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与童话大王郑渊洁共进晚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与童话大王郑渊洁共进晚餐

因着父母的“护犊子”,保留了最可贵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童话大王”的童话和他本人的经历,都在琢磨“人怎样才能保留那些不应该失去的东西”。

摄影:晓东

“与郑渊洁共进晚餐”入席者名单

郑渊洁  作家、慈善家

  • 代表作品:《童话大王》《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魔方大厦》

 

何   力  界面CEO

龙雪晴  界面联合创始人

冯   艳  郑渊洁助理

 

跟12岁的小侄女通电话时,我随口提到跟郑渊洁有一个晚餐采访,她在电话那端高兴地尖叫起来,“简直像做梦一样!”接着脱口而出,“我全看过!他的皮皮鲁系列、鲁西西系列、大灰狼罗克系列……在学校被抢着看。”

我有些吃惊,一直以为《童话大王》是“70后”和“80后”的专属记忆,没想到在“00后”里依然粉丝狂热。这样算来,这本1985年创刊、发行已过2亿册的童话月刊至少影响了四代中国孩子。

或许每一代身不由己被框进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都能从郑渊洁童话里读到令他们兴奋的东西:挑战权威的乐趣,差生的尊严,奇幻的想像世界,说干就干的冒险精神,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朦胧早恋气息。

《童话大王》和相关作品长盛不衰的销量,让郑渊洁连年居于“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前三甲之列。最近的2014年,他以1900万版税位居榜单第二名。而前后两年居于榜首的“70后”奇幻文学作家江南和“80后”作家张嘉佳,都承认自己从小就是《童话大王》的忠实读者。

不过,更被中外出版史视为奇葩的是:作为一份月刊,《童话大王》从头到尾完全由郑渊洁一个人撰写,一写就写了30年。

都是做过杂志的人,我们见到他忍不住问了第一个问题:“一个人写整本杂志也就罢了,一写30年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说:“这是懒的一种方式,一个事儿干成了就不撒手。”

因为跟出版社签了30年的供稿合同,每月有交稿数量和时间约束,他从1986年开始,每天晚上九点睡觉,第二天凌晨四点半起床写作,集中精力写两个小时。这样的作息习惯严格维持了30年。前不久,他刚刚结束与相关出版社签订的30年合约。续签的合同改成一年一签,只是生物钟已然雷打不动,每天凌晨四点半自然醒。

听说他是环保主义者,曾长期吃素,平时也注重养生,我们将餐厅订在了五道营胡同口的素菜馆京兆尹(不便宜)。不太熟悉地形的郑渊洁带着助理开车绕了一圈才找到,等进了四合院的门,才发现这地方他曾经来过。

59岁的郑渊洁,光头圆脸,浓眉下架着一付茶色眼镜,神情愉快。脱下或许是他唯一的一套黑西装(听说他平时基本不穿正装,只有一套西装),穿黑色细条纹衬衣,身形还显得颇为健朗。

在服务员把摆盘精致的前菜端上来之后,他欢快地提示助理把食物拍个照。似乎仅仅是为了好玩。

郑渊洁只上了四年小学,就碰上1966年文革,从此一天学也没上过。现在他认为在当初那个时点不上学简直“运气太好”,一直上下去要完蛋,“不想看的书,老师会非让我背”,四年级认全字以后不去学校正好,“可以跟野兽似的自己觅食,不像家养的宠物还要喂食。”

他有个酷爱读书的父亲。父亲自己只读过五年私塾,但每年要看百八十本书。以至于郑渊洁儿时最初的记忆就是:家里七平米的平房,2/3是一张炕,爸爸在炕上支个小桌子,盘腿看书,“他抱着我看完了整部《资本论》。”

与高中辍学的作家韩寒类似,郑渊洁属于中国教育体制更早期的叛逆者,由于在作文课上别出心裁,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主题写成了“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被老师罚说一百遍“我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愤而拉响一串拉炮,被学校开除。此后由父亲指导在家学习。

1970年到1976年,郑渊洁服了六年兵役,在空军航空兵维修歼六型歼击机。复员后当过工人,在一次失恋的打击下,他开始痛下决心寻找能做出点事情的方向。适逢1978年中国快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前夕,他盘算了一下,“一家有三个孩子可能只买一本书,要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绝对会给他买三十本书。应该给小孩写书!”

