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吴晓敏
编辑/易扬、邱梓瑶
8月26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针对8月24日浙江省温州市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途中被害事件,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后,8月27日下午,广东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方管理部门分别约谈了滴滴相关分公司负责人。
8月29日,广州市交委通报了广州市网约车市场整治情况,今年对网约车平台立案的240宗违章中,滴滴占了208宗,且滴滴多次拒绝配合调查,对已经生效的处罚决定也未按期缴纳罚款。
广州市交委表示,对于网约车平台不配合调查的行为,将以“不配合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调取查阅相关数据信息”为由立案查处,对于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网约车平台将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广东省交通厅:滴滴拒绝将数据接入政府部门监管
此前,广深莞等地就8月24日温州乐清顺风车案件已分别约谈滴滴分公司负责人,并提出整改要求,约谈内容集中在如何确保乘客安全、司机背景审核、平台资质、客服管理及信息共享等方面。
广州强调滴滴应加强与公安部门的信息共享,配合公安部门的侦查取证等工作。深圳要求滴滴立刻停止在深圳的顺风车业务,清理平台内不合规的车辆、人员。东莞提出滴滴在全面排查平台的安全隐患前,不得再新接入未经许可的车辆和人员。
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王富民透露,滴滴不仅在广东,在全国也拒绝将数据接入政府部门监管,不肯提供详尽的驾驶人员和运营车辆数据,因此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执法,只能靠原始的围堵来执法。
滴滴此次整改后,各管理部门将获得滴滴上传的完整数据,再进行有效清退,预计年底内能够完成。预计下一步国家将出台政策,将一键报警机制撇开客服,直接与公安机关系统对接。
滴滴创始人:顺风车业务将无限期下线
8月28日晚间,滴滴创始人程维、柳青联名发布道歉信,向包括受害者、家属在内的所有人致歉:对不起,我们辜负了大家。并称顺风车业务将无限期下线。同时还表示,滴滴将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对于人身安全的客服投诉问题,会采取三方连线拨打110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给到警方;启动测试已开发完成的警方自助查询系统。信中提出四条具体行动:
1.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
2.安全产品整体功能升级,优化紧急求助、行程分享等功能。对于人身安全的客服投诉问题,我们会采取三方连线拨打110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给到警方;
3.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4.与公安部门深入共建用户安全保护机制,高效响应各地公安部门的依法调证需求,并且启动测试已开发完成的警方自助查询系统。
学者:滴滴的官方声明毫无意义
针对此次“滴滴事件”,社会各界学者及专家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记者梳理发现,专家们对此次事件的评论集中在滴滴的责任与改进措施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滴滴发表的道歉声明,很多专家学者并不买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江青年学者车浩认为,滴滴公司的官方声明,即等警方调查后才能积极配合提供车辆信息,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配合警方是经营其他任何毫无风险的普通业务甚至公民个人都能做到也必须做到的。在他看来,既然滴滴没有超出一般平均人的风险预防和应对能力,还不如关闭相关业务。而学者马光远则直接表示:“我不相信你们的道歉,你们的道歉,不过是为不影响你们上市套现的步伐作出的姿态而已,安全方面的真正投入和举措呢?”
