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勤工助学最低时薪上调 学生积极性依然不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勤工助学最低时薪上调 学生积极性依然不高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然而,大学生对勤工助学的积极性却并没有提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提高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

同时,修订后的管理办法要求,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寒暑假勤工助学时间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此前,媒体报道了河北、安徽、云南、陕西等省份“涨学费”的消息,多省份基本都确定了涨价方案或已启动学费调整程序,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等多位学者指出,“随着学费的提高,奖扶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尽量不要让一些学生因为学费高昂,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办法》中提出的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实践活动,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开展了新学期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工作,据各高校招聘公告,大部分岗位为轻体力劳动型。其中,北京化工大学有计划地减少纯体力型岗位62个,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增加新媒体编辑助理、网络平台维护等技术型岗位,技术型岗位占比提高了15%;首都师范大学每学期提供近1000个岗位,其中校内的固定岗位分为行政岗、技术岗、劳动岗三类;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由于有师范特色,首师大还能提供约150个校外勤工助学岗,包括家教类、爱心传递类等等。

“目前我们引入4家校外企业岗位和3个校内创业项目岗位招聘,根据职场招聘规则模拟求职现场,丰富了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我们尽可能会为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岗位,从而让学生们活学活用,提高实践能力。”

汕头大学学生事务中心的刘在军老师也表示,“汕头大学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含金量’高的岗位,从而吸引需要勤工俭学的学生,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发挥专长。”

然而,大学生对勤工助学的积极性却并没有提高。据北京青年报的调查数据,除了首师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等原因,所有勤工助学岗都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以外,其他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岗只有50%至70%是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的比例清华大学约为50%,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一些高校也都在60%左右。

“大学生作为接受基础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如果时薪低于市场小时工的收入,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难以建立‘用劳动换取报酬’的吸引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分析。

据北京青年报的调查,目前北京多数学校是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12元。中国农业大学略高,为18元,但也还未达到北京市规定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最低时薪——在北京,本月初刚刚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本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22元提高到24元。而城区的小时工收费也已达到35元/小时左右。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表示,每学期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很难招满人,所以大部分岗位连面试都不需要,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是更青睐校外的兼职。

张盛胜曾在西南财经大学做过校园体测员,但新学期他不再打算继续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周一到周五都需要工作,但是一个月薪酬在350元左右,收入远不如校外兼职。”张盛胜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他在校外做家教,只用周末工作,一周的报酬比勤工助学一个月的报酬还高。

“勤工助学的岗位含金量太低,对个人未来发展帮助并不大。”在杭州师范大学做过助理的刘思则认为,勤工助学的性价比太低,与其花时间在学校做技术含量极低的工作,不如多学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对于高校,应当将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标准,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挂钩,适当进行浮动调整。”学者欧阳晨雨撰文表示,更高的时薪标准,能让学生感受到付出劳动的价值,也将让他们感受来自学校的关爱,深化对母校的情感认同,更好地传递教育理念,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勤工助学最低时薪上调 学生积极性依然不高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然而,大学生对勤工助学的积极性却并没有提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提高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

同时,修订后的管理办法要求,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寒暑假勤工助学时间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此前,媒体报道了河北、安徽、云南、陕西等省份“涨学费”的消息,多省份基本都确定了涨价方案或已启动学费调整程序,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等多位学者指出,“随着学费的提高,奖扶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尽量不要让一些学生因为学费高昂,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办法》中提出的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实践活动,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开展了新学期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工作,据各高校招聘公告,大部分岗位为轻体力劳动型。其中,北京化工大学有计划地减少纯体力型岗位62个,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增加新媒体编辑助理、网络平台维护等技术型岗位,技术型岗位占比提高了15%;首都师范大学每学期提供近1000个岗位,其中校内的固定岗位分为行政岗、技术岗、劳动岗三类;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由于有师范特色,首师大还能提供约150个校外勤工助学岗,包括家教类、爱心传递类等等。

“目前我们引入4家校外企业岗位和3个校内创业项目岗位招聘,根据职场招聘规则模拟求职现场,丰富了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我们尽可能会为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岗位,从而让学生们活学活用,提高实践能力。”

汕头大学学生事务中心的刘在军老师也表示,“汕头大学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含金量’高的岗位,从而吸引需要勤工俭学的学生,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发挥专长。”

然而,大学生对勤工助学的积极性却并没有提高。据北京青年报的调查数据,除了首师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等原因,所有勤工助学岗都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以外,其他多数高校的勤工助学岗只有50%至70%是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担任的比例清华大学约为50%,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一些高校也都在60%左右。

“大学生作为接受基础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如果时薪低于市场小时工的收入,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难以建立‘用劳动换取报酬’的吸引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分析。

据北京青年报的调查,目前北京多数学校是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12元。中国农业大学略高,为18元,但也还未达到北京市规定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最低时薪——在北京,本月初刚刚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本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22元提高到24元。而城区的小时工收费也已达到35元/小时左右。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表示,每学期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很难招满人,所以大部分岗位连面试都不需要,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是更青睐校外的兼职。

张盛胜曾在西南财经大学做过校园体测员,但新学期他不再打算继续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周一到周五都需要工作,但是一个月薪酬在350元左右,收入远不如校外兼职。”张盛胜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他在校外做家教,只用周末工作,一周的报酬比勤工助学一个月的报酬还高。

“勤工助学的岗位含金量太低,对个人未来发展帮助并不大。”在杭州师范大学做过助理的刘思则认为,勤工助学的性价比太低,与其花时间在学校做技术含量极低的工作,不如多学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对于高校,应当将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标准,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挂钩,适当进行浮动调整。”学者欧阳晨雨撰文表示,更高的时薪标准,能让学生感受到付出劳动的价值,也将让他们感受来自学校的关爱,深化对母校的情感认同,更好地传递教育理念,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