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上海垃圾分类新模式:市场化助力解决“垃圾围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上海垃圾分类新模式:市场化助力解决“垃圾围城”

无论是奖励性返现,还是惩罚性收费,“钱”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民间资本看来,他们认为更加开放、透明、有序的环卫市场,对于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围城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轮融资10.5亿元,今年将在全国投放3万台智能可回收垃圾终端。未来三年,还将投入400亿元进行社区终端的铺设。”在上海静安区曹杨路的一家众创空间办公室内,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黄狗”)上海城市副总经理季宏向界面新闻介绍这家初创公司的过往与未来。

他看起来雄心勃勃。就在2个月前,小黄狗刚刚获得中植集团这笔A轮融资,创下国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并获估值60亿元。

小黄狗创始人唐军认为,受益于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利好,再生资源回收将是下一个资本关注的风口,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发展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在上海松江区,蒋辉辉也酝酿他手下这个不足30人的小企业进行转型。他的远景就是,一方面可以继续成为政府采购服务供应商,为方松街道内60余个社区的绿色账户项目提供管理运营;另外一方面,他想争取到社区可回收垃圾的处置权。

在唐军和蒋辉辉看来,无论是像绿色账户那样,对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进行奖励,还是以惩罚性收费来激励垃圾分类意愿,“钱”都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鼓励环卫市场化的背景下,众多企业与资本踊入。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间掀起了一股垃圾回收企业注册的热潮。这些企业一面不断摸索,又不约而同的翘首期盼,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不断优化,我国环卫市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否可以更高?

8月27日上午10时许,上海静安区万航公寓小区的居民黄女士拎着两个装满饮料瓶的大购物袋,来到“小黄狗”投放在该小区的机器面前,将饮料瓶一个个地投入其中的“饮料瓶和易拉罐”回收箱。

“1个、2个……22个,一共22个饮料瓶,可拿1.1元。”经过计数,屏幕上自动显示出饮料瓶个数和可获得的现金。

小黄狗终端在社区内的应用场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机器一旁的小黄狗工作人员随后让她打开app。最终,她确认了这笔1.1元的现金已经存入了她的帐户。

在黄女士身后,又有一位居民抱着一大堆纸箱赶来。工作人员帮她把纸箱压扁后,放进其中的“纸类回收”箱,自动称重后,屏幕显示可获得2.51元。

据小黄狗在万航公寓的运维人员介绍,这一组机器是8月20日在该小区试运营的,有一台黄色的触摸屏主机以及4台智能回收箱构成,可接收“纺织衣物、塑料瓶、纸品、金属“四类可回收物。

在万航公寓这组小黄狗的机器一旁,正好是该小区的垃圾厢房所在。虽然墙面上张贴有4分类的各类指示,但是分类垃圾箱中,仍存在少量混杂的情况。小黄狗在小区试水一周后,记者看到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基本是空的。

这些原本需要扔进可回收垃圾箱中的废品,如今都进了小黄狗的肚子。这是小黄狗在社区应用的场景之一。统计显示,小黄狗第一批50组设备在上海陆续启用后,入驻区域的生活垃圾减量在5%左右,截至8月29日,累计回收废品34728公斤,回收饮料瓶67223个,减少垃圾焚烧量13197公斤,减少填埋20837公斤。

季宏向界面新闻介绍,“小黄狗”的垃圾回收实行分类计价,其中金属和纺织物为0.6元/公斤、塑料为0.7元/公斤、纸类为0.8元/公斤、易拉罐和饮料瓶为0.04元/个,垃圾投放进去实时返现,累计达到10元即可提现,方便快捷。“小黄狗”的智能还体现在自动消毒、夜间照明、温度预警等功能。一旦箱体回收容量超过70%,设备将启动报警,清洁专员会在30—60分钟内抵达现场。

他还介绍说,“小黄狗所解决的,正是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最新的技术,用奖励性的返现,来促进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

