夫斯堡规模更小也更加纯粹,整座小城里的居民大多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大众汽车。而正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大众汽车完成自我定调:为大众造车,制造大众能买得起的轿车。
1984年,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彼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在不那么宽阔的路面上,汽车是名副其实的稀罕物。作为首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大众汽车先后通过与上汽、一汽的合资,利用以桑塔纳为代表的几款车型迅速完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再教育,并在2002年中国入世后,分享了中国市场从2001年30多万辆的汽车年产量到如今近2400万辆的巨大红利。
在这期间,来自“狼堡”总部的定调始终未变,大众在中国市场依旧主打“国民车”。
从1937年动工至今,“狼堡”大众工厂至今已有近78年的历史,虽然四根标志性的大烟囱依旧高耸,红色简洁的砖墙始终诉说着40年代大工业力量的强悍,“狼堡”也还是那个“狼堡”,但如今的大众却已悄然转身。
2001年,大众汽车城主题公园落成,在时任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的皮耶希看来,这里浓缩着一个产业的历史,也展示着一个集团的未来。
在时间博物馆里,黄金版本的甲壳虫、造型诡异的布加迪、1977年的高尔夫、“大众面包车”T系列……每一辆车背后都有一段历史,观者在这里徜徉,关于汽车的故事放佛仍留有温度。在中央展厅内,大小、形状不一的液晶屏充斥其中,在这里,游客可以在展厅一角的屏幕上选择一款车型,亲自为其设计前脸和车身造型,并保存打印;还可以通过展厅内最大的圆形液晶屏查看以动画形式投射的大众汽车的全球布局、大众工厂的生产线流程、甚至沃尔夫斯堡市内的实时交通状况;当然,如果你愿意,去模拟开车室内体验一下车辆加速、刹车、转向、颠簸感也着实科技范儿十足。
有意思的是,大众汽车主题公园紧挨着大众工厂,德系工业设计的严谨精密与现代科技的创意开放在这里从分裂到接触,从接触到交融,最终浑然一体,并毫无违和感。
种种细节证明,如今的大众汽车已经不再满足于生产单纯用于代步的“国民车”,新的历史环境下,他们正努力输出着汽车文化,并试图创造更加贴合现代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产品。
顺势而为
在上周开幕的日内瓦车展上,作为大众品牌两款重磅车型的新一代途安及Sport Coupe GTE概念车均打出“科技”牌。
其中,新一代途安基于MQB模块化平台打造,除了加入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动后碰撞制动辅助系统,预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等科技配置外,其多媒体系统还可以同时支持苹果CarPlay、谷歌Android Auto和MirrorLink功能。大众Sport Coupe GTE概念车作为定位补缺辉腾和帕萨特的高端车型,一方面在设计上撇除了大众过往“娃套”的特点,一方面采用车内搭载 4块液晶屏“多屏”战略,未来中控台上的主液晶屏将导航、手机连接、广播、车辆设置等常规功能囊括,而后排中央扶手处的液晶屏主要用于娱乐服务的拓展、APP衍生服务的对接。
大众Sport Coupe GTE概念车
大众集团旗下奥迪品牌也在日内瓦车展推出了概念车——Prologue Avant。值得注意的是,该车内部共计搭载了11块液晶显示屏,包括中控台、仪表盘、手套箱上、后座中央扶手等多处位置均搭载了大小不一的液晶显示屏,除了仪表盘的液晶屏不可触控外,其余显示屏均采用可触控的操作方式。
虽然受制于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本身的工作模式差异,车载产品智能化的道路才刚刚起步,但是,近两年内已经有很多车企率先在思维模式上开始转变,关于“车联网”概念讨论的发酵及产品端的落地先后发生。
有意思的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也迅速参与并对市场形成推动。一时间,乐视与北汽、上汽与阿里,博泰与奇瑞纷纷传出造车消息,并不约而同的盯上了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公司们效率极高,今年的上海车展,他们中的很多产品将首度落地。
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改善车内的人机交互方式与开拓车内衍生服务体验已是大势所趋。正如特斯拉中国前总经理郑顺景和车云菌说的那样,“之所以人们会惊叹于Model S车型17寸的显示屏,是因为他们需要这样的产品”。
虽然相比北美,欧洲车企向来被视为“保守”,但大众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正顺势而为。
可以佐证的是,在接受包括车云菌在内的几家中国媒体专访时,大众中国总裁海兹曼表示,目前大众已经与科技公司巨头——苹果、谷歌进行合作,后者作为供应商为大众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市场,大众在车载智能化产品领域的相关合作伙伴是华为,“与华为的合作已经超过一年时间”。
大众汽车集团动力总成研发负责人NeuBer博士也向车云菌表示,未来除了电子手刹、Auto Hold等少数功能控制保持物理按键外,触控的人机交互方式将大规模使用。大众会在车载屏幕的大小上做升级,例如将目前的5英寸升级至6.5英寸、6.5英寸升级至8英寸,除此之外,9英寸及10英寸的触摸屏也将很快亮相。
另外,在今年1月亮相拉斯维加斯CES展,并带来第二代模块化信息娱乐平台MIB Ⅱ及体现未来触控技术的高尔夫R Touch概念车之后,大众将继续在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CES展上亮相,并展示一款搭载全新车载智能系统的车型。
电动野心
海兹曼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的另一个细节让车云菌印象深刻。
他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到2020年,中国电动车的销量将会达到多少?”众所周知,2012年国务院曾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并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当在场媒体把这个数字告诉海兹曼,并告诉他这个数字即使在2020年实现起来也并不乐观时,海兹曼笑了。
车云菌原本以为海兹曼的笑意透露着对中国市场的无奈,其实不然。海兹曼解释到,因为在大众看来,2020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将远远超过50万的数字。
这种判断的坚定感,像极了30年前,透露着嗅觉与野心。
去年10月底,大众集团公布了新能源车型入华计划,未来4年大众旗下将有超过20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中国市场。这其中,包括纯进口形式的e-Up、e-Golf,也包括已确定即将国产重磅车型奥迪A6L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今年1月,海兹曼亲临北京,作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发表看法。在他看来,“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水平,之后要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意味着所有的排放主体都需要参与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过程中,汽车产业也不例外。因此,新能源车发展的契机已经到来。”
不过,将电动车作为“高能效战略”核心的大众还面临着两个问题——政策不平等、充电标准不统一。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国产新能源车的优惠政策和大幅补贴不适用于进口车型;另一方面目前电动车的插头和充电控制系统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在快充领域。前者将是一场博弈,后者则需要时间积淀。
车云小结:
在新的产业环境下,汽车已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由“重”至“轻”的转变也已经开始发生。去年7月,大众收购黑莓设在德国的欧洲研发中心,并将其并入新设立的大众信息娱乐系统部,加强车联网技术的发展。2011年,大众硅谷实验室成立,着力将高度概念化的研究以及新技术向量产车转化。另外,近两年的CES和各大车展,大众在产品端的布局也可见一斑。当然,汽车作为重工业的根基不会动摇,例如电动车布局依旧是围绕着传统重工业展开的。大众需要做的,是在“轻”与“重”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