在饭桌上,他并不掩饰对当初精明决策的得意:“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妈浙江人,我爸山西人,我,就是钱庄和票号的结合。”

童话,几乎是为满脑子奇思妙想的郑渊洁量身定做的体裁。一写童话,就像孙悟空拿到金箍棒,得了极称手的兵器。各种获奖接踵而至,各地稿约络绎不绝。到1984年,全国有16家不同的报刊分别连载着郑渊洁16个不同的长篇童话。他又琢磨着自己来办一份刊物,让小读者花一份钱就能把所有的作品读全。

当时合作的出版社甚至还没有听过“版税”的概念,接受了他按发行量比例抽成的提议。杂志发行量20万以下郑渊洁拿6%的版税,20万到40万,他拿8%,40万-60万……最高能拿到15%。 

“当时我问要是发行量过了100万怎么办?他们就笑,说过了100万钱全给你。然后问签多少年?我就伸了三个手指头,对方说三年不太可能,一年年签吧。我说后边加一个零。”

郑渊洁逼着自己签了30年的合同并不是头脑发热,他确信自己有能耐写出孩子爱看的故事,但也知道,写到一定程度,有名有钱可能会消解写作的动力,“这时候只有一个东西能逼着我继续往前走,就是合同。”

《童话大王》创刊第三年,发行量就突破了100万。财富加速度地涌向郑渊洁。在1980年代中期,人们还在领着50、60元的月工资时,他月收入就接近三万,富到简直不敢声张。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童书作家是全中国第一个购买数字移动电话的人。早在1985年他就买了第一辆汽车,上牌照时才发现这是全北京的第100辆私人汽车。

不过,从今天的晚餐看不出他有什么富豪习气,他正跟服务员申请慢一点把没吃完的黑椒珍菌派撤走。他吃得慢,但一点儿也不愿浪费。

何力跟他聊起了对老北京城共同的记忆。他们都先后在东单附近住过,那时马甸小学还是个农村学校,北太平庄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地。郑渊洁回想起小时候被母亲带去离家最近的新街口新华书店,买了张天翼的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立刻被迷住了,随后很快就从父亲书架上找书看。

作为60后,何力读书的年代基本没有接触过所谓儿童读物。从刘胡兰、董存瑞的故事,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菜花》,全是样板化的革命文本。唯有十四岁时候看过小说《牛氓》,“主角居然可以懦弱甚至出身不好,背叛又重新回来”,被书中所描述的人性复杂多元所震撼。

郑渊洁自认《西游记》、《堂吉诃德》、《古文观止》这三本书对自己影响最大,曾反复阅读。“应该能看出来西游记就是我现在写的这个路数,《古文观止》的影响我说不出来,有点潜移默化,像昨天去的一个山西票号老建筑改造的会所,是气韵里透出来的东西。”

写童话以后,他并不看其他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甚至格林童话之类的也没看过。他认为作家应该直接看生活,从生活中一手提炼,加上想像,创作成有意思的故事。“看多了别人的文学作品,会记不住某些灵感究竟是从人家作品里来的,还是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来的,无意识中就可能抄袭。”

“连《哈利波特》也没看过?”我好奇问他。

他坦白说翻过,但看到第五六页就走神了。隔了一会儿他补充说,这不涉及对J.K.罗琳(《哈利波特》作者)作品的评价,“毕竟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只要孩子们爱看就是好东西。”

免不了常常有人将郑渊洁跟英国的童话教母J.K.罗琳或者奇幻文学之父托尔金(《魔戒三部曲》、《霍比特人》、《精灵宝钻》的作者)相比较,认为中国童话作家缺乏鸿篇巨制的深刻创作力和影响力。当我试图婉转地传达这种疑问时,郑渊洁很快反应,“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但他认为这跟目前他的童话作品没有用电影电视表现有关系。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1》播出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这很像你写的《复活的恐龙》;电影《盗梦空间》播映,有人说这跟你写的《第3180号专利》思路相同啊!还有前段时间播映的电影《超体》,有人说跟你的《皮皮鲁和红桃老K》几乎一样。”郑渊洁表示,上述或许是灵感的“撞车”,但他也跟好莱坞编剧聊过,对方惊讶于他随口说的故事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这令他意识到电影市场对好剧本的强烈需求。