那么,在此次事件中,滴滴究竟应该负哪些责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高艳东表示,无疑,网约车平台应当承担法律责任。首先,对于因没有及时处理投诉而造成的损失,平台应当按照有关民事赔偿的法律规定,按照过错程度,进行赔偿。其次,平台也应当承担违反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的而应负的法律责任。最后,平台的行为已经触犯了互联网企业经营的安全底线。
浙江卫视主任记者夏学民则认为,滴滴出行并不是一家普通的互联网公司,它已成为一个全国性互联网约车平台,涉及数亿用户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滴滴出行必须深刻汲取血的教训,接受法律处罚、经济制裁和道德谴责。以此为契机,用技术手段补上安全漏洞。
毫无疑问,在此次事件中,社会各界将矛头直指滴滴平台的安全性问题,而对于滴滴接下来的安全性改进措施,专家们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记者梳理发现,专家们普遍认同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提高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高艳东认为,除了“三证验真”“人脸识别”等最为基本的审核,平台还应要求司机提供犯罪记录证明等信息作为授予“网约车司机资格”的参考信息。同时建立司机信用记录制度,在申请成为网约车司机时,必须提供相关的信用证明。在司机获得资格后进行监管,定期为主,抽查为辅,长期审查司机的资料。
其次,加强准入车辆防范硬件设施。车浩建议,无论专车快车顺风车,进入滴滴平台的,必须强制性在汽车后排座椅扶手边安装一个报警按钮,便于乘客遇险时随时定位报警。滴滴应当与警方建立长效机制,该红纽一响,即格式性地表明有人遇险,同时输送车牌号和定位。
最后,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记录。及时受理乘客投诉,根据乘客的投诉、评价等信息,随时重新审核司机资格并处理。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温剑锋认为,可以应用大数据对驾驶员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对情感纠纷、违章信息、赌博劣迹、投诉举报信息进行实时地分析、评估,对风险高的驾驶员停止接单,必要时可进行心理评估。
网约车出行如何保平安?
接连发生的恶性事件显然表明了滴滴作为一个网约车平台存在至少两点的失职,首先是平台没有尽到对司机的审核义务,没有对司机做足够严格的背景调查,以至于让犯罪份子和强奸惯犯得以混进司机队伍,对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其次是平台没有能够对司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当乘客遭遇险情时没能及时提供协助。
除了问责平台,在有关此事件的众多讨论之中,多种报警或快速报警窍门开始在网络中流传开,从视频到短信再到手机应用软件。那么,这些网络流传的快速报警方式是不是真的可靠呢?
短信、网络视频、手机应用软件报警并非全国通用方式
据了解, 山西、陕西等多地已经在省域范围开通了12110短信报警通道;安徽省公安厅在今年1月10号正式上线运行“安徽110”微信报警服务平台,打开微信平台“我要报警”功能,可向微信110发送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以及报警人的实时位置;据不完全统计,湖南长沙公安报警平台、贵州黔南州政务110等可以通过在微信小程序输入文字报警;福建厦门、山东临沂等城市则是可通过点击“微信钱包”里的“城市服务”之后,再跳转到“治安”三级页面来完成报警流程;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在今年1月10号推出的直播互动式报警平台@110,依托微信公众号运行,作为对传统的电话报警方式的补充;除了视频报警,河北省公安厅建设一款叫做“公安110”的手机app,目前处于开发测试阶段。
虽然报警方法多式多样,但并非每一个都全国通用,在我国范围内,目前最通用、有效、快捷的报警方式,还是电话拨打110。
而针对群众在乘坐网约车、出租车出行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广州天河警方也于今年5月在其官方公众号上推出了”微护航“服务,群众使用护航服务后,每60秒会自动向警方公众号发送定位,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一键报警。据了解,目前在广州市任何一个地方打车,都可以使用“微护航”的提示音和自动上传位置功能,但如果发生危难警情报警,只适用于天河辖区,如果是跨区的警情,作为案件线索,天河警方会上报市公安局协调其他分局进行处置。