尽管单组机器的成本已经超越6万余元,但是季宏透露,今年年内,要在上海投放的终端数量达到1000余台。并要在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实现批量投放,未来三年,这一投入还将达到400亿元。

和目前市场上的做可回收物处置的企业不同,小黄狗声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小黄狗实现对生活垃圾前端返现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智能回收”新模式,打通了线上线下回收行业生态圈,有效将普通群众、废品回收商、再生资源产业、垃圾处理事业单位等有机整合,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废品回收生态链。”

唐军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再生资源回收巨头企业仍集中在末端,一面由社会小微企业进行收购、汇总,交付给可回收企业,亦或者是由环卫部门下属垃圾站分类后交由可回收企业进行处理。如果能够“化零为整”,用返现的方式将社区的前端再生资源智能回收收归,这一产业规模预计在3000亿元以上,并且目前市场上的竞争者不多。

他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上海目前日均生活垃圾产量为2万吨。未来,终端设备只要能够能够接受到其中10%的可回收物,即可达到日均2千吨的量级,其利润是非常可观。

这正是小黄狗在全国7座大型城市,大举攻城略地的底气所在。

和小黄狗一样,将目光聚焦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还有上海松江区的优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辉辉。

成立于2013年的企业,上海优净通过招投标成为上海松江区的城市服务的政府采购服务供应商,为方松街道60余个小区提供“绿色账户”运维服务。

所谓运维,就是由上海优净派出专人,进驻小区对“绿色账户”的普及、推广、使用、维护提供专业服务,并为社区志愿者提供培训。

绿色账户,是2009年前后由上海市政府主导,针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的积分奖励制度。居民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时,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并凭借积分换取商品。

以奖励来刺激基层社区居民的分类意愿,这是“绿色账户”的初衷。为了增加绿色账户的普及程度和可持续程度,蒋辉辉所创办的企业通过政府招标的形式,成为政府服务供应商。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全市已经有20余家类似企业,绿色账户的运维已经覆盖全上海所有小区。

尽管已经在这个领域持续经营四年,但蒋辉辉表示,想要实现企业的自我突破。激发他要做转型的最根本动因,还是在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蓬勃兴起。

不仅是小黄狗,蒋辉辉注意到一批互联网企业已经进入这一领域,以前专注于手机回收业务的“爱回收”也将服务内容扩展至此,并依托广泛的用户群体,推出上门收购用户家中的存量可回收物。

在蒋辉辉看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用返现的方式,是刺激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最佳渠道。这种机制,既需要有绿色账户这样的覆盖面,也要有小黄狗这样的程序简单,且需要对分类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对此,他在2017年中旬,在所服务的60多个小区内推出定点定时的垃圾回收项目。如今,在蒋辉辉的办公室内,一张白板上面,写满了60多个小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的时间和地点。

每周一次,市区居民会将储存在家中的可回收物交到上海优净的员工手上,当场返现。摄影:杨舒鸿吉

上海优净的可回收项目负责人何杰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公司的这项业务在居民中的接受度颇高,小区居民手中的可回收物基本被上海优净从社区生活垃圾中分离、截流。

何杰向记者表示,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如今企业负责的小区周边,从事废品收购的“散户”已经消失,“因为居民更青睐于优净所树立起来的童叟无欺的诚信品牌。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居民的投递习惯,并潜移默化的社区生态。“

蒋辉辉向记者表示,作为政府服务的供应商,目前获得政府资金仅勉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如今,企业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涉足可回收物,将对这家不足30人的小企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型。

蒋辉辉的眼界并不止于此。在他看来,绿色账户同样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现阶段的绿色账户是通过绿色账户的运维人员扫描社区居民的绿色账户卡来实现积分的。但是在部分社区里,绿色账户的积分录入与实际的居民分类行为脱节,并未对有效垃圾分类形成促进效果。”蒋辉辉透露。