由郑渊洁32岁的儿子郑亚旗出任CEO的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负责运营郑渊洁的著作权,并已获得了风险投资。今年,一部由郑渊洁童话改编拍摄的三十集(共八季)真人电视剧,即将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第一季。另有一部关于郑渊洁童话经典人物皮皮鲁的电影大片正在拍摄制作当中。

提及这些新动作,他并没有显得特别激动。作品衍生产品的具体运营,已经跟他隔了一段距离,远不如聊到生活和家人时的滔滔不绝。

中国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多是“孝而不亲”,但郑家三代之间更像是“亦亲亦友”。很少见到有人像郑渊洁那样谈话间频繁地聊到父母亲,感激和喜爱溢于言表。他赞赏母亲“极有个性,是个人物”。这位妈妈给郑渊洁从小讲得最多的睡前故事就是要学山羊过独木桥,别随大流去走阳关大道。“我妈对我就提了三点,第一是别加入任何组织;第二,可以不上大学;第三,不要改变国籍。仔细琢磨琢磨,其实也挺深远的。”

他将手机递过来,让我们看他手机里保存的妈妈年轻时的黑白照片,一位眉目娟秀、温婉中略带忧郁的大家闺秀。

父母对他从小到大未曾有过打骂,在大院和学校里都是出了名的“护犊子”,任何人来告状,他们都表示“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令他由衷感激,也对父母交出极大的信任。“至今我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愿意第一时间跟他们说。”

这种信任还伴随着强烈的报答心。他嘴上不刻意说“我要好好报答你们”,但常常琢磨着让他们吃得最好、用得最好、休息得最好,恨不得什么都最好。“我爸说平常跟我出门,天上有飞机,他都不敢看,一抬头看就怕我给他买了。”

《童话大王》的30年合约执行到快20年的时候,郑渊洁实在有些不想写了,但为了让爸妈开心,就继续写了下来。“其实后来我写童话大王全部的动力,就是让爸爸妈妈高兴,让他们在退休之后能好好地活到80岁。”

在我们的主食竹筒松茸饭上来之前,我替小侄女提了一个她特别叮嘱要问童话大王的问题:“你是怎么发展想象力的?需要训练吗?”

他摇头:“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大人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只重视让孩子获得知识,其实大人更应该琢磨怎样让孩子别失去什么。知识或常识谁都会有,但留住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人却微乎其微。留住了,就有原创能力,不管什么职业都能创造,就是做清洁工,也能发明一个扫地的机器。”

何力提到一件小事,儿子四岁左右,早晨醒来穿衣服,看见冬天阳光暖暖地透过窗户洒进来,就伸手过去说:“哎,我要在太阳里先把手洗洗。”这样令人心头一软的句子,等他上学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老师会矫正说“是照一照,不是洗一洗”。孩子小学毕业那年赶上非典,何力看完老师教孩子们写给护士阿姨的慰问信就乐了,“我说儿子你这快赶上报纸社论了。”

郑渊洁说自己上小学时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走神,“其实走神是另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方式,是触类旁通。”郑渊洁指着面前的杯子说,孩子看着这杯里的金钱橘,就想它从哪里来?它的妈妈是大树吧?这种树听说只有长城以南才有,那它离妈妈这么远,那棵大树想念它了吧……

“其实这是不得了的东西,走神导向灵感和创新。但一般人觉得这是幼稚,父母首先就不干,一定要让孩子改,改到规规矩矩,没有好奇心,没有想象力,家长高兴了,实际上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被你扼杀了。”

“在我们家谁要是蹦出来一句,先在阳光里洗洗手这样的句子,他们会如获至宝说好玩,你接着编,有意思,然后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特别鼓励人。”

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创力和想象力一事上,郑渊洁的做法可能令大多数人觉得无法复制,他让儿子很早就撤离了学校,在家接受老爸一对一的私塾教育。自己给儿子编了400万字的教材,三年之内,郑亚旗学完了普通孩子读中学要学的知识。

