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求生欲”真的很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求生欲”真的很强

在困境中找寻突破口,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旋律”。

文丨云飞

当地时间9月8日,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落下帷幕,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新片《罗马》,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的获得者。由万玛才旦执导的华语片《撞死一只羊》收获地平线单元最佳编剧奖。有“国师”之称的张艺谋,领取了“积家电影人荣誉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威尼斯有哪些特点?且听一一道来。

是裙带关系还是实至名归?金狮奖归属在争议中落下帷幕

尽管有“世界电影节之母”的称呼,但名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威尼斯,近年却在不断沉沦中。一边是戛纳坐稳第一交椅,电影交易的市场调节作用愈发明显,红毯秀熠熠闪光;一边是日渐坐大的多伦多电影节,由于时间相近抢走不少风头。在困境中找寻突破口,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旋律”。

剑走偏锋,成了水城的独特进击方式。被戛纳拒之门外的流媒体巨头Netflix,摇身一变成为了威尼斯的座上宾。获得金狮奖的阿方索·卡隆作品《罗马》,就出自Netflix平台。而除了《罗马》之外,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片单的Netflix电影达到了6部。其中《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科恩兄弟根据Netflix的迷你剧剪辑而成的电影,竟然还摘得了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剧本奖。

要知道,Netflix与戛纳电影节的“战争”曾被视作传统电影行业与流媒体的激烈对抗。就在小半年前的5月,戛纳公布一条新规,“有在法国院线公映过的影片才能在主竞赛单元参赛,仅在流媒体平台上播放过的电影没有这个资格”,就引发了Netflix的强烈反弹。

热情牵手Netflix的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托·巴巴拉,甚至还公开表示“对拥抱流媒体毫无芥蒂”。在传统电影从业者看来,这样的言论无异于石破天惊,以至于国际艺术电影联合会抗议“电影节允许不在院线上映的作品参赛将危及电影行业的重要部门”,并措辞强硬地要求“将在国际电影院线放映的艺术电影”保留一席之地。

无独有偶,获奖影片也或多或少面临着争议。凭借《水形物语》斩获去年威尼斯金狮奖的墨西哥导演吉列尔莫·德尔托罗此次作为评委会主席,“不出意外”把金狮奖颁给了同胞阿方索·卡隆新作《罗马》。虽然德尔托罗一再表示“自己只有一票”,“一切按照电影质量来定”,但毫不避嫌的“裙带关系”依然为媒体诟病。

此外,让威廉·达福斩获最佳男演员奖的《永恒之门》,让梵高在电影中死于与人争斗,而非自杀;《登月第一人》未能重现阿姆斯特朗把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镜头;只有一部女导演入围主竞赛单元,艺术总监阿尔贝托称“电影行业由男性主导”等等,都引发不小争议。

牵扯上了Netflix,还有了同为“墨西哥三杰”的互相颁奖,为了有更高的关注度,这一届威尼斯在营造话题上真的不遗余力,可谓“求生欲”很强。

好莱坞“入侵”水城成常态,威尼斯电影节成颁奖季前哨战

好莱坞“入侵”水城,也是近年来威尼斯做出改变、增强曝光率的“副产品”。随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北美影片日渐增多,曾经洋溢文艺范儿、以小众电影主打的威尼斯,日渐向主流靠拢,好莱坞明星在红毯上星光闪耀,自然也不是稀奇事。

如2017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小恋人迈克尔·法斯宾德、艾丽西亚·维坎德(《大洋之间的灯光》),娜塔莉·波曼(《第一夫人》)、杰克·吉伦哈尔(《夜行者》),基特·哈灵顿与达寇塔·范宁(《悍女》)、基努·里维斯与金·凯瑞(《劣质爱情》)就都有作品入围主竞赛单元。

而在2018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红毯上的好莱坞明星成为了最大亮点。开幕电影《登月第一人》,瑞恩·高斯林亮相,帅气的白西装造型成为少女心中的“白月光”;女星方面更不在少数,身着粉红拖地式羽毛礼服的Lady Gaga,白色羽毛与黑色礼服搭配的凯特·布兰切特,浅色蕾丝透视礼服的艾玛·斯通等等,都足够吸睛。

而从颁奖的归属来看,威尼斯电影节已经初具好莱坞颁奖季的超前预告。作为下半年的第一个重量级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在选片时从艺术之上转向了商业艺术兼顾,极具私人观赏性的小众影片逐渐减少,而普适性更强的影片日趋增多。以评选结果来看,威尼斯电影节不少入围影片,也是奥斯卡的常客。

近年来,奥斯卡热门影片《丹麦女孩》《鸟人》《黑天鹅》等,都是先在水城崭露头角,后才在奥斯卡大放异彩。如2016年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影片《爱乐之城》,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最终让“石头姐”艾玛·斯通斩获最佳女演员奖。而在2017年年初的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爱乐之城》就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之类的6项大奖。

正因为有了前哨战的实质意义,威尼斯的奖项归属也被视作有参考意义。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黑白影片《罗马》,就被视作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有力争夺者;而凭借《永恒之门》斩获最佳男主角的威廉·达福,也成为了奥斯卡影帝的竞争者之一。

市场丰收创作却在大退步,华语片何时才能再硬气一回?