蒋辉辉还认为绿色账户对于运维企业的业绩评判如果能挂钩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效果,对于运维企业而言,工作积极性会更高,运维效率也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蒋辉辉表示,上海的绿色账户尚有潜能可以激发,“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主要有湿垃圾、干垃圾及可回收垃圾组成。其中,可回收垃圾的重量可以由参与回收的企业进行称重统计,湿垃圾、干垃圾由于可利用价值不高,因此缺乏有效的数据统计。如果能够在居民投放垃圾的同时,对市民所投放的湿垃圾重量进行统计,即可以推算出干垃圾的重量。依次,可以形成以户为单位的,上海生活垃圾的大数据版图。”

“借由这组大数据,微观层面上,可以将绿色账户的积分与垃圾的重量挂钩,凭借重量来发放相应的积分,而不是现行的定量发放;其次,大数据的统计可以让垃圾清运企业更加灵活调配不同种类的垃圾运输车辆,科学制定运输线路,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宏观层面上,上海生活大数据的收集、汇总也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蒋辉辉解释称。

“在环卫市场化不断拓展的背景下,能否将湿垃圾的数据统计、收集、转运也交由向类似于优净这样的民营企业来做?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言,将会是效率的大幅提升。”蒋辉辉说。

无论是小黄狗的开疆拓土,还是上海优净的战略转型,他们都是中国现阶段环卫市场化的一个缩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和运动的推动下,西方国家陆续启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推向市场。这一改革浪潮随后蔓延到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内地。

1984年,深圳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环卫企业“深圳市日新清洁服务公司”;同年,我国首家中外合资环卫企业“深圳志诚清洁卫生服务公司”诞生于深圳特区;199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行“环卫作业走向市场”改革试点的若干意》,以“中日台资协爱保洁公司”为代表的上海市第一批环卫企业陆续进入市场。至2017年,全国内地所有省份全部走上环卫市场化改革轨道。

但环卫市场化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曾刊文称,长期以来,我国环卫业务条块分割现象比较普遍,环卫行业发展存在混乱无序的现象,产业链协同性差,包括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业务的分割;板块内部的分割、区域业务的分割等。

此外,城市垃圾楼、转运站、垃圾处理厂、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受到城市建设现状的影响,新的设施建设非常困难,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由于环卫设施存在邻避效应;二是一些环卫设施运行不达标,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三是由于舆论导向,近年来发生的环境事件使人们的警惕性提高。

该报道还指出,在环卫产业的末端,也就是固废处理环节,城市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粪便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大多是割裂的,由不同的服务商在不同的地区建立处理设施,处理设施规划不合理,占地多,没有实现资源的循环和协同利用,处理成本较高。

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重末端、轻前端,清运企业混装运输正是环卫市场化弊端的真实写照。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表示,我国的环卫市场化工作总体来说,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其中,我国环卫市场在可回收物的处置效率上,已经超越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在垃圾清运、处置的企业性质来看,又保留有我国的特色。其中,很多清运企业是从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大部分的企业仍是国企,还有企业保留着事业单位管理的属性。但无论是国企,还是事业化管理,都是市场化的一种表现。

他还说,环卫市场化的目标是,理顺政府与社会、企业、市场的关系,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的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实现市场机制对市容环卫事业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最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环卫管理水平。环卫管理市场化是环卫行业改革的方向。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他表示“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有多重属性,是市政公益事业,是环保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从现代服务业角度分析,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以市场为动力推动其发展有一定的合理性。众所周知,市场化可以提高效率,但市场化的前提必须是可盈利的,如果不能盈利,就难以吸引社会投资。”徐海云说,“现实是复杂的,特别是在监管体系不到位的情况下,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有虚假投资、虚假技术,政府的钱花了,没有购买到应有的服务,原有的垃圾问题依然如故。垃圾处理市场,有人看到劣币驱逐良币。真正具有技术经验并能够严格管理的公司不一定获得项目,反而是有关系没有技术经验的公司获得项目。也有人看到,市场没有公平对待民营企业。”

“但是民营企业究竟能够以怎样的资本、技术、能力去帮助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实问题?这个还有待观察。而不要沦为像共享单车那样的资本泡沫。”徐海云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上海垃圾分类新模式:市场化助力解决“垃圾围城”

