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景区老大“中年”爬坡过坎:押注“二次创业”能否破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景区老大“中年”爬坡过坎:押注“二次创业”能否破局?

景区容量制约难以做大存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不够、新的营收增长点缺乏等问题日渐凸显。

作者:曾建中

渐至“中年”,爬坡过坎,殊为不易。

近期,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黄山旅游”)发布201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共接待进山游客148.14万人,同比下降9.94%,实现营业收入6.82亿元,同比下降6.01%。

虽有天气影响等客观因素,但近几年黄山景区游客量增速难言乐观也是事实,门票经济天花板亟待捅破。黄山旅游选择“走下山”,整合山下资源,寻求从观光产品向观光、休闲产品并行的升级。

这是黄山旅游的“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早至1996年11月,黄山旅游实现B股上市,次年4月,又实现A股上市,黄山旅游被称为“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

就黄山的资源禀赋、“资历”以及目前发展情况来说,将黄山称为景区“老大”并不为过。自上市起至今20多年过去,老大也逐渐走向“中年”,面临着“中年危机”:景区容量制约难以做大存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不够、新的营收增长点缺乏等问题日渐凸显。加之门票降价已是难免之举,不利因素或将增加。

既谓之创业,就有“生死殊途”之虞,黄山曾被赋予高义,它的二次创业某方面也就具备了超越自身的标杆或先行者意义,压力或更巨。勇气可嘉也好,无奈也罢,面对迥异于曾经的新资源、新项目,打法不一、营收盈利难定,黄山旅游将如何处之?

游客量下滑,门票要降价

执惠统计发现,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黄山景区游客量增速分别为8.83%、16.22%、-9.94%,变动较大,其中营销活动是个不小的变量。2017年上半年的一个影响因素是黄山落实“畅游黄山周”系列活动,当年3月、6月对安徽15市实行每个城市优免一周政策,各市市民可免一周门票。

另外,黄山景区2015年、2016年、2017年游客量增速分别为 7.1 % 、3.71%、2.1%,呈下滑趋势。

黄山旅游2018年的目标任务是游客量达346万人,若能达到,则同比增长2.71%,高于2017年,低于2016年。

黄山旅游相关人士对执惠表示,今年上半年游客量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因天气原因,下滑幅度较大;整体旅游大环境影响;相比去年同期营销活动少些。今年下半年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活动会多一些,但其未透露详情。

受天气影响导致游客量下滑,在黄山旅游对外透露的信息中并非首次。天气影响、较为明显的淡旺季,是国内山岳类景区的共性难题,目前尚未看到有景区提供了明显有效的解决举措。

黄山旅游的门票、索道、酒店及旅游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仰赖游客量多寡。综合上述信息来看,近两三年,黄山旅游的营收压力有加大趋势。今年的压力可能相对更大,因为门票要降价。

今年6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年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5A级国有景区,景区“标杆”,黄山景区降价难以避免。黄山旅游董事长、总裁章德辉此前表示公司正与物价部门沟通,但具体的时间表和具体的幅度目前还不得而知。

上述黄山旅游人士透露,关于降价目前正在等省级部门通知,对比其他景区,预期降价幅度可能为10%-30%,正式开始降价的时间不会拖太久。

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个博弈的过程。

按规定,景区门票收入不计入上市公司营收中,但黄山旅游因上市较早,尚未有行政条文规范,部分门票收入归上市公司所有,另有不少上交给黄山管委会。

根据黄山旅游于1996年8月13日与黄山管委会签订关于授权管理黄山风景区门票事宜的协议,黄山旅游每年应将门票收入减营业税及附加和票房成本后净额的50%按季支付给黄山管委会,作为黄山风景区门票专营权使用费,期限至2036年底。

2018年上半年,黄山旅游上交给黄山管委会的费用包括资源有偿使用费、门票专营权使用费、遗产保护费,共计1.53亿元,其中门票专营权使用费0.9970亿元。此外,2016年、2017年该三项费用分别为 3.46亿元、3.58亿元,其中门票专营权使用费分别为2.21亿元、2.27亿元。

