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个人意见】《爱乐之城》导演新片口碑稳了,但却远没有让人惊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个人意见】《爱乐之城》导演新片口碑稳了,但却远没有让人惊喜

《登月第一人》虽说是佳作,但却不是杰作。

作者: LORENZO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于昨天拉开帷幕。作为最老的电影节,威尼斯在多年走下坡路的阴影中逐渐走出,摇身一变成了奥斯卡风向标。去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水形物语》不仅最终摘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影片导演吉列尔莫·德尔托罗更担任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因汇聚了不少著名导演的新作,该届威尼斯电影节被誉为名副其实的“大年”,而开幕电影《登月第一人》,是凭借《爱乐之城》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达米恩·查泽雷的最新力作。

登月第一人

导演: 达米恩·查泽雷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克莱尔·芙伊 / 巴勃罗·施瑞博尔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登月第一人》是达米恩·查泽雷的第三部作品,2015年他凭借处女座《爆裂鼓手》横空出世,摘得当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16年的《爱乐之城》更是叫好叫座,成为奥斯卡最大夺冠热门,虽最终遭遇“乌龙”惜败《月光男孩》,未能摘得最佳影片,却依然拿下了6座小金人成为奥斯卡最大赢家。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能请到这位当红导演的新作《登月第一人》来开幕,可谓噱头满满。影片不仅沿用了《爱乐之城》里的男主演员瑞恩·高斯林担纲本片男主角,还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聚焦》的乔希·辛格作为本片编剧,以及斯皮尔伯格作为本片制片,可谓巨星云集了。

《登月第一人》将聚焦美国传奇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平,重点讲述他在1961-1969年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月者的过程,同时也展现出人类在这次史上最危险的宇宙探索征途中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国家与个体牺牲。

关于太空的电影其实不在少数,远一点的有1968年库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游》,198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太空先锋》,1995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波罗十三号》,近一点的还有2013年的《地心引力》和去年的《隐藏人物》。《登月第一人》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想要把登月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讲出新意,难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电影首映后收到了英美媒体的广泛好评,电影烂番茄新鲜度92%,Metacritic上得分81, Indiewire打出B+,英国电讯报和卫报也纷纷打出四星。莫非这部电影真是继《2001太空漫游》之后最好的太空片?

诚然,《2001太空漫游》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太空的认知,而《地心引力》里那些惊心动魄的太空危机还让我们心有余悸,技术和视觉效果让人叹为观止,电影《登月第一人》却未在技术上逊色于这两部电影。

电影一开场的阿姆斯特朗的在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一次弹跳测试,达米恩拍出了一种波澜壮阔的感觉。伴随着巨大轰鸣、高速旋转,让人深感不适的失灵提示中,我们只短暂窥得脱离大气层后太空的那一丝宁静,随即又被卷入无尽的恐慌。这样让人手心出汗的紧张戏码,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太空舱中,完全媲美《地心引力》的桥段。

而理所当然的,电影后半段的登月戏码,曾经在电视上或者在纪录片里能够看到的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如今在达米恩的执导下,不仅过程更加丰富:从火箭喷发的那一秒开始,观众便能跟随着火焰和高温陡然升入空中,直至最后惊险降落月球;而且细节让人震撼:大到月球上的环形山,小到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后的鞋印,登月的壮举尽收眼底。

电影终于让这曾经黑白电视上转播的一小步,变成了大银幕上震撼人心的一大步,技术的胜利不容置喙。相信《登月第一人》会像《太空先锋》和《地心引力》一样,在奥斯卡上斩获技术奖项。

《登月第一人》与以往的美国太空片最大的不同,或者说是对月登月这件壮举的表述的不同,在于并未给阿姆斯特朗设定一个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而是通过更加私人的、更加细微的阿姆斯特朗的家庭、亲情、友情的描述,给了阿姆斯特朗一个全新的血肉之躯。