对于滴滴出行顺风车平台出现乘客遇害一事,8月28日,滴滴方面发布了一份“郑重道歉”声明。当中表示,滴滴将进行安全产品整体功能升级,优化紧急求助、行程分享等功能。对于人身安全的客服投诉问题,会采取三方连线拨打110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给到警方;与公安部门深入共建用户安全保护机制,高效响应各地公安部门的依法调证需求,并且启动测试已开发完成的警方自助查询系统。
网约车单独出行如何避免危险发生?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犯罪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犯罪学会理事赵军表示作为更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年轻女性,在夜间单独搭乘顺风车或可能经过偏僻地点,就要格外谨慎。其次是人车信息的核对。打车后,一定要核对人车信息,这是对自身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本案犯罪人使用的是假车牌,被害人应该是知道的,但她没有选择拒绝,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失误。再次是在司机的诱导下取消了订单,这导致在滴滴的系统里,被害人没有上车,她的安全保障就又少了一层。因为在犯罪人看来,你取消的单子,我就可以说没接到你,加上我用了假车牌,处于“匿名状态”,就算把你侵害了,我也可以不承认。最后就是在汽车行驶到偏僻路段,她预感到危险来临时,她没有直接和滴滴联系或直接果断报警,让犯罪人因“匿名状态”的终止而放弃犯罪的图谋。
网约车平台建立怎样的出行安全保障机制?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刑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刑法学会理事高艳东表示,就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而言,除了“三证验真”“人脸识别”等最为基本的审核,平台还应要求司机提供犯罪记录证明等信息作为授予“网约车司机资格”的参考信息。同时建立司机信用记录制度,在申请成为网约车司机时,必须提供相关的信用证明。在司机获得资格后进行监管,定期为主,抽查为辅,长期审查司机的资料。
浙江卫视主任记者,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表示,滴滴出行手机app内应置110报警功能键,乘客或司机遇到危急情况可以一键报警,滴滴出行平台自动向公安110平台,发送车辆位置信息、牌照号码、驾驶人和乘客个人身份信息,以便公安民警第一时间就近出动。 夏学民建议,滴滴出行app应增加人脸识别功能,乘客上了某辆车,对司机进行刷脸,当然司机也可以对乘客进行刷脸,双方互相确认身份。人脸图像也一并传送或链接至公安监控平台,这样的信用机制和安保机制,确保司乘双方安全。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警务合作处处长温剑峰表示,加入网约车平台的车辆要强制安装联网的一键式报警系统,安装实时监控和定位设施;温剑峰建议,建立车辆数据接入制度,规定网络服务平台数据库接入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并规定因工作需要,公安、交通等部门可以随时查询,并建议将车辆数据直接接入110指挥中心,一旦有警情,公安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侦查、防控,更好地保障群众出行。
大部分女性安全意识提高
8月29日,界面记者对广州和深圳的女性关于公享出行相关问题进行采访。大部分女性表明一周有三次以上都会搭网约车,而刚出来工作的女性以一周搭一次网约车占了大部分。白天出差和晚上是搭乘网约车最多的时间段。夜归时,如果无法搭乘公交工具,大部分女性会选择搭滴滴或者打的士。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自“滴滴事件”后,大部分女性对网约车都产生害怕的心理,平时会尽量避免搭乘网约车,而且安全意识也提高了,许多女性开始自备一些“防狼”工具和设置紧急呼叫电话。