郑渊洁跟我们透露了当初为什么没让郑亚旗上学的原因——导火索是郑渊洁看儿子在学校似乎迟迟没有得到女生青睐,决定给他捉刀代笔写一篇作文。结果文章交上去被老师差评,说作文不能这么写。后来郑亚旗某次不想写作文,让家里保姆代写,一写就是范文。保姆来劲了,要求每月加点钱,继续代写作文。这事让郑渊洁彻底感到这学不能上了。

他比着手势侃侃而谈,几次我们因为笑得太厉害而放下了手里的食物。不过,他说自己在五十岁以前,是个在外沉默寡言的人。还是儿子郑亚旗力主他将在家授课的口才表现出来,策划他做电视节目,做脱口秀。

儿子郑亚旗带给他所有跟科技、互联网相关新潮事物的影响,包括建议他用电脑写作、以郑渊洁的名字注册网站、鼓励他开个人博客和微博。近两年,郑渊洁成了活跃的微博大V,粉丝600多万,许多人从民生领域听见了他的发声。“微博确实帮我解决了好多好多事儿,用童话解决不了的。”他说。

2007年开始,郑亚旗牵头设立皮皮鲁大讲堂,让父亲依托过去给他编的教材教孩子。五年下来,郑渊洁教了2000多个孩子,上了将近2000节不重复的课,全部用录音笔和摄像头拍下来,制作成视频和CD。在那之前,作为童话作家的郑渊洁,其实并没有太多机会跟自家孩子以外的其他孩子接触。每次开课,工作人员都如临大敌,从警察那要来辣椒水以防有人搞破坏,所有的窗户口都封死怕有孩子出意外。“那时候我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希望上课这两小时,这些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孩子,我要守望着他们,什么伤害都不会有。”

皮皮鲁大讲堂没有课堂纪律要求,郑渊洁教写作的方法非常独特:让孩子们挨个儿抽签,一个孩子坐在边上拿秒表计时,先是五分钟跟每个抽到签的孩子天马行空地聊天,聊完五分钟以后,郑渊洁要当场用电脑投影在大屏幕上,写一篇八百字的文章《我眼中的***》,一边写一边解说为什么这么写,有时故意装作写错字儿,让孩子们大叫着纠错;有时故意写出一个死胡同,接着立刻写得峰回路转。“三次下来,谁都知道该怎么写作文了。”这样题为《我眼中的***》的文章,他给孩子们写了几千篇。

“还有一件事,比教学方法更有用。”郑渊洁补充说,“最重要的是他们写完,你要找到可夸的地方死命夸。夸的人分量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他为所有到皮皮鲁大讲堂来上课的孩子预备了一个特隆重的签名本,每一页只能签一个孩子的名字,背面都不能签。他告诉孩子:“将来你们出息了,再找你们要签名就很难了,我老了以后就靠这本签名安度晚年。”孩子们于是签得特开心。

喝着餐后的台湾高山乌龙茶,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鼓励”的故事:

1992年他去郑州亚细亚商场为《童话大王》做签售,在四五个小时的签售尾声,一个轮到签名的二年级小女孩看见郑渊洁旁边有个助理,就问叔叔我长大了能给你当助理吗?郑渊洁鼓励她说可以呀,你好好学英语,我助理中没有会英语的,跟外国人谈话老吃亏。小女孩央求他把这句话给写在书上,郑渊洁就签:“学好英语,大学毕业以后到我这儿来,给我当助理。”签完也就忘了。但这孩子,原本是全班倒数第一,获得这个签字之后,成绩火箭般蹿升,先考上郑州最好的中学,再考上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了上北京来找郑渊洁。郑渊洁已经把当初说的话忘了,但人家啪地一下把当初签名的书拿出来……

“就是我身边这位,她给我当助理八年了。”郑渊洁指着默默微笑着坐在我们身边、看起来有点腼腆的助理冯艳说。

 

地点:京兆尹 (北京东城区雍和宫五道营胡同2号)

菜单

精致前菜

意大利鲜奶酪配传统番茄汁

高汤竹笙蛋

芡实蜜豆核桃脆

岩盐黑椒珍菌派

有机秋葵炒松茸片

金刚沙豆腐

葡汁烩球盖菇

清炒有机时蔬

竹筒松茸饭

鲜果奶酪

小核桃仁艾窝窝

精选餐后茶一品(台湾高山乌龙茶)