首先是阿姆斯特朗的女儿凯伦在因为脑瘫早夭的打击,这一场葬礼让阿姆斯特朗从此心灵紧闭,冷静得似乎是因女儿的死导致。而在登月前与两位儿子的告别戏码中,他那有点幽默的类似新闻发布问答般的答案,又让阿姆斯特朗的英雄形象变得立体,且复杂。而在后续的用生命堆砌出来的NASA试飞中,又有两次事故和一场葬礼,这都或多或少将壮举背后的牺牲与辛酸铭刻在阿姆斯特朗的心上。

最终在登月后他撒向环形山的女儿的手环,似乎将人类登月的伟大志向,细化成了人类最细腻最绵长的情感驱动。或许,阿姆斯特朗只不过尽了已逝同事之未竟之事,上九天揽月,以女儿的名义。

然而,《登月第一人》虽然找到了巧妙的切入点来讲述这个人尽皆知的故事,却依然四平八稳,缺少惊喜。尤其是本该在登月时造成的追思女儿的情感高潮,由于电影前半段的铺垫太少,还被突兀的几幕闪回打散,导致并未喷涌而出造成巨大的杀伤力,着实可惜。加之电影为了顾及冷战大环境、NASA登月项目的反对潮流(Whitey on the Moon)、以及美国的爱国主义等等,不得不加入种种细节,导致电影面面俱到,主线却不明朗了,就此而言,《登月第一人》虽是佳作,却比达米恩的前两部作品《爆裂鼓手》和《爱乐之城》缺少灵气,无法说是杰作。

达米恩用了他御用的摄影、配乐来保证《登月第一人》的质量,所以即便电影并非杰作,却依然质量过硬。想必在明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我们一定会看到《登月第一人》的名字。

肯尼迪说“我们选择在这个时代登月,还要做其他事,并不因为它们简单,而是因为它们很难。”无法忘记电影里的这些时刻:阿波罗11号火箭升空,直入云霄的那一刻;登月舱门打开,世界瞬间宁静的那一刻;阿姆斯特朗迈出一小步,踏上月球的那一刻;感谢《登月第一人》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这些人类历史上的这些时时刻刻。

 

来源:不散

原标题:《爱乐之城》导演新片口碑稳了,但却远没有让人惊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个人意见】《爱乐之城》导演新片口碑稳了,但却远没有让人惊喜

《登月第一人》虽说是佳作,但却不是杰作。

作者: LORENZO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于昨天拉开帷幕。作为最老的电影节,威尼斯在多年走下坡路的阴影中逐渐走出,摇身一变成了奥斯卡风向标。去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得主《水形物语》不仅最终摘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影片导演吉列尔莫·德尔托罗更担任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因汇聚了不少著名导演的新作,该届威尼斯电影节被誉为名副其实的“大年”,而开幕电影《登月第一人》,是凭借《爱乐之城》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达米恩·查泽雷的最新力作。

登月第一人

导演: 达米恩·查泽雷

主演: 瑞恩·高斯林 / 克莱尔·芙伊 / 巴勃罗·施瑞博尔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登月第一人》是达米恩·查泽雷的第三部作品,2015年他凭借处女座《爆裂鼓手》横空出世,摘得当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16年的《爱乐之城》更是叫好叫座,成为奥斯卡最大夺冠热门,虽最终遭遇“乌龙”惜败《月光男孩》,未能摘得最佳影片,却依然拿下了6座小金人成为奥斯卡最大赢家。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能请到这位当红导演的新作《登月第一人》来开幕,可谓噱头满满。影片不仅沿用了《爱乐之城》里的男主演员瑞恩·高斯林担纲本片男主角,还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聚焦》的乔希·辛格作为本片编剧,以及斯皮尔伯格作为本片制片,可谓巨星云集了。

《登月第一人》将聚焦美国传奇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平,重点讲述他在1961-1969年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月者的过程,同时也展现出人类在这次史上最危险的宇宙探索征途中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国家与个体牺牲。

关于太空的电影其实不在少数,远一点的有1968年库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游》,198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太空先锋》,1995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波罗十三号》,近一点的还有2013年的《地心引力》和去年的《隐藏人物》。《登月第一人》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想要把登月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讲出新意,难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电影首映后收到了英美媒体的广泛好评,电影烂番茄新鲜度92%,Metacritic上得分81, Indiewire打出B+,英国电讯报和卫报也纷纷打出四星。莫非这部电影真是继《2001太空漫游》之后最好的太空片?