单身女性小林告诉记者,在“滴滴事件”发生之前,她几乎每天晚上加班后都会搭网约车,不仅比较舒适,也可以向公司报销费用。但“滴滴事件”后,她会尽量避免加班,并搭乘地铁和公交。如果加班后搭不上地铁和公交后,她就只能选择搭网约车,但会随时与身边朋友保持联系。
另外,对于网约车的评价,有部分单身女性表明司机绕远路,乱收价,不专心驾车的情况。还有一些单身女性表示,之前有被司机骚扰过的情况,之后她会尽量避免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或多人搭乘。
乘坐网约车出行安全建议:
一、打车前做好准备
1、在网约车平台上设置好自己的头像和名称, 尽可能用男性头像,避免使用真实姓名;清楚了解软件里行程分享和紧急救助功能 。
2、设置紧急联系人,把“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亲朋好友设置为紧急联系人,比如合租的舍友、同城的朋友、家人。
3、随身携带防狼武器 ,如防狼警报器、防狼喷雾等。
4、提前和家人朋友报备目的地。
二、乘车时需要注意
1、约到车后,首先查看一下接单司机的资料,资料里有司机的头像、服务星级、接单数量。其次是为你服务的车辆信息,包括汽车品牌、车型、车牌号。车辆到达后,仔细核对手机上的信息与实际到达的车辆、司机信息符不符合,如果人车不符,可以拒绝乘坐并投诉。
2、上车时,注意观察司机的相貌特征、性情特点,记下车牌号后告诉家人朋友。
3、车辆运行前请与司机确定好路线,如果对路线不熟悉或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打车请不要关闭乘客端,手机会自动显示路径导航。如果有异常情况,请司机立即停车然后下车离开。
4、不要选择副驾驶的位置,要选择坐在后排的座位上,保持三分之一车窗打开,避免有迷药事件,遇到紧急情况还可向窗外呼救。
5、保持与家人朋友的实时联系,可以与联系人分享行程。
三、行程中几个“不要”
1、不要与司机过度攀谈,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2、不要暴露自己手机没电,没电也可以假装打电话;
3、不要暴露自己不识路线,随时通过手机导航查看路线;
4、不要做“低头族”,随时注意查看有何异常情况;
5、不要和陌生人拼车,防止司机与假乘客同为一伙有所图谋;
6、不要睡觉,时刻保持警惕;
7、不要外露钱财;
8、不要听信司机取消订单选择支付现金。
四、危险时机智自救
1、及时报警:
(1)立刻拨打报警电话110
(2)12110短信报警:
如果无法电话报警,可以发送求救短信到“12110+所在地区区号后三位”,短信信息包括自己的位置、所遭遇侵害,信息尽量简洁明了完整。
(3)视频报警、微信报警:
“视频报警”,又称“直播互动式报警”,可以让警察与与潜在的歹徒面对面谈话。除了“直播式报警”,全国各地警方还普遍开发了短信、微信等报警平台。微信报警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在安徽、天津、重庆、山东、广东等地都有推广。
针对群众乘坐网约车、出租车出行遇到一些安全问题,广州天河警方今年5月在公众号上开发了“微护航”服务,群众使用护航服务后,每60秒自动向公众号发送定位,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一键报警。
“广州天河公安”公众号微信报警具体操作:
步骤一:关注“广州天河公安”公众号,点开“微报警”栏目,看到三大类报警类型,根据“紧急类”和“非紧急类”分为“我要报警”“我要举报”“我要求助”。
步骤二:“我要报警”列出了最常见最高频的警情类型:被偷、被抢、被打、被骗,“我要举报”则包括涉黑恶、电信诈骗、黄赌毒、消防隐患等,“我要求助”包括寻人、寻物、噪音扰民、灾险情等。选择一种类型进入后,案发地点自动定位到群众的报警地址。
步骤三:点击“下一步”选择本次警情是否已致电110报警,是否第一次微信上报,以避免重复报警,接下来是提交资料,可以文字输入、语音输入以及上传图片,提交后要进行实名认证(只在首次使用时认证),输入姓名、手机等信息,等待返回填写验证码后,即成功报警。
步骤四:报警后报警人可在该公众号界面“对话警员”,与接处警的指挥中心交流,补充确认相关信息,全流程跟踪派警、出警、处置等环节,在报警记录中一目了然。24小时在线,马上有回复。
步骤五:在乘坐网约车时,乘客可以在“微服务”中选择“微护航”服务。打开“微护航”,点击“开始护航”,软件里就会响起铿锵有力的男声:“天河公安为您保驾护航,您的位置将自动上报至天河公安……”,实时向公安上报位置。
2、开窗求救:
盯住路上某个人,告知自己的处境,请其帮忙报警,注意不要拼命无目的地呼喊“救命”。
3、就地取物:
善用手包、高跟鞋、圆珠笔、雨伞、钥匙等身边的物体,紧要关头保护自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