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导演唐高鹏的“未择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导演唐高鹏的“未择之路”

从2012年开始筹备剧本到2014年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项目市场“特别关注项目奖”再到2018年又获上影节肯定,电影《未择之路》已历时6年。

六七年前,导演唐高鹏和编剧岳小军也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他们是多年好友,带着一本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走遍河西走廊,意欲为新故事做更多情境、细节、意象上的丰富,于是有了电影《未择之路》。

▲唐高鹏 《未择之路》导演

故事里,地广人稀的西北戈壁,人若困兽的逼仄氛围,各路人马攒动,命运环环相扣,人的命,路的头,在苍茫天地之间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故事外,这部电影不仅获得2018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提名,更实力斩获亚新奖最佳影片奖项。

从2012年开始筹备剧本到2014年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项目市场“特别关注项目奖”再到2018年又获上影节肯定,电影《未择之路》已历时6年。影片上映前夕,唐高鹏接受麻辣鱼独家专访,分享了他和他的创作团队,以及和出品方共同经历的那段“未择之路”。

01

甘肃之行电光火石般的验证

因为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人物终点就是死亡的结局,《未择之路》整个故事的展开也由死亡倒推而来,那二勇这个人物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更合适呢?唐高鹏和岳小军希望是在空旷,边缘一点的西部,既有日常生活,又有某种抽离感,于是两人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甘肃之行。

“说走就走”的旅行刚落地,现实就给了他们一个“哲学式思考”:在兰州机场附近看到一个巨大,像火星一样荒凉的鸵鸟场,一只鸵鸟独自站在烈日下,毛都掉光了,营养不良,生病,就站着,一阵微风吹过,两米高的鸵鸟稍稍一动,倒在地上,死了。“这一下就击中我了,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突然觉得某些东西确定了。”

唐高鹏说,那一刻他想到的美,是开放在广大的钢铁废墟上的一朵娇嫩小花。联系到定好的人物结局,这一切他觉得是行得通的。荒凉、生命、烈日、无常与脆弱、死亡毫无征兆,突然来临,戛然而止。你以为鸵鸟在打盹,其实那是它生命的最后关头,那么一个庞然大物被一阵微风吹倒。鸵鸟倒地的瞬间,荒诞无常,于创作者却是一种力量的冲击。

这还不仅仅是鸵鸟场和鸵鸟带来的震撼。影片后半段,黑暗时刻之前的二勇和尕娃在荒漠中一汪水库度过了最后的闲散时光,有铁盒弹珠、有废弃的船、有拂面的微风、有清水和暖阳。

这也是影片中难得的轻松片段,却也是暗流涌动的爆发前夕。在这个意境中睡着又醒了的二勇,做出了一个极致的决定,从此人生走向了不可覆灭的归途。

唐高鹏介绍说,他们在北京“闭门造车”想象戈壁中应该要有这么一汪清泉,来盛放这种多面情绪,结果采风途中果真就看到了戈壁滩中的水库,周围寸草不生。“闭门造车的想象都实现了”,有了实物和验证,某种情境里潜意识的东西也一定是值得表达的。

“很多的想象被验证被激励,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安慰,就是那种命中注定的感觉,我想找到你,你恰巧在这里。”一个月内,他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辗转多地,小巴、特慢的区间火车、搭车,在每个地方停留,了解每个人生存状态的细节,他们以何而生,什么东西会让他们恐惧,希望又是怎样。唐高鹏觉得,这些情绪跟在大城市里人的情绪区别不大,大家的忧虑其实都一样。

“我觉得是生活本身不易,但大部分人不是以一个战斗的姿态去面对生活,那还是极少数人,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来自什么地域,都免不了被生活摆布,都要面对人生的选择。”唐高鹏说道。

02

剧本创作羊和鸵鸟并非刻意隐喻

关于剧本的创作,唐高鹏说,最初先有一个失意的loser形象二勇,他的结局是走向死亡。当时还没有特别的概念和主题,只有一个人物,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一个小孩、女司机小眉,再到阻碍他的反派五哥(支线),以及其他人物。

从甘肃回来到2014年初给出品方伟世兄弟孙伟讲这个故事时,剧本已经写了将近20稿。

到2015年筹备开机之前,第三位编剧段喆卿“入伙”了,他是西北人,在甘肃长大,而后离开家乡在北大、中戏上学。唐高鹏说,新编剧提供了新的视角,那种曾经是当地人又离开很久的距离感很有意思。

