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二手票务市场已是雷区?巨头退出,行业将迎拐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二手票务市场已是雷区?巨头退出,行业将迎拐点

票务公司运作模式仍然过分偏重于讨好演出宣传商。

作者:李昌丰

上月中,在宣布关停英国市场旗下两家二级票务平台Get Me In!和Seatwave后,Ticketmaster收获了来自行业内外的普遍好评。随着Ticketmaster退出二级票务市场,它的竞争对手See Tickets、Eventim UK和AXS也纷纷转型为门票转售服务平台,行业终于在秩序混乱和黄牛泛滥的背景下迎来了“空前团结”的局面。

此前由于黄牛和二级票务平台的搅局,英国在线票务行业一直风波不断。

2007年,英国监管部门曾以“尊重自由市场”为由选择不去用行政手段对倒卖行为进行干预。因此,Viagogo、Get Me In!和Seatwave以此为契机,并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成功抓住了一批消费者的心,并逐渐对一级市场产生影响。

到了2008年,Ticketmaster以收购Get Me In!的方式进入了二级市场业务;2014年,尝到甜头后又收购了Seatwave。考虑到其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又与Live Nation拥有非同寻常的关系,Ticketmaster进入二级市场业务的举动曾引起极大争议。

之后,音乐行业干脆直接加入到了这种“剥削行为”中,开始以“维护音乐人和现场音乐行业的权益”为切入点,公然与二手票务平台为伍,希望能借此分一杯羹。例如,音乐经纪人论坛就认为二级票务市场应该将溢价销售的一部分分给音乐人;而演唱会宣传商协会则干脆成立了自己的二级票务平台。2012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曝光一起丑闻,其中直指部分音乐人和演出宣传商与二级票务平台相互勾结,并将门票库存直接以高于票面的价格卖给了后者。

庆幸的是,一些从业者开始觉醒,并以自己的方式开始对抗二级票务平台和黄牛党。

Marie Goldman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父亲被黄牛坑过一次,她开发出了一个名为Piktical的平台,后者允许整个票务行业以中心化的方式控制门票的分销和再分销,而所有在售门票都以人脸识别技术的方式锁定;因为给儿子买Ed Sheeran的门票被坑,Claire Turnham发起了一项名为“Viagogo受害者”的运动,而这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帮助受害者讨回了逾75万英镑的不公平收费;Twickets则为粉丝之间搭建起了直接转售门票的平台,让他们可以以不高于票面价格的钱买到自己想要的门票。

与此同时,社交网站的崛起也开始改变市场秩序,音乐人们自身也开始发声呼吁改变。Adele、Ed Sheeran、Arctic Monkeys和Noel Gallagher等人,均曾踊跃发表意见,表达自己对于粉丝被黄牛敲诈的愤怒和沮丧,同时敦促他们的团队与合作伙伴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他们的呼吁也得到了媒体、经纪人和演出宣传商以及更多音乐人的响应,而通过对消费者的再教育、对二级票务平台的舆论施压,Ticketmaster此时退出二级市场的时机显然再恰当不过。不过,对于Ticketmaster而言,这也是它保护其在一级市场核心业务的无奈之举,毕竟它必须要付诸全力去控制它的主要资产。而音乐人、演出宣传商和场馆都可能因为今时今日二级市场的残酷环境被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方面,尽管Viagogo仍在垂死挣扎,但它的生命期限因为监管的全力介入而濒临结束,对于这家曾经的“二级市场三巨头之一”的票务平台来说,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在Ticketmaster宣布关停旗下二级市场前,它经历过的噩梦——音乐人和演出宣传商拒绝将他们特定场次的门票放 Get Me In!和Seatwave上——也即将是Viagogo要经历的。没有了门票的票务平台,还该怎么活下去?世易时移,Ticketmaster如今迅速改变它对外的说法,意欲通过对自身的再定位而重新赢得行业和消费者的认可。

反观国内的二级票务市场,尽管诸多平台都宣称自己或保障真票或保证出票,但在购票后不发货、被临时退票、退票及更改手续繁琐、要用户承担退票费用等问题仍时有发生。

另外,虽然部分二级市场因为资本的介入而推陈出新,比如利用补贴的方式吸引用户注册和购买折扣票,但利用市场需求而高价倒买倒卖的现象依然存在。二级票务市场的卖家多以黄牛为主,因此对于只作为平台的二级票务提供商而言,它们并不能保证门票的验票等售后环节。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恐怕要归结于二手票务平台模糊的定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产生了消极影响。

当然,监管不力也是造成乱象频发的一大因素。除了加强对平台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工商、文化等相关部门还应出台二手票务平台设立、运营等的基本条件与规则,规范其经营活动,同时制定行业规则,推行自我管理。

不过,二级票务平台并非票务市场唯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科技改变了票务行业,但票务公司的运作模式仍然过分偏重于讨好演出宣传商。因为需要为库存控制方支付酬金,而这笔钱最高能达到总预定费的一半,因此票务平台会将一些成本——预定费、服务费、快递费和交易费等——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因此,在一级票务平台甚至整个行业都在高喊着“消费者第一”的时候,残酷的现实却从行业内部被揭发并现形。换句话说,如果平台和其余参与者能够停止对消费者在这几项费用上的剥削,同时整合整个行业的力量去解决和控制对销售和再销售的环节,并积极聆听音乐人想法的话,整个票务行业或许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音乐财经

