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在线问诊如何接近真实就诊场景?这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想到了新的办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在线问诊如何接近真实就诊场景?这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想到了新的办法

目前,快速问医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块,分别是内容广告、私人医生服务(付费咨询收入)和品质医疗产品与线下医疗转诊服务。

被皮肤过敏折磨了两三年的小可最近患病的频率越来越高,通过搜索自己的症状,小可发现自己患上了人工性荨麻疹。只是,因为患者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保险起见,小可打算在网站上找一位医生咨询。付费后,医师根据小可提供的图片和以往过敏史,辨别出了症状及解决办法。在这之后,小可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线问诊服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百度知道等平台上简单粗暴的提问,到近六、七年来专业问诊平台的涌现,在线问诊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使用最频繁、也是发展最成熟的服务。

据前瞻研究院数据,2017 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到 2.53 亿人,网民使用率达到 32.7%。在这之中,移动医疗的第一入口,就是在线问诊服务。

线上问诊在为大量患者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因为实地距离和运营模式存在着一些使用的限制。如何让线上问诊服务更加准确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平台运营商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专注做线上问诊服务的快速问医生平台正是其中一家,它是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线健康问答咨询平台,以“信息+轻问诊”模式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病友交流、药品查询、私人医生等服务。

快速问医生的CEO陆德庆是医学专业出身,2003年,SARS病毒的扩散令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当时正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上学的陆德庆用自己所学的编程技术在网络上架设了一个供同学们交流讨论的BBS平台,这便是最初的“爱爱医”网站。2009年,爱爱医网被现公司并购,陆德庆从事业单位离职,随爱爱医加入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更名为“快速问医生”。

公开资料显示,快速问医生目前激活用户数量超过6000万,日访问量超过1500万,平台积攒超过1亿个匿名医患问答咨询实例供用户搜索。

快速问医生这类在线问诊平台为像小可一样的患者提供了大量就医前参考。据《中国移动问诊白皮书(2018)》,在移动问诊平台上,儿、内、外等几大科室的问诊频率最高。此外,比如男科、妇科、传染病科、皮肤科等患者常有不方便去医院就医的情况,这些患者也常常在平台上向医生咨询治疗意见。

陆德庆认为,在线问诊服务不能取代线下医院,但可以作为病患提供诊前咨询和健康信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的便利性,帮助患者获取更实用的健康信息。

可以说,医生是这个平台上最重要的资源。据陆德庆介绍,目前网站已经有超过8万名的签约医生,这些医生主要来自于“爱爱医”平台的历史积累,这些医生分别就职于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快速问医生要求入驻医生须持有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平台设立有专门的医生资质审核、监督部门,对医生的执业资质进行把关,删选以及对医生的服务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以此来保证医生的资质和服务质量。

当然,网站医生的兼职也为医生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在快速问医生平台上,医生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是平台对于医生的激励补贴,第二是患者的咨询费用。界面新闻记者在快速问医生app内发现,医生问诊单次服务价格最低的为9元,最贵的可达500元,价格由医生个人制定,平台会给出一些定价参考,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

像其它问诊平台一样,在问诊界面,快速问医生也开通了图文咨询、电话咨询等功能,方便医患双方的沟通。可是,由于我国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即使是在医院当面就诊,也难以保证信息传达的效率和准确度。作为线上问诊平台,快速问医生也在思考如何提高问诊效率,比如在问诊流程的设置上做得更加精细,优化互联网技术,通过AI技术帮助精准匹配医患资源,以及开通“私人医生”功能,方便患者和医生建立长久联系。

目前,快速问医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块,分别是内容广告、私人医生服务(付费咨询收入)和品质医疗产品与线下医疗转诊服务。公司主营前面两块服务,第三块服务是和合作伙伴开放共建。

纵观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除了快速问医生之外,丁香医生、微医、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平台也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甚至配备了在线挂号业务。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陆德庆认为,通过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平台技术、是快速问医生参与行业竞争的主要筹码。

在陆德庆看来,行业的爆发点在于互联网医院的真正兴起。所谓的互联网医院,即依托相应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实现线上问诊与线下医院的联动,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医疗服务。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表明“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由此,互联网医院得到官方正名。虽然政策逐渐明朗,但相应的配套措施还有待完善,国内现有的互联网医院也尚在探索更加清晰的盈利模式。

“国家目前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态度是肯定的,比如鼓励商业保险或者医疗保险能够和互联网医疗做好配套。我相信等到这些机制成熟之后,互联网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陆德庆认为。