蔡明亮凭借《郊游》获得评审团大奖还是2013年,华语电影已经有连续5年未在威尼斯有较大斩获。细数近三年华语片表现,2016年华语片在主竞赛单元“零入围”;2017年有文宴《嘉年华》,还有入围VR单元、非竞赛展映单元的《追捕》《家在兰若寺》等片;等到了2018年,主竞赛单元再次“零入围”,只有张艺谋新片《影》、蔡明亮的纪录片《你的脸》在威尼斯展映,而万玛才旦《撞死一只羊》入围地平线单元。

最终,《撞死一只羊》拿到了地平线单元的最佳编剧奖。该片改编自次仁罗布短篇小说《杀手》和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由藏族演员金巴、更登彭措、索朗旺姆出演。官方资料显示,该影讲述一宗复仇事件引发的故事,关于救赎和放下,极具东方神秘气质。

入围非竞赛展映单元的《影》与《你的脸》,更多是获得了“露脸”的机会。曾经两度擒获金狮奖的张艺谋,在威尼斯受到西方媒体的关注度,要远远超过才崭露头角的“藏语电影开创者”万玛才旦。《影》的水墨丹青与国风暗涌,被法新社等媒体报道。

从关注点来看,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与审美趣味的影片,依然对西方有强烈的猎奇式吸引力。《影》不再是张艺谋银狮奖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中国红,极简的黑白灰让西方人耳目一新;而带有神秘色彩与宗教气质的《撞死一只羊》,也有莫大吸引力。

华语片在市场上的狂飙突进,与在创作领域的羸弱,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有所折射。只有万玛才旦的《撞死一只羊》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编剧奖,而“国师”张艺谋竟然沦落到亲自接受“积家电影人荣誉奖”。

回过头看,时移世易,如今的威尼斯“求生欲”极强,不复当年一心在艺术创作上奖掖后进的国际电影节;而作为华语片福地的威尼斯,也很难再度迎来遥远东方的高光时刻。无论是《秋菊打官司》还是《一个都不能少》,抑或《悲情城市》《三峡好人》《爱情万岁》,都已经成为过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求生欲”真的很强

在困境中找寻突破口,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旋律”。

文丨云飞

当地时间9月8日,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落下帷幕,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新片《罗马》,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的获得者。由万玛才旦执导的华语片《撞死一只羊》收获地平线单元最佳编剧奖。有“国师”之称的张艺谋,领取了“积家电影人荣誉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威尼斯有哪些特点?且听一一道来。

是裙带关系还是实至名归?金狮奖归属在争议中落下帷幕

尽管有“世界电影节之母”的称呼,但名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威尼斯,近年却在不断沉沦中。一边是戛纳坐稳第一交椅,电影交易的市场调节作用愈发明显,红毯秀熠熠闪光;一边是日渐坐大的多伦多电影节,由于时间相近抢走不少风头。在困境中找寻突破口,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旋律”。

剑走偏锋,成了水城的独特进击方式。被戛纳拒之门外的流媒体巨头Netflix,摇身一变成为了威尼斯的座上宾。获得金狮奖的阿方索·卡隆作品《罗马》,就出自Netflix平台。而除了《罗马》之外,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片单的Netflix电影达到了6部。其中《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科恩兄弟根据Netflix的迷你剧剪辑而成的电影,竟然还摘得了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剧本奖。

要知道,Netflix与戛纳电影节的“战争”曾被视作传统电影行业与流媒体的激烈对抗。就在小半年前的5月,戛纳公布一条新规,“有在法国院线公映过的影片才能在主竞赛单元参赛,仅在流媒体平台上播放过的电影没有这个资格”,就引发了Netflix的强烈反弹。

热情牵手Netflix的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托·巴巴拉,甚至还公开表示“对拥抱流媒体毫无芥蒂”。在传统电影从业者看来,这样的言论无异于石破天惊,以至于国际艺术电影联合会抗议“电影节允许不在院线上映的作品参赛将危及电影行业的重要部门”,并措辞强硬地要求“将在国际电影院线放映的艺术电影”保留一席之地。

无独有偶,获奖影片也或多或少面临着争议。凭借《水形物语》斩获去年威尼斯金狮奖的墨西哥导演吉列尔莫·德尔托罗此次作为评委会主席,“不出意外”把金狮奖颁给了同胞阿方索·卡隆新作《罗马》。虽然德尔托罗一再表示“自己只有一票”,“一切按照电影质量来定”,但毫不避嫌的“裙带关系”依然为媒体诟病。