原标题:二手票务市场已是雷区?巨头退出,行业将迎拐点

最新更新时间:09/05 11:1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二手票务市场已是雷区?巨头退出,行业将迎拐点

票务公司运作模式仍然过分偏重于讨好演出宣传商。

作者:李昌丰

上月中,在宣布关停英国市场旗下两家二级票务平台Get Me In!和Seatwave后,Ticketmaster收获了来自行业内外的普遍好评。随着Ticketmaster退出二级票务市场,它的竞争对手See Tickets、Eventim UK和AXS也纷纷转型为门票转售服务平台,行业终于在秩序混乱和黄牛泛滥的背景下迎来了“空前团结”的局面。

此前由于黄牛和二级票务平台的搅局,英国在线票务行业一直风波不断。

2007年,英国监管部门曾以“尊重自由市场”为由选择不去用行政手段对倒卖行为进行干预。因此,Viagogo、Get Me In!和Seatwave以此为契机,并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成功抓住了一批消费者的心,并逐渐对一级市场产生影响。

到了2008年,Ticketmaster以收购Get Me In!的方式进入了二级市场业务;2014年,尝到甜头后又收购了Seatwave。考虑到其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又与Live Nation拥有非同寻常的关系,Ticketmaster进入二级市场业务的举动曾引起极大争议。

之后,音乐行业干脆直接加入到了这种“剥削行为”中,开始以“维护音乐人和现场音乐行业的权益”为切入点,公然与二手票务平台为伍,希望能借此分一杯羹。例如,音乐经纪人论坛就认为二级票务市场应该将溢价销售的一部分分给音乐人;而演唱会宣传商协会则干脆成立了自己的二级票务平台。2012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曝光一起丑闻,其中直指部分音乐人和演出宣传商与二级票务平台相互勾结,并将门票库存直接以高于票面的价格卖给了后者。

庆幸的是,一些从业者开始觉醒,并以自己的方式开始对抗二级票务平台和黄牛党。

Marie Goldman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父亲被黄牛坑过一次,她开发出了一个名为Piktical的平台,后者允许整个票务行业以中心化的方式控制门票的分销和再分销,而所有在售门票都以人脸识别技术的方式锁定;因为给儿子买Ed Sheeran的门票被坑,Claire Turnham发起了一项名为“Viagogo受害者”的运动,而这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帮助受害者讨回了逾75万英镑的不公平收费;Twickets则为粉丝之间搭建起了直接转售门票的平台,让他们可以以不高于票面价格的钱买到自己想要的门票。

与此同时,社交网站的崛起也开始改变市场秩序,音乐人们自身也开始发声呼吁改变。Adele、Ed Sheeran、Arctic Monkeys和Noel Gallagher等人,均曾踊跃发表意见,表达自己对于粉丝被黄牛敲诈的愤怒和沮丧,同时敦促他们的团队与合作伙伴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他们的呼吁也得到了媒体、经纪人和演出宣传商以及更多音乐人的响应,而通过对消费者的再教育、对二级票务平台的舆论施压,Ticketmaster此时退出二级市场的时机显然再恰当不过。不过,对于Ticketmaster而言,这也是它保护其在一级市场核心业务的无奈之举,毕竟它必须要付诸全力去控制它的主要资产。而音乐人、演出宣传商和场馆都可能因为今时今日二级市场的残酷环境被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方面,尽管Viagogo仍在垂死挣扎,但它的生命期限因为监管的全力介入而濒临结束,对于这家曾经的“二级市场三巨头之一”的票务平台来说,死亡只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在Ticketmaster宣布关停旗下二级市场前,它经历过的噩梦——音乐人和演出宣传商拒绝将他们特定场次的门票放 Get Me In!和Seatwave上——也即将是Viagogo要经历的。没有了门票的票务平台,还该怎么活下去?世易时移,Ticketmaster如今迅速改变它对外的说法,意欲通过对自身的再定位而重新赢得行业和消费者的认可。

反观国内的二级票务市场,尽管诸多平台都宣称自己或保障真票或保证出票,但在购票后不发货、被临时退票、退票及更改手续繁琐、要用户承担退票费用等问题仍时有发生。

另外,虽然部分二级市场因为资本的介入而推陈出新,比如利用补贴的方式吸引用户注册和购买折扣票,但利用市场需求而高价倒买倒卖的现象依然存在。二级票务市场的卖家多以黄牛为主,因此对于只作为平台的二级票务提供商而言,它们并不能保证门票的验票等售后环节。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恐怕要归结于二手票务平台模糊的定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产生了消极影响。

当然,监管不力也是造成乱象频发的一大因素。除了加强对平台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工商、文化等相关部门还应出台二手票务平台设立、运营等的基本条件与规则,规范其经营活动,同时制定行业规则,推行自我管理。

不过,二级票务平台并非票务市场唯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科技改变了票务行业,但票务公司的运作模式仍然过分偏重于讨好演出宣传商。因为需要为库存控制方支付酬金,而这笔钱最高能达到总预定费的一半,因此票务平台会将一些成本——预定费、服务费、快递费和交易费等——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因此,在一级票务平台甚至整个行业都在高喊着“消费者第一”的时候,残酷的现实却从行业内部被揭发并现形。换句话说,如果平台和其余参与者能够停止对消费者在这几项费用上的剥削,同时整合整个行业的力量去解决和控制对销售和再销售的环节,并积极聆听音乐人想法的话,整个票务行业或许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音乐财经

原标题:二手票务市场已是雷区?巨头退出,行业将迎拐点

最新更新时间:09/05 11:1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