降低门票价格,可能将直接在黄山管委会的“蛋糕”上“切”掉一块。这“一刀”肯定要切,什么时候切、切多少,某方面也看黄山管委会的意愿几何。

门票降价,对营收影响目前难言好坏。降价后,或对增加游客量有所帮助,另外今年下半年开通的杭黄高铁,确是一个利好因素,杭州与上海到达黄山的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2.5小时。两个因素叠加,有助提升游客量,增加索道等营收,但增加多少,具体效果如何尚不好预估。

上山容易下山难

在出现今年诸多难言乐观的境况之前,黄山旅游已面临景区容量制约难以做大存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不够、新的营收增长点缺乏等问题,且日渐凸显。

山上不那么好做,那就“下山”。2016年前后,黄山旅游提出“二次创业”,走下山、走出去,扩大业务外延,做大业务版图。

对此,黄山旅游已有几个较大动作:成立规模10亿元的黄山赛富基金;推进“一山一水一村一窟”布局;推进“旅游+”战略;加快徽商故里拓展步伐等。

赛富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具体落地项目尚不明确。“一山一水一村一窟”布局是创业重点。黄山旅游2018年半年报透露,花山谜窟项目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已提交核心景区产品策划方案,总规编修已完成多轮论证;太平湖项目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并支付股权转让款,完成工商变更,项目组人员已进驻现场开展前期各项工作。

另外,黄山旅游透露,宏村项目围绕股权、对价等问题与中坤集团进行了多次商谈,在这一基础上,取得阶段性新的进展,目前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但猜测可能还未能完全拿下。

宏村距黄山景区只有30公里,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5A级景区,现已被打造成具有徽文化特色,含古建筑、旅游小镇、酒店、演艺节目等其他多种休闲度假产品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买者有意,卖者也有盘算。黄山旅游意在通过并购宏村项目,进行业务延展;而宏村开发多年已是成熟景区,已有稳定营收和利润,卖方中坤集团并不急于出售经营权。据称黄山市政府有意把宏村划入黄山旅游,若如此,宏村最终并入黄山旅游版图的可能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关键可能还是买卖双方的出价要价能否达成一致。

宏村尚未落地,意味着黄山旅游“一山一水一村一窟”布局还缺重要一角,二次创业项目间或还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也意味着其布局休闲度假景区与现有观光型业务形成互补,形成全域旅游格局的意图还尚未达成。

这一意图的另一重要落点是开发特色小镇。2017年12月,黄山旅游与蓝城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将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平台公司,力争 5-10 年内打造若干医疗康养小镇、特色农业小镇、主题旅游小镇等综合体。

黄山旅游相关人士告诉执惠,小镇项目目前正在推动。在一些项目的操盘公司中,将由蓝城集团控股,负责具体商业模式的打造及后期运营等,原因是黄山旅游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相应人才,将在小镇建设的落地过程中,充当与资源方或第三方中的协调者或沟通者角色,比如拿地中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等。彼此互补自然可行,但黄山旅游在未来小镇中的话语权如何,是否会影响项目推进落地以及后期合理收益等,还有待观察。

这也反映了黄山旅游二次创业中的一个较大挑战。走下山,一个关键是聚合此前未曾掌控或涉足的资源,黄山旅游希望黄山、太平湖、宏村、花山谜窟以及特色小镇等形成一个新黄山业务系统,其间各创业项目间如何运营、协同联动,如何在业务存量与增量间形成彼此勾连互促的效应,都考验着黄山旅游的功力。

此外,这些项目投资不小,回报周期较长,从项目策划到产品研发、投资建设、运营都需要不短的过程,短时间内贡献不了业绩,暂难解营收提升之需,对未来黄山旅游的营收贡献几何,也还是个未知数。

说到底,作为当地招牌,做大做强黄山景区,既擦亮招牌,也与当地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区级、市级乃至省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自在情理之中,赛富基金的成立加上相应的公司发债融资等,资金也不是太大问题,这些对黄山旅游拿下更多优势资源,形成一个个创业项目都有帮助,但创业的路还得自己走,它能否走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黄山旅游

  • 黄山旅游与阅文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旅游企业2023年业绩大涨:丽江股份净利润同比暴涨57倍,三特索道营收创历史最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景区老大“中年”爬坡过坎:押注“二次创业”能否破局?

