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湖北旅游市场变局:两大省级巨头如何撼动武汉的“寡头”地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湖北旅游市场变局:两大省级巨头如何撼动武汉的“寡头”地位?

湖北意在打造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旅游强省,并逐步确立其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的市场地位。这一定程度上或取决于两个巨头能否撼动一个“寡头”,实现湖北旅游市场的相对均衡性。

湖北旅游市场格局正在生变。

近期,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交投集团”)拟“砸下”130亿元,升级湖北恩施利川龙船水乡项目,打造世界民歌小镇。更早前,湖北交投集团联合华侨城集团、襄阳市计划投资近700亿元,打造襄阳华侨城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

作为湖北省属最大的国有平台投资企业,湖北交投集团资产超3000亿元,循着交通+旅游融合趋势,它的文旅布局开始浮出水面。

另一“巨头”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是湖北唯一省级旅游投融资平台,于7月更名为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鄂旅投”),新名背后隐有从专注鄂西一域到湖北全境的意味。

新的迹象背后,既有两个省级巨头自身发展之需,更深层次则是湖北旅游业亟需破解的两个难题:武汉一城独大“寡头”地位由来已久,尚难撼动,全省旅游不均衡性明显;湖北旅游产品较集中在观光游和一日游,自然、文化资源与产品错位,需要迭代升级。

湖北意在打造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旅游强省,并逐步确立其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的市场地位。这一定程度上或取决于两个巨头能否撼动一个“寡头”,实现湖北旅游市场的相对均衡性。

1、“寡头”武汉

武汉“一城独大”已多年。

执惠梳理公开数据发现,2013-2017年,国内外旅游人次方面,武汉在湖北全省的占比分别为42.1%、40.5%、40.6%、40.7%、40.6%;旅游总收入方面,武汉在湖北全省的占比分别为52.7%、52%、51.1%、51.5%、51%。

简单说,在这5年里,武汉的旅游人次占湖北全省的4成,旅游收入超过湖北全省的一半。

襄阳与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比武汉,体量颇小。以2015-2017年为例,宜昌与襄阳旅游人次之和分别是武汉的39.6%、41%、42.6%,旅游收入之和分别是武汉的32.4%、36%、37%。

单说2017年,旅游总人次,武汉为2.60亿,宜昌为0.66亿,襄阳为0.45亿;旅游总收入,武汉约为2826亿元,宜昌为713.46亿元,襄阳为340.5亿元。

人次之和、收入之和的占比皆有递增趋势,但幅度和总量都不算大。这意味着,武汉旅游业的“寡头”之位,虽有撼动苗头,但不够明显。

这一地位在武汉城市圈中也较为明显。2003年,以武汉为核心,其周边100公里为半径,含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8个大中型城市组成武汉城市圈。 黄石为该城市圈中心城市之一,其2016年国内旅游人次0.19亿,国内旅游收入117.5亿元,同期武汉分别为:2.31亿人次、2405.13亿元,分别是黄石的12倍、20倍。

与周边省份省会城市对比,武汉也是巨头。2017年,郑州、西安、长沙、南昌、合肥的旅游人次都在1亿人次级别,旅游收入在千亿级别,未到2000亿元,皆远少于武汉。这些城市在各自省份的占比也远低于武汉之于湖北。

武汉在湖北内的“独大”有着一定的必然性,经济发展、城市定位、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有着突出优势,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也丰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黄鹤楼、东湖等著名景区。

2017年,武汉GDP总量1.34万亿元,人均GDP12.46万元,分别为湖北全省的36.7%、200%,是排名第二的襄阳的3倍、近2倍。

武汉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还是国家中心城市,九省通衢,是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是带动湖北全省、辐射中部地区的旅游动力源和集散枢纽,加上“大武汉”、强省会的建设,武汉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助力使其在湖北内经济、交通等实力突出。

2、鄂西圈的崛起难题

一个健康的市场,出现“寡头”并不是很好的事。宜昌和襄阳为核心的鄂西圈正在崛起,但尚未有足够挑战武汉的实力。

2008年,当时的湖北省高层首次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圈”)的总体构想,将没有划入武汉城市圈的湖北其他地市州都划入这个圈,希望以旅游业来加大鄂西开发。

