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毕业后要回国发展么? 让摩根大通给你一个理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毕业后要回国发展么? 让摩根大通给你一个理由

全球化智库(CCG)长期关注留学趋势,根据其《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在调查回国原因时,“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好”这一项占40%的比例。

 “留学毕业后在哪儿工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金融硕士的郭又嘉曾经用了两年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些年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语言交流早已经不是障碍,作为有不少语言证书在手的郭又嘉,更是觉得在纽约工作自己颇有底气。但是,当在美国的学习生活进行到一年半的时候,他的决定却改变了。

现在的郭又嘉正在摩根大通上海公司以资金服务管理培训生的身份经历轮岗。谈到为什么选择回国发展,“中国飞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的机会”是他考虑的重要因素。郭又嘉读书的时候正是移动支付蔓延的时期,当他假期回国好像忽然之间人们都不再依赖现金,大街小巷习惯了扫码支付。“在美国待一年回国,能明显感觉到中国的飞速发展,无纸化支付带来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再在国外待几年回来可能就跟不上了。”最终,郭又嘉认为回到国内发展对自己更有利。

显然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全球化智库(CCG)长期关注留学趋势,根据其《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在调查回国原因时,“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好”这一项占40%的比例。

人在国内,背靠这个最熟悉的市场,发挥自己有海外经历的优势与国际团队协同合作,这是郭又嘉为自己找到的最佳定位。至于为什么选择摩根大通呢?这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知道摩根大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大通的业务覆盖了企业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金服务、市场与投资者服务及资产管理等领域,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我相信这样能为客户提供广泛金融服务的公司,在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发展机会。”

在中国,摩根大通作为老牌金融服务机构的实力突显:全球化的网络、丰富的本地经验、稳健的资产负债表、深厚的行业知识、创新的理念及解决方案……摩根大通已成为很多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的“战友”,也是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这家公司的在华业务正在不断发展,更多的机会摆在了年轻员工的面前。如果说郭又嘉是那个抓住机遇的人,那么,他的前辈占蕙颖则是那个已经在机遇中快速成长的人。

2014年毕业后,占蕙颖加入了摩根大通香港办公室;第二年,摩根大通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在上海有新战略举措,她决定回到中国内地工作;到了毕业的第三年,占蕙颖已经晋升成为大宗商品交易运营经理并开始领导一个三人团队。

作为全球最大柜台金属衍生品交易商之一,摩根大通也同时做强实货金属领域,并将上海自贸区金属融资交易业务作为一项发展重点。在这项业务里,占蕙颖要帮助本土企业与摩根大通英国公司完成质押回购交易,并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改进和推动新的交易模式,从而为本土客户提供最大的灵活度。这就意味着占蕙颖要跟公司风控部、法务部、合规部等反复沟通,重新梳理适用于中国本土客户的服务方式。第一次推出三方交易,占蕙颖和同事们通力合作,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梳理规则,最终锁定了流程,在那之后,公司类似交易量大幅增加。三年来,她参与并见证了摩根大通在华金属融资业务交易量数倍增长的历程。

“我在摩根大通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觉得获得了很多机会。摩根大通的文化鼓励每个员工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你的确出色,那么也会得到相应的认可。”不仅是占蕙颖这么想,“现在我的团队里年纪最小的同事是95年的事,大家都喜欢这种公平的环境,喜欢公司能客观地关注年轻人的价值并且给予认可。”

郭又嘉也还记得今年五月份见证摩根大通跟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交易银行合作备忘录》的场景,双方同意将在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利率和外汇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等领域展开合作。“那么重要的时刻摩根大通愿意让参与项目的管理培训生飞去北京亲自参加见证,我感到很激动。”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摩根大通今年五月宣布继续加强在华业务能力,其中包括摩根大通企业及投资银行已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递交申请,寻求建立一家持股比例为51%的全新证券公司,发挥与摩根大通全球业务的协同优势,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将持股比例增加到100%。此外摩根资产及财富管理正安排与合资伙伴和有关主管部门磋商,有意将其在现有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摩根大通还计划对中国各行业上市公司研究的覆盖范围翻一番,帮助全球投资者更透彻地了解这些蓬勃发展的本地投资机会等等。伴随各种举措和计划的展开,摩根大通这样的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将会产生更多的人才需求。

“我们觉得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工作机会将越来越有吸引力。比如说8月底,我们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Find Your Fit in China的活动,是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摩根大通员工的‘内部招聘会’,我们的很多海外同事也对来到中国工作非常感兴趣。”占蕙颖说,虽然现在她的工作日常需要跟伦敦、新加坡团队合作,有时也要跟香港同事开例会,和纽约同事讨论问题,但她自己身在上海办公室,想回家看父母坐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摩根大通