景区容量制约难以做大存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不够、新的营收增长点缺乏等问题日渐凸显。

作者:曾建中

渐至“中年”,爬坡过坎,殊为不易。

近期,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黄山旅游”)发布201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共接待进山游客148.14万人,同比下降9.94%,实现营业收入6.82亿元,同比下降6.01%。

虽有天气影响等客观因素,但近几年黄山景区游客量增速难言乐观也是事实,门票经济天花板亟待捅破。黄山旅游选择“走下山”,整合山下资源,寻求从观光产品向观光、休闲产品并行的升级。

这是黄山旅游的“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早至1996年11月,黄山旅游实现B股上市,次年4月,又实现A股上市,黄山旅游被称为“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

就黄山的资源禀赋、“资历”以及目前发展情况来说,将黄山称为景区“老大”并不为过。自上市起至今20多年过去,老大也逐渐走向“中年”,面临着“中年危机”:景区容量制约难以做大存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不够、新的营收增长点缺乏等问题日渐凸显。加之门票降价已是难免之举,不利因素或将增加。

既谓之创业,就有“生死殊途”之虞,黄山曾被赋予高义,它的二次创业某方面也就具备了超越自身的标杆或先行者意义,压力或更巨。勇气可嘉也好,无奈也罢,面对迥异于曾经的新资源、新项目,打法不一、营收盈利难定,黄山旅游将如何处之?

游客量下滑,门票要降价

执惠统计发现,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黄山景区游客量增速分别为8.83%、16.22%、-9.94%,变动较大,其中营销活动是个不小的变量。2017年上半年的一个影响因素是黄山落实“畅游黄山周”系列活动,当年3月、6月对安徽15市实行每个城市优免一周政策,各市市民可免一周门票。

另外,黄山景区2015年、2016年、2017年游客量增速分别为 7.1 % 、3.71%、2.1%,呈下滑趋势。

黄山旅游2018年的目标任务是游客量达346万人,若能达到,则同比增长2.71%,高于2017年,低于2016年。

黄山旅游相关人士对执惠表示,今年上半年游客量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因天气原因,下滑幅度较大;整体旅游大环境影响;相比去年同期营销活动少些。今年下半年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活动会多一些,但其未透露详情。

受天气影响导致游客量下滑,在黄山旅游对外透露的信息中并非首次。天气影响、较为明显的淡旺季,是国内山岳类景区的共性难题,目前尚未看到有景区提供了明显有效的解决举措。

黄山旅游的门票、索道、酒店及旅游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仰赖游客量多寡。综合上述信息来看,近两三年,黄山旅游的营收压力有加大趋势。今年的压力可能相对更大,因为门票要降价。

今年6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年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5A级国有景区,景区“标杆”,黄山景区降价难以避免。黄山旅游董事长、总裁章德辉此前表示公司正与物价部门沟通,但具体的时间表和具体的幅度目前还不得而知。

上述黄山旅游人士透露,关于降价目前正在等省级部门通知,对比其他景区,预期降价幅度可能为10%-30%,正式开始降价的时间不会拖太久。

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个博弈的过程。

按规定,景区门票收入不计入上市公司营收中,但黄山旅游因上市较早,尚未有行政条文规范,部分门票收入归上市公司所有,另有不少上交给黄山管委会。

根据黄山旅游于1996年8月13日与黄山管委会签订关于授权管理黄山风景区门票事宜的协议,黄山旅游每年应将门票收入减营业税及附加和票房成本后净额的50%按季支付给黄山管委会,作为黄山风景区门票专营权使用费,期限至2036年底。

2018年上半年,黄山旅游上交给黄山管委会的费用包括资源有偿使用费、门票专营权使用费、遗产保护费,共计1.53亿元,其中门票专营权使用费0.9970亿元。此外,2016年、2017年该三项费用分别为 3.46亿元、3.58亿元,其中门票专营权使用费分别为2.21亿元、2.27亿元。