鄂西圈被认为是湖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国家级示范区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4A级和5A级景区22个,分别约占湖北省的71%、90%、59%、60%。其中有8家5A级景区,长江三峡、武当山和神农架有世界之誉。

三国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武当文化、三峡峡江文化等是鄂西圈的代表性文化资源。

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能力及市场化较低等因素,成为鄂西圈旅游做大做强的掣肘。

2009年,湖北省政府、宜昌、襄阳、十堰、荆州、荆门、恩施、随州、神农架等8市(州、林区)政府以及长江三峡集团、中建三局、湖北清能地产集团等共同出资组建鄂旅投集团,成为基于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鄂西生态旅游圈、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战略组建的全省唯一省级旅游投融资平台,由湖北省国资委控股。

鄂旅投形成了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建设和商贸物流四大产业板块,其中文化旅游板块拥有3000平方公里优质旅游资源,形成景区、酒店、旅行社、交通、演艺、商品、电商、文化创意、规划设计九大业态,包括30家景区,其中有3家5A级景区,即长阳清江画廊、秭归屈原故里、恩施大峡谷、8家4A级景区;30家宾馆酒店(其中五星级2家)。

(来源:鄂旅投官方微信)

文化旅游作为主要业务板块,鄂旅投的经营模式以景区、旅行社和住宿餐饮(酒店)为主,这是不少省级旅游集团传统优势业务,但目前及未来的想象空间不是很大,尤其是旅行社和酒店。

执惠获得的文件显示,2018年上半年,鄂旅投旅游项目(景区、旅行社)收入3.71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13.75%,住宿餐饮项目1.20亿元,占比4.47%;2017年上半年,旅游项目、住宿餐饮项目收入分别为2.93亿元、1.10亿元,分别占比14.13%、5.29%,两者收入都有增长,但占比都有下滑,收入贡献率走弱。

而据湖北政府部门计划,近百家重点国有景区门票将于今年10月底前降价。鄂旅投旗下部分景区收入或将受到影响。

另一重风险在于,鄂旅投对非经常性损益依赖较大。上述文件显示,今年上半年,鄂旅投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2.64亿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409.46%;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约2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39.50%。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板块来说,鄂旅投在开展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会得到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土地补偿和支持。其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均是项目所在地政府规划的重要新城建设区块,得到当地政府在土地、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支持。

鄂旅投未来继续获得政府的诸多支持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但地方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也在不断推进中,这些平台将对鄂旅投形成更多直接的竞争,加之地方政府政策难免变化,如果鄂旅投所能获得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走弱,其可能面临经营亏损的风险。

鄂旅投成立之初的一个使命是发挥项目投资和资本运作功能,推动鄂西圈的发展。

资本运作方面,鄂旅投目前侧重两方面,一是发展金融业务,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经营规模还较小;二是推动旗下鄂旅股份(2017年已挂牌新三板)上市,乃至鄂旅投的整体上市。

但就鄂旅投目前旅游资源及主营业务运营状况来看,上市并非易事。

那么,武汉市旅游市场规模的绝对领先地位,湖北旅游的高集中性和不均衡性局面也还将维持。

3、双雄新版图

与武汉甩开周边省份省会城市不同,湖北与周边省份相比,其旅游业实力不算突出。

以2017年为例,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湖北省分别为6.39亿人次、5514亿元;河南省6.65亿人次、6751亿元;江西省5.7亿人次、6435.09亿元;湖南省6.73亿人次、7172.6亿元。除了旅游人次高于江西,湖北的旅游人次、收入都少于这些省份。

湖北省政府曾组成专题调研组前往浙江实地考察,结果显示2017年浙江省接待游客6.41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211.7万人次,游客人均停留2.22天,实现旅游总收入9323亿元。而湖北省同期入境游客353万人次,游客人均停留1.39天。