人均:799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与童话大王郑渊洁共进晚餐

因着父母的“护犊子”,保留了最可贵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童话大王”的童话和他本人的经历,都在琢磨“人怎样才能保留那些不应该失去的东西”。

摄影:晓东

“与郑渊洁共进晚餐”入席者名单

郑渊洁  作家、慈善家

  • 代表作品:《童话大王》《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魔方大厦》

 

何   力  界面CEO

龙雪晴  界面联合创始人

冯   艳  郑渊洁助理

 

跟12岁的小侄女通电话时,我随口提到跟郑渊洁有一个晚餐采访,她在电话那端高兴地尖叫起来,“简直像做梦一样!”接着脱口而出,“我全看过!他的皮皮鲁系列、鲁西西系列、大灰狼罗克系列……在学校被抢着看。”

我有些吃惊,一直以为《童话大王》是“70后”和“80后”的专属记忆,没想到在“00后”里依然粉丝狂热。这样算来,这本1985年创刊、发行已过2亿册的童话月刊至少影响了四代中国孩子。

或许每一代身不由己被框进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都能从郑渊洁童话里读到令他们兴奋的东西:挑战权威的乐趣,差生的尊严,奇幻的想像世界,说干就干的冒险精神,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朦胧早恋气息。

《童话大王》和相关作品长盛不衰的销量,让郑渊洁连年居于“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前三甲之列。最近的2014年,他以1900万版税位居榜单第二名。而前后两年居于榜首的“70后”奇幻文学作家江南和“80后”作家张嘉佳,都承认自己从小就是《童话大王》的忠实读者。

不过,更被中外出版史视为奇葩的是:作为一份月刊,《童话大王》从头到尾完全由郑渊洁一个人撰写,一写就写了30年。

都是做过杂志的人,我们见到他忍不住问了第一个问题:“一个人写整本杂志也就罢了,一写30年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说:“这是懒的一种方式,一个事儿干成了就不撒手。”

因为跟出版社签了30年的供稿合同,每月有交稿数量和时间约束,他从1986年开始,每天晚上九点睡觉,第二天凌晨四点半起床写作,集中精力写两个小时。这样的作息习惯严格维持了30年。前不久,他刚刚结束与相关出版社签订的30年合约。续签的合同改成一年一签,只是生物钟已然雷打不动,每天凌晨四点半自然醒。

听说他是环保主义者,曾长期吃素,平时也注重养生,我们将餐厅订在了五道营胡同口的素菜馆京兆尹(不便宜)。不太熟悉地形的郑渊洁带着助理开车绕了一圈才找到,等进了四合院的门,才发现这地方他曾经来过。

59岁的郑渊洁,光头圆脸,浓眉下架着一付茶色眼镜,神情愉快。脱下或许是他唯一的一套黑西装(听说他平时基本不穿正装,只有一套西装),穿黑色细条纹衬衣,身形还显得颇为健朗。

在服务员把摆盘精致的前菜端上来之后,他欢快地提示助理把食物拍个照。似乎仅仅是为了好玩。

郑渊洁只上了四年小学,就碰上1966年文革,从此一天学也没上过。现在他认为在当初那个时点不上学简直“运气太好”,一直上下去要完蛋,“不想看的书,老师会非让我背”,四年级认全字以后不去学校正好,“可以跟野兽似的自己觅食,不像家养的宠物还要喂食。”

他有个酷爱读书的父亲。父亲自己只读过五年私塾,但每年要看百八十本书。以至于郑渊洁儿时最初的记忆就是:家里七平米的平房,2/3是一张炕,爸爸在炕上支个小桌子,盘腿看书,“他抱着我看完了整部《资本论》。”

与高中辍学的作家韩寒类似,郑渊洁属于中国教育体制更早期的叛逆者,由于在作文课上别出心裁,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主题写成了“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被老师罚说一百遍“我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愤而拉响一串拉炮,被学校开除。此后由父亲指导在家学习。

1970年到1976年,郑渊洁服了六年兵役,在空军航空兵维修歼六型歼击机。复员后当过工人,在一次失恋的打击下,他开始痛下决心寻找能做出点事情的方向。适逢1978年中国快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前夕,他盘算了一下,“一家有三个孩子可能只买一本书,要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绝对会给他买三十本书。应该给小孩写书!”