三人分工,也都发挥各自所长。广告导演出身的唐高鹏在影像、美学上的修养,让他在这个编剧组合中肩负从剧本到分镜的呈现,画面感也更容易形成;而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等多部代表作的岳小军在剧本结构、人物平衡和一些文本完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是剧本调整的主心骨;段喆卿则主要在人物质感、台词上下功夫。

▲编剧岳小军在电影中饰演关键人物“大耳朵”

影片中,主人公二勇的全部身家都寄托在即将有收入的鸵鸟场上,似乎每个人都习惯用“鸵鸟心态”来面对一切,而羊也总有任人宰割之意,于是羊、鸵鸟等符号化的意象,被观众解读得立体又丰富。但唐高鹏表示,观众当然有解读的自由,可在最初的剧本中就有羊、鸵鸟这些动物存在。

那时候,唐高鹏有个亲戚家里既种火龙果,又养鳄鱼,还有来自非洲的动物,他觉得特别有意思。又因为自己多年的广告经验,他从视觉上本着一种很天真的异想天开,就把鸵鸟用在了剧本里。

在唐高鹏看来,这种从非洲沙漠来的动物,放在中国西北的戈壁里会有一种荒诞之感。但一方面,他其实也担心鸵鸟像某种刻意安排的隐喻,担心观众会不会马上想到鸵鸟心态。所以他在当时也曾有过一个决定:如果从甘肃戈壁里看不到鸵鸟,这个想法就放弃。在他心中,唯一的标准就是,这些动物是不是符合西北当地的日常生活。

结果刚到甘肃,他们就结结实实感受到了惊喜和力量。唐高鹏继续说道,羊在西北当地就更普遍了,它是食物,是礼物,是硬通货,是西部最日常的展现,“我剧本中的羊也不是由西方文学、圣经中的形象而来,对我来说它就是由西北的经验中来的。”

“对我而言,其实更希望影片像一首诗歌,由不相关的意象连接而产生新的意象。”就像这个同样富有诗意的片名,唐高鹏说因为自己很喜欢罗伯特·弗罗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所以剧本第一稿的英文名就叫The Road Not Taken,中文名也陆续有“失败者之歌”、“西出阳关”、“坏怂”的备选,但最后还是选定了《未择之路》。

03

未择之路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风景

2014年初,唐高鹏和岳小军一起给孙伟讲了这个西部戈壁上三天两夜,关于人性选择的凶险故事。几天后,伟世兄弟成了《未择之路》的出品方,随后其他资方也陆续跟进。同年6月,《未择之路》在上海电影节获得创投大奖。

在演员的选择上,“戈壁之花”小眉的扮演者马伊琍是最早确定的。而那个率真善良又临近末路的西北男人呢?

他气质粗犷,在戈壁上野蛮生长,同时不失纯真本心。唐高鹏一直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找一个西北本土演员,只有是那块土地长出来的原生质感的人,他的形象和习惯才是自然的基础。导演为此集中看了王学兵的电影、话剧《全民公敌》,还去青海探他的班,观察他的表演,他越来越觉得:“这戏没有王学兵演就没法拍。”

在剧本三页纸的人物小传上,二勇是“一个失意的梦游者,又有点颓的纯真大男孩,跟环境格格不入”。唐高鹏觉得来自西北的王学兵无论从个体本身,还是作为演员的特质,与二勇的质感都是非常像的,“那种我想象的特质,越来越觉得应该是他,其他人没那么合适。”

尽管也曾有一位知名的台湾演员愿意自费去当地体验生活,尽管唐高鹏表示很欣赏也很感激,但还是觉得形象不太符合。尽管王学兵当时也正处于舆论的风暴中心,但他饰演的二勇还是走上了大银幕,演员与角色互相找到彼此终究是一件好事。正如孙伟所说:“一部电影的完成,不难。一部电影能留在大家的脑海里,很难。导演认可,演员合适,很重要。”

至于小演员朱耕佑,也是用笨方法从数万名孩子中挑选出来的,历时一个半月。唐高鹏认为,对于这种非职业的小演员,按你的设定去掰他,那一定是一场灾难。所以在前期就特别仔细地去设定了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性格、外貌、家庭情况、跟他人的关系、大概的价值观,在找之前就达成了一个清晰的共识。

从成片来看,朱耕佑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角色所需要的木讷与天真。《我不是药神》中,他也曾饰演徐峥的儿子,在最近刚杀青的宁浩新片中,他饰演黄渤的儿子。

《The Road Not Taken》告诉我们,在人迹罕至的路上,路上的迤逦风光本来也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到。因为不同的选择有了不一样的道路,而你根本不知道哪一个选择,就影响到你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导演唐高鹏的“未择之路”