结合上述湖北省游客量和收入数据测算,湖北的游客量与浙江基本等同,但旅游收入、游客人均停留天数都只有浙江的六成。调研组认为,湖北省绝大部分旅游仍为“一日游”“观光游”,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市场需求结构中,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已渐有扩充,与观光等传统需求相比,有分庭抗礼乃至走向主流的趋势,加上周边省份各有新的旅游策略,客流争夺加剧,湖北省旅游产品结构亟需改善,在资源禀赋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方面要更多挖掘。

这对鄂旅投而言,不仅是履行省级平台的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的必由之径。

按鄂旅投的规划,其布局的新领域主要分为四块:

1、旅游+地产,涉及主题小镇、产业新城、景城一体、高端复合型社区、度假地产,项目包括恩施女儿寨、黄梅禅宗文化园、大洪山慈恩小镇、全国首个“仙文化”主题村落;宜昌江南新城项目、古隆中项目;荆州古城;红莲湖项目、洪湖湿地项目;

2、农业+旅游:旅游商品、订单农业、家庭厨房;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大洪山景区种养殖及狩猎体验);

3、产业+金融:产融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社区银行等);

4、互联网+产业+金融:聚游网、跨境电商等。

这些领域没有脱离鄂旅投的既有业务板块范畴,但业务间有更多的结合。入局旅游地产领域是重点所在,也是新挑战所在。

鄂旅投有获地之利,但资金和项目运营有着大小不一的坎。因在建项目推进,鄂旅投资本性支出增长,形成一定的刚性债务压力。2018年上半年末,鄂旅投负债总规模为293.95亿元,比2017年末增加13.19%,其负债总额有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息债务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存在债务规模扩张较快的风险。

再者,鄂旅投在新业务项目的打造运营等方面,还欠缺经验。旅游地产类项目的运营和盈利框架逻辑并不复杂,但每个项目的禀赋资源、文化基础、区域经济多有不同,在定位、具体落地项目、引流、消费等链条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一事一议,差之毫厘可能项目难成。况且,鄂旅投作为整体操盘手,还要考虑多个项目间协同联动,产出整体效益,这也殊非易事。

以此来看湖北交投集团的文旅布局,亦大同小异。

湖北交投集团主要业务为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经营工程施工、销售油品和钢材以及水泥等业务。执惠不完全统计,目前其文旅布局集中于去年和今年,项目主要分布在襄阳、恩施两地,包括拟投资130亿元将恩施利川龙船水乡项目打造成世界民歌小镇;投资开发麻城龟峰山景区;与华侨城、襄阳市政府合作打造约8.6平方公里的襄阳文化旅游示范区,总投资近700亿元,项目包括主题乐园、城市广场、主题酒店、生态公园与品质居住等。

相比鄂旅投,湖北交投集团资产体量更巨,可投资金更多,但也有些问题。

执惠获取的文件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湖北交投集团整体存量债务规模较大,有息债务为2262.69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为181.32亿元;同期,其在建高速公路总投资额为1155.85亿元,仍需投资额585.59亿元;拟建项目建设里程204.30公里, 计划总投资273.01亿元。不过,其尚未使用的各类授信额度总额为1717.49亿元。

若论文旅项目运营经验,湖北交投集团更逊于鄂旅投。其解决办法之一是寻找合作者,除了华侨城,还与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合资成立湖北交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文旅项目打造与运营等支持。

从已有项目布局可窥见湖北交投集团布局文旅地产的种种痕迹,华侨城“旅游+地产”模式能否真正互利?交通与旅游融合趋势已成,恐龙园股份已尝试在高速服务区嵌入文旅服务,意图打造交旅融合项目,但交旅融合尚无真正成功或成熟先例,押宝能否成功?

湖北交投集团的入局,对鄂旅投有形成竞争的可能,但对做厚做强湖北整体旅游,挖掘更多资源打造更多产品等都有利。一个细节是,两者的业务新版图多集中于鄂西圈,这或有助于撼动武汉的市场地位。

说千道万,鄂旅投、湖北交投集团作为国有省级平台,在资源、政策及资金的支持获取方面问题不大,而不管基于自身还是借助外力,操盘运营文旅全局的能力依然需要“紧绷神经”,将其比作“走钢丝”也不为过。

这也决定着湖北旅游市场格局变化深度几何。

(本文作者曾建中,执惠主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湖北旅游市场变局:两大省级巨头如何撼动武汉的“寡头”地位?