在饭桌上,他并不掩饰对当初精明决策的得意:“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妈浙江人,我爸山西人,我,就是钱庄和票号的结合。”

童话,几乎是为满脑子奇思妙想的郑渊洁量身定做的体裁。一写童话,就像孙悟空拿到金箍棒,得了极称手的兵器。各种获奖接踵而至,各地稿约络绎不绝。到1984年,全国有16家不同的报刊分别连载着郑渊洁16个不同的长篇童话。他又琢磨着自己来办一份刊物,让小读者花一份钱就能把所有的作品读全。

当时合作的出版社甚至还没有听过“版税”的概念,接受了他按发行量比例抽成的提议。杂志发行量20万以下郑渊洁拿6%的版税,20万到40万,他拿8%,40万-60万……最高能拿到15%。 

“当时我问要是发行量过了100万怎么办?他们就笑,说过了100万钱全给你。然后问签多少年?我就伸了三个手指头,对方说三年不太可能,一年年签吧。我说后边加一个零。”

郑渊洁逼着自己签了30年的合同并不是头脑发热,他确信自己有能耐写出孩子爱看的故事,但也知道,写到一定程度,有名有钱可能会消解写作的动力,“这时候只有一个东西能逼着我继续往前走,就是合同。”

《童话大王》创刊第三年,发行量就突破了100万。财富加速度地涌向郑渊洁。在1980年代中期,人们还在领着50、60元的月工资时,他月收入就接近三万,富到简直不敢声张。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童书作家是全中国第一个购买数字移动电话的人。早在1985年他就买了第一辆汽车,上牌照时才发现这是全北京的第100辆私人汽车。

不过,从今天的晚餐看不出他有什么富豪习气,他正跟服务员申请慢一点把没吃完的黑椒珍菌派撤走。他吃得慢,但一点儿也不愿浪费。

何力跟他聊起了对老北京城共同的记忆。他们都先后在东单附近住过,那时马甸小学还是个农村学校,北太平庄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地。郑渊洁回想起小时候被母亲带去离家最近的新街口新华书店,买了张天翼的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立刻被迷住了,随后很快就从父亲书架上找书看。

作为60后,何力读书的年代基本没有接触过所谓儿童读物。从刘胡兰、董存瑞的故事,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菜花》,全是样板化的革命文本。唯有十四岁时候看过小说《牛氓》,“主角居然可以懦弱甚至出身不好,背叛又重新回来”,被书中所描述的人性复杂多元所震撼。

郑渊洁自认《西游记》、《堂吉诃德》、《古文观止》这三本书对自己影响最大,曾反复阅读。“应该能看出来西游记就是我现在写的这个路数,《古文观止》的影响我说不出来,有点潜移默化,像昨天去的一个山西票号老建筑改造的会所,是气韵里透出来的东西。”

写童话以后,他并不看其他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甚至格林童话之类的也没看过。他认为作家应该直接看生活,从生活中一手提炼,加上想像,创作成有意思的故事。“看多了别人的文学作品,会记不住某些灵感究竟是从人家作品里来的,还是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来的,无意识中就可能抄袭。”

“连《哈利波特》也没看过?”我好奇问他。

他坦白说翻过,但看到第五六页就走神了。隔了一会儿他补充说,这不涉及对J.K.罗琳(《哈利波特》作者)作品的评价,“毕竟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只要孩子们爱看就是好东西。”

免不了常常有人将郑渊洁跟英国的童话教母J.K.罗琳或者奇幻文学之父托尔金(《魔戒三部曲》、《霍比特人》、《精灵宝钻》的作者)相比较,认为中国童话作家缺乏鸿篇巨制的深刻创作力和影响力。当我试图婉转地传达这种疑问时,郑渊洁很快反应,“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但他认为这跟目前他的童话作品没有用电影电视表现有关系。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1》播出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这很像你写的《复活的恐龙》;电影《盗梦空间》播映,有人说这跟你写的《第3180号专利》思路相同啊!还有前段时间播映的电影《超体》,有人说跟你的《皮皮鲁和红桃老K》几乎一样。”郑渊洁表示,上述或许是灵感的“撞车”,但他也跟好莱坞编剧聊过,对方惊讶于他随口说的故事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这令他意识到电影市场对好剧本的强烈需求。