降低门票价格,可能将直接在黄山管委会的“蛋糕”上“切”掉一块。这“一刀”肯定要切,什么时候切、切多少,某方面也看黄山管委会的意愿几何。

门票降价,对营收影响目前难言好坏。降价后,或对增加游客量有所帮助,另外今年下半年开通的杭黄高铁,确是一个利好因素,杭州与上海到达黄山的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2.5小时。两个因素叠加,有助提升游客量,增加索道等营收,但增加多少,具体效果如何尚不好预估。

上山容易下山难

在出现今年诸多难言乐观的境况之前,黄山旅游已面临景区容量制约难以做大存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不够、新的营收增长点缺乏等问题,且日渐凸显。

山上不那么好做,那就“下山”。2016年前后,黄山旅游提出“二次创业”,走下山、走出去,扩大业务外延,做大业务版图。

对此,黄山旅游已有几个较大动作:成立规模10亿元的黄山赛富基金;推进“一山一水一村一窟”布局;推进“旅游+”战略;加快徽商故里拓展步伐等。

赛富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具体落地项目尚不明确。“一山一水一村一窟”布局是创业重点。黄山旅游2018年半年报透露,花山谜窟项目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已提交核心景区产品策划方案,总规编修已完成多轮论证;太平湖项目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并支付股权转让款,完成工商变更,项目组人员已进驻现场开展前期各项工作。

另外,黄山旅游透露,宏村项目围绕股权、对价等问题与中坤集团进行了多次商谈,在这一基础上,取得阶段性新的进展,目前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但猜测可能还未能完全拿下。

宏村距黄山景区只有30公里,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5A级景区,现已被打造成具有徽文化特色,含古建筑、旅游小镇、酒店、演艺节目等其他多种休闲度假产品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买者有意,卖者也有盘算。黄山旅游意在通过并购宏村项目,进行业务延展;而宏村开发多年已是成熟景区,已有稳定营收和利润,卖方中坤集团并不急于出售经营权。据称黄山市政府有意把宏村划入黄山旅游,若如此,宏村最终并入黄山旅游版图的可能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关键可能还是买卖双方的出价要价能否达成一致。

宏村尚未落地,意味着黄山旅游“一山一水一村一窟”布局还缺重要一角,二次创业项目间或还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也意味着其布局休闲度假景区与现有观光型业务形成互补,形成全域旅游格局的意图还尚未达成。

这一意图的另一重要落点是开发特色小镇。2017年12月,黄山旅游与蓝城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将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平台公司,力争 5-10 年内打造若干医疗康养小镇、特色农业小镇、主题旅游小镇等综合体。

黄山旅游相关人士告诉执惠,小镇项目目前正在推动。在一些项目的操盘公司中,将由蓝城集团控股,负责具体商业模式的打造及后期运营等,原因是黄山旅游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相应人才,将在小镇建设的落地过程中,充当与资源方或第三方中的协调者或沟通者角色,比如拿地中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等。彼此互补自然可行,但黄山旅游在未来小镇中的话语权如何,是否会影响项目推进落地以及后期合理收益等,还有待观察。

这也反映了黄山旅游二次创业中的一个较大挑战。走下山,一个关键是聚合此前未曾掌控或涉足的资源,黄山旅游希望黄山、太平湖、宏村、花山谜窟以及特色小镇等形成一个新黄山业务系统,其间各创业项目间如何运营、协同联动,如何在业务存量与增量间形成彼此勾连互促的效应,都考验着黄山旅游的功力。

此外,这些项目投资不小,回报周期较长,从项目策划到产品研发、投资建设、运营都需要不短的过程,短时间内贡献不了业绩,暂难解营收提升之需,对未来黄山旅游的营收贡献几何,也还是个未知数。

说到底,作为当地招牌,做大做强黄山景区,既擦亮招牌,也与当地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区级、市级乃至省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自在情理之中,赛富基金的成立加上相应的公司发债融资等,资金也不是太大问题,这些对黄山旅游拿下更多优势资源,形成一个个创业项目都有帮助,但创业的路还得自己走,它能否走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