湖北意在打造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旅游强省,并逐步确立其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的市场地位。这一定程度上或取决于两个巨头能否撼动一个“寡头”,实现湖北旅游市场的相对均衡性。

湖北旅游市场格局正在生变。

近期,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交投集团”)拟“砸下”130亿元,升级湖北恩施利川龙船水乡项目,打造世界民歌小镇。更早前,湖北交投集团联合华侨城集团、襄阳市计划投资近700亿元,打造襄阳华侨城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

作为湖北省属最大的国有平台投资企业,湖北交投集团资产超3000亿元,循着交通+旅游融合趋势,它的文旅布局开始浮出水面。

另一“巨头”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是湖北唯一省级旅游投融资平台,于7月更名为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鄂旅投”),新名背后隐有从专注鄂西一域到湖北全境的意味。

新的迹象背后,既有两个省级巨头自身发展之需,更深层次则是湖北旅游业亟需破解的两个难题:武汉一城独大“寡头”地位由来已久,尚难撼动,全省旅游不均衡性明显;湖北旅游产品较集中在观光游和一日游,自然、文化资源与产品错位,需要迭代升级。

湖北意在打造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旅游强省,并逐步确立其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的市场地位。这一定程度上或取决于两个巨头能否撼动一个“寡头”,实现湖北旅游市场的相对均衡性。

1、“寡头”武汉

武汉“一城独大”已多年。

执惠梳理公开数据发现,2013-2017年,国内外旅游人次方面,武汉在湖北全省的占比分别为42.1%、40.5%、40.6%、40.7%、40.6%;旅游总收入方面,武汉在湖北全省的占比分别为52.7%、52%、51.1%、51.5%、51%。

简单说,在这5年里,武汉的旅游人次占湖北全省的4成,旅游收入超过湖北全省的一半。

襄阳与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比武汉,体量颇小。以2015-2017年为例,宜昌与襄阳旅游人次之和分别是武汉的39.6%、41%、42.6%,旅游收入之和分别是武汉的32.4%、36%、37%。

单说2017年,旅游总人次,武汉为2.60亿,宜昌为0.66亿,襄阳为0.45亿;旅游总收入,武汉约为2826亿元,宜昌为713.46亿元,襄阳为340.5亿元。

人次之和、收入之和的占比皆有递增趋势,但幅度和总量都不算大。这意味着,武汉旅游业的“寡头”之位,虽有撼动苗头,但不够明显。

这一地位在武汉城市圈中也较为明显。2003年,以武汉为核心,其周边100公里为半径,含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8个大中型城市组成武汉城市圈。 黄石为该城市圈中心城市之一,其2016年国内旅游人次0.19亿,国内旅游收入117.5亿元,同期武汉分别为:2.31亿人次、2405.13亿元,分别是黄石的12倍、20倍。

与周边省份省会城市对比,武汉也是巨头。2017年,郑州、西安、长沙、南昌、合肥的旅游人次都在1亿人次级别,旅游收入在千亿级别,未到2000亿元,皆远少于武汉。这些城市在各自省份的占比也远低于武汉之于湖北。

武汉在湖北内的“独大”有着一定的必然性,经济发展、城市定位、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有着突出优势,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也丰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黄鹤楼、东湖等著名景区。

2017年,武汉GDP总量1.34万亿元,人均GDP12.46万元,分别为湖北全省的36.7%、200%,是排名第二的襄阳的3倍、近2倍。

武汉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还是国家中心城市,九省通衢,是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是带动湖北全省、辐射中部地区的旅游动力源和集散枢纽,加上“大武汉”、强省会的建设,武汉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助力使其在湖北内经济、交通等实力突出。

2、鄂西圈的崛起难题

一个健康的市场,出现“寡头”并不是很好的事。宜昌和襄阳为核心的鄂西圈正在崛起,但尚未有足够挑战武汉的实力。

2008年,当时的湖北省高层首次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圈”)的总体构想,将没有划入武汉城市圈的湖北其他地市州都划入这个圈,希望以旅游业来加大鄂西开发。