无论是奖励性返现,还是惩罚性收费,“钱”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民间资本看来,他们认为更加开放、透明、有序的环卫市场,对于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围城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轮融资10.5亿元,今年将在全国投放3万台智能可回收垃圾终端。未来三年,还将投入400亿元进行社区终端的铺设。”在上海静安区曹杨路的一家众创空间办公室内,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黄狗”)上海城市副总经理季宏向界面新闻介绍这家初创公司的过往与未来。

他看起来雄心勃勃。就在2个月前,小黄狗刚刚获得中植集团这笔A轮融资,创下国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并获估值60亿元。

小黄狗创始人唐军认为,受益于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利好,再生资源回收将是下一个资本关注的风口,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发展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在上海松江区,蒋辉辉也酝酿他手下这个不足30人的小企业进行转型。他的远景就是,一方面可以继续成为政府采购服务供应商,为方松街道内60余个社区的绿色账户项目提供管理运营;另外一方面,他想争取到社区可回收垃圾的处置权。

在唐军和蒋辉辉看来,无论是像绿色账户那样,对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进行奖励,还是以惩罚性收费来激励垃圾分类意愿,“钱”都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鼓励环卫市场化的背景下,众多企业与资本踊入。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间掀起了一股垃圾回收企业注册的热潮。这些企业一面不断摸索,又不约而同的翘首期盼,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不断优化,我国环卫市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否可以更高?

8月27日上午10时许,上海静安区万航公寓小区的居民黄女士拎着两个装满饮料瓶的大购物袋,来到“小黄狗”投放在该小区的机器面前,将饮料瓶一个个地投入其中的“饮料瓶和易拉罐”回收箱。

“1个、2个……22个,一共22个饮料瓶,可拿1.1元。”经过计数,屏幕上自动显示出饮料瓶个数和可获得的现金。

小黄狗终端在社区内的应用场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机器一旁的小黄狗工作人员随后让她打开app。最终,她确认了这笔1.1元的现金已经存入了她的帐户。

在黄女士身后,又有一位居民抱着一大堆纸箱赶来。工作人员帮她把纸箱压扁后,放进其中的“纸类回收”箱,自动称重后,屏幕显示可获得2.51元。

据小黄狗在万航公寓的运维人员介绍,这一组机器是8月20日在该小区试运营的,有一台黄色的触摸屏主机以及4台智能回收箱构成,可接收“纺织衣物、塑料瓶、纸品、金属“四类可回收物。

在万航公寓这组小黄狗的机器一旁,正好是该小区的垃圾厢房所在。虽然墙面上张贴有4分类的各类指示,但是分类垃圾箱中,仍存在少量混杂的情况。小黄狗在小区试水一周后,记者看到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基本是空的。

这些原本需要扔进可回收垃圾箱中的废品,如今都进了小黄狗的肚子。这是小黄狗在社区应用的场景之一。统计显示,小黄狗第一批50组设备在上海陆续启用后,入驻区域的生活垃圾减量在5%左右,截至8月29日,累计回收废品34728公斤,回收饮料瓶67223个,减少垃圾焚烧量13197公斤,减少填埋20837公斤。

季宏向界面新闻介绍,“小黄狗”的垃圾回收实行分类计价,其中金属和纺织物为0.6元/公斤、塑料为0.7元/公斤、纸类为0.8元/公斤、易拉罐和饮料瓶为0.04元/个,垃圾投放进去实时返现,累计达到10元即可提现,方便快捷。“小黄狗”的智能还体现在自动消毒、夜间照明、温度预警等功能。一旦箱体回收容量超过70%,设备将启动报警,清洁专员会在30—60分钟内抵达现场。

他还介绍说,“小黄狗所解决的,正是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最新的技术,用奖励性的返现,来促进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

尽管单组机器的成本已经超越6万余元,但是季宏透露,今年年内,要在上海投放的终端数量达到1000余台。并要在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实现批量投放,未来三年,这一投入还将达到400亿元。