此外,让威廉·达福斩获最佳男演员奖的《永恒之门》,让梵高在电影中死于与人争斗,而非自杀;《登月第一人》未能重现阿姆斯特朗把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镜头;只有一部女导演入围主竞赛单元,艺术总监阿尔贝托称“电影行业由男性主导”等等,都引发不小争议。

牵扯上了Netflix,还有了同为“墨西哥三杰”的互相颁奖,为了有更高的关注度,这一届威尼斯在营造话题上真的不遗余力,可谓“求生欲”很强。

好莱坞“入侵”水城成常态,威尼斯电影节成颁奖季前哨战

好莱坞“入侵”水城,也是近年来威尼斯做出改变、增强曝光率的“副产品”。随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北美影片日渐增多,曾经洋溢文艺范儿、以小众电影主打的威尼斯,日渐向主流靠拢,好莱坞明星在红毯上星光闪耀,自然也不是稀奇事。

如2017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小恋人迈克尔·法斯宾德、艾丽西亚·维坎德(《大洋之间的灯光》),娜塔莉·波曼(《第一夫人》)、杰克·吉伦哈尔(《夜行者》),基特·哈灵顿与达寇塔·范宁(《悍女》)、基努·里维斯与金·凯瑞(《劣质爱情》)就都有作品入围主竞赛单元。

而在2018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红毯上的好莱坞明星成为了最大亮点。开幕电影《登月第一人》,瑞恩·高斯林亮相,帅气的白西装造型成为少女心中的“白月光”;女星方面更不在少数,身着粉红拖地式羽毛礼服的Lady Gaga,白色羽毛与黑色礼服搭配的凯特·布兰切特,浅色蕾丝透视礼服的艾玛·斯通等等,都足够吸睛。

而从颁奖的归属来看,威尼斯电影节已经初具好莱坞颁奖季的超前预告。作为下半年的第一个重量级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在选片时从艺术之上转向了商业艺术兼顾,极具私人观赏性的小众影片逐渐减少,而普适性更强的影片日趋增多。以评选结果来看,威尼斯电影节不少入围影片,也是奥斯卡的常客。

近年来,奥斯卡热门影片《丹麦女孩》《鸟人》《黑天鹅》等,都是先在水城崭露头角,后才在奥斯卡大放异彩。如2016年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影片《爱乐之城》,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最终让“石头姐”艾玛·斯通斩获最佳女演员奖。而在2017年年初的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爱乐之城》就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之类的6项大奖。

正因为有了前哨战的实质意义,威尼斯的奖项归属也被视作有参考意义。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黑白影片《罗马》,就被视作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有力争夺者;而凭借《永恒之门》斩获最佳男主角的威廉·达福,也成为了奥斯卡影帝的竞争者之一。

市场丰收创作却在大退步,华语片何时才能再硬气一回?

蔡明亮凭借《郊游》获得评审团大奖还是2013年,华语电影已经有连续5年未在威尼斯有较大斩获。细数近三年华语片表现,2016年华语片在主竞赛单元“零入围”;2017年有文宴《嘉年华》,还有入围VR单元、非竞赛展映单元的《追捕》《家在兰若寺》等片;等到了2018年,主竞赛单元再次“零入围”,只有张艺谋新片《影》、蔡明亮的纪录片《你的脸》在威尼斯展映,而万玛才旦《撞死一只羊》入围地平线单元。

最终,《撞死一只羊》拿到了地平线单元的最佳编剧奖。该片改编自次仁罗布短篇小说《杀手》和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由藏族演员金巴、更登彭措、索朗旺姆出演。官方资料显示,该影讲述一宗复仇事件引发的故事,关于救赎和放下,极具东方神秘气质。

入围非竞赛展映单元的《影》与《你的脸》,更多是获得了“露脸”的机会。曾经两度擒获金狮奖的张艺谋,在威尼斯受到西方媒体的关注度,要远远超过才崭露头角的“藏语电影开创者”万玛才旦。《影》的水墨丹青与国风暗涌,被法新社等媒体报道。

从关注点来看,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与审美趣味的影片,依然对西方有强烈的猎奇式吸引力。《影》不再是张艺谋银狮奖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中国红,极简的黑白灰让西方人耳目一新;而带有神秘色彩与宗教气质的《撞死一只羊》,也有莫大吸引力。

华语片在市场上的狂飙突进,与在创作领域的羸弱,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有所折射。只有万玛才旦的《撞死一只羊》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编剧奖,而“国师”张艺谋竟然沦落到亲自接受“积家电影人荣誉奖”。

回过头看,时移世易,如今的威尼斯“求生欲”极强,不复当年一心在艺术创作上奖掖后进的国际电影节;而作为华语片福地的威尼斯,也很难再度迎来遥远东方的高光时刻。无论是《秋菊打官司》还是《一个都不能少》,抑或《悲情城市》《三峡好人》《爱情万岁》,都已经成为过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