鄂西圈被认为是湖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国家级示范区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4A级和5A级景区22个,分别约占湖北省的71%、90%、59%、60%。其中有8家5A级景区,长江三峡、武当山和神农架有世界之誉。

三国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武当文化、三峡峡江文化等是鄂西圈的代表性文化资源。

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能力及市场化较低等因素,成为鄂西圈旅游做大做强的掣肘。

2009年,湖北省政府、宜昌、襄阳、十堰、荆州、荆门、恩施、随州、神农架等8市(州、林区)政府以及长江三峡集团、中建三局、湖北清能地产集团等共同出资组建鄂旅投集团,成为基于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鄂西生态旅游圈、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战略组建的全省唯一省级旅游投融资平台,由湖北省国资委控股。

鄂旅投形成了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建设和商贸物流四大产业板块,其中文化旅游板块拥有3000平方公里优质旅游资源,形成景区、酒店、旅行社、交通、演艺、商品、电商、文化创意、规划设计九大业态,包括30家景区,其中有3家5A级景区,即长阳清江画廊、秭归屈原故里、恩施大峡谷、8家4A级景区;30家宾馆酒店(其中五星级2家)。

(来源:鄂旅投官方微信)

文化旅游作为主要业务板块,鄂旅投的经营模式以景区、旅行社和住宿餐饮(酒店)为主,这是不少省级旅游集团传统优势业务,但目前及未来的想象空间不是很大,尤其是旅行社和酒店。

执惠获得的文件显示,2018年上半年,鄂旅投旅游项目(景区、旅行社)收入3.71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13.75%,住宿餐饮项目1.20亿元,占比4.47%;2017年上半年,旅游项目、住宿餐饮项目收入分别为2.93亿元、1.10亿元,分别占比14.13%、5.29%,两者收入都有增长,但占比都有下滑,收入贡献率走弱。

而据湖北政府部门计划,近百家重点国有景区门票将于今年10月底前降价。鄂旅投旗下部分景区收入或将受到影响。

另一重风险在于,鄂旅投对非经常性损益依赖较大。上述文件显示,今年上半年,鄂旅投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2.64亿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409.46%;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约2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39.50%。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板块来说,鄂旅投在开展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会得到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土地补偿和支持。其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均是项目所在地政府规划的重要新城建设区块,得到当地政府在土地、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支持。

鄂旅投未来继续获得政府的诸多支持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但地方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也在不断推进中,这些平台将对鄂旅投形成更多直接的竞争,加之地方政府政策难免变化,如果鄂旅投所能获得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走弱,其可能面临经营亏损的风险。

鄂旅投成立之初的一个使命是发挥项目投资和资本运作功能,推动鄂西圈的发展。

资本运作方面,鄂旅投目前侧重两方面,一是发展金融业务,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经营规模还较小;二是推动旗下鄂旅股份(2017年已挂牌新三板)上市,乃至鄂旅投的整体上市。

但就鄂旅投目前旅游资源及主营业务运营状况来看,上市并非易事。

那么,武汉市旅游市场规模的绝对领先地位,湖北旅游的高集中性和不均衡性局面也还将维持。

3、双雄新版图

与武汉甩开周边省份省会城市不同,湖北与周边省份相比,其旅游业实力不算突出。

以2017年为例,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湖北省分别为6.39亿人次、5514亿元;河南省6.65亿人次、6751亿元;江西省5.7亿人次、6435.09亿元;湖南省6.73亿人次、7172.6亿元。除了旅游人次高于江西,湖北的旅游人次、收入都少于这些省份。

湖北省政府曾组成专题调研组前往浙江实地考察,结果显示2017年浙江省接待游客6.41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211.7万人次,游客人均停留2.22天,实现旅游总收入9323亿元。而湖北省同期入境游客353万人次,游客人均停留1.39天。