来源:界面新闻

最新更新时间:09/15 11:2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在线问诊如何接近真实就诊场景?这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想到了新的办法

目前,快速问医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块,分别是内容广告、私人医生服务(付费咨询收入)和品质医疗产品与线下医疗转诊服务。

被皮肤过敏折磨了两三年的小可最近患病的频率越来越高,通过搜索自己的症状,小可发现自己患上了人工性荨麻疹。只是,因为患者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保险起见,小可打算在网站上找一位医生咨询。付费后,医师根据小可提供的图片和以往过敏史,辨别出了症状及解决办法。在这之后,小可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线问诊服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百度知道等平台上简单粗暴的提问,到近六、七年来专业问诊平台的涌现,在线问诊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使用最频繁、也是发展最成熟的服务。

据前瞻研究院数据,2017 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到 2.53 亿人,网民使用率达到 32.7%。在这之中,移动医疗的第一入口,就是在线问诊服务。

线上问诊在为大量患者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因为实地距离和运营模式存在着一些使用的限制。如何让线上问诊服务更加准确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平台运营商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专注做线上问诊服务的快速问医生平台正是其中一家,它是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线健康问答咨询平台,以“信息+轻问诊”模式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病友交流、药品查询、私人医生等服务。

快速问医生的CEO陆德庆是医学专业出身,2003年,SARS病毒的扩散令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当时正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上学的陆德庆用自己所学的编程技术在网络上架设了一个供同学们交流讨论的BBS平台,这便是最初的“爱爱医”网站。2009年,爱爱医网被现公司并购,陆德庆从事业单位离职,随爱爱医加入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更名为“快速问医生”。

公开资料显示,快速问医生目前激活用户数量超过6000万,日访问量超过1500万,平台积攒超过1亿个匿名医患问答咨询实例供用户搜索。

快速问医生这类在线问诊平台为像小可一样的患者提供了大量就医前参考。据《中国移动问诊白皮书(2018)》,在移动问诊平台上,儿、内、外等几大科室的问诊频率最高。此外,比如男科、妇科、传染病科、皮肤科等患者常有不方便去医院就医的情况,这些患者也常常在平台上向医生咨询治疗意见。

陆德庆认为,在线问诊服务不能取代线下医院,但可以作为病患提供诊前咨询和健康信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的便利性,帮助患者获取更实用的健康信息。

可以说,医生是这个平台上最重要的资源。据陆德庆介绍,目前网站已经有超过8万名的签约医生,这些医生主要来自于“爱爱医”平台的历史积累,这些医生分别就职于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快速问医生要求入驻医生须持有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平台设立有专门的医生资质审核、监督部门,对医生的执业资质进行把关,删选以及对医生的服务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以此来保证医生的资质和服务质量。

当然,网站医生的兼职也为医生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在快速问医生平台上,医生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是平台对于医生的激励补贴,第二是患者的咨询费用。界面新闻记者在快速问医生app内发现,医生问诊单次服务价格最低的为9元,最贵的可达500元,价格由医生个人制定,平台会给出一些定价参考,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

像其它问诊平台一样,在问诊界面,快速问医生也开通了图文咨询、电话咨询等功能,方便医患双方的沟通。可是,由于我国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即使是在医院当面就诊,也难以保证信息传达的效率和准确度。作为线上问诊平台,快速问医生也在思考如何提高问诊效率,比如在问诊流程的设置上做得更加精细,优化互联网技术,通过AI技术帮助精准匹配医患资源,以及开通“私人医生”功能,方便患者和医生建立长久联系。

目前,快速问医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块,分别是内容广告、私人医生服务(付费咨询收入)和品质医疗产品与线下医疗转诊服务。公司主营前面两块服务,第三块服务是和合作伙伴开放共建。

纵观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除了快速问医生之外,丁香医生、微医、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平台也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甚至配备了在线挂号业务。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陆德庆认为,通过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平台技术、是快速问医生参与行业竞争的主要筹码。

在陆德庆看来,行业的爆发点在于互联网医院的真正兴起。所谓的互联网医院,即依托相应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实现线上问诊与线下医院的联动,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医疗服务。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表明“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由此,互联网医院得到官方正名。虽然政策逐渐明朗,但相应的配套措施还有待完善,国内现有的互联网医院也尚在探索更加清晰的盈利模式。

“国家目前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态度是肯定的,比如鼓励商业保险或者医疗保险能够和互联网医疗做好配套。我相信等到这些机制成熟之后,互联网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陆德庆认为。

来源:界面新闻

最新更新时间:09/15 11:24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