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一年,人类开始毁灭地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一年,人类开始毁灭地球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颇有争议的科学分析试图证明,早在1610年或1964年,人类已经永远改变了这个星球。

天文学家们的理论一直告诉我们,在近500年的宇宙发展中,人类活动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研究进化论的生物学家也相信,地球上最精彩最伟大的变衍还远没有到来。

但是现在,地质学家们——这些研究地球运动的科学家,可能会给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人类具有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力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甚至大过水、风和地壳运动这些自然力量对它的改变。

15年前就有研究人员认为,地球已经正式进入了一个人类统治的阶段。除非发生一些例如火山活动或流星之类不可预见的自然灾难,那么也许再过很多年,甚至几千年之后,人类仍将对地质施加最大的影响力。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尤金·斯托莫(Eugene Stoermer)把这种新时代称为“人类世”(Anthropocene Epoch)。而事实上,这种想法在科学界和主流媒体中已活跃了很多年。

许多科学家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想法。《自然》杂志本周用超过九页的篇幅来探讨接下来的逻辑问题:如果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世”,那它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

地质学家们坚信他们有足够的实物证据。无论在任何地方,每个星球的时期、时代和年龄都可以通过被称为“金钉子”(golden spike)的物理标记来区分。

“金钉子”是在岩石、冰川、或是沉积物中出现的足以显示地球运行系统出现巨大变化的证据。如果这些证据没能达到国际地层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制定的标准,那么这个新的时代将不会被认可。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西蒙·刘易斯(Simon Lewis)和利兹大学的马克·马思林(Mark Maslin)合作的这篇文章评估了九种能证明“人类世”的可能性证据。这些证据包括数万年前人们捕杀大型哺乳动物,导致其灭绝;自二战时期开始,人类持续使用工业化学品,例如塑料、水泥、铅和其他各种化学实验品等——这些都可以印证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不过,其中大多数证据被驳回,比如亚洲水稻种植这样过于“区域化”的事件,或是大型哺乳动物灭绝这样“时间跨度过大”的事件。过于区域化和时间跨度过大,是部分事件在被确认为“金钉子”过程中遭遇的两个主要的障碍。最终,只有两个事件满足了国际地层学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它们的发生时间分别为1610年和1964年。

首先是1610年,“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开启了全球范围的大迁徙,包括动物、植物,甚至疾病,这种迁徙一直持续到欧洲殖民时代;同时,这也是一场大屠杀。1492年,美洲人口据估计约在5,400万到6,100万之间。而到1650年,这一数字跌落到600万,数千万人死于疾病、战争、奴役和饥荒。

众多的人口损失意味着农牧业的缩减,这使得1610年左右,森林和植被重获新生,在全球范围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在每100万份空气中的占比,从17份下降到10份。

刘易斯和马思林将这个“新旧世界的碰撞”作为“人类世”的起点。物种变化和大气成分的变化是地质变化的重要标志,而1610年正好符合了这两点。

在他们评估的九种可能性中,另一个最有可能达标的时间是1964年,那时世界范围内来自核弹试验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正达到顶峰。

但作者表示,虽然从技术上看,1964年是符合标准的证据,但当时并没有发生典型的灾难而造成地质的变化。两人表示,“一个不利的因素是,尽管核爆炸有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地球很多方面的运转,但是迄今为止这些都没有发生。

另一方面,两位作者也考虑到,1610年和1964年这两个时间具有非常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意义。前者谴责了“人类世”中的殖民主义和全球贸易,而核弹试验则讲述了一个在现代文明时代,高科技文明创造了毁灭世界的方式却成功避免了这种灾难的发生的故事。

从广义层面上讲,刘易斯和马思林认为,对“人类世”的正式定义将在某种程度上使科学家成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仲裁者,这本身已超出地质学范畴。

但对那些超越地质学家所能决定的地质学后果,其他人则需要注意地球目前的变化程度。我们很多人只是不清楚,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来源:彭博社

