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揭榜“新十亿美金俱乐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揭榜“新十亿美金俱乐部”

中国市场养活了多少富品牌?

文/晓晓

近日,雅诗兰黛集团在2018年财报中强调,旗下高端护肤品牌海蓝之谜跃升为集团的第四大品牌,净销售额远超10亿美元。

近年来,在化妆品市场的稳健发展下,美妆企业喜报连连,而高端护肤、彩妆的势头猛进,也给全球美妆“10亿美元俱乐部”增添了许多新成员。

那么,截至2018年,哪些美妆品牌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

雅诗兰黛集团

雅诗兰黛:

雅诗兰黛集团旗下的旗舰品牌雅诗兰黛于上世纪90年代全球销售即突破10亿美元大关。

M·A·C:

M·A·C魅可为1995年被雅诗兰黛集团收购的专业彩妆品牌,2017财年,仅唇膏这一单品类即为该品牌贡献9亿美元的销售额。

海蓝之谜:

作为2018年“10亿美元俱乐部”的新晋成员,海蓝之谜增长动力之一来自拥有高消费并对优质奢侈品有巨大胃口的“Z世代”。据了解,该品牌超过四成的新客户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

Bobbi Brown:

2016年,成立25年的专业彩妆品牌Bobbi Brown年销售首次突破10亿美元。

宝洁

OLAY:

作为宝洁旗下第一大护肤品牌,早在2003年OLAY便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当时宝洁公司将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中国市场的贡献。

目前,OLAY的年销售额已超过25亿美元,在经历了多年的低谷后品牌正迎来新生。

SK-II:

2012年宝洁宣布SK-II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据SK-II全球总裁马库斯·斯特罗贝尔公开透露,SK-II在2016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美元。

此外,宝洁2018年第四季度的最新财报显示,SK-II的年销售额增幅高达30%,且该品牌已连续十五个季度录得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消品领域,宝洁是拥有“10亿美元俱乐部”成员最多的企业,除SK-II、OLAY等美妆品牌外,还包括汰渍、海飞丝、佳洁士等超20个品牌。

欧莱雅集团

今年2月,欧莱雅集团董事会主席兼全球CEO安巩在会议上透露,集团旗下目前有8个年销售额超10亿欧元(注:1欧元约等于1.156美元)的超级品牌。除巴黎欧莱雅专业美发外,还包含7大美妆品牌,它们是:

巴黎欧莱雅:

据公开报道显示,早于2012年,巴黎欧莱雅在中国区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了60亿元人民币,且保持平稳增速,稳居中国市场美妆第一品牌的位置。

兰蔻:

据iziRetail统计,兰蔻2015年中国区销售额便达到35亿元人民币。据欧莱雅官方数据,2017年兰蔻的全球销售额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卡尼尔:

虽然卡尼尔退出了中国市场,但是作为大众美妆市场的领导品牌其在全球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一度成为紧随巴黎欧莱雅之后的集团第二大品牌。

美宝莲:

据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美宝莲在中国的零售额到达了40亿元人民币,且以远超其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彩妆市场第一位的位置。

YSL:

2016年,欧莱雅集团高档化妆品部增长率大超大众化妆品部,其中YSL更是增速达到29%,进入集团“10亿欧元俱乐部”,3年内该品牌实现了销售额的翻倍增长。

乔治·阿玛尼:

得益于欧莱雅集团的成功运作,经过30年的发展,阿玛尼美妆年销售超过10亿欧元,今年,二者将合约期延至2050年。

科颜氏:

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科颜氏凭借专业形象和差异化定位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线下网点数达150家。今年,科颜氏还首次推出男士系列产品。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雪花秀:

2015年雪花秀的全球销售额突破 1万亿韩元大关(约合8.92美元),集团曾将雪花秀2016年销售目标设为1.6万亿韩元(约合14.3亿美元),虽在该年度财报中并未透露是否达成,但2016年度集团销售额整体提升18%,按雪花秀处于平均水平估算,其在该年度的销售总额也将达到约10.53亿美元。

LG生活健康

Whoo:

 

据LG生活健康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Whoo总销售额突破1.4万亿韩元(约合12.5美元),并在2018年的前两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资生堂集团

虽然资生堂集团官方近年未公布旗下单品牌的销售数据,仅透露年销售额在100亿~500亿日元(约合0.9~4.5亿美元)之间的品牌超10个,但根据其财报数据推断,资生堂、CPB两大品牌已跨入了“10亿美元俱乐部”的门槛。

资生堂:

据资生堂集团2018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旗下8大品牌整体销售同比增加了662亿日元,其中,主品牌资生堂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23%,增长金额为143亿日元,以此推算,资生堂品牌上半年销售额达765亿日元(约合6.89亿美元)。一般来说,美妆品牌下半年销售数据会优于上半年,因此,资生堂品牌全年销售额轻松过10亿美金。

CPB:

2018上半年CPB品牌销售同比增长26%,增长金额为125亿日元,以此推算,上半年CPB销售额达605亿日元(约合5.45亿美元),其全年销售数据应该也在10亿美金以上。

LVMH集团

迪奥:

据公开报道,迪奥美妆部门每年的批发销售额约为25亿欧元。

拜尔斯道夫集团

妮维雅:

拜尔斯道夫财报透露,2010年妮维雅在在全球的销售额已达到40亿欧元,近几年业绩保持稳步增长。

香奈儿:

在美国媒体WWD于2017年4月发布的全球百大美容公司榜单上,香奈儿美妆香水业务的年销售额为5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1位。

雅芳:

尽管多次深陷“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风波,2016年雅芳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达41亿美元。

玫琳凯:

据公开报道显示,在2013年玫琳凯成立50周年时,其全球销售额已达到30亿美元。

娇韵诗: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8年退市之前,根据娇韵诗的财报,集团一年能实现10亿欧元的销售额。尽管退市之后就没有公开的销售数据,但根据WWD的年度美容报告显示,娇韵诗2011年的年收入达到16亿美元。可想而知,在集团中占绝对分量的娇韵诗品牌年销售额势必超10亿美元。

欧舒丹:

2016财年,欧舒丹集团的销售额达到12.8亿欧元(约合14.8亿美元)。欧舒丹在全球的直营门店多达1463家,也是销售额最大的单品牌店品牌。

LUSH:

作为独立品牌,目前Lush在北美拥有200家店铺,940家门店遍及全球50个国家。2016年全球百大美容企业排行榜中Lush排名第31,销售额12.2亿美元。

The Body Shop:

2017年6月,欧莱雅集团将The Body Shop拟10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巴西美妆集团Natura Cosméticos。据欧莱雅2016年财报数据,The Body Shop的零售额约为15亿欧元,净销售收入 9.21亿欧元(约合10.64美元)。不过,欧莱雅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The Body Shop销售额同比下滑1.4%,与其它品牌的高增长呈现出明显差距, 若再这么继续跌下去,可能很快会跌出“10亿美元俱乐部”。

有望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的潜力股:

雅漾:

雅漾母公司皮尔法伯2017年营收为23.18亿欧元,药妆业务占总营收的62%为14.1亿欧元。而在包含护蕾、艾芙美等品牌的药妆业务中,雅漾销售占比超60%,也就是说雅漾的年销售额超8.46亿欧元(9.78亿美元),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指日可待。

TOM FORD:

据Tom Ford彩妆全球品牌总裁Guillaume Jesel介绍过去四年中,Tom Ford彩妆销售额已超过前六年的总收入。2016年香水和唇膏产品推动品牌销售额增幅超过50%,特别是唇膏品类,在短短三年内销售额增长了10倍。

另有业界人士称Tom Ford彩妆有望比计划提前1年,即在2019年前实现10亿美元销售额,为雅诗兰黛旗集团“10亿美元俱乐部”再添一员。

从“10亿美元俱乐部”成员来看,以2010年为分水岭,老会员分别是:雅诗兰黛、OLAY、巴黎欧莱雅、兰蔻、卡尼尔、美宝莲、迪奥、妮维雅、香奈儿、雅芳、玫琳凯、娇韵诗。

新会员有:M·A·C、海蓝之谜、Bobbi Brown、SK-II 、YSL、阿玛尼、科颜氏、雪花秀、Whoo、资生堂、CPB、欧舒丹、LUSH、The body shop以及即将登榜的雅漾和Tom Ford。

俱乐部成员们的特点如下:

1、高端美妆一直是“10亿美元俱乐部”的顶梁柱,而以兰蔻、雅诗兰黛、迪奥为代表的“高端”,正被SK-II、海蓝之谜、CPB这类“超高端”所赶超。

2、除宝洁、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几大美妆集团旗下品牌常年在列之外,如今以欧舒丹、LUSH为代表的走单品牌店模式的品牌迅速上位。

3、“老会员”几乎全为欧美品牌,以法国和美国品牌最多。而新成员中,雪花秀、Whoo、资生堂等亚洲品牌成功突围。

你觉得哪一个国产品牌最有可能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留言区见。(特别提示:本文中“10亿美元”,均指销售额,非零售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资生堂

3.1k
  • TOPBRAND | 老铺黄金筹资27亿港元;金利来私有化失败;COS在中国重启扩张;万宝龙任命传播总监
  • 日经225指数收盘跌1%,失守34000点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揭榜“新十亿美金俱乐部”

中国市场养活了多少富品牌?