由郑渊洁32岁的儿子郑亚旗出任CEO的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负责运营郑渊洁的著作权,并已获得了风险投资。今年,一部由郑渊洁童话改编拍摄的三十集(共八季)真人电视剧,即将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第一季。另有一部关于郑渊洁童话经典人物皮皮鲁的电影大片正在拍摄制作当中。

提及这些新动作,他并没有显得特别激动。作品衍生产品的具体运营,已经跟他隔了一段距离,远不如聊到生活和家人时的滔滔不绝。

中国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多是“孝而不亲”,但郑家三代之间更像是“亦亲亦友”。很少见到有人像郑渊洁那样谈话间频繁地聊到父母亲,感激和喜爱溢于言表。他赞赏母亲“极有个性,是个人物”。这位妈妈给郑渊洁从小讲得最多的睡前故事就是要学山羊过独木桥,别随大流去走阳关大道。“我妈对我就提了三点,第一是别加入任何组织;第二,可以不上大学;第三,不要改变国籍。仔细琢磨琢磨,其实也挺深远的。”

他将手机递过来,让我们看他手机里保存的妈妈年轻时的黑白照片,一位眉目娟秀、温婉中略带忧郁的大家闺秀。

父母对他从小到大未曾有过打骂,在大院和学校里都是出了名的“护犊子”,任何人来告状,他们都表示“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令他由衷感激,也对父母交出极大的信任。“至今我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愿意第一时间跟他们说。”

这种信任还伴随着强烈的报答心。他嘴上不刻意说“我要好好报答你们”,但常常琢磨着让他们吃得最好、用得最好、休息得最好,恨不得什么都最好。“我爸说平常跟我出门,天上有飞机,他都不敢看,一抬头看就怕我给他买了。”

《童话大王》的30年合约执行到快20年的时候,郑渊洁实在有些不想写了,但为了让爸妈开心,就继续写了下来。“其实后来我写童话大王全部的动力,就是让爸爸妈妈高兴,让他们在退休之后能好好地活到80岁。”

在我们的主食竹筒松茸饭上来之前,我替小侄女提了一个她特别叮嘱要问童话大王的问题:“你是怎么发展想象力的?需要训练吗?”

他摇头:“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大人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只重视让孩子获得知识,其实大人更应该琢磨怎样让孩子别失去什么。知识或常识谁都会有,但留住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人却微乎其微。留住了,就有原创能力,不管什么职业都能创造,就是做清洁工,也能发明一个扫地的机器。”

何力提到一件小事,儿子四岁左右,早晨醒来穿衣服,看见冬天阳光暖暖地透过窗户洒进来,就伸手过去说:“哎,我要在太阳里先把手洗洗。”这样令人心头一软的句子,等他上学之后就再也没有了。老师会矫正说“是照一照,不是洗一洗”。孩子小学毕业那年赶上非典,何力看完老师教孩子们写给护士阿姨的慰问信就乐了,“我说儿子你这快赶上报纸社论了。”

郑渊洁说自己上小学时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走神,“其实走神是另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方式,是触类旁通。”郑渊洁指着面前的杯子说,孩子看着这杯里的金钱橘,就想它从哪里来?它的妈妈是大树吧?这种树听说只有长城以南才有,那它离妈妈这么远,那棵大树想念它了吧……

“其实这是不得了的东西,走神导向灵感和创新。但一般人觉得这是幼稚,父母首先就不干,一定要让孩子改,改到规规矩矩,没有好奇心,没有想象力,家长高兴了,实际上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被你扼杀了。”

“在我们家谁要是蹦出来一句,先在阳光里洗洗手这样的句子,他们会如获至宝说好玩,你接着编,有意思,然后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特别鼓励人。”

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创力和想象力一事上,郑渊洁的做法可能令大多数人觉得无法复制,他让儿子很早就撤离了学校,在家接受老爸一对一的私塾教育。自己给儿子编了400万字的教材,三年之内,郑亚旗学完了普通孩子读中学要学的知识。