和目前市场上的做可回收物处置的企业不同,小黄狗声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小黄狗实现对生活垃圾前端返现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智能回收”新模式,打通了线上线下回收行业生态圈,有效将普通群众、废品回收商、再生资源产业、垃圾处理事业单位等有机整合,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废品回收生态链。”

唐军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再生资源回收巨头企业仍集中在末端,一面由社会小微企业进行收购、汇总,交付给可回收企业,亦或者是由环卫部门下属垃圾站分类后交由可回收企业进行处理。如果能够“化零为整”,用返现的方式将社区的前端再生资源智能回收收归,这一产业规模预计在3000亿元以上,并且目前市场上的竞争者不多。

他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上海目前日均生活垃圾产量为2万吨。未来,终端设备只要能够能够接受到其中10%的可回收物,即可达到日均2千吨的量级,其利润是非常可观。

这正是小黄狗在全国7座大型城市,大举攻城略地的底气所在。

和小黄狗一样,将目光聚焦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还有上海松江区的优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辉辉。

成立于2013年的企业,上海优净通过招投标成为上海松江区的城市服务的政府采购服务供应商,为方松街道60余个小区提供“绿色账户”运维服务。

所谓运维,就是由上海优净派出专人,进驻小区对“绿色账户”的普及、推广、使用、维护提供专业服务,并为社区志愿者提供培训。

绿色账户,是2009年前后由上海市政府主导,针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的积分奖励制度。居民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时,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并凭借积分换取商品。

以奖励来刺激基层社区居民的分类意愿,这是“绿色账户”的初衷。为了增加绿色账户的普及程度和可持续程度,蒋辉辉所创办的企业通过政府招标的形式,成为政府服务供应商。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全市已经有20余家类似企业,绿色账户的运维已经覆盖全上海所有小区。

尽管已经在这个领域持续经营四年,但蒋辉辉表示,想要实现企业的自我突破。激发他要做转型的最根本动因,还是在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蓬勃兴起。

不仅是小黄狗,蒋辉辉注意到一批互联网企业已经进入这一领域,以前专注于手机回收业务的“爱回收”也将服务内容扩展至此,并依托广泛的用户群体,推出上门收购用户家中的存量可回收物。

在蒋辉辉看来,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用返现的方式,是刺激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最佳渠道。这种机制,既需要有绿色账户这样的覆盖面,也要有小黄狗这样的程序简单,且需要对分类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对此,他在2017年中旬,在所服务的60多个小区内推出定点定时的垃圾回收项目。如今,在蒋辉辉的办公室内,一张白板上面,写满了60多个小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的时间和地点。

每周一次,市区居民会将储存在家中的可回收物交到上海优净的员工手上,当场返现。摄影:杨舒鸿吉

上海优净的可回收项目负责人何杰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公司的这项业务在居民中的接受度颇高,小区居民手中的可回收物基本被上海优净从社区生活垃圾中分离、截流。

何杰向记者表示,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如今企业负责的小区周边,从事废品收购的“散户”已经消失,“因为居民更青睐于优净所树立起来的童叟无欺的诚信品牌。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居民的投递习惯,并潜移默化的社区生态。“

蒋辉辉向记者表示,作为政府服务的供应商,目前获得政府资金仅勉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如今,企业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涉足可回收物,将对这家不足30人的小企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型。

蒋辉辉的眼界并不止于此。在他看来,绿色账户同样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现阶段的绿色账户是通过绿色账户的运维人员扫描社区居民的绿色账户卡来实现积分的。但是在部分社区里,绿色账户的积分录入与实际的居民分类行为脱节,并未对有效垃圾分类形成促进效果。”蒋辉辉透露。