从2012年开始筹备剧本到2014年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项目市场“特别关注项目奖”再到2018年又获上影节肯定,电影《未择之路》已历时6年。

六七年前,导演唐高鹏和编剧岳小军也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他们是多年好友,带着一本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走遍河西走廊,意欲为新故事做更多情境、细节、意象上的丰富,于是有了电影《未择之路》。

▲唐高鹏 《未择之路》导演

故事里,地广人稀的西北戈壁,人若困兽的逼仄氛围,各路人马攒动,命运环环相扣,人的命,路的头,在苍茫天地之间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故事外,这部电影不仅获得2018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提名,更实力斩获亚新奖最佳影片奖项。

从2012年开始筹备剧本到2014年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项目市场“特别关注项目奖”再到2018年又获上影节肯定,电影《未择之路》已历时6年。影片上映前夕,唐高鹏接受麻辣鱼独家专访,分享了他和他的创作团队,以及和出品方共同经历的那段“未择之路”。

01

甘肃之行电光火石般的验证

因为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人物终点就是死亡的结局,《未择之路》整个故事的展开也由死亡倒推而来,那二勇这个人物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更合适呢?唐高鹏和岳小军希望是在空旷,边缘一点的西部,既有日常生活,又有某种抽离感,于是两人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甘肃之行。

“说走就走”的旅行刚落地,现实就给了他们一个“哲学式思考”:在兰州机场附近看到一个巨大,像火星一样荒凉的鸵鸟场,一只鸵鸟独自站在烈日下,毛都掉光了,营养不良,生病,就站着,一阵微风吹过,两米高的鸵鸟稍稍一动,倒在地上,死了。“这一下就击中我了,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突然觉得某些东西确定了。”

唐高鹏说,那一刻他想到的美,是开放在广大的钢铁废墟上的一朵娇嫩小花。联系到定好的人物结局,这一切他觉得是行得通的。荒凉、生命、烈日、无常与脆弱、死亡毫无征兆,突然来临,戛然而止。你以为鸵鸟在打盹,其实那是它生命的最后关头,那么一个庞然大物被一阵微风吹倒。鸵鸟倒地的瞬间,荒诞无常,于创作者却是一种力量的冲击。

这还不仅仅是鸵鸟场和鸵鸟带来的震撼。影片后半段,黑暗时刻之前的二勇和尕娃在荒漠中一汪水库度过了最后的闲散时光,有铁盒弹珠、有废弃的船、有拂面的微风、有清水和暖阳。

这也是影片中难得的轻松片段,却也是暗流涌动的爆发前夕。在这个意境中睡着又醒了的二勇,做出了一个极致的决定,从此人生走向了不可覆灭的归途。

唐高鹏介绍说,他们在北京“闭门造车”想象戈壁中应该要有这么一汪清泉,来盛放这种多面情绪,结果采风途中果真就看到了戈壁滩中的水库,周围寸草不生。“闭门造车的想象都实现了”,有了实物和验证,某种情境里潜意识的东西也一定是值得表达的。

“很多的想象被验证被激励,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安慰,就是那种命中注定的感觉,我想找到你,你恰巧在这里。”一个月内,他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辗转多地,小巴、特慢的区间火车、搭车,在每个地方停留,了解每个人生存状态的细节,他们以何而生,什么东西会让他们恐惧,希望又是怎样。唐高鹏觉得,这些情绪跟在大城市里人的情绪区别不大,大家的忧虑其实都一样。

“我觉得是生活本身不易,但大部分人不是以一个战斗的姿态去面对生活,那还是极少数人,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来自什么地域,都免不了被生活摆布,都要面对人生的选择。”唐高鹏说道。

02

剧本创作羊和鸵鸟并非刻意隐喻

关于剧本的创作,唐高鹏说,最初先有一个失意的loser形象二勇,他的结局是走向死亡。当时还没有特别的概念和主题,只有一个人物,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一个小孩、女司机小眉,再到阻碍他的反派五哥(支线),以及其他人物。

从甘肃回来到2014年初给出品方伟世兄弟孙伟讲这个故事时,剧本已经写了将近20稿。

到2015年筹备开机之前,第三位编剧段喆卿“入伙”了,他是西北人,在甘肃长大,而后离开家乡在北大、中戏上学。唐高鹏说,新编剧提供了新的视角,那种曾经是当地人又离开很久的距离感很有意思。