诚然,《2001太空漫游》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太空的认知,而《地心引力》里那些惊心动魄的太空危机还让我们心有余悸,技术和视觉效果让人叹为观止,电影《登月第一人》却未在技术上逊色于这两部电影。

电影一开场的阿姆斯特朗的在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一次弹跳测试,达米恩拍出了一种波澜壮阔的感觉。伴随着巨大轰鸣、高速旋转,让人深感不适的失灵提示中,我们只短暂窥得脱离大气层后太空的那一丝宁静,随即又被卷入无尽的恐慌。这样让人手心出汗的紧张戏码,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太空舱中,完全媲美《地心引力》的桥段。

而理所当然的,电影后半段的登月戏码,曾经在电视上或者在纪录片里能够看到的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如今在达米恩的执导下,不仅过程更加丰富:从火箭喷发的那一秒开始,观众便能跟随着火焰和高温陡然升入空中,直至最后惊险降落月球;而且细节让人震撼:大到月球上的环形山,小到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后的鞋印,登月的壮举尽收眼底。

电影终于让这曾经黑白电视上转播的一小步,变成了大银幕上震撼人心的一大步,技术的胜利不容置喙。相信《登月第一人》会像《太空先锋》和《地心引力》一样,在奥斯卡上斩获技术奖项。

《登月第一人》与以往的美国太空片最大的不同,或者说是对月登月这件壮举的表述的不同,在于并未给阿姆斯特朗设定一个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而是通过更加私人的、更加细微的阿姆斯特朗的家庭、亲情、友情的描述,给了阿姆斯特朗一个全新的血肉之躯。

首先是阿姆斯特朗的女儿凯伦在因为脑瘫早夭的打击,这一场葬礼让阿姆斯特朗从此心灵紧闭,冷静得似乎是因女儿的死导致。而在登月前与两位儿子的告别戏码中,他那有点幽默的类似新闻发布问答般的答案,又让阿姆斯特朗的英雄形象变得立体,且复杂。而在后续的用生命堆砌出来的NASA试飞中,又有两次事故和一场葬礼,这都或多或少将壮举背后的牺牲与辛酸铭刻在阿姆斯特朗的心上。

最终在登月后他撒向环形山的女儿的手环,似乎将人类登月的伟大志向,细化成了人类最细腻最绵长的情感驱动。或许,阿姆斯特朗只不过尽了已逝同事之未竟之事,上九天揽月,以女儿的名义。

然而,《登月第一人》虽然找到了巧妙的切入点来讲述这个人尽皆知的故事,却依然四平八稳,缺少惊喜。尤其是本该在登月时造成的追思女儿的情感高潮,由于电影前半段的铺垫太少,还被突兀的几幕闪回打散,导致并未喷涌而出造成巨大的杀伤力,着实可惜。加之电影为了顾及冷战大环境、NASA登月项目的反对潮流(Whitey on the Moon)、以及美国的爱国主义等等,不得不加入种种细节,导致电影面面俱到,主线却不明朗了,就此而言,《登月第一人》虽是佳作,却比达米恩的前两部作品《爆裂鼓手》和《爱乐之城》缺少灵气,无法说是杰作。

达米恩用了他御用的摄影、配乐来保证《登月第一人》的质量,所以即便电影并非杰作,却依然质量过硬。想必在明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我们一定会看到《登月第一人》的名字。

肯尼迪说“我们选择在这个时代登月,还要做其他事,并不因为它们简单,而是因为它们很难。”无法忘记电影里的这些时刻:阿波罗11号火箭升空,直入云霄的那一刻;登月舱门打开,世界瞬间宁静的那一刻;阿姆斯特朗迈出一小步,踏上月球的那一刻;感谢《登月第一人》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这些人类历史上的这些时时刻刻。

 

来源:不散

原标题:《爱乐之城》导演新片口碑稳了,但却远没有让人惊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