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最高法院的一纸规定,「区块链+司法」成为大众热议话题。
随着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电子诉讼平台也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据公开数据统计,北京互联网法院 9月 9日挂牌至次日18点,平台共接到网上立案申请 207件。
抖音纠纷,北京互联网法院第一案
与此同时,「抖音短视频」起诉「伙拍小视频」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成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第一案。该案是原告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以线上方式提交的诉讼材料及立案申请。
北京互联网法院表示,目前国内外对短视频行业的法律保护均处于探索期。本案中涉及的短视频是否构成作品,短视频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权利边界,区块链取证存证技术在司法中的应用等问题值得关注。
据《LinkBox》了解,在审理方式上,当事人不需要到法院就可以实现起诉、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执行等全部或部分诉讼环节的网络化办理。
此外,对于当事人不同意进行线上审理,或经法院审查不适合线上审理的案件,北京互联网法院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审理方式。
传统法院 VS 互联网法院发展历程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运行。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揭牌,该法院首次使用了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智能生产评估等高科技。
「北京互联网法院」成为继「杭州互联网法院」之后的又一家线上法院,集中管辖北京市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审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包括:互联网购物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和侵权纠纷等11类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于 2018年 9月 7日,对外发布并宣布实施《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11条提到: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显然,相对于传统法院,互联网法院更为开放。对新技术的接纳程度更高,包括区块链在内,互联网法院将把数种前沿科技运用于司法实践中,为未来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打下基础。
从我国司法领域的动作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的确有其现实意义。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在存证方面拥有着传统存证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对电子存证方式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区块链作为前沿的新兴科技,迎合了我国司法革新,拥抱技术的趋势。
笔者认为,这是我国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区块链固证存证手段进行法律确认,这对于司法进一步发展和区块链应用落地都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
杭州先例,区块链存证的首判
据《LinkBox》了解,杭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纠纷案于2018年6月28日进行了宣判。在这个纠纷案中,原告为了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曾经通过第三方存证平台对侵权网页进行了自动抓取和网页的源码识别,并将网页截图、源代码、和调用信息打包压缩计算出了SHA256值后上传到了FACTOM区块链和比特币区块链上,上诉时将其作为证据向法院进行了提交。
随后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对该证据的 hash值进行了前后对比:认为前后一致,认定证据保存完整,没有被修改过,故判定证据有效,可以被采纳。
之后的判决书中法院指出:“对于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存证固定的电子证据,应秉承开放、中立的态度进行个案分析认定。既不能因为区块链等技术本身属于当前新型复杂技术手段而排斥或者提高其认定标准,也不能因该技术具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而降低其认定标准,而应根据电子数据的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判断其证据效力;其中应重点审核电子证据来源和内容的完整性、技术手段的安全性、方法的可靠性、形成的合法性,以及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关联度,并由此认定证据效力。”
虽然从表面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的判决,但是从司法先例的意义上来讲,对区块链存证的认可是「前无古人」的,这对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落地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过这只是单个判例,还不具备广泛采纳的价值。因为我国是成文法体系国家(大陆地区),而非判例法体系国家,单个判例是不能被推广到整个司法体系的。而此次最高法院发布实施的《规定》则正式为区块链存证做出了司法解释,这意味着区块链存证方式正式被法律认可,宣告了区块链存证时代的正式开始。
「区块链+司法」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区块链技术在证据存储方面的潜力就非常大。尽管,目前的区块链存证只是略有尝试还未普及,但是其潜力不可小觑。传统取证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速度了,虽然有电子证据珠玉在后,但是当前的电子证据的存储手段不够安全,这极大的制约电子证据在司法判决中的普及。而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性和不可篡改,恰好有利于弥补电子证据目前的存证缺陷,从而加快整个电子证据司法普及的速度。
其次,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引用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一方面,区块链善于连接多主体,将案件上链就可以大大降低各方的沟通成本,就像互联网法院的线上审判方式一样,可以大大提高司法效率;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加入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工环节,减少人工误差的发生,杜绝人为干扰案件的可能,从而促进司法公正,同时提高结案效率。
虽然,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前景不错,但是就实际操作而言,目前仍然是困难重重:就第一点存证而言,区块链的局限在于没有办法保证证据的绝对真实,区块链能保证的只是证据在链上不被篡改,却不能保证证据从源头开始就是干净的,如果最开始上链的证据是假证据的话,最后也只能保证假证据不被篡改。就第二点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而言,发展的困难在于,这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同意上链才能实现。
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是从区块链存证在司法领域的首次实践(杭州先例的个案)到被最高法院接纳为常态化存证方式也仅仅经历了三个月不到。足以见得我国司法的开放性和包容度。毫无疑问,这也是对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发展潜力的巨大认可。
-END-
作者 | S | 排版 | MAX
来源 | Linkbox链库 原创
免责声明:LinkBox发布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平台信息内容,进行投资等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注:LinkBox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擅自摘编及转载。如需转载,请到本公众号Linkbox链库(ID:Linkbox-VIP)后台申请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