文/晓晓

近日,雅诗兰黛集团在2018年财报中强调,旗下高端护肤品牌海蓝之谜跃升为集团的第四大品牌,净销售额远超10亿美元。

近年来,在化妆品市场的稳健发展下,美妆企业喜报连连,而高端护肤、彩妆的势头猛进,也给全球美妆“10亿美元俱乐部”增添了许多新成员。

那么,截至2018年,哪些美妆品牌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

雅诗兰黛集团

雅诗兰黛:

雅诗兰黛集团旗下的旗舰品牌雅诗兰黛于上世纪90年代全球销售即突破10亿美元大关。

M·A·C:

M·A·C魅可为1995年被雅诗兰黛集团收购的专业彩妆品牌,2017财年,仅唇膏这一单品类即为该品牌贡献9亿美元的销售额。

海蓝之谜:

作为2018年“10亿美元俱乐部”的新晋成员,海蓝之谜增长动力之一来自拥有高消费并对优质奢侈品有巨大胃口的“Z世代”。据了解,该品牌超过四成的新客户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

Bobbi Brown:

2016年,成立25年的专业彩妆品牌Bobbi Brown年销售首次突破10亿美元。

宝洁

OLAY:

作为宝洁旗下第一大护肤品牌,早在2003年OLAY便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当时宝洁公司将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中国市场的贡献。

目前,OLAY的年销售额已超过25亿美元,在经历了多年的低谷后品牌正迎来新生。

SK-II:

2012年宝洁宣布SK-II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据SK-II全球总裁马库斯·斯特罗贝尔公开透露,SK-II在2016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美元。

此外,宝洁2018年第四季度的最新财报显示,SK-II的年销售额增幅高达30%,且该品牌已连续十五个季度录得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消品领域,宝洁是拥有“10亿美元俱乐部”成员最多的企业,除SK-II、OLAY等美妆品牌外,还包括汰渍、海飞丝、佳洁士等超20个品牌。

欧莱雅集团

今年2月,欧莱雅集团董事会主席兼全球CEO安巩在会议上透露,集团旗下目前有8个年销售额超10亿欧元(注:1欧元约等于1.156美元)的超级品牌。除巴黎欧莱雅专业美发外,还包含7大美妆品牌,它们是:

巴黎欧莱雅:

据公开报道显示,早于2012年,巴黎欧莱雅在中国区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了60亿元人民币,且保持平稳增速,稳居中国市场美妆第一品牌的位置。

兰蔻:

据iziRetail统计,兰蔻2015年中国区销售额便达到35亿元人民币。据欧莱雅官方数据,2017年兰蔻的全球销售额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卡尼尔:

虽然卡尼尔退出了中国市场,但是作为大众美妆市场的领导品牌其在全球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一度成为紧随巴黎欧莱雅之后的集团第二大品牌。

美宝莲:

据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美宝莲在中国的零售额到达了40亿元人民币,且以远超其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彩妆市场第一位的位置。

YSL:

2016年,欧莱雅集团高档化妆品部增长率大超大众化妆品部,其中YSL更是增速达到29%,进入集团“10亿欧元俱乐部”,3年内该品牌实现了销售额的翻倍增长。

乔治·阿玛尼:

得益于欧莱雅集团的成功运作,经过30年的发展,阿玛尼美妆年销售超过10亿欧元,今年,二者将合约期延至2050年。

科颜氏:

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科颜氏凭借专业形象和差异化定位获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线下网点数达150家。今年,科颜氏还首次推出男士系列产品。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雪花秀:

2015年雪花秀的全球销售额突破 1万亿韩元大关(约合8.92美元),集团曾将雪花秀2016年销售目标设为1.6万亿韩元(约合14.3亿美元),虽在该年度财报中并未透露是否达成,但2016年度集团销售额整体提升18%,按雪花秀处于平均水平估算,其在该年度的销售总额也将达到约10.53亿美元。

LG生活健康

Whoo:

 

据LG生活健康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Whoo总销售额突破1.4万亿韩元(约合12.5美元),并在2018年的前两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资生堂集团

虽然资生堂集团官方近年未公布旗下单品牌的销售数据,仅透露年销售额在100亿~500亿日元(约合0.9~4.5亿美元)之间的品牌超10个,但根据其财报数据推断,资生堂、CPB两大品牌已跨入了“10亿美元俱乐部”的门槛。

资生堂:

据资生堂集团2018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旗下8大品牌整体销售同比增加了662亿日元,其中,主品牌资生堂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23%,增长金额为143亿日元,以此推算,资生堂品牌上半年销售额达765亿日元(约合6.89亿美元)。一般来说,美妆品牌下半年销售数据会优于上半年,因此,资生堂品牌全年销售额轻松过10亿美金。

CPB:

2018上半年CPB品牌销售同比增长26%,增长金额为125亿日元,以此推算,上半年CPB销售额达605亿日元(约合5.45亿美元),其全年销售数据应该也在10亿美金以上。

LVMH集团

迪奥:

据公开报道,迪奥美妆部门每年的批发销售额约为25亿欧元。

拜尔斯道夫集团

妮维雅:

拜尔斯道夫财报透露,2010年妮维雅在在全球的销售额已达到40亿欧元,近几年业绩保持稳步增长。

香奈儿:

在美国媒体WWD于2017年4月发布的全球百大美容公司榜单上,香奈儿美妆香水业务的年销售额为5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1位。

雅芳:

尽管多次深陷“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风波,2016年雅芳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达41亿美元。

玫琳凯:

据公开报道显示,在2013年玫琳凯成立50周年时,其全球销售额已达到30亿美元。

娇韵诗: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8年退市之前,根据娇韵诗的财报,集团一年能实现10亿欧元的销售额。尽管退市之后就没有公开的销售数据,但根据WWD的年度美容报告显示,娇韵诗2011年的年收入达到16亿美元。可想而知,在集团中占绝对分量的娇韵诗品牌年销售额势必超10亿美元。

欧舒丹:

2016财年,欧舒丹集团的销售额达到12.8亿欧元(约合14.8亿美元)。欧舒丹在全球的直营门店多达1463家,也是销售额最大的单品牌店品牌。

LUSH:

作为独立品牌,目前Lush在北美拥有200家店铺,940家门店遍及全球50个国家。2016年全球百大美容企业排行榜中Lush排名第31,销售额12.2亿美元。

The Body Shop:

2017年6月,欧莱雅集团将The Body Shop拟10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给巴西美妆集团Natura Cosméticos。据欧莱雅2016年财报数据,The Body Shop的零售额约为15亿欧元,净销售收入 9.21亿欧元(约合10.64美元)。不过,欧莱雅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The Body Shop销售额同比下滑1.4%,与其它品牌的高增长呈现出明显差距, 若再这么继续跌下去,可能很快会跌出“10亿美元俱乐部”。

有望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的潜力股:

雅漾:

雅漾母公司皮尔法伯2017年营收为23.18亿欧元,药妆业务占总营收的62%为14.1亿欧元。而在包含护蕾、艾芙美等品牌的药妆业务中,雅漾销售占比超60%,也就是说雅漾的年销售额超8.46亿欧元(9.78亿美元),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指日可待。

TOM FORD:

据Tom Ford彩妆全球品牌总裁Guillaume Jesel介绍过去四年中,Tom Ford彩妆销售额已超过前六年的总收入。2016年香水和唇膏产品推动品牌销售额增幅超过50%,特别是唇膏品类,在短短三年内销售额增长了10倍。

另有业界人士称Tom Ford彩妆有望比计划提前1年,即在2019年前实现10亿美元销售额,为雅诗兰黛旗集团“10亿美元俱乐部”再添一员。

从“10亿美元俱乐部”成员来看,以2010年为分水岭,老会员分别是:雅诗兰黛、OLAY、巴黎欧莱雅、兰蔻、卡尼尔、美宝莲、迪奥、妮维雅、香奈儿、雅芳、玫琳凯、娇韵诗。

新会员有:M·A·C、海蓝之谜、Bobbi Brown、SK-II 、YSL、阿玛尼、科颜氏、雪花秀、Whoo、资生堂、CPB、欧舒丹、LUSH、The body shop以及即将登榜的雅漾和Tom Ford。

俱乐部成员们的特点如下:

1、高端美妆一直是“10亿美元俱乐部”的顶梁柱,而以兰蔻、雅诗兰黛、迪奥为代表的“高端”,正被SK-II、海蓝之谜、CPB这类“超高端”所赶超。

2、除宝洁、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几大美妆集团旗下品牌常年在列之外,如今以欧舒丹、LUSH为代表的走单品牌店模式的品牌迅速上位。

3、“老会员”几乎全为欧美品牌,以法国和美国品牌最多。而新成员中,雪花秀、Whoo、资生堂等亚洲品牌成功突围。

你觉得哪一个国产品牌最有可能跻身“10亿美元俱乐部”?留言区见。(特别提示:本文中“10亿美元”,均指销售额,非零售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