三人分工,也都发挥各自所长。广告导演出身的唐高鹏在影像、美学上的修养,让他在这个编剧组合中肩负从剧本到分镜的呈现,画面感也更容易形成;而有《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等多部代表作的岳小军在剧本结构、人物平衡和一些文本完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是剧本调整的主心骨;段喆卿则主要在人物质感、台词上下功夫。

▲编剧岳小军在电影中饰演关键人物“大耳朵”

影片中,主人公二勇的全部身家都寄托在即将有收入的鸵鸟场上,似乎每个人都习惯用“鸵鸟心态”来面对一切,而羊也总有任人宰割之意,于是羊、鸵鸟等符号化的意象,被观众解读得立体又丰富。但唐高鹏表示,观众当然有解读的自由,可在最初的剧本中就有羊、鸵鸟这些动物存在。

那时候,唐高鹏有个亲戚家里既种火龙果,又养鳄鱼,还有来自非洲的动物,他觉得特别有意思。又因为自己多年的广告经验,他从视觉上本着一种很天真的异想天开,就把鸵鸟用在了剧本里。

在唐高鹏看来,这种从非洲沙漠来的动物,放在中国西北的戈壁里会有一种荒诞之感。但一方面,他其实也担心鸵鸟像某种刻意安排的隐喻,担心观众会不会马上想到鸵鸟心态。所以他在当时也曾有过一个决定:如果从甘肃戈壁里看不到鸵鸟,这个想法就放弃。在他心中,唯一的标准就是,这些动物是不是符合西北当地的日常生活。

结果刚到甘肃,他们就结结实实感受到了惊喜和力量。唐高鹏继续说道,羊在西北当地就更普遍了,它是食物,是礼物,是硬通货,是西部最日常的展现,“我剧本中的羊也不是由西方文学、圣经中的形象而来,对我来说它就是由西北的经验中来的。”

“对我而言,其实更希望影片像一首诗歌,由不相关的意象连接而产生新的意象。”就像这个同样富有诗意的片名,唐高鹏说因为自己很喜欢罗伯特·弗罗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所以剧本第一稿的英文名就叫The Road Not Taken,中文名也陆续有“失败者之歌”、“西出阳关”、“坏怂”的备选,但最后还是选定了《未择之路》。

03

未择之路不同选择带来的不同风景

2014年初,唐高鹏和岳小军一起给孙伟讲了这个西部戈壁上三天两夜,关于人性选择的凶险故事。几天后,伟世兄弟成了《未择之路》的出品方,随后其他资方也陆续跟进。同年6月,《未择之路》在上海电影节获得创投大奖。

在演员的选择上,“戈壁之花”小眉的扮演者马伊琍是最早确定的。而那个率真善良又临近末路的西北男人呢?

他气质粗犷,在戈壁上野蛮生长,同时不失纯真本心。唐高鹏一直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找一个西北本土演员,只有是那块土地长出来的原生质感的人,他的形象和习惯才是自然的基础。导演为此集中看了王学兵的电影、话剧《全民公敌》,还去青海探他的班,观察他的表演,他越来越觉得:“这戏没有王学兵演就没法拍。”

在剧本三页纸的人物小传上,二勇是“一个失意的梦游者,又有点颓的纯真大男孩,跟环境格格不入”。唐高鹏觉得来自西北的王学兵无论从个体本身,还是作为演员的特质,与二勇的质感都是非常像的,“那种我想象的特质,越来越觉得应该是他,其他人没那么合适。”

尽管也曾有一位知名的台湾演员愿意自费去当地体验生活,尽管唐高鹏表示很欣赏也很感激,但还是觉得形象不太符合。尽管王学兵当时也正处于舆论的风暴中心,但他饰演的二勇还是走上了大银幕,演员与角色互相找到彼此终究是一件好事。正如孙伟所说:“一部电影的完成,不难。一部电影能留在大家的脑海里,很难。导演认可,演员合适,很重要。”

至于小演员朱耕佑,也是用笨方法从数万名孩子中挑选出来的,历时一个半月。唐高鹏认为,对于这种非职业的小演员,按你的设定去掰他,那一定是一场灾难。所以在前期就特别仔细地去设定了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性格、外貌、家庭情况、跟他人的关系、大概的价值观,在找之前就达成了一个清晰的共识。

从成片来看,朱耕佑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角色所需要的木讷与天真。《我不是药神》中,他也曾饰演徐峥的儿子,在最近刚杀青的宁浩新片中,他饰演黄渤的儿子。

《The Road Not Taken》告诉我们,在人迹罕至的路上,路上的迤逦风光本来也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到。因为不同的选择有了不一样的道路,而你根本不知道哪一个选择,就影响到你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