蒋辉辉还认为绿色账户对于运维企业的业绩评判如果能挂钩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效果,对于运维企业而言,工作积极性会更高,运维效率也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蒋辉辉表示,上海的绿色账户尚有潜能可以激发,“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主要有湿垃圾、干垃圾及可回收垃圾组成。其中,可回收垃圾的重量可以由参与回收的企业进行称重统计,湿垃圾、干垃圾由于可利用价值不高,因此缺乏有效的数据统计。如果能够在居民投放垃圾的同时,对市民所投放的湿垃圾重量进行统计,即可以推算出干垃圾的重量。依次,可以形成以户为单位的,上海生活垃圾的大数据版图。”

“借由这组大数据,微观层面上,可以将绿色账户的积分与垃圾的重量挂钩,凭借重量来发放相应的积分,而不是现行的定量发放;其次,大数据的统计可以让垃圾清运企业更加灵活调配不同种类的垃圾运输车辆,科学制定运输线路,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宏观层面上,上海生活大数据的收集、汇总也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蒋辉辉解释称。

“在环卫市场化不断拓展的背景下,能否将湿垃圾的数据统计、收集、转运也交由向类似于优净这样的民营企业来做?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言,将会是效率的大幅提升。”蒋辉辉说。

无论是小黄狗的开疆拓土,还是上海优净的战略转型,他们都是中国现阶段环卫市场化的一个缩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和运动的推动下,西方国家陆续启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推向市场。这一改革浪潮随后蔓延到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内地。

1984年,深圳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环卫企业“深圳市日新清洁服务公司”;同年,我国首家中外合资环卫企业“深圳志诚清洁卫生服务公司”诞生于深圳特区;199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行“环卫作业走向市场”改革试点的若干意》,以“中日台资协爱保洁公司”为代表的上海市第一批环卫企业陆续进入市场。至2017年,全国内地所有省份全部走上环卫市场化改革轨道。

但环卫市场化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曾刊文称,长期以来,我国环卫业务条块分割现象比较普遍,环卫行业发展存在混乱无序的现象,产业链协同性差,包括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业务的分割;板块内部的分割、区域业务的分割等。

此外,城市垃圾楼、转运站、垃圾处理厂、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受到城市建设现状的影响,新的设施建设非常困难,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由于环卫设施存在邻避效应;二是一些环卫设施运行不达标,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三是由于舆论导向,近年来发生的环境事件使人们的警惕性提高。

该报道还指出,在环卫产业的末端,也就是固废处理环节,城市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粪便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大多是割裂的,由不同的服务商在不同的地区建立处理设施,处理设施规划不合理,占地多,没有实现资源的循环和协同利用,处理成本较高。

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重末端、轻前端,清运企业混装运输正是环卫市场化弊端的真实写照。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表示,我国的环卫市场化工作总体来说,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其中,我国环卫市场在可回收物的处置效率上,已经超越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在垃圾清运、处置的企业性质来看,又保留有我国的特色。其中,很多清运企业是从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大部分的企业仍是国企,还有企业保留着事业单位管理的属性。但无论是国企,还是事业化管理,都是市场化的一种表现。

他还说,环卫市场化的目标是,理顺政府与社会、企业、市场的关系,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的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实现市场机制对市容环卫事业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最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环卫管理水平。环卫管理市场化是环卫行业改革的方向。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他表示“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有多重属性,是市政公益事业,是环保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从现代服务业角度分析,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以市场为动力推动其发展有一定的合理性。众所周知,市场化可以提高效率,但市场化的前提必须是可盈利的,如果不能盈利,就难以吸引社会投资。”徐海云说,“现实是复杂的,特别是在监管体系不到位的情况下,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有虚假投资、虚假技术,政府的钱花了,没有购买到应有的服务,原有的垃圾问题依然如故。垃圾处理市场,有人看到劣币驱逐良币。真正具有技术经验并能够严格管理的公司不一定获得项目,反而是有关系没有技术经验的公司获得项目。也有人看到,市场没有公平对待民营企业。”

“但是民营企业究竟能够以怎样的资本、技术、能力去帮助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实问题?这个还有待观察。而不要沦为像共享单车那样的资本泡沫。”徐海云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