结合上述湖北省游客量和收入数据测算,湖北的游客量与浙江基本等同,但旅游收入、游客人均停留天数都只有浙江的六成。调研组认为,湖北省绝大部分旅游仍为“一日游”“观光游”,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市场需求结构中,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已渐有扩充,与观光等传统需求相比,有分庭抗礼乃至走向主流的趋势,加上周边省份各有新的旅游策略,客流争夺加剧,湖北省旅游产品结构亟需改善,在资源禀赋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方面要更多挖掘。

这对鄂旅投而言,不仅是履行省级平台的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的必由之径。

按鄂旅投的规划,其布局的新领域主要分为四块:

1、旅游+地产,涉及主题小镇、产业新城、景城一体、高端复合型社区、度假地产,项目包括恩施女儿寨、黄梅禅宗文化园、大洪山慈恩小镇、全国首个“仙文化”主题村落;宜昌江南新城项目、古隆中项目;荆州古城;红莲湖项目、洪湖湿地项目;

2、农业+旅游:旅游商品、订单农业、家庭厨房;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大洪山景区种养殖及狩猎体验);

3、产业+金融:产融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社区银行等);

4、互联网+产业+金融:聚游网、跨境电商等。

这些领域没有脱离鄂旅投的既有业务板块范畴,但业务间有更多的结合。入局旅游地产领域是重点所在,也是新挑战所在。

鄂旅投有获地之利,但资金和项目运营有着大小不一的坎。因在建项目推进,鄂旅投资本性支出增长,形成一定的刚性债务压力。2018年上半年末,鄂旅投负债总规模为293.95亿元,比2017年末增加13.19%,其负债总额有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息债务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存在债务规模扩张较快的风险。

再者,鄂旅投在新业务项目的打造运营等方面,还欠缺经验。旅游地产类项目的运营和盈利框架逻辑并不复杂,但每个项目的禀赋资源、文化基础、区域经济多有不同,在定位、具体落地项目、引流、消费等链条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一事一议,差之毫厘可能项目难成。况且,鄂旅投作为整体操盘手,还要考虑多个项目间协同联动,产出整体效益,这也殊非易事。

以此来看湖北交投集团的文旅布局,亦大同小异。

湖北交投集团主要业务为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经营工程施工、销售油品和钢材以及水泥等业务。执惠不完全统计,目前其文旅布局集中于去年和今年,项目主要分布在襄阳、恩施两地,包括拟投资130亿元将恩施利川龙船水乡项目打造成世界民歌小镇;投资开发麻城龟峰山景区;与华侨城、襄阳市政府合作打造约8.6平方公里的襄阳文化旅游示范区,总投资近700亿元,项目包括主题乐园、城市广场、主题酒店、生态公园与品质居住等。

相比鄂旅投,湖北交投集团资产体量更巨,可投资金更多,但也有些问题。

执惠获取的文件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湖北交投集团整体存量债务规模较大,有息债务为2262.69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为181.32亿元;同期,其在建高速公路总投资额为1155.85亿元,仍需投资额585.59亿元;拟建项目建设里程204.30公里, 计划总投资273.01亿元。不过,其尚未使用的各类授信额度总额为1717.49亿元。

若论文旅项目运营经验,湖北交投集团更逊于鄂旅投。其解决办法之一是寻找合作者,除了华侨城,还与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合资成立湖北交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文旅项目打造与运营等支持。

从已有项目布局可窥见湖北交投集团布局文旅地产的种种痕迹,华侨城“旅游+地产”模式能否真正互利?交通与旅游融合趋势已成,恐龙园股份已尝试在高速服务区嵌入文旅服务,意图打造交旅融合项目,但交旅融合尚无真正成功或成熟先例,押宝能否成功?

湖北交投集团的入局,对鄂旅投有形成竞争的可能,但对做厚做强湖北整体旅游,挖掘更多资源打造更多产品等都有利。一个细节是,两者的业务新版图多集中于鄂西圈,这或有助于撼动武汉的市场地位。

说千道万,鄂旅投、湖北交投集团作为国有省级平台,在资源、政策及资金的支持获取方面问题不大,而不管基于自身还是借助外力,操盘运营文旅全局的能力依然需要“紧绷神经”,将其比作“走钢丝”也不为过。

这也决定着湖北旅游市场格局变化深度几何。

(本文作者曾建中,执惠主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