原标题:The Year Humans Started to Ruined the Worl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一年,人类开始毁灭地球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颇有争议的科学分析试图证明,早在1610年或1964年,人类已经永远改变了这个星球。

天文学家们的理论一直告诉我们,在近500年的宇宙发展中,人类活动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研究进化论的生物学家也相信,地球上最精彩最伟大的变衍还远没有到来。

但是现在,地质学家们——这些研究地球运动的科学家,可能会给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人类具有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力量,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甚至大过水、风和地壳运动这些自然力量对它的改变。

15年前就有研究人员认为,地球已经正式进入了一个人类统治的阶段。除非发生一些例如火山活动或流星之类不可预见的自然灾难,那么也许再过很多年,甚至几千年之后,人类仍将对地质施加最大的影响力。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尤金·斯托莫(Eugene Stoermer)把这种新时代称为“人类世”(Anthropocene Epoch)。而事实上,这种想法在科学界和主流媒体中已活跃了很多年。

许多科学家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想法。《自然》杂志本周用超过九页的篇幅来探讨接下来的逻辑问题:如果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世”,那它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

地质学家们坚信他们有足够的实物证据。无论在任何地方,每个星球的时期、时代和年龄都可以通过被称为“金钉子”(golden spike)的物理标记来区分。

“金钉子”是在岩石、冰川、或是沉积物中出现的足以显示地球运行系统出现巨大变化的证据。如果这些证据没能达到国际地层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制定的标准,那么这个新的时代将不会被认可。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西蒙·刘易斯(Simon Lewis)和利兹大学的马克·马思林(Mark Maslin)合作的这篇文章评估了九种能证明“人类世”的可能性证据。这些证据包括数万年前人们捕杀大型哺乳动物,导致其灭绝;自二战时期开始,人类持续使用工业化学品,例如塑料、水泥、铅和其他各种化学实验品等——这些都可以印证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不过,其中大多数证据被驳回,比如亚洲水稻种植这样过于“区域化”的事件,或是大型哺乳动物灭绝这样“时间跨度过大”的事件。过于区域化和时间跨度过大,是部分事件在被确认为“金钉子”过程中遭遇的两个主要的障碍。最终,只有两个事件满足了国际地层学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它们的发生时间分别为1610年和1964年。

首先是1610年,“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开启了全球范围的大迁徙,包括动物、植物,甚至疾病,这种迁徙一直持续到欧洲殖民时代;同时,这也是一场大屠杀。1492年,美洲人口据估计约在5,400万到6,100万之间。而到1650年,这一数字跌落到600万,数千万人死于疾病、战争、奴役和饥荒。

众多的人口损失意味着农牧业的缩减,这使得1610年左右,森林和植被重获新生,在全球范围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在每100万份空气中的占比,从17份下降到10份。

刘易斯和马思林将这个“新旧世界的碰撞”作为“人类世”的起点。物种变化和大气成分的变化是地质变化的重要标志,而1610年正好符合了这两点。

在他们评估的九种可能性中,另一个最有可能达标的时间是1964年,那时世界范围内来自核弹试验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正达到顶峰。

但作者表示,虽然从技术上看,1964年是符合标准的证据,但当时并没有发生典型的灾难而造成地质的变化。两人表示,“一个不利的因素是,尽管核爆炸有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地球很多方面的运转,但是迄今为止这些都没有发生。

另一方面,两位作者也考虑到,1610年和1964年这两个时间具有非常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意义。前者谴责了“人类世”中的殖民主义和全球贸易,而核弹试验则讲述了一个在现代文明时代,高科技文明创造了毁灭世界的方式却成功避免了这种灾难的发生的故事。

从广义层面上讲,刘易斯和马思林认为,对“人类世”的正式定义将在某种程度上使科学家成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仲裁者,这本身已超出地质学范畴。

但对那些超越地质学家所能决定的地质学后果,其他人则需要注意地球目前的变化程度。我们很多人只是不清楚,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来源:彭博社

原标题:The Year Humans Started to Ruined the World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