4.3k
  • 摩根大通美国国债客户净多头升至三周最高水平
  • 摩根大通CEO减持3300万美元公司股票,完成百万股出售计划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毕业后要回国发展么? 让摩根大通给你一个理由

全球化智库(CCG)长期关注留学趋势,根据其《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在调查回国原因时,“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好”这一项占40%的比例。

 “留学毕业后在哪儿工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金融硕士的郭又嘉曾经用了两年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些年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语言交流早已经不是障碍,作为有不少语言证书在手的郭又嘉,更是觉得在纽约工作自己颇有底气。但是,当在美国的学习生活进行到一年半的时候,他的决定却改变了。

现在的郭又嘉正在摩根大通上海公司以资金服务管理培训生的身份经历轮岗。谈到为什么选择回国发展,“中国飞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的机会”是他考虑的重要因素。郭又嘉读书的时候正是移动支付蔓延的时期,当他假期回国好像忽然之间人们都不再依赖现金,大街小巷习惯了扫码支付。“在美国待一年回国,能明显感觉到中国的飞速发展,无纸化支付带来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再在国外待几年回来可能就跟不上了。”最终,郭又嘉认为回到国内发展对自己更有利。

显然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全球化智库(CCG)长期关注留学趋势,根据其《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48.09万人,在调查回国原因时,“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好”这一项占40%的比例。

人在国内,背靠这个最熟悉的市场,发挥自己有海外经历的优势与国际团队协同合作,这是郭又嘉为自己找到的最佳定位。至于为什么选择摩根大通呢?这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知道摩根大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大通的业务覆盖了企业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资金服务、市场与投资者服务及资产管理等领域,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我相信这样能为客户提供广泛金融服务的公司,在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发展机会。”

在中国,摩根大通作为老牌金融服务机构的实力突显:全球化的网络、丰富的本地经验、稳健的资产负债表、深厚的行业知识、创新的理念及解决方案……摩根大通已成为很多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的“战友”,也是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这家公司的在华业务正在不断发展,更多的机会摆在了年轻员工的面前。如果说郭又嘉是那个抓住机遇的人,那么,他的前辈占蕙颖则是那个已经在机遇中快速成长的人。

2014年毕业后,占蕙颖加入了摩根大通香港办公室;第二年,摩根大通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在上海有新战略举措,她决定回到中国内地工作;到了毕业的第三年,占蕙颖已经晋升成为大宗商品交易运营经理并开始领导一个三人团队。

作为全球最大柜台金属衍生品交易商之一,摩根大通也同时做强实货金属领域,并将上海自贸区金属融资交易业务作为一项发展重点。在这项业务里,占蕙颖要帮助本土企业与摩根大通英国公司完成质押回购交易,并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改进和推动新的交易模式,从而为本土客户提供最大的灵活度。这就意味着占蕙颖要跟公司风控部、法务部、合规部等反复沟通,重新梳理适用于中国本土客户的服务方式。第一次推出三方交易,占蕙颖和同事们通力合作,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梳理规则,最终锁定了流程,在那之后,公司类似交易量大幅增加。三年来,她参与并见证了摩根大通在华金属融资业务交易量数倍增长的历程。

“我在摩根大通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觉得获得了很多机会。摩根大通的文化鼓励每个员工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你的确出色,那么也会得到相应的认可。”不仅是占蕙颖这么想,“现在我的团队里年纪最小的同事是95年的事,大家都喜欢这种公平的环境,喜欢公司能客观地关注年轻人的价值并且给予认可。”

郭又嘉也还记得今年五月份见证摩根大通跟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交易银行合作备忘录》的场景,双方同意将在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利率和外汇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等领域展开合作。“那么重要的时刻摩根大通愿意让参与项目的管理培训生飞去北京亲自参加见证,我感到很激动。”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摩根大通今年五月宣布继续加强在华业务能力,其中包括摩根大通企业及投资银行已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递交申请,寻求建立一家持股比例为51%的全新证券公司,发挥与摩根大通全球业务的协同优势,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将持股比例增加到100%。此外摩根资产及财富管理正安排与合资伙伴和有关主管部门磋商,有意将其在现有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摩根大通还计划对中国各行业上市公司研究的覆盖范围翻一番,帮助全球投资者更透彻地了解这些蓬勃发展的本地投资机会等等。伴随各种举措和计划的展开,摩根大通这样的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将会产生更多的人才需求。

“我们觉得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工作机会将越来越有吸引力。比如说8月底,我们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Find Your Fit in China的活动,是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摩根大通员工的‘内部招聘会’,我们的很多海外同事也对来到中国工作非常感兴趣。”占蕙颖说,虽然现在她的工作日常需要跟伦敦、新加坡团队合作,有时也要跟香港同事开例会,和纽约同事讨论问题,但她自己身在上海办公室,想回家看父母坐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