郑渊洁跟我们透露了当初为什么没让郑亚旗上学的原因——导火索是郑渊洁看儿子在学校似乎迟迟没有得到女生青睐,决定给他捉刀代笔写一篇作文。结果文章交上去被老师差评,说作文不能这么写。后来郑亚旗某次不想写作文,让家里保姆代写,一写就是范文。保姆来劲了,要求每月加点钱,继续代写作文。这事让郑渊洁彻底感到这学不能上了。

他比着手势侃侃而谈,几次我们因为笑得太厉害而放下了手里的食物。不过,他说自己在五十岁以前,是个在外沉默寡言的人。还是儿子郑亚旗力主他将在家授课的口才表现出来,策划他做电视节目,做脱口秀。

儿子郑亚旗带给他所有跟科技、互联网相关新潮事物的影响,包括建议他用电脑写作、以郑渊洁的名字注册网站、鼓励他开个人博客和微博。近两年,郑渊洁成了活跃的微博大V,粉丝600多万,许多人从民生领域听见了他的发声。“微博确实帮我解决了好多好多事儿,用童话解决不了的。”他说。

2007年开始,郑亚旗牵头设立皮皮鲁大讲堂,让父亲依托过去给他编的教材教孩子。五年下来,郑渊洁教了2000多个孩子,上了将近2000节不重复的课,全部用录音笔和摄像头拍下来,制作成视频和CD。在那之前,作为童话作家的郑渊洁,其实并没有太多机会跟自家孩子以外的其他孩子接触。每次开课,工作人员都如临大敌,从警察那要来辣椒水以防有人搞破坏,所有的窗户口都封死怕有孩子出意外。“那时候我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希望上课这两小时,这些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孩子,我要守望着他们,什么伤害都不会有。”

皮皮鲁大讲堂没有课堂纪律要求,郑渊洁教写作的方法非常独特:让孩子们挨个儿抽签,一个孩子坐在边上拿秒表计时,先是五分钟跟每个抽到签的孩子天马行空地聊天,聊完五分钟以后,郑渊洁要当场用电脑投影在大屏幕上,写一篇八百字的文章《我眼中的***》,一边写一边解说为什么这么写,有时故意装作写错字儿,让孩子们大叫着纠错;有时故意写出一个死胡同,接着立刻写得峰回路转。“三次下来,谁都知道该怎么写作文了。”这样题为《我眼中的***》的文章,他给孩子们写了几千篇。

“还有一件事,比教学方法更有用。”郑渊洁补充说,“最重要的是他们写完,你要找到可夸的地方死命夸。夸的人分量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他为所有到皮皮鲁大讲堂来上课的孩子预备了一个特隆重的签名本,每一页只能签一个孩子的名字,背面都不能签。他告诉孩子:“将来你们出息了,再找你们要签名就很难了,我老了以后就靠这本签名安度晚年。”孩子们于是签得特开心。

喝着餐后的台湾高山乌龙茶,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鼓励”的故事:

1992年他去郑州亚细亚商场为《童话大王》做签售,在四五个小时的签售尾声,一个轮到签名的二年级小女孩看见郑渊洁旁边有个助理,就问叔叔我长大了能给你当助理吗?郑渊洁鼓励她说可以呀,你好好学英语,我助理中没有会英语的,跟外国人谈话老吃亏。小女孩央求他把这句话给写在书上,郑渊洁就签:“学好英语,大学毕业以后到我这儿来,给我当助理。”签完也就忘了。但这孩子,原本是全班倒数第一,获得这个签字之后,成绩火箭般蹿升,先考上郑州最好的中学,再考上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了上北京来找郑渊洁。郑渊洁已经把当初说的话忘了,但人家啪地一下把当初签名的书拿出来……

“就是我身边这位,她给我当助理八年了。”郑渊洁指着默默微笑着坐在我们身边、看起来有点腼腆的助理冯艳说。

 

地点:京兆尹 (北京东城区雍和宫五道营胡同2号)

菜单

精致前菜

意大利鲜奶酪配传统番茄汁

高汤竹笙蛋

芡实蜜豆核桃脆

岩盐黑椒珍菌派

有机秋葵炒松茸片

金刚沙豆腐

葡汁烩球盖菇

清炒有机时蔬

竹筒松茸饭

鲜果奶酪

小核桃仁艾窝窝

精选餐后茶一品(台湾高山乌龙茶)

人均:799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